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小進
在統(tǒng)編教材中說話歸入口語交際教學中,寫話屬于作文起步訓練,主要是針對低年級提出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學生搭建說話寫話的支架,引領學生走上樂說、會說、善寫之路。
學生學習說話是在家庭環(huán)境中開始的,只是進入小學后,以表達的要求來衡量想說的話,體現(xiàn)在有效交流與大膽表達上,也就是教師有意識地從敢于說和說什么、怎么說來訓練學生。
一是在創(chuàng)設說話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雖然說低年級學生上課時喜歡開口說話,但是那不是課堂教學需要的內(nèi)容;要使學生能夠圍繞教學目標說話,教師必須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生活兩方面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如教學《金木水火土》一課,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說多說少”的表達情境:“金、木、水、火和土,這五種東西,大家在平時都見過嗎?我們今天找?guī)讉€話題來說說它們。第一個話題,你在哪里見過這五種東西?”為了讓更多人參與說話,教師還提出“每人只說一樣,如果說的是同樣的東西,說法要不一樣”。學生把自己見到“金木水火土”的情況說了之后,進入第二個話題:“五種東西中,你認為什么是最多的?什么是最少的?”學生認為“土”是最多的東西,到處都有,而“金”是最少的東西,賣得很貴。針對這樣的回答,教師又拋出了第三個話題:“你知道金子是從哪里來的嗎?”這個話題有難度,教師引導學生說話:金子是從土中挖出來的礦石里提煉出來的。”在這樣的說話情境中,學生從中學習感興趣的新鮮說法,還學習了課文生字里包含的重要知識。
二是在營造說話氛圍中培養(yǎng)表達技巧。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喜歡說話,但并不是會說話,讓他按要求說的時候就不會說了。對此,教師需要營造說話的氛圍,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好好說話,說得體的話。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講述這樣的課文故事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難度不小,學生擔心自己講不好會難為情。教師可以營造適宜的說話氛圍:“今天大家都是小蝌蚪,都來找媽媽,大家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說,看誰先找到媽媽,再上來展現(xiàn)自己的本領。”教師把說話訓練安排在小組內(nèi)大家習慣的說話氛圍中進行,學生能夠輕松說出“自己”找媽媽的經(jīng)過,培養(yǎng)了表達技巧。
說話訓練有學生在母語學習中不知不覺打下的基礎,寫話對學生來說就是零基礎,教師需要從哪兒著手訓練呢?
一是破解由說到寫的難題。低年級學生經(jīng)過訓練說出一段話不難,但讓他們寫出一段話就難得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受識字量的影響,加上低年級學生有多認字少寫字的要求,學生很難把會說的話都寫下來。因此,破解學生由說到寫的難題,需要教師尋找寫話的有效路徑。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學生遇到不會寫的字怎么辦。對于熟練掌握拼音的學生來說,用拼音代替倒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然而,低年級學生真正能夠用拼音代替字的并不多,更多的學生還需要另尋方法,那就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如畫出字的大致樣子,也可以直接空出幾個格子,只要學生能夠把所寫的內(nèi)容讀出來就行。當然,教師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尋求幫助的習慣:如學習查字典,求助于會寫該字的同學等。這樣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有多寫的意識,形成用寫進行表達的習慣。
二是鼓勵寫自己想說的話。無論是說話還是寫話,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都有一個對象的問題。如果面對的是陌生的話題,低年級學生就不知道從哪兒說起,更不要說說好了。只有學生熟悉且想說的話題,才能引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學生才能好好說下去,說出屬于自己的想法、觀點等。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把想說的話說出來,如每天第一節(jié)課的課前三分鐘,安排學生說“我最想告訴大家的事”(每天可安排三個人,每人限說一分鐘),可以是自己家里發(fā)生的新鮮事,可以是自己看到的奇怪的事,可以是學習中出現(xiàn)的有趣的事,還可以是自己做夢甚至是想象的獨特事情等,只要是自己想告訴大家的都可以說出來。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從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事寫下來。
熟能生巧是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低年級學生說話和寫話更是這樣,一次兩次訓練有時候難以看到好的效果,需要通過多樣化的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一是開展豐富多樣的表達活動。低年級學生喜歡活動,有時候隨便一件東西他們都能夠玩得有滋有味。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多樣化活動,讓學生在自己喜聞樂見的活動中進行相應的表達。以學生最喜歡的游戲為例,學生在課間活動的時候互相之間會玩一下不同的游戲,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在課間所玩的游戲:玩的游戲叫什么,玩的時候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想法等;還有學生把一款新的游戲帶到學校吸引了許多同學,教師可以讓他介紹:新游戲有哪些規(guī)則,怎么定輸贏,大家喜歡玩這個游戲的原因是什么等。在學生回答上述問題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內(nèi)容寫下來。這樣的訓練,能夠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二是借助閱讀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低年級說話、寫話都需要經(jīng)歷厚積薄發(fā)的過程,這種“厚積”就是在閱讀中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和語言經(jīng)驗。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是讓學生的說話、寫話中有豐富的材料,而積累語言經(jīng)驗則包括仿說、仿寫優(yōu)美的句式,嘗試運用語言中獨特的表達方法等。對此,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積累優(yōu)美語言的習慣:在閱讀中,感覺文本中有優(yōu)美的語言時,先把自己覺得優(yōu)美的詞句讀一讀,讀出美的感覺來,通過讀在腦海中先留下美好的印象;接著選擇優(yōu)美的詞句進行摘抄,并進行適當?shù)姆诸?;最后是?jīng)常讀讀摘錄的詞句,并嘗試運用,即說話的時候用上摘錄的語言,或者寫話的時候用上部分摘錄的詞句,養(yǎng)成學以致用的習慣。
三是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教師應重視讓學生有“發(fā)表”的機會,也就是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交流渠道。主要方法有:在黑板報設“我的寫話”專欄,鼓勵學生將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話貼在上面;每兩周開展一次寫話分享活動,鼓勵學生精選自己寫得好的內(nèi)容,主動在小組內(nèi)與大家分享;教師每個月從學生的優(yōu)秀寫話中選出若干佳作,向相關報刊投稿。
總之,在低年級說話寫話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從頭做起、系統(tǒng)訓練,既重視學生表達習慣的培養(yǎng)又重視表達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在表達起步階段能夠獲得扎實的基本功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