騫永博、呂萬會、李瑞明 /北京航天斯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工廠建設是我國制造強國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fā)展,在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隨著各生產企業(yè)對智能工廠建設需求的增加,相關研制單位智能車間系統(tǒng)建設項目逐漸增多,由于智能車間項目是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一體的項目,涉及智能控制系統(tǒng)、智能感知系統(tǒng)、工業(yè)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等,項目工程量大、成本高,直接影響企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而采購成本占總運營成本的60%~80%,因此做好項目的采購成本管理工作十分必要?;谏鲜稣J識,本文系統(tǒng)性分析智能車間項目采購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對于項目采購成本管理效果提升具有顯著的意義。
智能車間項目系統(tǒng)一般涵蓋了智能控制系統(tǒng)、智能感知系統(tǒng)、工業(yè)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和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等,通過多系統(tǒng)融合、上下位系統(tǒng)兼容,與企業(yè)資源計劃(ERP)系統(tǒng)協作運行,實現了從原材料入庫到成品包裝出庫的數字化、智能化、無人化的生產模式。
以化纖智能車間為例,該車間包含智能管理平臺生產執(zhí)行系統(tǒng)(MES)、自動導向搬運車系統(tǒng)(AGV)、卷絲車間取絲上筒系統(tǒng)、包裝車間機器人裝箱系統(tǒng)、不合格品絲餅碼臺車系統(tǒng)、空紙箱供給分配系統(tǒng)、成品箱體匯流輸送系統(tǒng)等,可將AGV 從卷絲車間搬運來的成品絲餅進行下料,自動完成稱重及外觀質量檢測,對絲餅進行分級編組,紙箱成型、套袋、裝箱、封箱、打袋等工作,實現從卷絲車間絲餅生產到成品紙箱入庫,完成生產計劃管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現場生產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看板管理、生產優(yōu)化等功能。該項目通過智能化的生產控制系統(tǒng)來控制整個生產過程,加強了現場作業(yè)的管控力度,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了NG 頻率,使企業(yè)生產更智能,管理更精細,提高了我國化纖行業(yè)的整體制造水平,推動了化纖行業(y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
由于智能車間項目涉及的分系統(tǒng)較多,項目工程量大、總成本高、項目實施周期長、項目可變因素多,因此項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該項目的盈利狀況。采購成本管理作為項目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其管理成效與項目盈利能力息息相關,某種意義上也反映了企業(yè)在行業(yè)的競爭力優(yōu)勢,因此,做好項目采購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智能車間項目規(guī)模大、零部件數量多、采購品類型多,供應商領域多,對于項目采購成本管理來說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采購品類管理是根據支出分析、對未來需求評估、供應市場分析和品類細分,建立管理的品類并確定優(yōu)先級。采購品分級分類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管理水準。公司智能車間項目采購品類有上千種,個別品類只采購1 件,公司過去對智能車間項目品類管理比較粗放,未將采購品進行細分管理,未根據歷史支出進行數據分析,未對未來需求進行評估,也未對供應市場分析,因而未建立管理的品類和優(yōu)先級確定。
公司缺少健全的識別、評估選擇供應商的管理制度,使得供應商識別、評估和選擇停留在歷史經驗中,供應商基本為老供應商,而供應商是否具有合適能力支撐智能車間項目良性運行,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是否為最優(yōu)成為模糊問題。相關制度的不健全導致流程不規(guī)范、不統(tǒng)一,使得采購人員在工作中無據可依、無章可循,不利于發(fā)現問題、改進問題,也容易導致廉潔風險,被相關人員借此“鉆空子”,造成資產損失。相關采購管理體系不完全,對于一些突發(fā)的事件無法及時有效地應對,風險較大、應急處理不到位。
由于智能車間項目實施工期緊張,雖然談判作為采購成本管理的一環(huán),但是采購訂單多、采購周期短、缺乏談判的策劃,造成對采購訂單的談判存在形式主義,同時談判過程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談判人員的知識結構、成本意識、溝通能力和談判技巧等不同,造成談判過程中出現諸多不可預見因素,導致項目采購風險事件發(fā)生,項目的降本效果未能凸顯。
項目采購成本管理作為項目管理的重要一環(huán),其管理效果決定著項目的成敗。通過對采購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發(fā)現可以通過以下措施提升采購成本管理水平。
首先根據歷史成交數據,確立智能車間項目采購品名稱、采購數量、采購價格、供應商名稱、采購經理,建立采購品明細成本庫。二是通過帕累托分析(也稱為ABC 分析或80/20 法則)識別支出最高的品類,確定哪些類別的支出最高,這些品類作為重點管理,分為A 類,如機器人;占支出的15%至25%,可以分為B 類;占支出占比不到10%,可歸類為C 類。三是在理解項目戰(zhàn)略方向和目標的基礎上,了解成本支出在未來可能的變化,通過深入研究供應市場的基本面和預期的變化,優(yōu)化供應庫。四是制定品類計劃確定未來要使用的供應商數量、最佳供應商、供應商的地理位置、與供應商的關系類型和合同期限。
供應商在采購成本管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供應商的選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至關重要。研究表明,對采購績效而言,選擇具有合適能力的供應商比在選擇供應商后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或開發(fā)供應商更為重要。只有相關管理制度健全,流程完善,才能夠實現供應商選擇的合理性,進而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有效管理。所以,必須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以指導和約束人員行為。智能車間項目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健全供應商識別、評估管理制度:一是做好各部門之間溝通協調,包括對項目采購需求的深度理解,結合項目實際需求,為供應商選擇提出明確需求,制定規(guī)格并將需求形成表格化的模板融入制度。二是制度中涵蓋供應商的選擇來源,如建立合格供應商目錄、電子采購平臺供方合規(guī)化等。三是制度中涵蓋供應商選擇依據,如最低價原則、綜合評選表打分表單等。四是將選擇最佳供應商涉及到的評估因素列入制度中,如財務狀況、質量一致性和交付性能、關系的性質、運作產能和靈活性、技術能力、服務、持續(xù)改進能力、總體擁有成本、運輸和物流、信息安全、供應鏈風險等。
談判過程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加強談判人員的專業(yè)知識、成本意識、溝通能力和談判技巧等方面的學習,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對于提高采購效率、降低項目采購成本、規(guī)避采購風險有著重要的意義。談判會影響合同條款、供應商績效、風險敞口以及買賣雙方關系的性質,談判也是合同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談判,采購管理人員可以戰(zhàn)略性地為項目利潤作貢獻。
規(guī)劃和準備是影響談判成功的關鍵因素,如果準備不充分,就很難了解采購組織的立場、供應商的目標和可能的響應方式以及哪些讓步是合理的。談判的準備工作包括確定談判地點和挑選小組成員,收集和處理大量的信息,如公司的優(yōu)勢、劣勢、機會和威脅(SWOT 分析),以及供應商的優(yōu)勢、劣勢、機會和威脅。談判策劃可以從談判目標、公平合理的價格、及時履行、滿足組織的要求、控制合同績效等方面開展。為了使談判有效,應在每次談判時建立并遵循一致的談判過程,標準化的過程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確保在規(guī)劃和準備過程中沒有重要的遺漏。
智能車間項目作為制造行業(yè)中的大項目,采購成本占項目成本的90%以上,項目采購成本管理效果決定著企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在智能車間項目管理過程中,通過建立采購品明細成本庫、修訂采購管理辦法、編制談判計劃書等舉措,為公司直接降低成本幾百萬元,提升了公司的整體盈利水平,增強了行業(yè)競爭優(yōu)勢,為未來高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當前,項目采購成本管理在項目管理中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項目采購成本的控制不僅要依靠采購部門和采購人員的責任心,也需要充分發(fā)揮公司各個部門和大數據管理體系的優(yōu)勢,確保大型項目利潤率不斷提升。因此,通過采購成本管理工作,揭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可以促進項目在質量、進度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經營管理工作,進而達到增強項目管理效能、提升企業(yè)盈利水平、拓展生存空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