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
為推進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促進青少年提高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豐富生物多樣性的認識,10月2日至6日,“關注森林·探秘武夷”2023年武夷山國家公園青少年進森林自然教育活動成功舉行。來自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南昌、長沙、福州、廈門等地熱愛自然、品學兼優(yōu)、具有較高生態(tài)素養(yǎng)的35名優(yōu)秀青少年參加研學。
10月3日上午,活動啟動儀式在武夷山國家公園南入口廣場舉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多部門地區(qū)辦事處主任夏澤瀚教授出席啟動儀式并致辭,他指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全球倡導者,致力于促進各國在教育、科學和文化領域的國際合作,通過舉辦本次活動,加快自然教育事業(yè)建設,逐步讓青少年進森林自然教育研學活動融入中小學教育,以推動生態(tài)文明的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啟動儀式上,福建省林學會、福建綠色營及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分別致辭。
武夷山國家公園是首批五個國家公園之一,也是唯一一個既是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又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chǎn)地的國家公園。這里擁有地球同緯度地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及丹霞地貌的絕美景觀,是我國東南大陸的一塊生態(tài)瑰寶,也是珍稀、特有野生動植物的基因庫,享有“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研究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等美譽。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豐富的物種多樣性、為更好地開展科學研究和自然教育研學活動提供了豐富而獨特的資源。
活動期間,在自然教育導師的引領下,同學們沿途考察武夷山代表性的丹霞地貌山水畫卷,登先鋒嶺瞭望塔,俯瞰武夷大峽谷壯觀的地質斷裂帶,訪國家公園宣教館,認識武夷山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并探索掛墩角蟾的棲息地、到野外觀察螞蟻放牧、獐牙菜上蜘蛛等候獵物過程,觀察了解藏酋猴如何進行族群生活等。
沁涼舒爽的山風、蟲鳴鳥叫的山林、青草泥土的芬芳……深秋的武夷山國家公園,依然郁郁蔥蔥,珍稀動植物和古木奇樹競秀,身處其中的人可以體驗“車在畫中行,人在景中游”,愜意無比。
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全長約251公里,其中“南源嶺——黃坑鎮(zhèn)”路段可以體驗一場生態(tài)探索之旅。這條線路,以武夷山南源嶺作為起點,建陽黃坑作為終點,全程81公里距離。途經(jīng):武夷巖茶第一鎮(zhèn)的星村鎮(zhèn)、遠眺山景形似臥佛的黃村村、被稱為巖茶制作工藝頂流的曹墩村、水流成瀑景色極美的月亮灣、形似游龍的龍川瀑布、養(yǎng)生修心之地的青龍瀑布、進入國家公園保護區(qū)核心地帶必經(jīng)的皮坑哨卡、人在山間走如在畫中游的桃源峪,還有桐木關大裂谷的先鋒嶺、被稱為“蛇的王國”觀蛇點的大竹嵐、云海星空峽谷齊聚的坳頭村、古老茶馬古道的長見村以及宋代大儒朱熹墓所在地黃坑鎮(zhèn)。
武夷山國家公園擁有極為豐富的動植物物種資源,截至目前,共調查記錄到高等植物2100種、脊椎動物561種、昆蟲4506種、大型真菌480種、地衣128種,其中鳥類達430種,全國近1/4的鳥類都可以在這里找到。
在大竹嵐路口,廈門大學李振基教授分享了東方菜粉蝶與微糙三脈紫菀的關系,以長葉獼猴桃與軟棗獼猴桃等為例展示了武夷山豐富的獼猴桃種質資源,以小構樹為例講解了蛾結繭的過程,以魚腥草和仙鶴草為例講解了武夷山豐富的藥用植物,并借柔毛水楊梅和棕葉狗尾草的果實粘了大家一身之機,講解植物是如何利用動物傳播繁殖體,引得同學們驚嘆連連!
在一線天景區(qū),導師向同學們講解了亞熱帶地區(qū)的常綠闊葉林及其森林結構,介紹了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和花崗巖地貌。武夷山國家公園法庭庭長姜歡以一線天“神仙樓閣”為例,結合典型案例,講解植物群落演替過程,為同學們解讀生態(tài)司法保護密碼。
“去年,武夷山法院審理了一起國家公園內(nèi)非法采摘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金線蘭的案件,被告人鋃鐺入獄,獲刑5個多月......”變身“自然教育導師”的姜歡法官,解讀植被從地衣、苔蘚、草本到木本植物的演替過程,并結合實際案例,形象生動地介紹了生物多樣性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重要作用。
武夷山國家公園建立志愿服務管理機制以來,吸納眾多生態(tài)保護領域(包含司法領域)專業(yè)人士來擴充志愿者隊伍,共同守護國家公園生態(tài)安全。此次司法志愿者作為自然教育導師參與活動,是武夷山國家公園創(chuàng)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和生態(tài)司法宣教的具體實踐的一次探索,新穎、生動的實地研學教學,將生態(tài)司法保護理念潛移默化地傳遞給青少年,倡議同學們爭當守法、學法、用法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員,守護祖國的藍天凈土和綠水青山。
戶外鳥類觀察課上,白鹡鸰、小燕尾、白鷴、小白鷺、夜鷺、紅尾水鴝、翠鳥以及紅嘴藍鵲的造訪讓導師和同學們都雀躍不已?!翱?,那是不是‘林中仙子白鷴鳥?”“它的尾巴好特別?!薄?/p>
為期5天的研學活動中,通過科普講座、室內(nèi)課堂、實地探訪、戶外鳥類及昆蟲觀察等多種方式,同學們充分了解武夷山生物多樣性、武夷茶文化、朱熹理學文化、丹霞地貌、壯觀的地質斷裂帶和國家公園智慧管理等知識,增進了對武夷山國家公園自然文化資源稟賦認識的同時,提高了保護森林和生物多樣性意識,并帶動更多社會公眾關注國家公園及自然教育。
“我覺得武夷山國家公園的空氣很新鮮,山上植被很豐富,環(huán)境非常優(yōu)美,鳥兒也非常多,我也學習了有關鳥類、植物,還有自然筆記的一些知識,讓我收獲頗豐。”來自上海的徐藝鳴表示。
夏澤翰說,“武夷山是中國遺產(chǎn)地重要的一部分,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生物多樣性豐富、水文地質生態(tài)優(yōu)越。對于本次活動來自不同省市的同學們,能夠有機會了解中國最優(yōu)秀的實踐對世界的重要意義,以及對兩大行動領域: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變化應對的助益作用?!?/p>
本次活動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多部門地區(qū)辦事處與福建省林業(yè)局合作主辦,福建省林學會和綠色營承辦,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和福建武夷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協(xié)辦,得到了全國關注森林活動執(zhí)委會辦公室和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宣傳中心指導?;顒用嫦蛉珖_招募,來自全國十多個省市約500名中小學生積極報名,對推進青少年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共同推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