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敏
有一道這樣的高三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零和游戲”,也叫零和博弈,是博弈論的一個基本概念,意思是雙方博弈時, 一方得益 必然意味著另一方吃虧, 一方得益多少,另一方就吃虧多少。之所以稱為“零和”,是因為將勝負 雙方的“得”與“失”相加,總數(shù)為零。這種現(xiàn)象廣泛存在于有贏家必有輸家的競爭與對抗中。
材料二:心理學家托馬斯 ·哈里斯在《我好,你也好》 一書中指出,團隊中各自然人之間的關系可分為四種類型: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第四種類型“我好,你也好”,實則是共贏思維的一種體現(xiàn)。
請結合以上材料,以“零和博弈與共贏思維”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認識和思考。
語文老師對該題的立意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老師認為,此題是典型的二元對立關系型材料作文,應著重體現(xiàn)對立概念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關系,主張“兼顧統(tǒng)一”的立意要給高分;有老師認為,此題雖是二元對立關系型作文,但這里的兩個概念是一褒一貶,學生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做出趨向性的選擇,贊一否一未嘗不可。
其實,“贊一否一”和“兩者因時而異”兩種觀點均可。學生很少選擇贊一否一,即便選擇了也因為說理偏頗與高分失之交臂;而選擇“兩者因時而異”的卻也概念混淆、關系不清或者論述沒有亮點,依然難得高分。于是結合學生在考試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對二元對立型材料作文的立意和思維搭建作了一番探究。
讓學生在權衡立意趨向的基礎上審視自我內(nèi)心的真實看法,這是立意選擇的重要一環(huán)。
縱觀考場上的二元對立型的材料,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題目無趨向,比如這道題:
楊振寧先生曾對弟子翟薈說,做科研要“寧拙勿巧”。翟薈教授也說,“寧拙勿巧”是一種科研態(tài)度,一方面是說做科研不要投機取巧,必須誠實;另一方面是說做學問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一步一個腳印。俄羅斯諺語:“巧干能捕雄獅,蠻干難捉蟋蟀。”這句話道出了一個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講究方法,巧干勝于蠻干。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請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巧干”與“蠻干”,在材料中沒有任何的趨向和引導,這說明題目在立意上想盡量擺脫“二元思維”的束縛,給學生提供更多自由表達的空間。那么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認知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分析和權衡,“贊成或側(cè)重其中一種”,或“兩種都需要”均可,學生只需問問自己的內(nèi)心,自己認為哪一種是自己真正認可的,哪一種論述時更有話可說即可。當然,這時候若能辯證地思考,因時因境而論,則更能體現(xiàn)思維的嚴謹和深刻
但以下的題目則不然了:
在遼闊的坦桑尼亞草原上,一只饑餓的鬣狗在四處覓食。它沿著灌木間的小路奔跑,來到一個岔路口。在兩條岔路的遠方,各有一頭山羊絆倒在灌木叢中掙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長,它想先走其中一條路,卻又擔心另一條路上的山羊被別的動物搶走。最后它決定左腳沿著左邊的路走,右腳沿著右邊的路走。它堅持要一個不少,但是兩條路越分越開,相隔越來越遠,最終鬣狗的身體裂成了兩半。由此,一條古老的諺語在非洲流傳:“鬣狗難過岔路口?!闭埜鶕?jù)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這篇材料涉及到“堅持與放棄”,“得到與失去”這樣二元對立的概念,從材料的感情傾向來看,是指向?qū)喙返呐u的,而此時若見此一分為二則很有可能陷入“模棱兩可”混淆黑白的泥潭。對于這一類題目,涉及到善與惡、是與非、美與丑、真與假等相對的概念,應遵循正確的價值判斷。所以抓住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和基本性質(zhì)是立論充分有理的首要條件。所以,學生在談的時候就應該肯定“放棄”的意義,否定無謂的“堅持”。贊一否一就是題目的立意趨向,也應是反問自己之后得出的最佳立意。
為此,我們可以遵循立意的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尊重題旨,能合則合;二是遵循本心,可重一方。
學生若作出了準確并體現(xiàn)真實看法的立意選擇,又該如何行文呢?那就要根據(jù)不同的立意方向,搭建思維模式。要注意考場作文的技巧,在語言表述和思維搭建上運用以下的方式。
鮮明地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這是論述合理的基礎,這可以規(guī)避掉學生之前所犯的前后矛盾的問題,而表述辯證則是為了使思維看起來更為嚴謹。在作出自己的判斷時要把相關概念限定在合理的范圍之內(nèi),體現(xiàn)思辨色彩,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都應如此。具體方式有幾種:一是加上“有些”“部分”“絕大多數(shù)”等限制詞,比如“絕大多數(shù)零和博弈是沒有意義的”“零和博弈很多時候會帶來雙方的內(nèi)耗”;二是使用“未必”可能”“或許”等表示模態(tài)的詞語,比如“共贏或許比博弈更有價值”“零和博弈未必是最好的發(fā)展方式,或許和諧共生才是智慧”;三是對所論的概念進行概念屬性進行具體的內(nèi)涵限定,比如“這里的零和博弈是一種只看結果認輸贏的殘酷競爭,這樣的競爭沒有太大意義”或“存粹執(zhí)著于結果導致“零和”的博弈在很多時候是不可提倡的”;四是對概念的適用范圍進行限制,比如“我認為,在當今形勢下,零和博弈沒有太大的意義”“零和博弈雖對個體發(fā)展有刺激的作用,但在長遠的發(fā)展來看卻不見得是最好的方式”。通過這樣的語言修飾,觀點表述就更顯思辨,思維的指向更清晰,也就更方便后面有的放矢地論證。
既然認為觀點應是贊一否一,那么在論證過程中要論點突出,不可朝三暮四,這是論證有說服力的保證。同時要特別注意在論述傾向的概念時,要兼顧對立的另一個概念。以此次作文為例,若學生認為應該“摒棄零和博弈,發(fā)揚合作共贏”,那么就要在肯定“合作共贏”的同時,不忘對“零和博弈”的駁斥。論證的思路先駁后立、先立后駁、邊駁邊立都可以。論述時,當思維保持這樣的嚴謹和自覺反思的狀態(tài),必然對自身的論述能起到很好的彌補作用。
通過這次作文題的爭論和思考,我們要教會學生既定的原則,又要尊重學生獨立的見解,這樣在他們提筆作文之時,才不會因只知規(guī)則而沒了個性,也不會因只顯風格而遭遇低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