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人生
父親邵偉夫,先是話劇演員,后來又成了電影、電視演員。他的名字很氣派,可惜他一輩子沒演過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臉窄長如刀,眉粗眼小口闊,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會小頭目、國民黨下級軍官、現實生活中的可憐蟲……
他的名字是當教師的爺爺起的,爺爺曾對他寄望很高。沒想到他讀中學時,有一次演一個小話劇的配角,神采飛揚,被動員去讀一所中專藝校的話劇班,從此他就很滿足地走上了演藝之路。
母親在街道居委會當個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襲了她的基因,長得都不丑。母親對于嫁給父親,一直深懷悔意,原想會有一個大紅大紫的丈夫,不料幾十年來波瀾不驚。我母親都不讓我們去劇院看父親的戲;電視上一出現有父親身影的劇目,她便立即換臺。她還囑咐我們,不要在人前提起父親是演員,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僻性格,在什么場合都沉默寡言。
讀初中時,一個男同學悄悄告訴我:“你爸爸的戲演得真好,可惜是個小角色。如果讓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親在家里的時間很少,尤其是進入影視圈后,或是東奔西跑到一個個劇組去找活兒干,或是找到了活兒必須隨劇組四處游走。每當他一臉倦色回到家里,首先會拿出各種小禮物,送給媽媽、我和妹妹,然后把一沓鈔票交給媽媽。
我把男同學的話告訴父親,他聽了,微微一笑,說:“在一部戲中,只有小人物,沒有小角色,這正如社會的分工不同,卻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氣氛,配角助氣氛,誰也離不開誰?!?/p>
母親輕輕“哼”了一聲,然后下廚房為父親做飯。
我看見父親臉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頭。
我讀高中妹妹讀初中時,父親在外三個月后,回到家里。他這次是在一部《五臺山傳奇錄》的電視連續(xù)劇里,演一個貌丑卻佛法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雖是配角,出場卻較多,拿了五萬元片酬。他給我和妹妹各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給媽媽買了一枚鉆石戒指。
我發(fā)現父親的手腕上綁著紗布,便問:“爸爸,你受傷了?”
他說:“拍最后一場戲時,和一個匪徒交手,從山巖上跌下來,把手跌斷了。我咬著牙堅持把戲拍完,導演直夸我敬業(yè)哩?!?/p>
母親說:“你也五十出頭了,別去折騰了,多在家休息吧?!?/p>
他搖了搖頭,說:“不!你工資不高,小軒、小輪正讀書,將來還要給他們備一份像樣的嫁妝。再說,小病小傷在拍戲中是常發(fā)生的,別當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淚流滿面。
后來,我考上了大學,學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嚴寒的冬天,母親打電話告訴我,父親在岳麓山的愛晚亭前拍戲,讓我去看看父親,還囑咐我最好把自己偽裝一下,別讓父親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風怒吼。我戴上紅絨線帽子、大口罩,圍上羊毛圍巾,穿上新買的中長羽絨襖,早早地來到愛晚亭前。到警戒線外,看熱鬧的人很多,我使勁地擠在人叢中。父親演一個鬧事的惡霸,樣子很丑陋,說話還結巴,然后被一個江湖好漢狠狠地揍了一頓,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滾。這場戲前后拍了三遍,導演才打了個響指,大聲說:“行了!”
我看見父親長長地噓了一口氣,然后去卸了裝,換上平常穿的舊軍大衣。接著,又去忙著搬道具、清掃場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幾個疊起的道具箱旁邊,疲倦地打起盹兒來,手指間還夾著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煙……
開頭先介紹父親的名字很氣派,但他其實只是個可有可無的“配角”,以父親名字的“偉大”來襯托職業(yè)中所扮演角色的卑微;外貌描寫,突出了父親其貌不揚的特點,與名字形成鮮明的對比,增強了父親作為小人物的典型性。
“神采飛揚”的神態(tài)描寫,表現了父親對表演的喜愛,交代了父親走上演藝道路的過程,也為下文他的愛崗敬業(yè)做鋪墊。
借“初中男同學”之口,贊賞父親精湛的演技,也隱約透露出父親一輩子未能出演主角的復雜心理。
“回”“拿”“送”“交”一系列動詞,描寫了父親的動作,語言簡潔精練,不加雕琢,寥寥數筆就將父親愛家顧家的特點勾畫出來。
“微微一笑”的神態(tài)描寫,既有對被贊賞的欣慰,也有對輕視小角色這種觀點的不認同;語言描寫,點明了父親主配角同等重要的觀點,揭示了父親用心演繹配角的原因。
“抽搐”意為“抽動”,刻畫出父親在母親表示出對他不滿時面部肌肉不自覺收縮的神態(tài),形象地表現出父親因自己配角身份不被母親理解而內心痛苦的情感。
神態(tài)描寫,生動地表現了“我”和妹妹被感動時的情景,從側面表現了父親有擔當、樂于付出的高貴品質。
環(huán)境描寫,突出了天氣之嚴寒,襯托出父親為家庭、子女從事配角生涯勞動的苦痛與艱辛,同時,照應了上文母親對“我”的囑咐。
外貌描寫,細致地描寫了“我”去看望父親時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穿著,突出了天氣的嚴寒,襯托出父親拍戲的艱辛,表現了父親為家庭、子女而付出的努力。
場面描寫,寫父親在愛晚亭前,在寒風大雪中拍戲的場面,圍觀者很多,父親用心表演,充分表現了父親的敬業(yè)精神和對表演的熱愛。
賞析
小說通過敘述父親生活中的幾件小事,塑造了“父親”這樣一個普通的小人物形象,他為了讓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無私奉獻。小說以“配角”為題,既交代了父親的職業(yè),又表明父親作為社會一員,努力操持家庭,默默奉獻的堅韌;同時也蘊含著對所有無私奉獻的平凡人物的贊美,突出了主題。在社會上,有許多像父親這樣的配角,對于他們,我們不應該懷有歧視的態(tài)度,而應該給予應有的尊重,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勞動。
小說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形象。如文章以父親卸裝換衣、清理現場、坐下打盹的畫面作為結尾,具體寫出了他拍戲結束后辛苦、疲倦的狀態(tài),通過對父親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刻畫了父親作為一個普通小人物的辛勤和努力,突出了父親“敬業(yè)”的品質,委婉含蓄地表達了“我”對父親的憐愛之情。小說還善于通過側面描寫來塑造人物,如通過對“我”的外貌描寫,表現了“我”在冬日里穿戴的嚴實暖和光鮮,同后文父親的破舊穿著形成對比,反襯出父親的艱辛與苦痛;通過“漫天大雪,朔風怒吼”的環(huán)境描寫,烘托父親工作的艱辛,從而凸顯其有擔當、樂于付出的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