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強
問題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是探究知識的一把鑰匙,它能打開知識的大門,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而思考是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武器,能帶領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一路暢通。所以,只要問題和思考存在于課堂并相互作用,教學效率就能得到保障和提升。作為新課標下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走出“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要以問題導引學生,讓學生在學中思、思中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意識與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從而使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得以形成,為學生學習數(shù)學打好基礎。下面筆者就以“年、月、日”為例,分享如何讓課堂充滿問題,讓問題充滿思考。
一、教學目標的制訂
1.學生每天泡在年、月、日中,年是什么,一年有幾個月,有些學生不一定知道。在“年、月、日”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來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例如,一年中包括幾個月?一月中包含多少日?等,并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系,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與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效率。
2.學生都會關注這個月是30天還是31天,但是很少有學生把它與大月、小月聯(lián)系起來,所以,在“年、月、日”的學習中,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并學會判斷大月、小月。
3.閏年是特殊的年,每4年有一個閏年,閏年一年有366天。教師應讓學生了解平年和閏年的相關知識,并學會探究年、月、日的知識,掌握判斷閏年的有效方法,增長學生的常識。
4.在“年、月、日”的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以問題為抓手或支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并讓學生學會準確運用“年、月、日”的知識。
5.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年、月、日”這些時間單位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強化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讓學生真正知道“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的深刻含義,并懂得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
6.讓學生在運用中學會思考,并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合理利用時間的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方向與指針,對教學有指導和凝聚作用,能讓教師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地教學,也能讓學生清晰地知道要在這堂課上學習什么,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yōu)榱藢崿F(xiàn)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而更加專注地投入學習,有效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學過程的回顧
活動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在上課前我們來猜一個字謎,看看你能不能猜出它是什么。(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字謎,見圖1)
同學們想一想,能猜到它是什么嗎?
生:日歷。
師:對,它是日歷。同學們真棒!那同學們知道日歷是用來干什么的嗎?它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生1:日歷是用來記時間的,也就是今天是幾月幾號,日歷上面都標得清清楚楚。
生2:它不但可以幫助我們記住日子,還能讓我們記住一些重要的節(jié)日。
師:真棒。那老師讓同學們看一張2023年的日歷(日歷略),看看大家能不能把上面的重要日子畫出來?(教師用多媒體呈現(xiàn)日歷,引導學生尋找日歷中的重要日子)
看來同學們對于日歷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認知,也知道了5月1日是勞動節(jié),6月1日是兒童節(jié),也就是你們的節(jié)日,還有7月1日建黨節(jié)等。那老師問問同學們:關于“年、月、日”,你了解多少呢?
生3:我知道,就像那個謎語中說的,一年有365天,有12個月,還有大月、小月,年也分平年、閏年。
生4:就是一年有12個月,三個月為一個季度,年有平年、閏年,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
生5:二月比較特殊,它只有28天。
師:同學們回答得真詳細。接下來,我們看一段視頻(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
等同學們觀看完視頻后,教師總結,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出(見圖2)。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年、月、日”。
這個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謎語、問題、視頻的引導,不但能引起學生思考,還能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回顧了生活中我們熟悉的年、月、日,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活動二:認識大小月
師:同學們,每年都有12個月,這個是不變的,可是為什么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呢?同學們思考一下,結合預習所了解的知識回答老師,好嗎?
生:因為有大小月之分,所以有的月31天,有的月30天,2月除外。
師:那么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
生1:31天的一個月是大月,30天的一月是小月。如2023年的日歷,大月有1、3、5、7、8、10、12,小月有4、6、9、11。
生2:老師我還發(fā)現(xiàn),前半年單月都大月,從8月開始,雙月是大月。
師:同學們都很棒,請同學們握起拳頭來看一看,記一記分辨大小月的方法。拳頭凸起的地方都是31天,為大月,凹陷下去的地方是30天,為小月。(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圖3),同學們,你們記住了嗎?
這個教學活動不但有提問,還結合了動手動腦,結合了圖片觀察、辨析,既讓課堂活了起來,也讓學生的思維活了起來,使問題與思考相結合,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
活動三:認識閏年
師:同學們,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老師在說到大月的時候男生站起來,說到小月的時候女生站起來,好不好?
生:好。(小學生喜歡熱鬧,這樣的游戲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接著教師說到1、3、5、7、8、10、12月的時候男生都站了起來,說到4、6、9、11月的時候女生都站了起來,但是說到2月的時候沒有人站起來。
師:2月為什么沒人站起來呢?
生1:老師,二月到底是小月還是大月?我分不清楚。
生2:2月是特殊月,它既不是小月,也不是大月。
生3:是的。2月在平年的時候只有28天,但是在閏年的時候它有29天,所以閏年也就成了366天。
師:同學們不僅學會學習,還會思考,真棒?。ㄓ枚嗝襟w為學生展示一張1993—2004年2月的天數(shù)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分析總結,告訴老師平時你們怎么判斷某一年是不是閏年?幾年有一個閏年呢?
組1:只要我們知道這一年2月的天數(shù),就能判斷是不是閏年。如果2月是29天,就是閏年;如果是28天,就是平年。
組2:老師,我們從表格中觀察到每隔4年就會有1個閏年。
判斷閏年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能讓學生掌握最簡單、最直觀的方法,就能幫助學生判斷閏年與平年。就像一個學生說的,要想知道當年是閏年還是平年,只要打開日歷本,或者點開手機上的日歷,或者在網(wǎng)絡上搜索一張當年的日歷表,看看2月是28天還是29天,就能判斷當年是閏年還是平年。
活動四:認識日
師:同學們,我們認識了月、年,那我們來認識一下“日”?同學們知道一天有幾個小時嗎?
生:一天有24個小時。24小時是時針在鐘面上走兩圈的時間,也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
師:那請問同學們一天中的什么時間段是白天?
生:老師,白天應該是從早晨6:00到晚上6:00。晚上6:00到晚上11:00算是晚上,11:00到1:00算深夜,1:00到5:00算凌晨。
師:你真棒,把一天的時間分得這么清楚,老師為你點贊!那請問同學們,新的一天是從哪一個時間段開始的?
生:是從00:00開始算起。
通過問題引導,教師不但讓學生全面認識了“日”,也強化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對于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合理安排時間大有助益。
三、練習鞏固知識
活動一:觀察、發(fā)現(xiàn)
請同學們統(tǒng)計2020—2023年各月的天數(shù)(見表1)。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借助網(wǎng)絡查閱2020、2021、2022、2023年的日歷,并完成了練習,回答了問題。這不但讓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也學會了解決問題。
活動二:填空
一年有? ? 個月,有? ? 個大月,大月是? ? 天。哪幾個月是大月? ? ? ? 。由此可知,一年有? ? 個小月,它們每月是
天,分別是? ? ? ? 月。
這個練習幫助學生鞏固了對年與月的認識,強化了學生的時間意識,能為學生合理安排一天乃至一年的日子打好基礎,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成長,樹立學生正確的時間觀念。
活動三:判斷題
1.小明告訴同學說,他爸爸去外地出差,11月31日回來,會給他帶個禮物。(? )
2.88歲的奶奶說,她記得我弟弟是2011年2月29日生的。(? )
3.熊大說,今年7月是31天,8月也是31天,所以加起來是62天。熊二說不對。熊二的判斷對嗎?
(? )
4.2023年9月31日之后是10月1日。
(? )
判斷題有思辨性,既能激起學生的挑戰(zhàn)欲,又能引起學生思考,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性思維。所以,這個練習的設計,不僅可以,以問題引出答案,再以答案引出辨析,對于學生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一種促進,更能讓學生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達到深刻理解知識、舉一反三與融會貫通的目的。
(作者單位:甘肅省鎮(zhèn)原縣南區(qū)小學)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