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紅
(合肥市十里廟小學 安徽合肥 23003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標》”)對寫作教學明確提出:懂得如何寫作是為了學生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需要;樹立學生處處留心皆學問的認識,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從而養(yǎng)成積累習作素材的習慣。
依據(jù)課標要求,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經(jīng)過不斷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些如何提升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具體策略和方法。
(1)寫好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努力讓學生寫出一手美觀大方的好字。這看似與寫作無關,其實非常重要,好文章加上漂亮的漢字書寫,就是錦上添花?!墩Z文課標》在第三學段提出:“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速度?!睂τ趯W生來說,經(jīng)過六年的學習錘煉,硬筆書寫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其實,一手整齊美觀的漢字也是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字如其人,在閱讀文章之前,一眼看到整潔美觀的字體,就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因此,未提習作,先談書寫,做好寫作的“無用功”,其實非常必要。那么要想讓學生寫一手好字,應該從哪些地方入手呢?筆者認為:一是用好筆,二是控好量,三是重激勵。
①用好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硬筆書寫的用筆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至三年級學生用木質(zhì)鉛筆,筆芯較粗,富有彈性,便于學生起筆、運筆、頓筆;3年級,學生開始由使用鉛筆向鋼筆過渡;四至六年級,學生主要使用鋼筆書寫。小學階段學生盡量少用或者不用水筆或圓珠筆。這些筆的筆芯是圓珠,學生手指力量有限,練字時力度不好把控,不易形成筆鋒。
②控好量。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小學生從低段開始,生字詞作業(yè)以及語文作業(yè)的總量要有計劃、分階段的控制。據(jù)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生字學生書寫超過四遍后,質(zhì)量就在下降。所以,從一二年級起學生書寫生字四遍即可。如果作業(yè)多了,勢必會讓學生內(nèi)心煩躁,心不靜,書寫質(zhì)量就會大打折扣。那么,如何做到既能減少練習量又能確保書寫質(zhì)量呢?其實加強詞句段的默聽寫,每天一課一鞏固,就可以達到減量保質(zhì)的目的了。
③重激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通過各種形式激發(fā)學生書寫漢字的興趣也很重要。如在評價上,對生字本書寫可以采用星級制評價,或印小印章或小紅花;卷面整潔可以另外加分獎勵;開展班級優(yōu)秀作業(yè)展示;組織硬筆書法比賽等,都會激發(fā)孩子對漢字書寫的興趣。
(2)勤閱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寫作起步時,學生閱讀習慣、誦讀積累也要一并開始。關于課外閱讀指導,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心得,如可以開展全班共讀一本書、閱讀沙龍、撰寫讀后感、組織親子閱讀等活動。在讀物選取上,建議家長可以征訂優(yōu)秀的報紙雜志,也可以購買優(yōu)質(zhì)書籍,還可以利用學校的閱覽室選擇優(yōu)秀讀物進行閱讀。學??梢栽诿磕甑淖x書節(jié)期間,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傊?,通過多渠道、多形式閱讀,增長學生見識、積累學生詞匯、培養(yǎng)學生語感、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為寫作做好鋪墊工作。
(3)常實踐。①參與豐富多彩的校內(nèi)活動。絕知此事要躬行。寫作是一件強調(diào)個人體驗的創(chuàng)作性活動,學生個人經(jīng)歷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老師和家長要搭建平臺,提供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nèi)外各類實踐活動。如科學實驗、創(chuàng)客微劇場、足球賽、三人籃球賽、校園好歌聲、水果店鋪開張等活動。
②參加形式多樣的戶外活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老師或家長還可以帶領孩子走進自然,游覽名勝,大大開闊學生視野,增加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提高審美情趣,為習作做好素材積累的準備。如學校組織開展的研學游巢湖藍天灣、長豐非遺園、煙臺、日照、無錫,家庭親子游等活動,都讓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活動體驗,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但組織活動切忌有任務,不要讓學生帶著負擔參與。要讓學生輕松上陣,盡情享受、感受樂趣、陶醉其中。學生心有所獲,自然會主動表達、樂于表達。有了“源頭活水”,寫作時好素材也就會信手拈來。
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皆根基。練好基本功,是寫作之根本。寫作是一個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沒有一定的量就達不到質(zhì)變,也就達不到理想的彼岸。要從事寫作就一定要多寫,要讓自己的腦子動起來,這是許多作家的成功秘訣。
教師在教學中會發(fā)現(xiàn),習作是學生最不喜歡的一項作業(yè),它屬于高階思維活動,是個體見聞、積累、感悟的綜合性創(chuàng)作行為。寫作過程需要構思,有一定難度,學生有畏難情緒很正常,但又是語文教學不可回避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在錘煉基本功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必選和自選內(nèi)容相結合,課內(nèi)和課外相結合,長文和短文相結合,采用課內(nèi)習作、課外周記、片段練習等多種方式進行練筆。
(1)課內(nèi)習作——夯實基礎。三至六年級每一學年16篇習作認真完成,習作指導課不可含糊,要保證課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理解分析能力。寫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也要扎實到位。學生的初稿、修改、謄抄、批閱、點評、作品展示等都要認真對待,不可馬虎,從而培養(yǎng)學生端正的寫作態(tài)度。
(2)課中片段——琢磨細節(jié)。書中的片段練習,是對學生細節(jié)寫作最好的指導。如古詩詞擴寫、文章的續(xù)寫、與人物對話、仿寫段落、句群練習等,可夯實學生寫作的基本功。
(3)課外周記——苦練內(nèi)功。除了課內(nèi)習作,建議學生每周兩篇周記,增加練筆數(shù)量,可安排在周三一篇、周末一篇,分散完成,減輕負擔。文章要有標題,以免寫成流水賬。教師要及時批閱,課上點評反饋,以便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寒暑假也提出同樣要求,養(yǎng)成持之以恒的寫作習慣,久久為功。
課文例子——用好每篇文章。小學階段學生主要是掌握一般記敘文寫法。語文書有許多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寫法結構都非常典型。文章類型題材齊全,如寫人、寫事、寫景、狀物、科普、詩歌等。課堂教學中要用好這些例子,讓學生從優(yōu)秀文章中汲取寫作方法。如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三亞落日》《煙臺的?!贰队浗鹑A的雙龍洞》等是一組描寫自然景觀的文章,但文章結構和寫法卻有不同?!度齺喡淙铡分饕捎脭M人的修辭手法描寫景物變化,來組織材料;《煙臺的海》是按時間順序來寫,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運用對比手法寫景;《記金華的雙龍洞》主要按照游覽的順序,將個人的所見所聞所感一一寫下。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一個別具一格的題目能令人眼睛一亮,引人入勝,激發(fā)讀者的閱讀欲望。顯然,要想把作文寫好,取個好題目實在很有必要。那么,怎樣為作文取好題目呢?在一次習作練習中,要寫一篇關于“合作”主題的文章。學生完成習作后,筆者批閱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作文題目乏味無趣。全班40多人竟有20多人寫《合作》或《互相幫助》,毫無新意。其實,給文章取個好題目也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在認真反思之后,教學中筆者適時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總結文章題目的類型以及擬題方法,結果有許多收獲。
①以事件中關鍵時間為題。如《十六年前的回憶》《課間十分鐘》等。
②以文章中事物名稱為題。如《臘八粥》《竹石》《太陽》《松鼠》《桂花雨》等。
③以文章中主要人物為題。如《詹天佑》《鄭成功》《錢學森》等。
④以文章的主要事件為題。如《莫泊桑拜師》《孔子游春》等。
⑤以文章中人物的語言為題。如《請把這條魚放回去》《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等。
⑥用倒裝句擬題。如《我們分手吧,作業(yè)》《再見了,親人》,倒裝語句語氣突出,感染力更強。
⑦用具有象征意義的詞語擬題。如《理想的風箏》《輪椅上的霍金》《我的“長生果”》,是寫一種精神和力量。
⑧以文章中心詞語或句子為題。如《誠實與信任》《掌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等是文章的主題、中心,讀者讀后易把握文章主旨、印象深刻。
⑨用文章體裁為題。如《記金華的雙龍洞》《古詩三首》《牛郎織女》。這些文章題目體裁特征突出,讀者一目了然。
⑩用修辭手法擬題。如《沙漠里的船》《鳥的天堂》《父愛之舟》,以形象、生動的修辭擬題,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文章取題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題目的范圍不要過大,從身邊熟悉的小事寫起,具體真實;要合理出新,不要刻意為之。其次,標題盡量簡短、突出主題即可。
學生學會寫作之前,把握住文章取題的原則,再根據(jù)寫作內(nèi)容擬上一個獨特新穎的標題,可以說習作已經(jīng)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龍頭鳳尾——探索多種開篇、結尾形式。一篇文章開篇和結尾是非常重要的,相當于“龍頭”和“鳳尾”的效果?!褒堫^”可以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鳳尾”可以讓人流連或?qū)の丁?/p>
寫作時,如何開頭、結尾?關鍵是多掌握一些規(guī)律方法,提筆謀劃全文時,既要瞻前又要顧后,靈活運用,才能寫出好文章來。
(1)文章開頭要“簡新美”。簡,就是簡單明了,不要含糊其詞,拖泥帶水;新,就是別具一格,與眾不同;美,就是賞心悅目,陶冶性情。把握住文章開篇的基本要求,寫作時就會做到有的放矢。其實,文章開篇雖形式多樣,但還是有章可循。
開門見山式:典型的簡潔明了開篇,直奔文章主題,讀者易理解,讀起來也輕松。如《落花生》,作者直接寫出他家的后院有半畝空地,母親決定開辟出來種花生。
結果前置式:事情的結果提到文章開篇,采取倒敘式敘述,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如《十六年前的回憶》,文章伊始是1927年4月28日。
時間開篇式:一般適于重要事件中的時間節(jié)點,給讀者有一種鄭重其事的儀式感,能讓讀者更加專注于文章的內(nèi)容。如《毛主席在花山》,開篇寫出故事發(fā)生在1948年的春夏之交。
含蓄開篇式:語意朦朧讓讀者感受到文章的內(nèi)容有故事,引發(fā)讀者閱讀的欲望。如《那個星期天》,作者含蓄寫出那個星期天,“我”從早晨一直等到黃昏,天色漸暗下去,影射出時間背后另有故事,人物內(nèi)心也是傷心與失望的。
疑問開篇式:提出問題,引發(fā)讀者的思考,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如《匆匆》,作者開篇提出質(zhì)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流逝之后就沒有再回來?
對比開篇式:通過對比描寫,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如《鯨》,文章開始先寫目前人們印象中陸地最大的動物大象,緊接著筆鋒一轉,列出比大象大的,生活在海洋中的動物鯨,形成了鮮明對比。
激情渲染式:開篇充滿激情的情感基調(diào),激發(fā)了讀者閱讀情緒,增強了閱讀的效果。如《圓明園的毀滅》,作者在文章的開始寫出圓明園的毀滅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損失,以及在世界文化史上的損失,不可估量。
環(huán)境營造式:環(huán)境的描寫創(chuàng)設了事件發(fā)生的情境,烘托出人物內(nèi)心的情感,讓讀者能準確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如《十里長街送總理》,開篇寫出了寒冬臘月清晨,蒙蒙的天色和陰冷的天氣,烘托出人們對總理的逝世內(nèi)心極大的悲傷之情,營造出文章的情感氛圍。
(2)文章結尾要變化多端。在學生寫作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研究教材讀本、優(yōu)秀文章,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題材文章結尾的方式,加以效仿練習,提高學生寫作的技巧。通常情況下,一般記敘文都有以下幾種形式結尾,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文章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方式:自然結尾式,啟發(fā)式結尾,總結式結尾,意猶未盡式結尾,前呼后應式結尾等。
葉圣陶曾說,寫文章不是為了裝飾生活,而是現(xiàn)實生活的再現(xiàn)。無論我們認識多少字,只要寫作就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和充實。由此可見,寫作不僅是學生的需要,更是每個人的需要。因此,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相信,經(jīng)過小學六年的積累和磨礪,學生對于一般記敘文的寫法有了一定基礎和能力,能做到《語文課標》要求的“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