范瑛鈺
摘 要:生活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石,主張教育應緊密聯(lián)系實際生活。而科學與生活本就息息相關,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茖W的發(fā)展離不開生活的需求,而生活的進步也依賴于科學的支持。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滲透生活教育理念,是推動科學教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其不僅可以豐富科學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還能拉近幼兒與科學知識的距離,幫助其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產(chǎn)生科學探究興趣。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念;陶行知;幼兒科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3-0011-03
幼兒科學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探索精神和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通過科學教育,幼兒能夠在早期就建立起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yǎng)觀察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陶行知是我國近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認為“生活即教育”,過什么樣的生活,就應該受什么樣的教育,只有這樣,教育才是“鮮活”的,才是有意義的,才能最終服務于我們的生活。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雖時隔近百年,但仍對當今幼兒教育領域產(chǎn)生著重要影響,為教師開展幼教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指導思路。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師要把握該理念的意涵,認識到科學與生活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并始終貫徹生活化教學觀,通過生活化的科學教育環(huán)境打造、材料投放、內容設計及形式手段,讓幼兒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為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環(huán)境打造是推動幼兒科學活動實施的基礎,可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作用,也是培養(yǎng)孩子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一環(huán)。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師扮演著引導者和啟發(fā)者的角色,可通過生活化環(huán)境的打造,為幼兒們提供一個充滿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科學樂園,讓幼兒更好地感受科學的奇妙,開啟他們的科學探究之門。
首先,科學教室的環(huán)境布置應該充滿溫馨與活力,能給幼兒們一種舒適和愉悅的感覺。為此,教師可以在墻上掛滿色彩鮮艷的科學圖片和實驗過程的照片,激發(fā)幼兒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同時,在幼兒園的圖書角,教師可以擺放一些生動有趣的科學圖書,如關于太空、植物、動物等的繪本。這些圖書可以引導幼兒通過閱讀和觀察,了解科學知識,拓展他們的視野。
其次,在科學教室的角落里,教師可以搭建各種與科學相關的場景,擺放上各種小型實驗裝置,讓幼兒們隨時可以進行簡單的科學探究,觀察不同物質之間的變化。同時,教師可以在實驗桌上放置各種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如瓶子、紙張、磁鐵等,這些物品易得、易操作,能充分調動幼兒們的操作興趣,使他們在自主探索中發(fā)現(xiàn)各種科學奧秘。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一起動手制作簡單的機械裝置,增強教室的科學氛圍,并讓幼兒體驗到物理的樂趣。
最后,在幼兒園的種植地或花園里,教師可以種植各種植物。在這里,幼兒們可以親自觀察不同植物的生長變化,了解自然界中生命成長的規(guī)律,體驗到自然科學的魅力。幼兒也可以參與到這樣的環(huán)境打造中,體驗到更多的樂趣。
這樣,當幼兒們每天踏進幼兒園的大門,他們就能進入一個個充滿奇幻色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一切都被賦予了生命和意義。
陶行知曾指出,生活是一所大的資源庫,里面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和材料,教師可從生活中取材,用于教育活動的開展。材料投放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是幼兒們展開探索、發(fā)現(xiàn)科學世界的窗口。而將科學活動的材料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結合,將為他們帶來更加多樣、有趣的材料,讓幼兒收獲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第一,材料投放的生活化可以通過選擇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來實現(xiàn)。比如,在幼兒園的自然科學角落,教師可以通過投放昆蟲標本,讓幼兒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昆蟲的身體結構、翅膀的紋理等。通過觀察,他們能夠感受到昆蟲的多樣性和奇妙之處,培養(yǎng)對自然界的敬畏之心。教師還可以擺放一些與季節(jié)變化有關的材料,如秋葉、冰塊、花朵等。這樣,幼兒們在觸摸、觀察這些材料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自然界的變化,激發(fā)他們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并且這些材料繁多、易獲得,幼兒也可以參與到材料的收集中,感受到探索自然的樂趣。
第二,材料投放的生活化還可以通過與幼兒的日?;顒酉嘟Y合來實現(xiàn)。例如,在幼兒園的餐廳區(qū)域,教師可以擺放一些與食物有關的材料,如餐具、蔬菜、水果等。在用餐前,教師可以與幼兒們一起觀察、討論這些材料的特點、用途,引導他們了解食物的來源、種類以及營養(yǎng)價值。這樣一來,幼兒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對健康飲食的認知。
第三,廢舊材料也是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然而,這些被遺棄的物品并非毫無價值,它們在幼兒科學活動中也能展現(xiàn)出驚人的潛力,它們不僅能夠激發(fā)幼兒們的創(chuàng)造力,還能夠引導他們走進科學的奇妙世界。例如,在一次幼兒科學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們投放了一些廢紙張和鐵絲,有的幼兒們在廢舊的紙張上繪制了美麗的圖案,然后將鐵絲固定在紙上,制作出了一個輕巧的“滑翔機”。做好后,他們迫不及待地將滑翔機從高處放飛,歡呼聲隨著滑翔機的飛翔而傳遍整個操場。幼兒們從中學到了物理原理,了解了重力、空氣阻力對飛行物體的影響。他們在玩樂中也學到了知識,體驗到了科學的魅力。同時,廢舊材料的運用不僅能夠鍛煉幼兒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還能夠引導他們對環(huán)境保護的關注。幼兒們通過這個活動,也了解到了廢紙張的再利用價值,明白了廢物也可以“變廢為寶”。
在幼兒教育中,材料投放的生活化能夠為幼兒們帶來更加豐富、有趣的學習體驗。通過選擇與幼兒生活相關的材料、與日?;顒酉嘟Y合以及教師的引導和激發(fā),可以啟迪幼兒科學探索之旅,讓他們在探索中成長,體驗到科學的魅力,在快樂中獲得茁壯成長。
幼兒科學教育是培養(yǎng)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將科學教育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設計生活化的科學活動主題,不僅可以讓幼兒在玩樂中學習,還能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文將探討以下幾個生活化的科學活動主題。
主題一:探索植物的奧秘。在這個主題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們一起去觀察、探索植物的生長過程。例如,教師可以選擇教室中的一盆綠植,讓幼兒們每天觀察并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比如葉子的顏色、形狀的變化等。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幼兒們提出問題,比如為什么植物需要陽光和水分,它們是如何吸收養(yǎng)分的等等,以此調動幼兒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這樣的主題活動,幼兒們不僅能夠學習到植物的基本知識,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
主題二:探索天空的奧秘。在這個主題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們一起觀察天空中的云朵、太陽、月亮、星辰等。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一塊藍色的卡紙,讓幼兒們用白色的蠟筆在上面畫出他們所看到的白色云朵形狀,讓他們收獲親自動手創(chuàng)造“藍天白云”的樂趣。隨后,教師可引導他們思考云朵是如何形成的。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讓幼兒在“藍天”中畫上太陽,或是在深藍色或黑色的卡紙上用蠟筆畫上月亮、星星,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回憶月亮會有哪些不同的形狀等等。這樣不僅能讓幼兒關注天空中蘊含的科學知識,還能體會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通過制作簡易的天文儀器,比如望遠鏡或者太陽表,讓幼兒們親身體驗天文觀測的樂趣。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們不僅能夠了解天空的奧秘,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主題三:探索動物的奧秘。在這個主題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們一起觀察、探索幼兒動物的特征和習性。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小動物或昆蟲,比如螞蟻、蝸牛等,讓幼兒們觀察它們的行為,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制作簡易的顯微鏡,讓幼兒們觀察動物的細胞結構,了解它們的構造和功能。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們不僅能夠學習到動物的基本知識,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觀察力和探究能力。
實踐證明,通過設計生活化的科學活動主題,可以讓幼兒們在玩中學,在感受快樂的同時,收獲知識和經(jīng)驗,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探究興趣和探索精神。同時,這樣的活動還能夠培養(yǎng)幼兒們的觀察力、思考力和動手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調動探究興趣
科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通過豐富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理解。在幼兒科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幼兒在探索中獲得樂趣和啟發(fā)。
在幼兒園科學活動“蝸牛的秘密”中,教師便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幼兒觀察和探究蝸牛的生活習性,讓幼兒對自然界的奧秘產(chǎn)生好奇心,并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欲望?;顒娱_始前,教師將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型的蝸牛家園,桌子上擺放著玻璃容器、土壤、水杯、菜葉等道具,吸引了幼兒們的好奇心。接著,教師借助多媒體,通過動畫、視頻、圖片等形式,生動形象地向幼兒們介紹蝸牛的一些基本知識,比如蝸牛的外形特征、生活環(huán)境等。然后帶領幼兒們觀察蝸牛的身體結構,讓他們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蝸牛的觸角、殼和足部等部位,引導幼兒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教師還可將一只蝸牛放入玻璃容器中,讓幼兒們近距離觀察,并鼓勵他們伸出手指輕輕觸摸蝸牛的殼,感受到蝸牛殼的硬度和光滑。
除了觀察和實踐,教師還可以通過故事和繪本等形式,向幼兒們講述蝸牛的生活故事,讓他們了解蝸牛是如何在困境中堅持不懈地前行,如何在寒冷的冬天中進入休眠狀態(tài)等。這些故事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知識,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情感和價值觀;同時,幼兒也從該活動中體驗到科學的樂趣,激發(fā)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二)融入趣味游戲,強化學習體驗
游戲是幼兒們最喜歡的學習形式。在幼兒科學活動中融入游戲是一種有效的生活化教育手段。教師可借助趣味游戲,讓原本枯燥單一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內化知識,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目的。
例如,在探索與“水”相關的科學活動中,教師設計了一個名為“水之冒險”的游戲。首先,教師給每個幼兒一個小瓶子,并告訴他們這是一個魔法瓶,可以幫助他們在游戲中探索水的奧秘。接著,教師帶領幼兒們來到一個模擬水資源的區(qū)域。在這個區(qū)域中,教師放置了一些水果、塑料玩具等物品,讓幼兒們通過觀察、摸索來發(fā)現(xiàn)水的特性。期間,教師還給幼兒們布置了一些任務,如:“用魔法瓶收集一瓶水”“用手指在水中劃出一個圈圈”等等。通過這些任務,幼兒們將親身體驗到水的流動性、透明性等特性,并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來探索水的奧秘。
除了觀察和實踐,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來加強幼兒們對水的學習。比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與水相關的圖片,讓幼兒們進行配對游戲,通過觀察圖片來認識不同的水資源,如湖泊、海洋、河流等等。這樣的游戲既能夠鍛煉幼兒們的觀察力,又能夠加深他們對水資源的認識。在游戲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與幼兒們進行簡單的總結,讓他們分享在游戲中學到了什么,以及對水的認識有了哪些變化。通過這樣的總結,幼兒們能夠更好地將游戲中學到的知識內化,并形成對水的深刻理解。這種教學形式兼具生活化和游戲化的特點,能夠有效激發(fā)幼兒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在玩耍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科學教育作為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而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幼兒科學教育的實施路徑將不斷拓展和完善,能為幼兒提供更為廣闊的認知和探索空間。作為幼兒教師,應把握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義,始終將科學教育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引導幼兒從生活中學習,再將所學知識用于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達成科學教育的目標,才能更好地為幼兒將來的發(fā)展賦能。讓我們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帶領幼兒于生活中探尋科學之秘。讓幼兒們在快樂中學習,成長為熱愛科學、有創(chuàng)造力的未來之星!
[1]陸蘭.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科學教育研究[J].新智慧,2022(20):100-102.
[2]丁雯君.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兒科學活動的開展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1):16-18.
[3]孫雨璇.幼兒科學教育:從生活化的意蘊解讀到回歸生活世界的路徑探討[J].教育觀察,2023,12(09):51-53+57.
[4]曹芷苓.為科學播下“生活”的種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指導下開展幼兒科學活動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02):161-163.
[5]王美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啟示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2(0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