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銀萍,張嘉鈺,鐘熠穎
1.諸暨市中醫(yī)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浙江諸暨 311800;2.紹興市越城區(qū)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浙江紹興 312000;3.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yī)院耳鼻咽喉科,浙江紹興 312000
特異性免疫在臨床上又被稱為適應性免疫或獲得性免疫,是經人工預防接種或后天感染使機體得到抵抗感染的能力[1]。特異性免疫治療是一種脫敏治療,是將過敏原制作成為一種疫苗,按照從低到高的濃度和從小到大的劑量逐漸給患者進行皮下注射,使得患者對過敏原的耐受能力不斷增強,進而讓患者在治療后再次接觸到過敏原卻不會再次過敏的治療方法[2-3]。本研究探討了過敏性哮喘患者和過敏性鼻炎患者接受塵螨過敏原疫苗治療的依從性及脫失情況。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諸暨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接受塵螨過敏原疫苗治療的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患者327 例,按照年齡,4~14 歲分為成人組(n=138),15~64 歲分為兒童組(n=189)。納入標準:①所有入選患者均確診為過敏性哮喘或過敏性鼻炎患者,可合并有過敏性皮炎和過敏性結膜炎;②經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表明,所有患者均符合戶塵螨或粉塵螨陽性[4];③所有診斷為哮喘的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療前均達到哮喘部分控制或完全控制水平[5];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心、肝、腎等功能不全的患者;②無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其中男198 例,女129 例,年齡4~64 歲,平均(19.23±15.33)歲;脫失患者共55 例,成人31 例,兒童24 例,其中男31 例,女24 例;疾病類型:過敏性哮喘4 例,過敏性鼻炎43 例,過敏性哮喘合并過敏性鼻炎8 例。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諸暨市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200887123),所有患者或其監(jiān)護人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所有患者均進行標準化的變應原疫苗特異性免疫治療,注射療程根據(jù)注射劑量分為起始期(遞增階段)、維持期(維持階段)[6]。起始期每周進行1次注射,注射劑量從20SQ-U/ml 開始逐漸遞增,在注射15 周后達到100000SQ-U/ml 的維持劑量;在維持期,先隔兩周進行第1 針注射,4 周后再進行第2針注射,以后每4~8 周進行1 次注射[7]。采用自制問卷對入選患者進行調查分析,在治療期間連續(xù)兩次沒有按時接受治療并且經電話隨訪表示不再繼續(xù)接受治療的患者判定為病例脫失,分析脫失病例的脫失原因。
所有患者均以匿名形式填寫問卷測試,由責任護士負責回收及發(fā)放。問卷根據(jù)“哮喘控制測試問卷”自制,內容包括:①哮喘及鼻炎多少時候妨礙您日常生活?②在過去1 個月里,多少次呼吸困難?③過去1 個月里,因呼吸困難,多少次在夜里醒來?④在過去1 個月里,多少次使用急救藥物治療?⑤在過去1 個月里哮喘及鼻炎控制情況。
在設計問卷階段控制問卷中的題量,并對問卷進行編號,使用EpiData 3.1 雙錄入,復核數(shù)據(jù),本次調查發(fā)放并收回問卷327 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327 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百分比)[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成人組患者脫失31 例,占比為22.46%,兒童組患者脫失24 例,占比為12.6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83,P=0.023)。
317 例患者中,起始期患者脫失22 例,占比為28.95%,維持期患者脫失33 例,占比為13.1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374,P=0.002)。
兒童組因為藥物不良反應而脫失的比例顯著高于成人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因療效不佳、經濟困難、癥狀改善、時間緊張等導致的脫失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脫失原因比較[n(%)]
不同治療階段,患者因懷孕、療效不佳、經濟困難、癥狀改善、時間緊張等導致的脫失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治療階段脫失原因比較
特異性免疫治療是目前世界過敏組織推薦且僅有的可有效改變患者過敏性疾病自然進程的治療方法,其不僅有預防和治療的雙重功效,而且不良反應較少,臨床療效較為持久[8-9]。臨床上采用的特異性免疫治療主要包括起始期和維持期兩個階段,一般療程為3~5 年[10]。由于該治療方法起效慢、療程長、治療費用高,部分患者的依從性并不樂觀,容易出現(xiàn)病例脫失現(xiàn)象[11]。為了探討過敏性哮喘患者和過敏性鼻炎患者接受塵螨過敏原疫苗治療的依從性及脫失情況,從而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知識和護理對策,進而改善患者的脫失率,本次研究采用了自制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并積極進行電話隨訪收集患者的脫失原因。
本研究結果顯示,共有55 例患者脫失,其中成人組患者的脫失比例顯著高于兒童組,提示對于年齡較小、病情較輕且病程較短的患者而言,在明確過敏原時給予特異性免疫治療能夠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并且起效較快,家長對于兒童的治療效果較為信任,因此能夠堅持療程,脫失率較低[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起始期患者脫失顯著高于維持期,其原因在于起始期起效較慢,患者自覺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加上治療時間較長,因此部分患者在起始期即對治療失去耐心從而脫失[14]。
本研究中,療效不佳、經濟困難、癥狀改善、時間緊張等脫失原因在不同年齡組和不同階段中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在兒童組中因為藥物不良反應而脫失的比例則顯著高于成人組,與此前的研究結果一致[15],由此提示醫(yī)院應與患者建立聯(lián)系卡,盡可能地方便患者,避免因時間緊張而導致患者脫失,保持長期的隨訪是提高患者依從性和治療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16]。同時,對于癥狀有所改善的患者,應對其及家屬進行充分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繼續(xù)接受脫敏治療的必要性,避免患者對治療過程產生誤解[17]。對于療效不佳和經濟困難的患者,應充分和患者進行溝通,盡可能地勸患者不要放棄治療,幫助患者樹立克服疾病的信心[18]。因此,在對患者進行特異性免疫治療之前,應使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了解整個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全身或者局部不良反應,使其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進而積極配合完成整個治療過程[19-20]。
綜上所述,臨床上過敏性哮喘患者和過敏性鼻炎患者接受塵螨過敏原疫苗治療的依從性較低,病例脫失率較高,應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和健康教育,從而提高患者臨床治療的依從性,進而使患者配合能夠全程配合治療并鞏固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