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偉
內(nèi)容提要:高鳳翰為清代康乾盛世詩書畫印四絕之大家,曾在揚州居住,被歸為揚州畫派。其右手病廢后,以頑強的意志創(chuàng)造了老辣生拙的左手書畫風(fēng)格。本文從高鳳翰繪畫風(fēng)格及觀梅詩句等方面鑒賞其《西亭對雪圖》,并考證此畫創(chuàng)作時間為1711年至1737年,高鳳翰右手廢前。本文進一步分析此畫可能為高鳳翰另一自畫像,或是與自己同類的士人畫像。
關(guān)鍵詞:高鳳翰;《西亭對雪圖》;書畫風(fēng)格;創(chuàng)作時間
高鳳翰(1683—1748?),字西園,號南村,晚號南阜山人,山東膠州人。高鳳翰早歲知名,曾為清初著名學(xué)者王士禛所賞識,奉其遺命,為其私塾門人;后又受尹會一、盧見曾知遇。高鳳翰29歲中秀才,但鄉(xiāng)試屢次不中。至5歲,高鳳翰方由膠州牧黃之瑞薦舉應(yīng)“賢良方正”特考,考列一等,授安徽歙縣縣丞。高鳳翰曾因盧見曾案牽連下獄,雖然后來冤案得到昭雪,但其對仕途失望,去官后流寓揚州。鳳翰工書、善畫,草書運筆圓勁;山水畫風(fēng)縱逸,師法宋人,近趙令穰、郭熙一派,但不拘于法,純以氣勝,兼北宋之雄渾、元人之靜逸;花卉亦奇逸而得天趣。鳳翰嗜硯,收藏千余方,皆自銘,大半手琢。印宗秦漢,風(fēng)格蒼古樸茂,鄭燮印章多出其手。55歲左右(1737),鳳翰右手病廢,改用左手創(chuàng)作,更號“尚左生”,刻印“丁巳殘人”[1]。(圖1)
高鳳翰去官為民后,僑居揚州,寄宿佛門僧舍,靠賣畫為生。59歲,鳳翰返歸故里,8年后病逝。秦祖永在《桐蔭論畫》中評其畫道:“離奇超妙,脫盡筆墨畦徑,法備趣足,雖不規(guī)規(guī)于法,而實不離于法?!薄捌洚嬌剿v逸,不拘于法,純以氣勝。草書圓勁飛動。嗜硯,收至千余,皆自為銘。”[3]鳳翰著有《南阜詩鈔》《硯史》。
高鳳翰居揚州時,正是“揚州八怪”興盛之時。所謂“揚州八怪”,實際上是對當(dāng)時揚州畫壇主要人物的總稱。他們在康乾年間在揚州居住并創(chuàng)作。彼時揚州商業(yè)發(fā)達(dá),文化繁榮,以徽商為主的儒商的書畫需求旺盛。從早期新安畫派查士標(biāo)進入揚州,使揚州繪畫處于領(lǐng)先地位[4],到后來石濤的創(chuàng)新風(fēng)格震撼揚州,最終使揚州繪畫發(fā)展至高峰,形成在畫史上留下重要位置的“揚州畫派”,即“揚州八怪”。其特點是在繪畫風(fēng)格上求新、求變、求異。“揚州八怪”之名初見于清末汪鋆《揚州畫苑錄》,并不見于當(dāng)時,后人對“八怪”究竟為何人有不同的詮釋。其實,將“揚州八怪”稱為“揚州畫派”更為合適。其畫家主要有華嵒、高鳳翰、李鱓、邊壽民、汪士慎、陳撰、黃慎、金農(nóng)、高翔、楊法、鄭燮、李葂、李方膺、閔貞、羅聘等[5],互為師友或同鄉(xiāng),同道之間相互交流或提攜,傳為佳話。其中高鳳翰與鄭燮、金農(nóng)之交誼最為人稱道。清阮元《廣陵詩事》記載,鄭板橋圖章皆出自沈凡民、高西園(鳳翰)之手[6]。
高鳳翰《西亭對雪圖》(圖2)立軸,淡設(shè)色絹本,122.4cm×46.4cm,藏于香港聽松閣。鈐印“南阜山人”“南村書畫”。
筆者試將《西亭對雪圖》題跋釋譯如下:
畏寒常閉戶,盡日洵支頤。對酒魂清處,開簾雪凈時。欣然尋墅客,隨意到南池。忍凍梅花下,長吟弄玉枝。西亭對雪,舊作與畫意頗合,即述題后。南阜高鳳翰。
高鳳翰《西亭對雪圖》描繪一位士人(也是詩人)在天寒地凍之時,踏雪尋梅,其身旁跟隨著一位侍童。雖是寒冬臘月,他們居然尋到冬梅一枝。詩人“忍凍梅花下,長吟弄玉枝”,雅興大發(fā),吟出畫中題寫的詩句。“忍凍”二字,道出士人“畏寒常閉戶”,見了梅花,卻寧可“忍凍”,不愿離去。反觀身旁的侍童,低頭彎腰,抱臂屈腿,冷得瑟瑟發(fā)抖,全無欣賞梅花的雅興。侍童雖是背影刻畫,形象卻十分生動。再看士人,以側(cè)影寫之,寬袍大袖,高髻長髯,形象偉岸,在寒風(fēng)中顧盼自如,沉吟良久。士人偶爾伸手,撫弄玉枝,逸興遄飛,何等高雅!
再觀四周,除兩人之外,畫中可見一陡峭的山崖、一枝含苞的臘梅,畫家并未強調(diào)對雪的表現(xiàn)。崖壁下幾叢耐寒之草依然在寒冬中挺立,與臘梅相呼應(yīng)。整個畫面的光線是暗淡的,未見陽光,反映出雪天的陰冷。然而,詩人興致高昂,臘梅含苞欲放,叢草于寒風(fēng)中搖曳,崖壁陡峭聳立。詩人不畏天寒地凍堅持踏雪尋梅,逸興遄飛,反映了詩人內(nèi)心不畏強權(quán)及對光明正義的追求。
從繪畫技巧上看,高鳳翰此畫中山崖、梅枝之描寫兼北宋之雄渾、元人之靜逸。整個畫面大塊留白,運筆干凈利索。人物以側(cè)影、背影寫之,衣袂以折筆為之,處處有冷逸之意,是詩人內(nèi)心孤傲的反映。
(一)《西亭對雪圖》為高鳳翰右手所作
《西亭對雪圖》畫風(fēng)極為細(xì)致。其中對人物、崖壁及梅花樹、野草的描繪均細(xì)致入微,與高鳳翰右手所作的其他作品一致。除繪畫外,高鳳翰在書法,特別是草書及隸書上均為有清一代大家[1,3]。《西亭對雪圖》中梅花詩題跋為高鳳翰著名的隸書風(fēng)格。《百煉幾生六言聯(lián)》(圖3)為高鳳翰右手書隸書聯(lián)。其書風(fēng)與《西亭對雪圖》題跋完全一致。高鳳翰右手病廢后,其左手書畫風(fēng)格完全不同右手所作,一眼即可辨出。(圖4、圖5)
從以上分析,可以肯定《西亭對雪圖》為高鳳翰右手所書,即他55歲中風(fēng)之前所作。
(二)《西亭對雪圖》創(chuàng)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