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路靜,范雪,張旭東
作者單位1.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 北京100050
2.北京大學醫(yī)學部 北京100191
老年癡呆是老年期常見的慢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常見阿爾茲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癡呆及混合性癡呆[1]。主要以認知障礙、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及行為能力受限等為主要表現(xiàn),嚴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2,3]。我國老年癡呆患者人數(shù)約占全球癡呆患者總數(shù)的25%,居全球第一[4]。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尚未達癡呆診斷標準且具備基本正常功能性活動,被認為是正常認知老化和早期癡呆間的一種認知損傷狀態(tài),多表現(xiàn)為抑郁、淡漠、焦慮、易怒等不穩(wěn)定的過渡狀態(tài),且作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病變的前兆,具有較高風險發(fā)展為癡呆,具有一定可逆性[5]。隨著MCI和衰弱逐漸成為老年醫(yī)學研究的熱點,兩者之間的作用也逐漸受到關注。國外研究報道稱老年人的衰弱與認知障礙共存會加劇軀體及認知功能水平的下降,并形成惡性循環(huán)[6]。衰弱老年人的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病率顯著高于正常老年人,且更易誘發(fā)多種不良健康結局事件,也是導致老年人失能的常見原因[7]。故本研究調查老年MCI患者的衰弱現(xiàn)狀,并從人口學資料、疾病相關、生活方式、社會心理等方面探索衰弱與MCI的關系及相關危險因素,為老年MCI患者早期識別衰弱及制定針對性預防措施提供參考。
本研究便利抽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間于北京某三甲醫(yī)院神內科門診確診為老年MCI的572例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經(jīng)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科倫〔215〕)。
納入標準:①年齡60~85 歲;②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北京版(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 Beijing,MoCA-B)得分<26 分,臨床癡呆評定量表得分≤0.5 分[8];③不符合老年癡呆癥診斷標準[9]:④能理解并回答問卷的全部內容,有獨立讀寫能力或在調查員幫助下能順利完成調查問卷;⑤所有對象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失明、失聰、失語者;②有腦卒中病史或嚴重腦外傷病史;③有嚴重軀體功能障礙、需長期使用輪椅或完全失能者;④患抑郁癥等精神疾病或有既往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史者;⑤過去6 個月內確定為鎮(zhèn)靜或精神類藥物依賴者。
1.2.1 問卷調查 ①一般人口學資料調查表:根據(jù)研究目的自行編制問卷,其內容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水平、睡眠、抑郁情緒及慢性疾病情況等。問 卷 內 容 效 度=0.84,Cronbach’s α=0.85。②MoCA-B[10]:對MCI進行快速篩查的評估工具,評定的認知領域包括注意與集中、執(zhí)行功能、記憶、語言、視結構技能、抽象思維以及計算和定向力,量表總分為30 分,≥26 分為正常值。③衰弱(FRAIL)量表:該量表以衰弱表型(FP)和衰弱指數(shù)為基礎[11],根據(jù)健康狀況簡表(SF-36)的部分條目以及體質量下降和共患病情況,包括:疲勞,耐力,行走能力,1年來體質量下降情況,患慢性病情況。總分范圍為0~5 分,0 分為無衰弱,1~2 分為衰弱前期,≥3 分為衰弱。此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0.901[12]。④簡明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5)[13]:在GDS-15上簡化而來,用于篩查老年人抑郁的情緒。共有5個條目,總分0~5分,得分越高抑郁情緒越嚴重,≥2分可推斷存在抑郁情緒。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4%與81%,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0.682[14]。⑤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15]用于評估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生活自理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2 個維度,總分14~56 分;14 分為完全正常,15~21 分為輕中度活動功能障礙,≥22分為重度軀體活動功能障礙,其Cronbach's α系數(shù)=0.75[16]。⑥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17]:廣泛應用于社會支持的研究領域,內容涵蓋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3 個維度??偡衷礁?,則個體的社會支持度越高??偡?2~36分為低支持狀態(tài),37~60分為中支持狀態(tài),61~84分為高支持狀態(tài)。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3,分量表中家庭支持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3、朋友支持及其他支持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0.82、0.76,均已達到心理測量學的金標準[18]。
1.2.2 質量控制 研究者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查閱并咨詢相關領域專家,篩選出信效度高的量表,自行設計臨床一般資料問卷。嚴格按照納入及排除標準進行問卷調查。由課題負責人對課題組人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采取匿名作答方式,填寫完畢后由調查人員對問卷進行現(xiàn)場收回,并審查是否有遺漏項目,若有遺漏及時補充后再次收回。錄入時由雙人再次核查問卷,將缺失條目>10%的無效問卷剔除,將整版答案選項相同的問卷剔除。使用Excel 對有效問卷進行依次錄入建立數(shù)據(jù)庫,設定取值范圍,由雙人多次核對,確保錄入的數(shù)據(jù)有效無誤。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6.0進行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及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或百分比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和Fisher精確檢驗,衰弱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法進行多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572 例MCI 老年患者中,老年MCI 衰弱患者78例,衰弱發(fā)生率為13.64%;符合輕度衰弱的164 例,輕度衰弱發(fā)生率為28.67%。老年MCI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當前居住地、婚姻狀況、睡眠情況、體育運動、益智類活動、慢性病情況、孤獨、抑郁情緒、醫(yī)療支付方式及不同社會支持水平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的老年MCI患者發(fā)生衰弱的情況比較[例(%)]
影響老年MCI者衰弱因素分析見表2。
表2 影響老年MCI者衰弱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研究顯示,MCI與衰弱之間存在交互作用,即衰弱的老年人更易發(fā)生MCI,反之MCI 也會加速機體衰弱的進展,并形成惡性循環(huán)[19]。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MCI患者的衰弱發(fā)生率為13.64%,其衰弱情況不容樂觀。本研究與學者田鵬等[20]系統(tǒng)評價中國老年社區(qū)人群衰弱的發(fā)生率12.8%相近,意味著每10個老年人中就有1人衰弱。既往研究證實處于衰弱前期的老年人較無衰弱老年人發(fā)展為衰弱狀態(tài)的風險增加5 倍[21]。本研究中老年MCI患者符合輕度衰弱的有164例(28.67%),且輕度衰弱發(fā)生率為遠超衰弱患者的發(fā)生率78(13.64%)。因此,醫(yī)護人員應做好衰弱前期與衰弱的篩查,以早期識別和及時預防老年人MCI和衰弱的發(fā)生。
本研究顯示,年齡、文化程度、當前居住地、婚姻狀況、睡眠情況、體育運動、益智類活動、慢性病情況、孤獨、抑郁情緒、醫(yī)療支付方式及不同社會支持水平是老年MCI 患者衰弱的重要影響因素。年齡越大的老年MCI 患者越容易出現(xiàn)衰弱(P<0.05);文化水平低、離異獨居的老年MCI患者更易發(fā)生衰弱(P<0.05);參加體育鍛煉及益智類游戲的頻率越高,其衰弱發(fā)生率越低(P<0.05);老年人患慢性病種類越多,發(fā)生認知衰弱的風險越大(P<0.05);存在失眠、孤獨、抑郁等負性情緒的老年患者更易發(fā)生衰弱(P<0.05);差社會支持水平越高老年MCI患者的衰弱發(fā)生率越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其中孤獨、抑郁等負性情緒是老年MCI 患者衰弱的重要危險因素。抑郁情緒不僅極大地降低了老年人對進食、體育鍛煉、益智游戲及社交活動的興趣,還加大了其機體營養(yǎng)不良、睡眠質量及軀體活動量下降及慢性病增加的風險,從而導致衰弱和不良結局的發(fā)生[22]。此外,合并抑郁癥狀的MCI患者存在更嚴重的認知功能缺陷[23],且隨著時間推移,抑郁癥狀會繼續(xù)加重MCI患者認知功能的損傷程度。良好的社會支持能提供情緒和陪伴支持,滿足其情感依賴和精神需求[24]。此外,鼓勵該人群補充營養(yǎng)、積極參與有氧運動和漸進化抗阻訓練,不僅可以改善老年MCI者下肢軀體功能狀態(tài)還利于改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同時還可提高患者自信心及對自身疾病的把控感,從而消除其對疾病向未知方向發(fā)展的不確定性而造成的焦慮情緒,使其更好地發(fā)揮出對自身疾病的自我管理,提高主觀能動性及生活質量[25]。有報道稱家庭將作為老年MCI患者社會支持的主要力量,和諧的家庭氛圍及代際間的關愛也能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老年MCI的負性情緒及心理負擔。尤其在延緩老人衰弱、認知衰退等負性事件時發(fā)揮重要作用[26]。
綜上所述,老年MCI 患者發(fā)生繼衰弱及衰弱前期的發(fā)生率較高,其危險因素主要有孤獨、抑郁負面情緒、睡眠障礙、合并慢性病,而較高的文化程度、經(jīng)常體育鍛煉、益智類游戲及社會支持是老年MCI的衰弱患者的保護因素。因此,呼吁社會養(yǎng)老和醫(yī)療機構部門完善并針對老年MCI 患者群體的防治等健康宣傳知識,并重視對老年MCI 的患者認知功能及衰弱的評估。通過社會角度予以患者多方面幫助,從而增強社會支持其對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抑制作用,促進患者自我情緒的調整和健康行為的培養(yǎng)。并有針對性地預防和延緩社區(qū)老年MCI患者衰弱情況的發(fā)生發(fā)展,延緩老年癡呆患者認知衰退的進程,并優(yōu)化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