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霞
摘 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密不可分,其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發(fā)揮著不小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學若想完成各項教學要求,不僅需要教師的在校引導,還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需要家長對教育引起重視,以及支持。本文將圍繞家庭教育為小學語文提供助力展開探究,以供交流。
關鍵詞:家庭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1-0237-03
當前,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仍處在改革和轉(zhuǎn)型的時期,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小學語文在教學中的地位,以及把握好家庭教育在語文教學中能夠發(fā)揮的作用。所以,語文教師還應肩負起引導家長的責任,提高家長在學生發(fā)展過程中的參與度,良好發(fā)揮其輔助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語文是一門復雜且包含內(nèi)容較多的學科,僅依靠學校教師在課堂上的教育是很難系統(tǒng)全面地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家庭教育的參與十分重要。家庭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密不可分,以學校課堂的教育為主力,家庭教育為輔助,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達到應有的能力。教師可以將家庭教育融入語文教學的體系當中,使二者更好相互配合,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能力、成長狀況。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只專注于學科知識而忽視家庭教育,也會使得語文課堂失去文化開放性和社會實用性等基本特征,更沒有辦法全面提高學生的各項基本技能。家庭是學生成長的另一座學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家庭教育帶給學生的影響是其他任何機構都不能代替的。研究表明,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語文成績要相對好一些;反之,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語文成績也要相對較差一些。無論從哪種角度來說,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地位都不可忽視。
(一)更好延伸語文課堂的廣度和深度
對于學生的學習歷程來說,學校是向?qū)W生傳授知識的主要陣地,但由于語文學科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僅憑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家庭教育和語文課堂教學的相互配合,可以更好地幫助語文教學進行線下拓展,也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之外進一步了解和深入語文知識,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更加扎實。與此同時,家庭環(huán)境對于學生來說是較為輕松的氣氛,在此狀態(tài)之下,學生更容易接受新鮮知識。家長在旁配合,能夠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促進學生積極性,提高課下學習效率。語文學科在教學過程當中包含很多社會實踐的內(nèi)容,這在課堂上也是無法完成和進一步深入的。家庭教育融合到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當中,更加有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全面吸收,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課堂當中開展的自主活動相對來說是有時間限制的,從而無法滿足每個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課下時間,父母對于學生的引導和支持也是能夠激發(fā)學生潛在能力的強有力因素。加之,學生的自主意識沒有完全形成,如果長時間受課堂教學的限制,學生很難進一步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學生可以在活動中理解和吸收各種人文知識。因此家庭教育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廣度和深度的延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普遍較小,學習經(jīng)驗也較少,在此過程當中,不少的學生都不能自主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在完成課下作業(yè)時,有的學生會選擇先把作業(yè)完成,再進行其他的娛樂活動,而有的學生回到家之后先開始玩,不知不覺到了晚上之后才想起作業(yè)還沒有完成,后者就是較為典型的沒有良好學習意識和習慣的學生。還有在進行語文學習時,學生在遇到優(yōu)美的句子時做法也存在不同,有的學生會將自己覺得寫的較好且具有借鑒價值的句子抄寫下來,以做積累,而有的學生則沒有這樣的習慣。這兩個例子當中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也體現(xiàn)了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顯而易見,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會更容易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和較為突出的能力。如果科學的將家庭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也可以更好的借助家長對于學生管束和約束的力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師目光所不能及的實踐當中,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習慣,更好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巧,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三)利于進行生活教育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和進一步完善,生活化教學的概念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也在教育發(fā)展的過程當中經(jīng)常被提起。生活化教學相對來說更側(cè)重于實際教學,重點在于生活與學科的相互融合,讓學習狀態(tài)貫穿在學生的生活當中,讓其更好的學以致用。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在知識中尋找生活。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融入家庭教育也是將生活教學融入學科教育的過程,二者互相融合,生活教育給學科教學增添一抹輕松愉快的色彩,使得課堂當中較為抽象和死板的知識有了具體化的形象。家長和教師的良好配合,推進生活教育進一步實現(xiàn),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
(四)更好檢驗課堂教學成果
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檢驗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學過程。只有經(jīng)過檢驗,才能更好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為下一步的教學方法和目標制定提供參考。然而檢驗教學成果的方式不僅有課堂評價,還有家庭教育。教師應和家長提前進行良好溝通,將每天的學習知識分享給家長,讓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進度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方便家長配合教師完成學生的學習過程。家長需在每一個階段適當?shù)貙W生進行考察,并且將考察結果反饋給教師,增加教師獲取學生學習情況的渠道,從而進行進一步信息比對,調(diào)整和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以此來達到家校共育的良好狀態(tài),提升學生的教學質(zhì)量。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引導和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對于學生來說,健康的學習方式包括心理、能力和方法三個方面。家長也需要提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意識及具備規(guī)范和矯正孩子學習習慣的能力,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掌握學生學習內(nèi)容和任務的完成情況,引導學生提高自身能力,培養(yǎng)孩子預習、復習、思維、寫作等應用能力。在對學生學習習慣進行引導的過程當中,家長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保持細心和耐心。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動向,發(fā)現(xiàn)小問題及時解決,避免大問題的產(chǎn)生。第二,保持積極的教育態(tài)度。多對孩子說鼓勵的話,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孩子在父母眼中的樣子是孩子對自己判斷的映射,所以父母應給予孩子更多的信心,以身作則,以自身養(yǎng)成良好習慣來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第三,父母應注重對孩子良好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引導。第四,盡量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便于讓學生更加專注于學習狀態(tài)當中。首先,需要注意對孩子閱讀方法的培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有校內(nèi)課本精讀、校外閱讀拓展和小語文為主、大語文為輔兩個主要原則,在小學低年級階段一定要以小語文為主。比如剛?cè)雽W的學生漢字積累量較少,很多家長會想盡辦法拓展孩子對于文字的認識度,其實在語文課本上的課文當中所包含的漢字已經(jīng)可以滿足每個階段學生的基本學習需求,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需要將此部分工作做好,也就是讓學生學習基礎更加扎實牢固。注重小語文的同時大,語文也不能丟,各種文化、歷史題材類的書籍都需要引導學生去看,這是為初中之后學習古文打基礎的過程,所以在高年級學生的語文教學當中,就要以大語文為重心。小學階段是打基礎和做積累的重要過程,因此課外閱讀也是必不能少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在家庭教育當中,家長也需要明確方向,清楚孩子應該怎樣學習語文以及更好的學習語文,了解各年級語文學習的側(cè)重點。其次,培養(yǎng)孩子復習鞏固和說話寫話的良好習慣。在進行家庭教育時,家長需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課堂學習知識,如所學生字檢查課文等,還可以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一些拓展,幫助孩子發(fā)散語文思維。在提高孩子說話、寫話能力時,可以讓學生每天講一句自己所積累的句子或背誦古詩等。若在精力允許的情況下預習第二天的學習內(nèi)容,這樣學生在課堂當中接受語文知識時會較為容易。
(二)親子實踐,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其提高邏輯和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其獲取知識處理信息的有效方法。學生在閱讀當中只有運用正確的方式快速捕捉重要信息,才能夠從中獲得更多收獲和更大成長,這不僅是在語文成績方面的體現(xiàn),還有自身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家庭教育當中父母可多開展一些親子閱讀實踐,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與孩子一起在閱讀過程當中體會尋找知識的快樂。家長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當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家長可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選取相應的閱讀內(nèi)容并做朗讀和理解。在此過程當中家長也需要提前進行備課,熟悉文章內(nèi)容,以便在和孩子的交流過程當中有話可說。第二,家長需要引導和提高學生的默讀能力。在孩子讀完一篇文章之后,家長可進行提問,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所讀內(nèi)容進行回答,讓學生在此過程當中學會捕捉重點信息,用筆記錄,提高總結能力,養(yǎng)成良好習慣。第三,家長需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家長可讓學生閱讀不同的內(nèi)容,并讓其總結根據(jù)內(nèi)容側(cè)重點不同,篩選重點和梳理文章脈絡。鍛煉學生講故事的能力,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將所讀內(nèi)容簡練表達出來。以親子閱讀的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適當鼓勵學生,設立獎勵機制
獎勵是新時代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是在教育孩子過程當中的一項重要輔助工具。適時恰當?shù)莫剟羁梢愿蟪潭燃ぐl(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克服困難的沖勁,引導孩子扎實向前。在設立獎勵機制時,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注重精神獎勵的意義。不是每一次獎勵都需要有實物的參與,一個微笑、點頭、一句夸獎或拇指點贊都可以給孩子帶來積極正向的感受。給孩子一定的娛樂空間,如同意孩子拜訪朋友等。在必要時候,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zhì)獎勵。第二,給予獎勵,但不要輕易許諾。獎勵是對孩子行為肯定之后的操作,若一味地向孩子許諾,可能會本末倒置,讓孩子產(chǎn)生更多不可控的欲望。同時,父母也應清楚自身能力,不要答應自己無法完成的承諾,這樣會在某種程度上打消孩子積極性。第三,品德獎勵和品德思想學習相結合。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前提是具有正確的道德認知、情感基礎以及行為準則,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和父母正確的引導方式,能夠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父母需明確自身責任,用心做好自己應做的工作,才能使得孩子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
(四)立足課堂,課下拓展
人文性是語文學科較為突出的特點,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涉及很多人物故事、傳記和其他各領域知識,這些內(nèi)容大多源于實際生活,但由于學生年紀較小,生活經(jīng)驗不足,對社會環(huán)境理解較為單一和稚嫩,所以在接受知識體會情感方面,還需教師進行進一步幫助和引導。課本知識和課堂講授能夠滿足學生基本的學習需求,若想將其延伸至生活當中,是課堂是無法完成的,此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顯示出來了。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yè)時,可以增加親子活動類的作業(yè)類型,給予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的機會。如在學習一些革命類型題材的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和家長一同觀看革命題材的影視作品,在此過程當中,家長與學生共同感受革命精神,增進交流。以課堂學習為主,推進家庭教育在學生學習當中的融合度。
(五)教師指導,家校信息互通
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的融合是完成家校共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家長和教師需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保持思想動作的統(tǒng)一,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和家庭當中得到同步的評價和反饋,提高學生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習效率。教師需要加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介入指導,給學生和家長兩方面提供建議,以便更好開展課堂教育。首先,教師保持和家長的良好溝通,及時反饋學生學習信息,讓家長了解學生所學知識內(nèi)容,同時教師可以給予家長一定的教育建議,讓家長明確自己需要工作,提醒家長不要因忙于工作而缺席孩子學習和成長過程。其次,教師需對家庭教育成果進行及時總結和評價,可向家長分享一些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案例,鼓勵家長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形象,關注學生學習動向,以自身積極態(tài)度帶動學生學習情緒,從而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更大作用。
[1]李莉.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及實踐對策[J].家庭生活指南,2021(09).
[2]劉栓柏.家庭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與支持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1(11).
[3]馬紅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價值分析[J].知識窗(教師版),2019(06).
[4]黃秀紅.淺談特教小學語文教學與家庭教育有效結合策略[J].女報:家庭素質(zhì)教育,2019(10).
[5]陳彩祥.小學語文教學中家庭教育的價值分析[J].吉林教育,2020(27).
[6]張仰鋒.論家庭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支持[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09).
[7]管志楊.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家庭教育的策略解析[J].家庭生活指南,2021(09).
[8]姜軼群.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家庭教育的策略[J].家長,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