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女性
幕后航天英雄
——容易
說起航天女英雄,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王亞平和劉洋,其實,除了這些在太空工作的飛天的航天英雄,也有很多在地面參與航天工作的幕后航天英雄,容易就是其中一位。
這位1978年出生于湖北的土家族姑娘,200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畢業(yè)后進入航天一院。她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先后6次參與載人航天工作,包括一次逃逸安全技術(shù)把關(guān)工作,兩次火箭系統(tǒng)逃逸安控負責人工作和三次現(xiàn)場發(fā)射火箭指揮工作。
每次神舟系列飛船發(fā)射時,容易都是最緊張的那個人,他的父親甚至連電話都不敢給她打,就是怕讓她分心。一路從求學到工作,容易看似很順利,但實際上卻并非如此。載人航天工作,容不得半點失誤,大家最怕的就是用到逃逸安全系統(tǒng)——這就意味著航天任務(wù)失敗了,航天員需要逃生。而這個大家最害怕使用到的系統(tǒng),卻是容易必須保證的系統(tǒng),因為這是航天員的最后一道生命屏障,一旦逃逸系統(tǒng)失效,航天員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
這么多年,為航天員兜牢最后一道生命安全網(wǎng)的,就是女英雄容易!她現(xiàn)任我國某運載火箭的總設(shè)計師,也是我國唯一一位女性火箭總設(shè)計師。她是我國女性的驕傲,也是全國人民的驕傲!讓我們祝她未來劈波斬浪一切順利,為中國載人航天工作創(chuàng)造更多輝煌!
素材解讀
引領(lǐng)時代前進靠的是英雄。不只是舉世矚目的大英雄,更多的則是默默無聞的幕后英雄。就像航天界,有楊利偉、翟志剛這樣聞名遐邇的走在臺前的飛天英雄,也有像容易這樣一大批奮斗在幕后的無名英雄——沒有他們的奉獻,就不會有中國航天事業(yè)的今天。他們不求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樣值得我們景仰和學習。對我們來說,最終能在臺前大顯身手的畢竟是少數(shù),更多的都是在幕后揮灑汗水。但無論臺前還是幕后,我們都是英雄!
平凡英雄
川藏線上犧牲的筑路英雄
東起成都,西至拉薩,川藏公路穿越了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要翻越10多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建設(shè)難度極大。位于西藏昌都八宿縣的怒江大橋,是川藏公路的咽喉要道。1950年,解放軍第十八軍受命解放西藏,當時西藏一條公路都沒有,戰(zhàn)士們拿著鐵錘、鋼釬、鐵锨等簡單工具,面對的卻是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zāi)害的頻發(fā)和高寒缺氧、饑餓等困境。憑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戰(zhàn)士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1954年,全長2000多公里的川藏線,僅僅用了4年多的時間就全線通車,創(chuàng)造了公路史上的奇跡。2000多名筑路英雄長眠在道路兩旁,平均每一公里就要犧牲一個人,許多身經(jīng)百戰(zhàn)大難不死的優(yōu)秀軍人倒在了雪域高原。戰(zhàn)士們用最堅定的意志戰(zhàn)勝無比艱險的環(huán)境,架起這座橋梁。他們需要爬到海拔幾千米的高度,由于沒有先進的登山設(shè)備,戰(zhàn)士們只能先爬上山頂,把繩子捆到自己身上吊著下來,懸空著從山頂一層一層打炮眼,這些英雄戰(zhàn)士不怕苦,不怕死,舍命把這條公路修到了拉薩。
如今很多人開車經(jīng)過怒江大橋時都會鳴笛致敬,紀念為修橋筑路而犧牲的英雄。
素材解讀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話:“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贝ú鼐€上的筑路英雄,他們用以筑路建橋的材料,不僅是鋼筋、水泥、石子,更有他們的心血、汗水,甚至生命?!捌骄恳还锞鸵獱奚粋€人”,他們在用生命詮釋什么叫英雄精神!如今,雖然70多年過去了,但是享受著這些筑路英雄用生命和汗水鑄就的方便與快捷的后人們并沒有忘記這些英雄們,駛過怒江大橋的汽車的一聲聲鳴笛,便是對他們最誠摯的懷念。英雄不朽,精神永存!
歷史人物
劍掛冢樹
“劍掛冢樹”的故事,發(fā)生在吳王余祭四年的春天。季札奉命出使魯國,接著又訪問鄭國、衛(wèi)國、晉國。出訪途中,路過徐國,季札受到徐國國君的熱情款待。季札在會見徐國國君時,徐國國君看到他腰間佩戴的寶劍,嘴上雖然沒說,可臉上的表情卻顯示出對這把寶劍的渴慕。季札因為還要佩戴寶劍出使中原各國,所以沒有將寶劍獻給徐國國君,但心里已經(jīng)決定,回程時一定將寶劍贈送給徐國國君。當年秋天,季札出使各國回國時又路過徐國,而徐國國君已經(jīng)去世,埋葬在徐國都城的郊外??墒牵驹€是要解下寶劍贈給徐國的嗣君。隨從急忙勸阻:“此劍乃吳國之寶,不可以隨便贈人?!庇捎谛靽乃镁⑽唇邮埽谑羌驹卮鹫f:“當日路過,徐君觀劍,口雖不言,臉上的表情卻顯示著愛劍之意。那時,我已決定回來再獻。如今徐君故去了,我若不獻劍,即是自欺。為一把劍而自欺,正直的人不為。”由于徐國的嗣君并未接受,于是季札把劍掛在徐國國君墓前的樹上,行禮之后,踏上歸國之途。徐國人贊賞季札的行為,在徐國國君墓前筑起高臺,名“掛劍臺”。
季札是中國歷史上的道德高標,是孔子推崇的“圣人”、司馬遷盛贊的“君子”。
素材解讀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闭\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崇尚的美德。從古到今,留下了許多一諾千金的佳話,“劍掛冢樹”便是體現(xiàn)信守諾言精神的經(jīng)典案例?,F(xiàn)代社會是信用社會,但現(xiàn)代社會的信用往往是通過契約和法律強制實行的,而季札擁有的信用則完全靠的是道德修養(yǎng)的制約,所以更加難能可貴。其實,最好的信用應(yīng)當受到法治和道德的共同制約。今天,我們正該大力發(fā)揚誠實守信的傳統(tǒng)美德,形成講信用、守承諾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