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 子
有一個行為心理學實驗表明,經常性撒謊不但不利于一個人的情緒和心理,更加不利于一個人的身體健康,誠實的人比經常撒謊的人更快樂。說謊的人,就算是得到一時的利益,也會感到良心不安;誠實的人,就算是吃了虧,卻感到心安理得。欺騙者終究會付出代價。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做人沒有捷徑,假的、騙人的東西始終是編造的,沒有客觀存在的事實,必然無法欺瞞天下。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謊話總是漏洞百出,一個謊言需要無數個謊言去圓,不管怎么圓,在時間和事實真相面前,終究會露出“狐貍的尾巴”,謊言也就是這樣把撒謊者一步步逼上了不歸之路。弄虛作假或許一時一事騙得人們信任,騙得各種名利,但長久來說,騙不了時間檢驗,騙不了群眾的眼睛。至誠才能致遠。誠實就是誠懇真實,內心與言行一致。誠實是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的基石和標志。人之無誠,不可為交。做人只有實實在在、老老實實,才能贏得他人尊重,才能在社會上站穩(wěn)腳跟,才能成為品德高尚的人。我們要做誠實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襟懷坦蕩、光明磊落,在誠實上做到位,才能真正行穩(wěn)致遠。
這句成語,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的《國語·周語下》,大意是說:一件事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就像登山一樣,需要付出持久而艱苦的努力;但要是向壞的方向發(fā)展,那就像山崩一樣,局面很快就無法挽回了。比喻學好很難,學壞極容易。要堅持錘煉高尚品格。一個人學好很難,因為在成長的道路上他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很多的困難要克服,學好就意味著要不斷地克服自己的惰性,不斷地控制自己的欲望。一個人學壞卻很容易,因為社會上有很多的誘惑在向其招手,只要在成長的道路上稍有疏忽,就會出偏差?;诖?,自古賢人才會勸誡世人要勤奮努力、修身養(yǎng)德,始終保持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生活情趣。要確立積極向上的價值目標,經受住磨礪和坎坷,保持自身純潔性。要防微杜漸向上向善。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小善是我們攀登高峰必須倚賴的一級級石階,小惡則是我們維護長堤必須防范的一個個蟻穴。天長日久,累積小善的人將收獲大善果,累積小惡的人將吞食大惡果。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我們要積極弘揚內心的正氣,當有壞的苗頭出現,要立即把它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不讓其蔓延滋長。要始終嚴以修身、嚴以律己,正心明道、懷德自重,做一個一心為公、一身正氣、一塵不染的人。
人品,彰顯了一個人的內在力量,也代表著一個人的人生格局。一個人的人品好壞,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寬度和廣度。不管做什么事,拼到最后憑的都是人品。人品差,談什么都沒有用。俗話說:“小成就靠做事,大成就靠做人。”做人,永遠都是做事的大前提。無論你多聰明、多能干、條件有多好,如果人品不過關,那么談什么都沒有用。培根說:“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出身,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實的品格?!庇械掠胁攀巧掀?,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行走人生,勤奮、智慧固然重要,但品德更重要。人品不好的人,再成功也只是暫時的;唯有人品端正,才能真正成就一番事業(yè)。做人,就要以人品為先?!恫烁T》有云:“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边@句話是說,一個人的品德是才干的主人;而才干只是品德的奴仆。做人,應當在世事磨煉中以德為先,堅守自己的人品,放大自己的格局。為人處世,往往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秉持好人品,我們就要常懷寬厚之心,為人實誠不算計,做人坦坦蕩蕩,做事老老實實,待人隨和友善。有好人品、有良心、講誠信、能堅守自己內心的人,才能在事業(yè)和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幸福。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道:“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薄暗隆笔恰安拧钡慕y(tǒng)帥,有了“德”方能正確施展才能;“才”是“德”的支撐,有了“才”方能把德行轉化為人生價值。人的一生,應當崇尚以德立身、以才成事,只有以德為先、博才養(yǎng)德、德才兼?zhèn)?,才能砥礪前行,實現人生價值。德為立身之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這就是我們的用人標準為什么是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蔽覀儜敿訌姷赖滦摒B(yǎng),注重道德實踐。修德,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要修大德,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要修好公德、私德,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jié)開始起步,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才是成事之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這里的“才”,就是指能力和本領。一個人如果沒有本事,即使品德再高尚、理想再遠大、愿望再美好,也難以成事。我們要勤學苦練、增強本領,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使自己的能力素質跟上新時代,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孔子家語》里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迸c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會成為品德高尚的人,反之亦然,這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澆樹澆根,交友交心。習近平總書記告誡黨員干部:“一定要嚴格交友原則,慎交友、交好友,哪些人該交,哪些人不該交,心中要有桿秤?!苯挥驯仨毶髦?,交到好友,如把自己置身于芝蘭之室那種清馨整潔的環(huán)境中,他會指引你正確的人生方向,與你同行,時刻警醒你;交到壞友,如把自己置身于鮑魚之肆那種腐臭污穢的情境下,他會將你引入歧途,同流合污。我們交友前必須認真觀察,查明對方的心性品質、德行操守,以慧眼識人交好摯友、諍友,不交無德之人,不交無義之人,不交無恥之人。擇善而交,自覺凈化朋友圈。交友的關鍵在于擇善而交,要多交仗義執(zhí)言的諍友、攜手共進的益友、肝膽相照的摯友、患難相依的密友;少交口蜜腹劍的佞友、投其所好的損友、取寵謀私的惡友。交往忌不分對象、不辨良莠,熱衷于“談笑皆商賈,往來盡烏紗”,只會讓自己深受其害。我們要始終在健康的人際交往中提升自己踐行宗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能力,確保坦坦蕩蕩做人、干干凈凈做事。
分寸之事,蘊于萬物之中。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不至沸點水不開,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生在世,分寸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待人接物不偏不倚、不卑不亢;處事不左不右;做事不疾不徐。做人如尺,懂分寸、知進退是一種人生智慧。凡事有度,把握分寸尺度。人生當把握一種人與物、人與人的平衡狀態(tài)。漢賈誼《新書·容經》有言:“故過猶不及,有余猶不足也。”指的就是事情做得過分了,就好像做得不夠好一樣。為人知曉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分寸,做事懂得時與勢之間的進退,不貪不戀,不偏不倚,方能恰到好處、游刃有余。把握分寸尺度不是不思進取,而是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越界、不逾矩,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去的地方不去。分寸感是做人的智慧。懂分寸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恫烁T》有言:“人品做到極處,只是恰好。”做人要掌握一個度,那就是“恰到好處”的分寸。逢人話三分,話說得太滿,就無法保證滴水不漏,要給自己留點余地。遇事讓三尺,正如清朝首輔張英和鄰居讓出桐城老家“六尺巷”,讓出了一種胸襟和氣度。待人有距離,既不給人以壓力,又留給自己自由的空間,給彼此以尊重。把握做人的分寸,掌管做事的尺度,方能在進退間求得人生的高度。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簡單樸素是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簡單簡樸,才能擺脫錯綜復雜的生活,步入返璞歸真的人生境界。簡樸是黨員干部必須具備的一種從政品格,是拒腐防變的關鍵,選擇了簡樸才能護得一生平安順暢。追求簡單的生活。俗話說,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過于追求生活的精致甚至奢華,必然會分散太多的時間精力,就無法專心致志學習工作。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董必武等老一輩革命家,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一碟花生米、一碗紅燒肉就能吃得津津有味。黨員干部要做到簡單樸素,弘揚簡樸務實、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成由勤儉敗由奢。追求奢侈享樂的生活是很多官員蛻化變質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由儉入奢那一刻,就給自己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從此一步步墮入深淵,直到炸彈被引爆,即使身上貼滿“護身符”,也保不了平安。黨員干部要在思想上緊繃儉樸之弦,懂得珍惜物力民力,常思律己之益、常思放縱之害,時刻自我警醒。要始終保持儉樸習慣和勞動本色,與廣大人民群眾同甘共苦。要嚴守紀律規(guī)矩,厲行節(jié)約、杜絕浪費,把該花的錢花在刀刃上、用在關鍵處,以自己的“緊日子”換老百姓的“好日子”。
《圍爐夜話》里說:“一味學吃虧,是處事良方?!闭嬲艹蕴澋娜?,勇于無私奉獻,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有好品行、大擔當、真情懷,也就擁有了一種高境界、大智慧??铣蕴澆艜羞M步。從長遠看,怕吃小虧的“聰明人”、貪圖小便宜的人,最后都是吃虧的。反之,肯吃虧的人大多是老實人,他們一步一個腳印,事事真抓實干,一生平穩(wěn),不會行差踏錯。他們誠實干事,往往干得多經驗積累就多,能力提升就快。甘愿吃虧的干部能體現出一種高尚的境界,他們愿做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為了人民群眾利益淡泊名利、勇于吃虧、甘于奉獻,自然能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和信任。在奉獻中享受快樂。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切視探索嘗試為畏途、一切把負重前行當吃虧、一切‘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逃避責任的思想和行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難以真正獲得人生快樂的?!秉h員干部要發(fā)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把負重前行、樂于奉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工作態(tài)度、一種價值理念、一種精神追求,培育“計利當計天下利”的胸襟,能吃虧、能吃苦、能受氣,在奉獻中感受責任、領悟崇高、體驗光榮,在擔當作為中實現人生價值,收獲和享受快樂。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中國奧運健兒時說:“成績不僅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塊獎牌,更在于體現奧林匹克精神,自強不息,戰(zhàn)勝自我、超越自我。”體育競賽如此,人生亦如是,最重要的不是超越別人,而是實現自我超越。人最偉大的能力就是超越自我。富蘭克林說過:“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地超越自我?!庇胁簧偃艘詾槿松且粓龈傎?,處處與人較量。結果不僅讓自己內心浮躁,還可能四處樹敵??傁脍A別人,最后往往是輸得一塌糊涂。其實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不是打敗別人,而是不斷超越自我。超越昨天的“我”,得到今天更好的“我”,不斷攀登到人生新高度,這就是一種成功。一個人只有擁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信念,通過長期持續(xù)的努力實現自我超越,才能讓自己更加強大、更富有智慧。超越自我貴在日日精進。實現自我超越,不能坐而論道、止步不前,而是要勇往直前,努力追求上進。要勇于自我完善,善于在自我批評中找差距、找動力、找出路,不斷彌補不足,完善自身道德品質、能力素質、作風修養(yǎng)。要勇于自我革新,拿出動真碰硬、壯士斷腕的勇氣,革除身上的僥幸、懶惰、懈怠,始終積極進取、奮發(fā)作為。要勇于自我提高,時刻保持永不滿足的心態(tài),積累理論的厚度、延伸思考深度、拓展實踐寬度,提升境界格局。
人與人相處,善于傾聽是一種涵養(yǎng)、智慧和風度。傾聽是了解情況的重要手段,是人與人溝通的前提。只有善于傾聽、樂于傾聽,我們才能掌握更多信息、獲得更多友情、增長更多智慧。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生活中,我們要掌握事物的全貌,作出正確的抉擇,如果不善于傾聽、不全面聽取各方面的情況和意見那是不行的,那樣就會陷入片面性的泥沼。有的人自以為是,不愿聽;害怕反對,不全聽;無動于衷,不會聽,就不能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只會導致判斷失誤、行為失當。敢于傾聽、樂于傾聽、善于傾聽,我們才能從別人身上掌握情況、汲取教訓、匯聚智慧。做一個和善的傾聽者。德謨克利特說:“只愿說而不愿聽,是貪婪的一種形式。”在我們身邊,不乏有一些人,他們喜歡在別人說話的時候隨意打斷插話,這是讓人生厭的行為。如果不分場合、不分對象、不分時機隨便打斷別人的話,不僅會打斷別人的思路,甚至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真正情商高的人,不會隨意打斷別人說話,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極不禮貌的行為,也無法達到有效溝通。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懂得傾聽,才能達到心與心的溝通。一個善于傾聽的人,有耐心,懂尊重,才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
“人生自古多磨難,有誰相安過百年?!比松鷿B透了酸甜苦辣,歲月的滄桑、道路的坎坷、命運的沉浮,這些都是人生的必然。一個人要想贏得幸福生活,成就一番事業(yè),就必須堅強地承受這一切,坦然面對,迎難而上,將其視為人生的必修課。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毛澤東同志曾說:“我們共產黨人是以不怕困難著名的?!贝笫瘮r路,勇者視為前進的階梯,弱者看作前進的障礙。面對艱難困苦,要么勇往直前,始終保持一種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斗志和銳氣,要么被困難嚇倒,猶豫畏難,碌碌無為。兩種不同的表現,反映著不同的人生追求、價值取向、責任擔當。事到難處須放膽,越是艱險越向前,我們要增強“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的精神,敢于知難而進、迎難而上,自覺接受艱難困苦的考驗。惟其磨礪,始得玉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奮斗是艱辛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沒有艱辛就不是真正的奮斗,我們要勇于在艱苦奮斗上凈化靈魂、磨礪意志、堅定信念?!敝静磺笠渍叱?,事不避難者進。人生就是不斷迎戰(zhàn)一個個困難,取得一個個勝利的過程。我們要發(fā)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chuàng)新發(fā)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永遠保持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奮斗韌勁,為完成黨的歷史使命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