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倩
摘 要:勞動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加強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政策的同時,也深化了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將勞動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是一項有益的嘗試,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zhàn)。為此,我們需要從多個層面進行探索和實踐: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協(xié)同機制,形成勞動教育的合力;完善高校勞動教育課程設計,提高課程的質量和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價值觀,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勞動教育與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
關鍵詞:勞動教育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與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經途徑。[1]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提出了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強調要將勞動教育與人才培養(yǎng)緊密結合,橫向貫通大中小學各個學段,縱向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個領域,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2]
一、勞動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進入新時代和站在新的歷史高度,黨和國家的發(fā)展不僅對大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新時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和勞動素質有了更高的標準。充分利用勞動教育的資源和優(yōu)勢對于培養(yǎng)高素質大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3]
(一)勞動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失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一種理論“灌輸”,而且是一種實踐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活動相結合,滲透于社會生活之中。這實際上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屬性。[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將理論付諸實踐,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勞動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這一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不可或缺。[5]
其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勞動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和勞動價值觀,讓學生明白“勞動最光榮”和“勞動最偉大”的道理。同時,勞動教育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以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為重點,倡導勞動典范和工匠精神,培養(yǎng)具備出色職業(yè)道德的學生。[6]
其二,通過勞動實踐,學生真正認識到勞動的基礎性作用,認識到歷史是由人民創(chuàng)造的,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認識到勞動對社會、對自己的影響,從而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改變輕視勞動的看法。與此同時,學生可以把所學的思想政治理論運用到實際的勞動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精神,真正在實踐中、在勞動中創(chuàng)造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二)勞動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路徑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旨在培養(yǎng)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高尚道德品質、高度政治自覺的時代新人。在大學生中開展有效的勞動教育,對于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其一,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突破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單向灌輸?shù)哪J?,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一個新的平臺,讓學生把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融入自己的思維中,進而轉化成自己的行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其二,在勞動教育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站在學生的角度,運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向學生傳遞勞動價值觀,用大學生身邊所熟知的勞動榜樣對學生進行教育,將勞動榜樣引進思想政治課堂,讓學生從身邊的榜樣中學習他們身上所具有的高尚的勞動精神,真正理解思政課所宣揚的“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理念,積極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在此過程中,不斷拓展和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三)勞動教育是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必然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7]。
其一,我們現(xiàn)在處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階段。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我們需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一代人才。將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可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和勞動能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和勞動觀,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自覺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二,把勞動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有助于大學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積極參加勞動實踐,成為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
二、勞動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
勞動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二者的融合對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勞動觀和就業(yè)觀具有重要作用。
(一)家庭、學校及社會形成勞動教育的合力
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提高學生的勞動素質和勞動能力,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形成合力。
1. 家庭轉變傳統(tǒng)勞動教育觀念
在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觀念中,大多數(shù)家庭都把孩子的學習成績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培養(yǎng),這種“學習至上”的家庭教育觀念在新時代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的發(fā)展應該是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不僅要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要注意孩子思想品德的塑造以及勞動實踐能力的鍛煉,將思想品德教育與勞動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例如,在家里可以讓孩子參與一些適合他們年齡和能力的家務活動,或是定期組織家庭大掃除等活動,幫助孩子理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培養(yǎng)孩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品德。
2. 學校整合多方力量綜合教育
高校作為大學生的主要學習場所,第一,把勞動能力融入學生的綜合考核中,形成一個合理的考核標準,例如,舉辦勞動技能比賽、勞動知識競賽,為學生們提供展示自己勞動成果的平臺,提高他們的勞動熱情。第二,要為學生提供勞動教育的場所,為其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使其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中來,鼓勵學生參與到社區(qū)組織的活動中去。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提高他們的自覺性和敬業(yè)精神,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改善他們的勞動習慣,提高他們的勞動能力。
3. 營造崇尚勞動的社會氛圍
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習慣,我們必須在新時期建立起“校外協(xié)作”的勞動教育模式。例如,政府要加大對勞動教育的財力、物力的投入力度;社區(qū)要在勞動時間內組織各種形式的勞動教育,并積極開展各種宣傳,讓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勞動中來,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我們應該在全社會充分發(fā)揮勞模精神的引領作用,發(fā)揚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在全社會營造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氛圍,從而激勵大學生積極提高自身的勞動技能和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二)高校完善勞動教育課程設計
高校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勞動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
1. 強化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課程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將勞動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強化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如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幫助學生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含義、特點以及作用等基本觀點,使大學生感受到勞動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從而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通過對“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的學習,體會勞動精神的內涵,爭做新時代的勞動者;通過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的學習,深刻地理解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道理;通過對“形式與政策”的學習,理解勞動是與時俱進的,具有發(fā)展性和時代性,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的勞動技能。
2. 提高教學模式的互動性
新時代的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為課堂教學在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勞動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當今互聯(lián)網發(fā)達的時代,高??梢酝ㄟ^在網上發(fā)布一些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加勞動實踐,如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xiāng)”支農、“美麗”鄉(xiāng)村、“美麗”城市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大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切實體會勞動人民的生活,親身體會基層勞動者的艱辛與付出,同時,在勞動實踐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感受勞動的喜悅和自豪,提高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熱情和激情,從而使學生在勞動中提升精神境界、提高思想覺悟。
(三)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正確的勞動觀念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在勞動實踐中提高精神境界。要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勞動觀念,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通過多種途徑構建大學生的勞動教育環(huán)境
環(huán)境對人們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勞動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校園環(huán)境的作用。學校應組織大學生參加勞動,通過勞動,使他們的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勞動質量得到提高,從而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 促進大學生勞動意識的形成
作為新時代接班人的大學生應當由內而外地認可勞動教育,認真學習思政課,了解國家對未來新人的期望和要求。進入大學之后,由于缺乏勞動教育的環(huán)境和條件,大學生的勞動意識進一步淡化,所以在促進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fā)展過程中,要注重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向學生講解勞模精神、展示勞動模范等,使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從而形成積極參加勞動的勞動自覺
意識。[8]
三、結語
勞動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內在契合性。目前我們對勞動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有了一定的探索。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應該多方面、更深入地探索二者的融合路徑,特別是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有針對性地探索不同專業(yè)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0(10):7-11.
[2]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 人民日報,2020-03-27.
[3] 張瑀,姜威.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協(xié)同育人路徑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6):115-119.
[4] 金林南.論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維方式[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81-93.
[5] 黃春,劉愛華.論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在契合性及其有機結合[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20(11):8-14.
[6] 劉沛哲,孟虹貝,朱泓.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勞動教育探索[J]. 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1(12):153-154.
[7]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653.
[8] 雷冬海,朱瑞璟.高校弘揚勞模精神的時代意義與實踐路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