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劉兆
(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北校西園校區(qū) 安徽合肥 230031)
在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課堂學習質(zhì)量的因素很多。例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偏小、知識儲備不多、專注力不夠、理解能力不足等,導致小學生在理解文本內(nèi)容時不夠深入,即使老師講解得特別細致,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主要與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興趣存在密切聯(lián)系,小學生很難構(gòu)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思維導圖是一種很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模式和思維方式,可以將學生的所觀、所思以生動形象的圖表化方式呈現(xiàn),使課堂充滿智慧與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以下以統(tǒng)編教材三四年級為例,從三個方面闡述如何合理使用思維導圖,打造智趣課堂。
思維導圖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可以將知識進行分類,呈現(xiàn)不同層級之間的關(guān)系。我在備課時,通常會借助思維導圖,梳理出課文的知識框架,保證自己的教學思路清晰。同樣,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我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梳理結(jié)構(gòu),理解文本。例如,預習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宇宙的另一邊》這一課時,因為這篇課文類似于散文,內(nèi)容聯(lián)系不是很緊密,學生讀起來比較枯燥,預習時對文本提不起興趣,很難抓住重點。因此我給學生們提出了一個關(guān)鍵問題:宇宙的這一邊是什么樣的?宇宙的另一邊又是什么樣的?你能用思維導圖把它們呈現(xiàn)嗎?我讓學生們根據(jù)思維導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宇宙這一邊和另一邊的不同景象對比呈現(xiàn),這對他們來說既有趣又富有挑戰(zhàn)性。
從預習的效果來看,學生們的能力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有的使用樹狀圖,有的使用魚骨圖,有開火車式的,有開花式的,形式不一,卻都能很好地把握課文結(jié)構(gòu),提煉文本內(nèi)容,抓住課文主旨。學生們覺得預習輕松、有趣,為課堂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在課前預習時,適時引導學生合理地使用思維導圖,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是學習的第一陣地,高效的課堂才能保證學習效果。因此,老師們課前都會精心備課,認真制作課件;精心上課,詳細剖析文本。但有時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與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的選擇不當有關(guān)。如何調(diào)動學生,激起他們的學習欲望,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很重要。思維導圖的合理使用能激發(fā)課堂活力,讓課堂充滿智慧、充滿快樂。
以四年級上冊《西門豹》一課為例,課文內(nèi)容較長,人物眾多,學生不易于把握。因此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從兩個角度去把握文本內(nèi)容:按照故事情節(jié)繪制“懲治步驟圖”,按照人物聯(lián)系繪制“人物關(guān)系圖”,體會西門豹懲治方法的巧妙之處。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設計思維導圖,效率極高,很快就把課文研讀透徹了。通過“懲治步驟圖”,學生理順了課文結(jié)構(gòu),了解了課文整體框架;通過“人物關(guān)系圖”(老百姓對西門豹的愛戴對官紳的恨、西門豹對百姓的愛護對官紳的懲治、官紳對老百姓的欺壓對西門豹的敬畏),學生對人物性格一目了然,也深化了對課文主旨的理解。我適時發(fā)問,引導學生探討人物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老百姓、西門豹和官紳巫婆之間,你覺得用哪個字或詞連接最為恰當?引發(fā)了學生激烈的討論,每個字詞的提出都凝結(jié)了學生思考的智慧,每當有學生想到恰當精妙的詞語時,班級就會響起熱烈的掌聲??鞓份p松又充滿智慧的課堂氛圍讓整節(jié)課的學習十分高效。
這樣的設計我在很多閱讀課教學中進行了實踐,證明效果都比較好。如三年級上冊《海底世界》一課,引導學生從“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兩個方面設計思維導圖;三年級下冊《小蝦》一課,利用思維導圖呈現(xiàn)小蝦的外形、習性、脾氣等,感受它的有趣、可愛。
課堂引入了思維導圖,學生學得快樂,學得輕松。由此可見,思維導圖的合理使用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復習是一個系統(tǒng)繁雜的再學習過程,也是一個知識結(jié)構(gòu)優(yōu)化的過程。老師們?yōu)榱诉_到效果,復習時往往逐課回顧講解,大量練習,但這樣的復習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如果巧用思維導圖,讓思維引路,讓導圖可視,可以讓復習課“鮮活”起來。
字詞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如果按照常規(guī)方式,一課一課地復習過關(guān),很煩瑣,效果也不一定好。復習課時,可以借用思維導圖,把它們進行分類歸納,便于鞏固識記。
如可以按音、形、義的不同來區(qū)分識記形聲字,按春、夏、秋、冬分類積累詞語,按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成語等將一冊或一單元中的字詞分類復習。這樣清晰地分類,可以提升復習效果。
閱讀課、習作課的復習是重中之重,單純的講解回顧很難構(gòu)建知識體系,學生的記憶也不深刻。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從不同角度對知識框架進行梳理,讓復習課有深度有廣度。以三年級下冊語文為例,有的學生從單元主題的角度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有的學生從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角度去梳理;有的學生用抓每課中心句、關(guān)鍵詞的方式來尋找課文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有的學生對比幾篇想象類型的習作課,分析他們的異同……制作思維導圖時,可以小組合作,兼顧不同學生的能力,互商互議,形成統(tǒng)一的成果。在教師的指導下,這樣的復習課不再一言堂,變得“鮮活”起來了。
教師需要有大語文觀,這已成為當下的共識。學生的學習不能局限于課本,應該以課本為基點,進行適當?shù)耐卣古c延伸,打開廣闊視野。復習《鹿角與鹿腿》《池子與河流》這一單元時,我和學生一起利用思維導圖把中外寓言進行分類,再選取有代表性的寓言作品進行延伸閱讀,體會寓言的文體特點,感受故事中蘊含的哲理。復習鄭振鐸的《燕子》,為了體會作者描寫動物的不同表達方法,我利用思維導圖把《白鵝》《翠鳥》《小蝦》等經(jīng)典文章對比呈現(xiàn),引導學生比較閱讀,感受作者在結(jié)構(gòu)、語言、思想情感方面的異同,讓學生習得方法,提升了閱讀能力。
總之,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讓語文課堂充滿智慧與趣味,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與思維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