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芬娥 趙海鶴 劉曉玲
【摘 要】 以某盲校盲生的作文和日記為研究對象,分析盲生漢語盲文書寫錯誤特點。研究發(fā)現,盲生漢語盲文書寫錯誤內容涉及符型、標調、標點和分詞連寫4個方面。在分析盲生漢語盲文書寫錯誤原因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建議:全面推廣通用盲文,盡快結束通用盲文與現行盲文并行的狀態(tài);加強盲生盲文及漢語言基礎知識的教學;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盲生學習;提升盲校教師盲文教學能力。
【關鍵詞】 盲生;漢語盲文;現行盲文;通用盲文;書寫錯誤
【中圖分類號】 G761
一、引言
漢語盲文是盲生學習和溝通的重要媒介。2018年,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國殘聯發(fā)布《國家通用盲文方案》,進一步規(guī)范了漢語盲文的書寫,并在《國家通用盲文推廣方案》中明確推廣使用國家通用盲文的任務目標、實施步驟、主要措施和保障條件。學習并掌握漢語盲文,對盲生的學習、生活、社會融入乃至終身發(fā)展均有重要意義。梁樂琳和諶小猛對盲生盲文摸讀速度和文本理解水平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盲生盲文摸讀速度不及同齡明眼學生的閱讀速度,文本理解準確性水平稍落后于明眼學生,影響因素包括視覺經驗、閱讀方式、摸讀模式、學習盲文的時長等[1]。針對盲生的盲文學習,一線教師通過自制教具幫助盲生較好地掌握前盲文技能[2],或通過象征性游戲有效提高盲生摸認盲文點位的正確率[3]。關于盲生盲文的書寫,琚四化等人的研究表明,盲生盲文分詞連寫錯誤較多[4]。
為了解盲生漢語盲文書寫情況,筆者于2022年春季學期,收集某盲校小學四年級至高三共23名盲生每人1篇作文和1篇日記,共46份盲文材料,歸納總結盲生在書寫漢語盲文符型、標調、標點、分詞連寫等方面的錯誤表現,分析錯誤原因并提出教學建議,以期為盲文教學提供依據。
二、盲生漢語盲文書寫錯誤特點
(一)符型書寫錯誤
漢語盲文符號包括聲母、韻母、標調、標點等。盲生書寫漢語盲文時,符型書寫錯誤率較低,且隨著年級的增長,錯誤率不斷下降。通過歸類總結,發(fā)現符型書寫錯誤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增加符點,指在正確的盲文符號基礎上多書寫一個或多個符點。如書寫盲文(和)時,將? 寫成 ;書寫盲文 (所)時,將? 寫成 。2.遺漏符點,指在正確的盲文符號基礎上少書寫一個或多個符點。如書寫盲文(民)時,將 寫成 。3.寫錯符點,指在書寫盲文符號時,錯誤地書寫了其中一個或多個符點。如書寫盲文(盲)時,將寫成。
(二)標調錯誤
漢語盲文的標調符型較為簡單,一、二、三、四聲的符型分別為“”“”“”“”。因此,在漢語盲文的標調中,符型書寫極少有錯誤。有關標調的錯誤主要出現在標調的使用規(guī)則上。當前,盲校在推廣通用盲文的同時,也在并行使用現行盲文,初中、高中的盲生最初學習的就是現行盲文?,F行盲文對標調沒有固定要求,必要時加少量的聲調符號,以區(qū)別同音字和生僻字。據統(tǒng)計,盲文出版物中,現行盲文大約只有5%的音節(jié)加標調[5]。但為防止歧義,人名、地名、文言文等要求字字標調。對漢語盲文材料進行分析發(fā)現:初中、高中階段的盲生漢語盲文標調率低,小學階段的盲生漢語盲文標調率較高,但未嚴格遵守通用盲文標調規(guī)則,即各個年級段的盲生均未嚴格按照通用盲文方案進行標調,甚至達不到現行盲文方案中對標調的要求。
盲生漢語盲文的標調問題表現在:1.姓名沒有標調。如“高心媛”,按照通用盲文的標調規(guī)則,應該寫成,現行盲文也規(guī)定姓名里的每個字都需要標調,但某盲生卻寫成了,姓名沒有標調。2.地名沒有標調。如“唐山”,按照通用盲文標調規(guī)則,應該寫成,按照現行盲文要求,地名應字字標調,即寫成,但某盲生卻寫成了。3.文言文沒有標調。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按照通用盲文方案應該寫成 ??? ? ,根據現行盲文的標調規(guī)則,文言文里的每個字都需要標調,某盲生卻寫成了 ??? ? ,全部沒有標調。4.單個韻母或聲母作音節(jié)時沒有標調。按照現行盲文的標調規(guī)則,如果是單個聲母或韻母做音節(jié),為了不引起混淆,需要加上標調,以方便閱讀。按照通用盲文標調規(guī)則,音節(jié)yì的音調符號也不省寫,如“意義”應該寫成 ,某盲生卻錯誤地省寫為 。
(三)標點運用錯誤
在盲生的作文和日記中,標點運用錯誤的現象較為常見,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1.漏寫標點。盲生漏寫句子中的標點的情況較為常見,尤其是單字、詞、短語或短句后的標點。例如,某盲生在書寫“過了一個鐘頭,我才彈了五遍?!币痪鋾r,漏寫了逗號;在書寫“新學期,班主任以及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程的老師也換了?!边@句話時,將逗號、頓號全部遺漏。除了句中的標點,句末的句號、問號、感嘆號等也常被盲生遺漏。例如,書寫“小女孩心里想:‘我一定要做一個誠實的人?!睍r漏掉了冒號、引號和句號。2.寫錯標點,即在一句話中,本應該在相應的位置書寫合適的標點,但盲生卻錯誤地使用了另一個標點。例如,某盲生在書寫句子“今天不僅是爸爸的生日,又是教師節(jié)?!睍r,將句號錯寫成逗號;某盲生在書寫句子“為了讓這類敗類亂說話嗎?”時,將問號錯寫成句號。將詞或詞組后的頓號錯寫成逗號的現象尤為常見,如“樹上有許多種鳥,有布谷鳥、麻雀、喜鵲、烏鴉、黃鸝、百靈等。”一句中的頓號都錯寫為逗號。
(四)分詞連寫規(guī)則運用錯誤
分詞連寫是漢語盲文獨有的規(guī)則,能夠更精準地表達語意,使盲文更加精密化、科學化。分詞連寫包含兩層意思:分詞是把一個一個的詞分開來寫;連寫是按照盲文的特殊性,為了避免音節(jié)過于松散,便于摸讀,而將一些詞連起來寫。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國盲文》(GB/T 15720—2008)中有較為詳細的分詞連寫規(guī)則,包括基本原則、一般原則及各類詞和詞組的寫法。
通過對盲生作文和日記內容的分析發(fā)現,盲生分詞連寫規(guī)則運用的錯誤率偏高,主要表現出以下2個方面的錯誤。1.分詞錯誤,即把應該分開寫的字或詞連寫到一起。一是結構助詞分詞錯誤。根據分詞連寫規(guī)則,結構助詞“的”“地”應與其前后的字和詞都分寫,但盲生會錯誤地將助詞“的”“地”與其前面的字詞連寫,如“我的童年”應該寫成 ??,“的”與其前后的字詞中間均要空一方,某盲生寫成了 ?,將“我”與“的”連寫在一起;“坦然地面對”應該寫成 ? ?,某盲生卻寫成了 ??,將“坦然”與“地”連寫在一起。二是語氣助詞分詞錯誤。例如,“老天呀”應該寫成 ,語氣助詞“呀”在句末,與其前面的內容之間應該空一方,某盲生卻寫成 ,將句末的語氣助詞“呀”與其前面的內容連寫在一起。三是副詞分詞錯誤。國家標準規(guī)定副詞修飾動詞時,副詞與動詞之間分寫,已經詞化的連寫。例如,“都在一樓”應寫成? ?,某盲生卻寫成了 ,將副詞“都”與動詞“在”連寫。2.連寫錯誤,即把應該連寫到一起的字詞分開。一是成語連寫錯誤。國家標準規(guī)定并列式、主謂加主謂、動賓加動賓、偏正加偏正、連動式、兼語式以及其他四言獨立形式的成語,一律連寫。如“十全十美”應寫成 ?,某盲生卻寫成了 ?,將“十全”與“十美”分開。二是名稱連寫錯誤。國家標準規(guī)定姓氏與稱呼、職務連寫,如“陳老師”應寫成 ?,某盲生卻寫成了 ?,將“陳”與“老師”分寫。三是時態(tài)助詞分詞錯誤。國家標準規(guī)定時態(tài)助詞“了”在句中時,應與其前面的動詞連寫,如“查了資料”應該寫成 ?,某盲生卻寫成 ?,將“查”和“了”分寫。
三、盲生漢語盲文書寫錯誤原因分析
(一)現行盲文學習經驗的影響
1953年,現行盲文由原國家教委公布并在全國迅速推廣,成為我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盲文。為克服現行盲文標調的隨意性問題,漢語盲文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雙拼盲文最具代表性。但由于種種原因,雙拼盲文并未大規(guī)模推廣使用。截至2018年,現行盲文在盲人群體和盲校教學中仍占主要地位,80%以上的盲校教師和學生使用現行盲文[6]。
2018年7月1日,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國殘聯等部門頒布實施《國家通用盲文方案》,通用盲文在現行盲文的基礎上,對標調規(guī)則進行具體化、明確化的規(guī)定,結束了現行盲文標調隨意的歷史。2018年《國家通用盲文推廣方案》要求針對在校使用盲文的視力殘疾學生,通過逐步更換通用盲文教材、課外閱讀材料和集中培訓等方式,幫助他們學習并掌握通用盲文。但由于師資培養(yǎng)、教材更換等原因,國家通用盲文無法同時在所有年級同步推廣。當前,通用盲文和現行盲文處于并行使用的時期。小學階段的盲生入學就開始學習通用盲文,而初中、高中的盲生最初學習了現行盲文,之后又逐漸接觸通用盲文。盡管學校也按照要求對高年級的盲生進行了通用盲文的培訓,但書寫習慣的改變比較困難。盲生在書寫盲文,尤其是進行標調時,極易受到現行盲文學習經驗的影響。另外,《國家通用盲文方案》除了標調規(guī)則陳述較為詳細之外,分詞連寫、標點等內容卻相對簡單,且與國家標準有矛盾之處,這對盲校師生的教和學勢必造成一定困擾。
(二)視覺缺陷和漢語語法規(guī)則掌握程度的限制
由于視覺缺陷,盲生在學習和使用標點符號、分詞連寫規(guī)則時存在較大的困難。在閱讀過程中,盲生無法像明眼人一樣看到一篇文章的全貌,他們只能靠指尖逐字去觸摸凸起的盲文符號,如標點符號。明眼人能看到不同標點使用的位置,根據語境、語義體會其功能;盲生只能靠摸讀,對標點符號功能的理解有局限。因此,對于詞、短語、短句后的標點符號,盲生會有遺漏或錯用的現象。
漢字獨特的構字方式有助于學生對字義、詞義的理解和掌握,如象形字、形聲字、會意字等,明眼學生可以根據漢字不同的字形理解字義,實現對漢字的正確運用。而漢語盲文是表音文字,由聲母、韻母、標調等構成。對于明眼學生而言,同音異義字的字形不同,可由字形確定字的字義及功能;但對于盲生而言,這些字的讀音完全相同,借助讀音分辨字的功能,并確定正確的書寫及分詞連寫方式就有很大的困難。如助詞“的”“地”“得”發(fā)音相同,但在句子或短語中的功能不同,盲文的書寫方式和分詞連寫規(guī)則也就不同。另外,某些字在文中的位置不同,會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了”,根據分詞連寫規(guī)則,“了”在句尾表示語氣助詞時,與前面內容分寫,“了”用作時態(tài)助詞時,則與前面的動詞或形容詞連寫??梢姡瑵h語盲文書寫,尤其是分詞連寫的規(guī)則以漢語語法為基礎,盲生語法知識不足必然限制其漢語盲文的書寫。
(三)盲文特殊的書寫方式導致糾錯困難
盲文需采用“正摸反寫”的方式進行閱讀和書寫。六點字盲文的基本形態(tài)為:左邊一列為1、2、3點,右邊一列為4、5、6點,從左向右摸(閱)讀;但用盲字板、盲字筆扎寫時需變換方向,右邊的一列為1、2、3點,左邊的一列為4、5、6點,從右向左扎寫。
由于盲文特殊的書寫形式,盲生盲文書寫出現錯誤后,需要將盲字板打開,取出盲文紙,摸到錯誤的盲文符號,將出錯位置用盲字筆的手柄磨平,再重新裝紙,找到準確位置扎寫正確的盲文符號。這個過程費時費力。以分詞連寫規(guī)則為例,像“生命的精彩”這樣的短語,當盲生意識到應該將“生命”與“的”分開寫時,可能已經完成或部分完成了“的”盲文點的扎寫,如果修改,既不方便,又費時間。因此,在不影響閱讀及理解的情況下,盲生就會選擇繼續(xù)書寫而放棄改錯。
(四)盲文教學不夠充分
盲校教師的盲文掌握情況直接影響著盲生盲文的書寫和閱讀水平。已有研究表明,盲校教師盲文教學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盲文規(guī)則的掌握水平低,影響了教學能力和教學意愿。教師常常由于自身對漢語盲文規(guī)則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不足,在教學中表現出不敢教、不愿教、不能教[7]。第二,閱讀盲文的水平不高。調查顯示,只有不到一半的盲校教師能“很熟練”或“比較熟練”地閱讀盲文。第三,盲校教師對盲文教學及探索熱情不高。由于盲校教師閱讀、盲文書寫盲文及整體盲文教學能力有限,導致一些教師很難發(fā)現盲生作業(yè)中盲文符型、標調、標點、分詞連寫等方面的書寫錯誤,也就無法有效地對盲生進行指導和幫助。
通過訪談,盲校教師反映分詞連寫規(guī)則并不作為教學內容單獨講授,學生主要通過抄寫課文體會分詞連寫的規(guī)則。這與琚四化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盲校盲文教學往往以盲文符型為重點,而分詞連寫、標點等規(guī)則的教學容易被忽視。盲生通過閱讀、謄抄課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分詞連寫、標點等書寫規(guī)則,但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特殊語法情境的處理能力不足,有隨意性。
四、教學建議
(一)全面推廣通用盲文,盡快結束通用盲文與現行盲文并行的狀態(tài)
當前通用盲文與現行盲文處于并行使用的狀態(tài),這種情況會影響盲生對通用盲文規(guī)則的理解和接納。通用盲文基本的聲母、韻母符型與現行盲文相同,但標調、分詞連寫、簡寫等規(guī)則卻有不同。首先,盲文出版物,尤其是教材、練習冊、考試材料,包括公共場所的盲文標示等,應盡快使用通用盲文,這對盲生學習通用盲文具有引導作用。其次,新入學的盲生必須學習通用盲文,以往入學的盲生,尤其是初中、高中的盲生,在進行一般課程學習的同時必須參加通用盲文的培訓,以掌握通用盲文的基本規(guī)則并能正確運用。
(二)加強盲生盲文及漢語言基礎知識的教學
漢語盲文既具備盲文讀寫的一般特點,同時又符合漢語言的基本規(guī)則。盲生要正確、熟練運用漢語盲文,就必須熟練掌握漢語言基礎知識。在盲校,語文課程是盲生學習漢語盲文的主要渠道。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須將盲文與漢語言基礎知識相結合,將集中講授與穿插講授相結合,集中講授漢語盲文基本書寫和閱讀規(guī)則,并在語文課程字、詞、句、篇章等教學中穿插講授漢語盲文標點、標調、省寫、分詞連寫等特殊情況處理方法。同時根據年級的不同,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使教學逐步深入,以提高盲生漢語盲文的運用能力。
(三)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盲生學習
標點和分詞連寫錯誤是盲生書寫漢語盲文最為突出的兩個問題。與明眼人不同,盲生書寫盲文時需要將注意力分配在書寫內容、盲文符型、漢語盲文的規(guī)則等多種對象之上,稍有疏忽,就會導致錯誤。而盲文書寫的改錯又費時費力,這必然會導致盲生書寫漢語盲文的錯誤率提高?,F代多媒體技術極為發(fā)達,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手機、電腦、錄音筆等工具將要書寫的內容先口述錄音,反復聽,揣摩需要運用的標點和分詞連寫方式,加深對標點功能及分詞連寫規(guī)則的理解。
(四)提升盲校教師盲文教學能力
盲校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盲文基礎和教學能力,這直接影響著盲生學習盲文的積極性和效果。要提升盲校教師盲文教學能力,首先要對特殊教育相關專業(yè)的師范生進行系統(tǒng)的職前培養(yǎng)。程黎等人的研究表明,盲校教師盲文習得途徑多元化,但職前培訓和規(guī)范化學習有待加強。琚四化等人認為,在職的盲校教師可通過職前系統(tǒng)、完整的課程學習分詞連寫規(guī)則。通過職前培養(yǎng)的方式提高盲校教師盲文教學能力十分重要。教師在職前階段通過課程系統(tǒng)地學習盲文,能夠保證盲文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有利于入職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已經在職的盲校教師,要根據盲文的改革和教學工作的需要,及時進行職后培訓,根據個人的不足和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學習盲文知識,提高教學能力。當務之急是加大在職盲校教師通用盲文的培訓力度,確保為通用盲文在盲校的全面推廣提供數量充足、能力完備的師資。
能夠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漢語盲文是盲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基本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盲教育的質量。本研究探討了盲生漢語盲文書寫情況,并根據盲生漢語盲文書寫出現的錯誤表現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改善的建議。但研究只收集了一所盲校中盲生的盲文作文、日記,材料的數量和類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相關的研究需要收集不同學校盲生的漢語盲文作品,增加研究對象的數量和類型。另外,材料內容除了盲生的作文、日記外,還可以是課程作業(yè),或根據研究目的設置測試題目,運用測驗法收集盲生的漢語盲文材料。這樣既能保證研究內容的多樣性,也能使研究更有針對性,從而為盲生漢語盲文教學及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梁樂琳,諶小猛.視障學生盲文摸讀表現的研究進展與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19(10):62-69.
[2]鄧湘宇.前盲文技能訓練教具的設計與制作[J].現代特殊教育,2021(7):69-71.
[3]王萌萌,李丹.象征性游戲促進學齡前盲童摸認盲文點位技能的個案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21(20):49-54.
[4]琚四化,鐘經華,徐琴,等.盲生漢語盲文分詞連寫能力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22(4):74-79.
[5]滕偉民,李偉洪,楊忠誠,等.中國盲文[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48.
[6]程黎,顧定倩,劉艷虹,等.我國盲文使用狀況的調查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13(2):42-48.
[7]琚四化,徐琴,張居曉,等.我國盲校漢語盲文分詞連寫規(guī)則教學情況的調查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20(18):24-29.
本文為2021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課題“基于協同育人的特殊教育專業(yè)《盲文》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編號:2021GJJG55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杜芬娥、趙海鶴,唐山師范學院教育學院,063000;劉曉玲,河北省唐山市特殊教育學校,06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