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藝芬
立足我國義務教育學科設計,初中時期是英語學習的關鍵階段,能否在初中階段掌握英語學習的方式方法,并培養(yǎng)出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和良好習慣,對學生未來的英語能力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的兩項,閱讀與寫作對學生學習詞匯、掌握語法、了解行文,增強學生英語實踐應用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當前強調(diào)英語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運用的情況下,閱讀與寫作的實踐能力是檢驗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英語知識與英語文化,促進學生英語能力全面提升的保障。從這一角度出發(fā),英語報刊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材料來源,而如何有效利用這一閱讀資源,是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整體上看,現(xiàn)階段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場景下,對英語報刊價值的認同度是很高的,但利用效能并不樂觀。在師生的主觀認識上,英語報刊閱讀是一種自覺行為,與英語課堂教學、課后作業(yè)等關聯(lián)度不大,且多數(shù)教師在利用英語報刊時,一方面視閾狹隘、僅關注紙質(zhì)形式,從而造成英語報刊資源受限;另一方面,不能將英語報刊內(nèi)容與英語教材內(nèi)容建立很好的關聯(lián),實現(xiàn)課內(nèi)閱讀文本與課外閱讀文本的高效率互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教學建議強調(diào),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英語報刊、圖書館等多種資源”,旨在為英語學習構建更為開放、充足的條件,更好地推進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其中,英語報刊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資源,在“互聯(lián)網(wǎng)+英語教育”的宏觀背景下,教師可提供英語報刊資源的內(nèi)容豐富且形式多樣(包括紙媒形式和數(shù)字形式),一方面有利于擴展國內(nèi)初中學生的英語視野,幫助學生擴充詞匯儲備、寫作素材積累,提高利用英語工具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另一方面,英語報刊多元化的種類,意味著多樣性的素材,能夠涵蓋英語社會文化的諸多方面(歷史、經(jīng)濟、人文、科技等),在英語表達上更加符合英語使用人口的習慣,相對“中國式英語”更加地道,通過大量閱讀英語報刊,有利于修正我國初中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常見錯誤。
結合現(xiàn)狀來看,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大多將英語報刊簡單地視為輔助工具,并未深刻認識到英語報刊閱讀與寫作能力提高“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應加強這一方面的研究與實踐。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英語閱讀與寫作之間具有非常明顯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關系。這是因為,按照語言學家斯蒂芬·克拉申的“二語習得理論”分析,閱讀本身是一種外部信息獲取、吸收、轉(zhuǎn)化的機制,代表一種語言知識向?qū)W習者“輸入”的過程,即閱讀可以為寫作帶來更多的素材,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文章的感覺和領悟,使學生逐漸熟悉英語寫作的基本要領和實踐技巧。而寫作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英語,感受到全文主旨和段落大意在文章整體中的作用,轉(zhuǎn)變以往應試教育背景下套路式閱讀、碎片化閱讀的理念,學會對文章進行整體解讀、深入思考。因此,許多英語教師特別是初中英語教師,都熱衷于向?qū)W生推薦優(yōu)秀的英語讀本或者報紙雜志,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課外閱讀,不斷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量,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從而為提高英語寫作能力夯實基礎。
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比小學階段的英語要增加不少難度,對學生的詞匯儲備和語法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一些初中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在寫作過程中遇到陌生詞匯或句式時,往往習慣于用漢語的表達方式來進行翻譯,導致語法使用混亂甚至嚴重錯誤,使得文章的原意遭到明顯的曲解。例如,有的學生結合七年級Unit 7 The Birthday Party撰寫自己的生日宴會時,想表達“你看看你,都吃成什么樣子了?”但對“你看看你”并不了解其英語表述,誤用“You see you again”,從而鬧出笑話。寫作實踐中,許多初中學生由于受到英語能力和詞匯量的限制,往往習慣于先中文構思、后英語翻譯的寫作方式,導致一些日常慣用的中文表達方式或內(nèi)容在進行英語表述時遇到困難,難以進行正確地表達。特別是在詞匯運用中,學生雖然期望巧妙地運用成語或者諺語表達來提升自己的寫作質(zhì)量,但由于對英語文化不夠了解,只能對成語或諺語進行中文式表達,導致出現(xiàn)明顯的錯誤或者意思偏差。例如,成語“無時無刻”通常應當翻譯為“every hour and moment”,但在不同的語境中也可以表述為“every minute”或者“all the time”,如“I miss you all the time”(我無時無刻不在想你),但有學生可能會直接譯成“no hour and no moment”,出現(xiàn)不符合英語語法的中式英語。
在英語寫作中,靈活運用不同的句式以及通過排比等方式進行寫作,可以有效提升英語文章的質(zhì)量,增強英語的作文深度。然而,部分初中學生對詞匯、句式的掌握數(shù)量不足,基本上只了解教材上的必學內(nèi)容,導致在進行英語寫作時思維枯竭,只能運用一些相對簡單的句式,或者重復運用某一種句式進行表述,導致文章的深度嚴重不足。例如,有學生在習得“at last”句式后,在文章中反復使用“At last I can see my friends.”“At last nobody can help me.”“At last it was dark.”等來表達“最后”的含義,重復出現(xiàn)的句式不僅顯得內(nèi)容十分單調(diào),也難以表達出作者的深刻內(nèi)涵。事實上,大多數(shù)初中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與高質(zhì)量的寫作要求相比存在較大的差異,在進行千字甚至五百字以上的寫作時很容易陷入詞匯枯竭、句式重復的困境,因而不得不運用一些簡單句式或者重復句式來充實字數(shù)和篇幅,從而確保完成基本的寫作任務。
在小學階段,英語寫作一般只是要求學生進行一段文字或者某個情節(jié)的簡單描寫,通常不需要劃分成若干個段落,因而對文章整體結構的要求不高。然而,初中英語教學逐漸開始強調(diào)學生對文章大意和結構的整體把握,寫作要求至少應當做到有頭有尾、有始有終,對初中學生來說是一項全新的挑戰(zhàn)。教學實踐中,一些學生對if、or、however等可用于句子、段落間銜接的詞匯缺乏足夠的認知,只懂得對實詞進行堆疊和羅列,導致文章的邏輯體系不夠完整,語句之間、段落之間的連貫性不強,缺乏語篇寫作的整體意識,導致文章主題和內(nèi)容十分松散,造成讀者出現(xiàn)閱讀的障礙。此外,有些學生對完整寫作的要領把握不到位,寫作時容易丟三落四,導致文章有頭無尾、有始無終,或者文章中間思維跳躍跨度明顯,使文章的閱讀性變得很差。
寫作對學生的英語知識和社會閱歷有著較高的要求,一篇優(yōu)秀的英語文章,既需要作者有著較高的英語水平和較多的詞匯、語法儲備,也需要其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或者寫作素材,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緊貼時代、富有新意的作品。但從當前初中學生的英語寫作情況看,大多數(shù)學生的英語寫作都處于千篇一律的狀態(tài),寫作的素材往往取自教材、閱讀范文或者其他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難以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雖然有的學生比較重視素材儲備,但其素材知識往往來源于中國的新聞、網(wǎng)站、頭條或者報紙,并不能夠直接轉(zhuǎn)化成為英語的寫作素材,導致學生存在心中有貨但下筆無言的困境。據(jù)了解,不少學生在對同一個題目或者題材進行寫作時,其中文作品與英語作品的質(zhì)量往往存在較大的差距,即使允許其借助教材、詞典等輔助翻譯,也往往因為句式、語法運用得不熟練而影響作品的質(zhì)量。
當前,我國英語報刊有著諸多種類,既包含了Forbes(《福布斯》)、NationalGeography(《國家地理》)等英美國家報刊,也有許多國內(nèi)中文刊物,如ChinaDaily(《中國日報》)、GolbalTimes(《環(huán)球時報》)等。這些英語報刊都有著比較一致的特點,就是題材內(nèi)容非常豐富,涉及國際國內(nèi)政治、軍事、經(jīng)濟、社會、科技、民生、自然、資源等諸多領域,刊載文章的體裁往往多種多樣,并且內(nèi)容具有高度的時效性和新穎性,對英語學習愛好者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益處。例如,在China Daily中,既包含native speaker和business兩大核心版塊,同時也囊括了時政要聞、民生百態(tài)等內(nèi)容,可以充分激發(fā)讀者進行閱讀的興趣,為讀者提供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
對初中學生來說,上述英語報刊的詞匯、語法等理解方面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在英漢詞典及翻譯軟件的幫助下,仍然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閱讀內(nèi)容。特別是英語報刊中的內(nèi)容往往都源自生活甚至直接取材于生活,與學生日常所知、所感、所想十分貼近,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寫作素材和寫作靈感,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特別是身邊的人和事中去尋找寫作的思路和想法,從而有效鍛煉學生進行寫作的能力。當前,我國英語教學越來越重視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不斷地強調(diào)在純外語的氛圍中開展學習,通過引入外教、全英文教學等方式,為學生營造英語學習的良好氛圍。但在初中階段,由于學生英語水平普遍有限并且良莠不齊,純外語教學可能會勸退相當一部分學生,并且多數(shù)學校還沒有能力去真正實現(xiàn)純外語教學。英語報刊閱讀方式的引入,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純外語閱讀條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純外語教學的新期待,使學生在全英語的文章閱讀中培養(yǎng)英語的語感、語境,增強英語思維能力,促進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1. 英語報刊閱讀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素材儲備
無論閱讀還是寫作,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往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學生閱讀一篇英語文章時,能否對單詞進行正確的理解,是閱讀和掌握一篇文章的基礎和關鍵。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對文章中30%以上的詞匯產(chǎn)生陌生感時,基本上就無法把握該篇文章的大意和內(nèi)容。同樣的,如果學生在寫作時掌握的詞匯量過少,或者只掌握單獨的單詞而不了解詞組的用法,很容易造成千言萬語寫不出來的尷尬局面,從而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發(fā)揮。通過英語報刊閱讀,學生可以接觸到許多平時上課沒有見過的單詞和詞組,并且通過文章的閱讀能夠基本了解該詞匯的具體用法,從而實現(xiàn)基礎知識的有效儲備,進而更好地運用新掌握和積累的知識來支撐和豐富寫作的文章內(nèi)容。例如,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往往習慣于運用speech、learned等基礎詞匯來表達特定的含義,而通過閱讀大量的英語新聞,可以逐漸接觸到oration、erudite等意思相近的不同詞匯,使學生在寫作時擁有更多的詞匯選擇,從而避免同一個簡單的詞語反復地在文章中出現(xiàn)。除了生詞的儲備外,英語報刊閱讀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最新的時政新聞或者前沿科技知識,使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與視野同步發(fā)展,進而為寫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背景資料,使文章的層次得到大幅地提升。
2. 英語報刊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詞句運用水平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由于教學目的和教材內(nèi)容本身的限制,同時也考慮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英語基礎和接受能力,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語篇結構、語言修辭等不僅種類較少,而且更加強調(diào)規(guī)范性、嚴謹性、統(tǒng)一性等要求,從而也對學生的英語運用與寫作思維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而英語報刊閱讀可以有效突破教學思維的束縛,通過時態(tài)、標點、謂語等獨特用法的展示,特別是連貫句、省略句、排比句等特殊句式結構的使用,可以為學生提供額外的寫作指導,著力提升高水平學生的詞句運用能力,使其英語寫作水平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英語報刊體裁的多樣性,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寫作指導,使學生的英語寫作思維不再局限于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幾種常規(guī)格式,而逐漸向新聞、社論、特寫、廣告等不同的體裁延伸,從而幫助學生拓寬英語閱讀和寫作的視野。例如,不少新聞報道都采用“倒金字塔”的行文結構,先開門見山地突出整個事件的核心與要點,然后再按照時間的進度對事件進行描述,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倒敘法”的寫作策略,促進寫作能力的顯著提高。除了文章體裁外,英語報刊在銜接詞、轉(zhuǎn)折詞等用法上也往往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表現(xiàn),可以為學生提供教學進度以外的新句式、新修辭,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減少文章中同一意思表達的修辭重復性。如前文所舉的“at last”案例,學生就可以用“Finally, no one can help me.”“It’s getting dark.”來替代原來的“At last...”句式,使整個文章具有了豐富多樣的變化和靈動。
3. 英語報刊閱讀可以增強學生的統(tǒng)籌把握能力
對初中學生來說,英語寫作的最大難點在于統(tǒng)籌把握能力不足,不少學生雖然在寫作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廣泛搜集優(yōu)美詞句,反復學習優(yōu)秀作文,不斷地增加自身的詞匯量提高和語法運用能力,在寫作時也能夠熟練運用不同的詞匯、句式、修辭等來提高文章的觀賞性。然而,多數(shù)學生都容易陷入華麗辭藻下的表象困境,文章的整體結構沒有一以貫之的思路和想法,對文章全面布局的統(tǒng)籌把握能力十分薄弱,導致作品徒有其形、虛有其表,缺乏寫作的靈魂。通過英語報刊閱讀,學生可以逐漸認識到字、詞、句只是優(yōu)秀文章的外在表現(xiàn),文章內(nèi)容是否務實、新穎,邏輯結構是否合理,思維理念是否深入,才是精品文章的實質(zhì)。這種統(tǒng)籌把握能力,需要學生在反復的報刊文章閱讀過程中感受并領悟,對學生培養(yǎng)良好英語學習習慣、促進英語學習的長遠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特別是英語報刊的新聞報道中,學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文章沒有多么華麗的辭藻,但其內(nèi)容往往能夠抓住人的眼球,與讀者在心靈上產(chǎn)生共鳴,認識到文章中作者的用意及內(nèi)容的表達,以及與讀者思想的相互呼應,才能夠真正撰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
1. 英語報刊閱讀不能過于追求數(shù)量,而應當做到詳略得當
也就是說,初中學生在進行英語報刊閱讀時,不必要強求每天閱讀多少版報紙、多少篇文章或者多少個單詞,而要綜合運用概讀、精讀等閱讀策略,對一些文章特別是生詞過多且比較生僻、主題與初中教學關聯(lián)不大的文章,只求概讀了解大意,幫助學生提高全文閱讀和中心提煉的能力,同時也可以熟悉不同的寫作體裁和寫作結構,而不必去逐字逐句地翻譯、解讀。而對關系社會民生或者自然科學的內(nèi)容,則可以適當?shù)剡M行精讀,使學生既能夠了解此類文章的總體架構和寫作思路,同時也能夠?qū)W習和掌握一些新的詞匯、句式、語法等內(nèi)容,從而反饋于具體的寫作當中。
2. 英語報刊閱讀不能盲目認為“開卷有益”,對報刊選擇要有所取舍
當前,我國境內(nèi)可以獲取的英語報刊無論在數(shù)量上還是種類上都非常繁多,而初中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精力十分有限,因而不能拿到什么報刊都進行閱讀,而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自身的英語水平和學習習慣選擇最為適宜的一至三份報刊進行閱讀,從而保證英語報刊閱讀的質(zhì)量。例如,有的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詞匯量和語法掌握能力都比較差,建議其多閱讀ChinaDaily等國內(nèi)英文報刊;而對英語能力強、水平高的學生,則可以適當推薦英美報刊的部分版面,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巧。
3. 英語報刊閱讀不能只讀不記、過目即忘,而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
對個人學習而言,閱讀往往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讀者通過英語報刊的閱讀,逐漸了解和熟悉一些新的詞匯、語法及背景知識,促進閱讀和寫作能力的逐步提升。然而,遺忘曲線的記憶規(guī)律告訴我們,許多知識進入人們的潛意識后,并不是隨時隨地就能夠提取出來加以應用,從而導致學生在寫作時雖然聯(lián)想或者回憶到一些獨特或者新穎的內(nèi)容,卻無法完全提取出來應用于自己的作文。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英語報刊閱讀中學會記錄,包括對優(yōu)美的詞句、獨特的文章結構、經(jīng)典的名人語錄或者重要的背景知識的記載,從而在寫作時能夠及時地進行查找和運用,從而切實地將英語報刊閱讀的價值體現(xiàn)于寫作當中。
4. 英語報刊閱讀應順應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特點,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
當代初中學生更加青睞于借助新媒體平臺、渠道的“碎片化閱讀”形式,如果單純地提供紙媒英語報刊,學生很難對大段的描寫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互聯(lián)網(wǎng)+英語報刊”的資源中,可以實現(xiàn)隨即翻譯、語音轉(zhuǎn)化等功能,在形式上更有利于學生吸收知識、積累經(jīng)驗。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知識的儲備和素材的積累是基礎,詞匯、語法、修辭的應用是精華,文章的整體結構與內(nèi)容是根本。通過英語報刊閱讀,學生可以不斷地對自身的寫作能力特別是思維意識進行培養(yǎng)和鍛煉,從學習和模仿報刊文章著手,逐漸學會自行進行文章的構思與創(chuàng)造,并巧妙運用不同的詞匯、新穎的句式來進行文章的點綴,從而寫出更加精彩的文章。實踐證明,英語教學中的閱讀與寫作有著密切相關的聯(lián)系,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活動特別是進行英語報刊閱讀的引導,幫助學生培養(yǎng)更加良好的學習習慣,使英語閱讀與寫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進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