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娜,伍艷春
最新世界癌癥報告顯示,我國新發(fā)癌癥為457萬例,癌癥死亡病例300萬例,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首位[1]。腫瘤病人在治療或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經歷著多種癥狀的困擾,這些癥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同時發(fā)生且相互關聯的,并呈現出一種“集群”現象,Dodd等[2]在2001年首次提出“癥狀群”概念,Kim等[3]在2005年將癥狀群定義為2個或2個以上相互關聯且同時發(fā)生的癥狀,同一癥狀群內的癥狀間可能存在共同的病因或生物學機制。與單一癥狀相比,多個癥狀共存可能呈倍增方式,加重病人癥狀負擔,降低病人生活質量,縮短病人生存期[4]。因此,近年來,腫瘤病人癥狀關注點逐漸從單一癥狀轉向多種癥狀,癥狀群成為該研究領域的熱點。國外對腫瘤病人癥狀群的研究較為成熟,而我國尚處于初期探索階段[5]。CiteSpace軟件是陳超美教授團隊于2004年開發(fā)的一款文獻計量軟件,在我國較為常用,該軟件功能較為豐富,能夠通過數學和統(tǒng)計學運算方法,顯示一個學科或領域在一定時期的發(fā)展趨勢和動向,為深層次地識別與挖掘科學文獻中的新趨勢、新動態(tài)提供直接途徑[6]。目前,我國有關腫瘤癥狀群的文獻計量與可視化方面的研究鮮有報道。因此,本研究應用CiteSpace 5.8.R3可視化分析軟件,分析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的研究趨勢、熱點及研究前沿,旨在為全面把握腫瘤病人癥狀群管理及研究動態(tài)提供借鑒及參考。
1.1 數據來源 本研究基于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數據庫(VIP)及中國生物文獻服務系統(tǒng)(CBM)。檢索策略:采用布爾邏輯及主題詞與自由詞相結合的方式,制訂檢索式。以CNKI為例,采用高級檢索方式,檢索式為:主題=(“腫瘤”O(jiān)R“癌癥”O(jiān)R“癌”O(jiān)R“瘤”)AND主題=(“癥狀群”O(jiān)R“癥狀集”)。設置檢索時間為建庫至2022年3月25日,設置語種為中文。納入標準:以腫瘤癥狀群為核心的文獻;排除標準:①會議論文、報紙及報道類;②與主題無關的文獻。共檢索得出1 961條記錄,導入NoteExpress去重后余1 094條記錄,再通過閱讀篇名和摘要進行人工篩檢數據,最后篩選出符合標準的文獻502篇,其中學位論文105篇,期刊刊載論文397篇,其以“refworks-citespace”格式導出。
1.2 研究方法 借助Notepad++軟件打開導出文獻的文本文檔,補充文獻數據缺失的信息后,將納入的文獻導入可視化工具CiteSpace5.8.R3軟件并完成數據轉化,設置時間跨度(time slicing)為 2002年—2022年,時間分區(qū)(years per slice)為“1”,關聯強度(links)為“cosine”,時間切片閾值(selection criteria)為“Topn=50”,即選擇每年頻次排名前50者繪制圖譜[7],節(jié)點類型(node types)分別為“作者”“機構”“關鍵詞”等[8]。
2.1 文獻發(fā)文量分布 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文獻發(fā)文量呈逐年遞增趨勢,2010年以前文獻發(fā)文量較少,2011年起發(fā)文量呈上升趨勢,其中2021年文獻發(fā)文量最多為87篇。見圖1。
圖1 我國腫瘤癥狀群文獻年度增長情況
2.2 文獻來源分布 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主題文獻刊載量前11名的期刊來源分布,見表1。在納入的397篇腫瘤病人癥狀群主題期刊文獻中,被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錄的論文為134篇,其多發(fā)表于護理類期刊,以《護理研究》載文量最多。
表1 文獻來源期刊分布情況(前11位)
圖2 作者合作網絡圖
2.4 機構合作網絡分析 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文獻機構合作網絡分析見圖3。在機構知識圖譜中共獲得489個節(jié)點,391條連線;該領域發(fā)文數量排名前3位的機構為安徽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12篇)、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8篇)、南方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7篇),各機構間合作較少,多為各大醫(y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yī)院。
2.5 文獻關鍵詞分析
2.5.1 關鍵詞共現 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的關鍵詞共現分析見圖4。文獻關鍵詞共現分析生成445個節(jié)點,1 639條連線,高頻關鍵詞以癥狀群為核心,其中心性高達0.91,研究對象以肺癌(116/502)、乳腺癌(59/502)和胃癌(43/502)病人為主,高頻關鍵詞主要為腫瘤病人的癥狀群、生活質量、化療、不同癌癥疾病類型以及影響因素等。見表2。
表2 排名前10位的熱點關鍵詞
圖4 關鍵詞共現圖譜
2.5.2 關鍵詞聚類 本研究運用CiteSpace軟件中的對數似然率算法(LLR算法),生成關鍵詞聚類圖譜,見圖5。在關鍵詞聚類圖譜中共獲得445個節(jié)點,1 639條連線,中心度(D值)為0.016 6,模塊值(Q值)為0.460 1,Q值>0.3表示聚類結構顯著,平均輪廓值(S值)為0.778 5,S值>0.7,說明聚類同質性較好且可信度較高。最終得出12個關鍵詞聚類標簽(#),#后面的數值越小則表示該聚類的規(guī)模越大[7]。
圖5 關鍵詞聚類圖譜
2.5.3 關鍵詞突現 關鍵詞突現指某一時段關鍵詞引用量有較大變化的情況,用以發(fā)現某一個關鍵詞的衰落或興起。通過對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高頻關鍵詞進行關鍵詞突現分析,關聯強度排名前10位的關鍵詞突現詞表見圖6。紅色線條起點端和末端分別代表關鍵詞突現興起時間和結束時間。紅色線條越長表示關鍵詞突現持續(xù)的時間越長。從圖6可以看出,2011年起研究對象主要為不同疾病類型的腫瘤病人,研究內容重點圍繞在腫瘤病人癥狀管理和生存質量方面。
圖6 關鍵詞關聯強度排名前10位的突現詞圖譜
3.1 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研究發(fā)文作者、機構及地區(qū)間合作交流有待進一步加強 根據CiteSpace軟件分析可知,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相關研究文獻發(fā)文量自2011年起呈明顯上升趨勢,腫瘤癥狀群研究日益受到重視;護理人員是癥狀群研究的主力軍,但關于癥狀群領域的相關研究仍較少[10]。作者合作網絡分析結果顯示,我國在腫瘤癥狀群領域發(fā)文量最多且具有高影響力的核心作者以段培蓓和張立力為代表,其相關論文均發(fā)表在護理核心期刊,且腫瘤癥狀群研究領域在我國已形成核心作者團隊。段培蓓團隊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癥狀群識別、胃腸癌化療病人、生活質量、前哨癥狀等[11-14];張立力團隊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癌癥病人癥狀群尤其針對肺癌病人、治療期與治療間歇期、核心癥狀、影響因素等[15-18]。研究機構主要為醫(yī)學類院校護理院系,如安徽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南方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等,也存在部分院校與其附屬醫(yī)院合作的現象,但較為分散,作者、機構及地區(qū)間合作網較稀疏,這可能與地域限制,發(fā)文機構分布分散有關。因此,建議我國腫瘤癥狀群研究開展跨地域、多中心、深層次的研究,加強跨作者、跨機構、跨地區(qū)的合作與交流。
3.2 研究熱點分析 根據高頻關鍵詞共現分析和聚類分析結果以及納入文獻內容,將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的研究熱點歸納為以下4個方面:①腫瘤病人癥狀群管理;②腫瘤病人化療期間癥狀群的研究;③腫瘤病人癥狀群與生活質量的研究;④影響腫瘤病人癥狀群發(fā)生的風險因素。
3.2.1 我國對腫瘤病人癥狀群管理有待進一步拓展 癥狀群是近年來腫瘤學科研究領域的熱點,通過利用各癥狀間的協(xié)調作用進行癥狀群管理,更有利于各癥狀的控制[19]。從共現圖譜顯示,癥狀管理節(jié)點大小排列第5位,出現頻次53次,中心性為0.07,表明癥狀管理已成為評價癌癥護理質量的重要內容,但目前關于腫瘤病人癥狀群管理的文獻較少,且對癥狀群管理方法不一、管理效果尚無定論。馮競等[20]對85例肺癌微創(chuàng)手術出院病人進行的對照研究結果表明,基于癥狀群管理的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癥狀群對病人日常生活的干擾程度,提高生存質量。胡君娥等[21]通過在腫瘤??圃O置癥狀管理顧問,開展癥狀群管理臨床實踐,有效降低腫瘤病人癥狀群的發(fā)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及滿意度。從聚類圖譜可知,疲乏與癌性痛是腫瘤病人癥狀群的研究熱點與方向。疲乏-疼痛-睡眠障礙癥狀群是腫瘤病人最常見、困擾程度最重的癥狀群[22],是影響病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23]。米雪等[22]運用《疲乏、疼痛、睡眠障礙癥狀群管理手冊》對88例肺癌病人進行干預,可有效控制該癥狀群的惡化。司樹梅等[24]指出,以護士為主導的多學科協(xié)作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肺癌化療病人疼痛程度,減輕疲乏癥狀的干擾,提高護理質量。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學者將中醫(yī)學方法用于疲乏-疼痛-睡眠障礙癥狀群的干預中,如針刺療法[25]、艾灸療法[26]、耳穴貼壓[27]、穴位按摩[28]、以太極拳為代表的傳統(tǒng)運動療法等[29],能有效改善癌癥病人疲乏、疼痛、睡眠障礙等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以上研究樣本量較小,未來可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進一步探討癥狀群的管理。
3.2.2 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研究集中于化療期間,有待進一步拓寬其他治療方式的研究 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化療是腫瘤病人癥狀群研究的高頻關鍵詞之一,節(jié)點大小排列第3位,出現頻次77次,中心性為0.14;由圖5聚類結果可知,目前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的研究多集中在肺癌和乳腺癌病人,這可能與我國肺癌是男性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乳腺癌是女性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有關[1]。腫瘤病人的治療方式主要根據腫瘤發(fā)生的不同部位、不同分期、不同病理類型來選擇,其中以化療為主,且腫瘤分期越高,化療療程越長,病人癥狀群越嚴重[30]。癥狀群研究多聚焦于腫瘤病人癥狀群的提取、癥狀群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和影響因素調查[31-33],在腫瘤病人化療期間尤以疲乏相關癥狀群、胃腸道癥狀群、情緒心理癥狀群多見[34-35]。王艷等[36]在肺癌化療病人癥狀中提取出消化道癥狀群、精神心理癥狀群和疾病行為癥狀群,且癥狀群與生活困擾存在顯著正相關。夏超等[14]研究結果顯示,胃癌術后化療病人存在病感癥狀群和情緒癥狀群,并發(fā)現相應的前哨癥狀。未來可對腫瘤病人的治療方式進一步研究分析,拓寬研究腫瘤病人采用不同治療方式如手術、放射治療或免疫治療等出現的癥狀群及其帶來的影響。
3.2.3 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與生活質量的相關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層次探索 在共現圖譜發(fā)現,生活質量節(jié)點大小排列第2位,出現頻次104次,中心性為0.24,說明生活質量是評價腫瘤病人癥狀群管理效果的重要結局指標。目前,不同類型疾病腫瘤病人癥狀群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各異。陳莉等[23]對200例中晚期肺癌化療病人的調查顯示,病人存在4個癥狀群(疾病癥狀群、情感癥狀群、疲乏癥狀群及胃腸道癥狀群),其中只有疲乏癥狀群和情緒癥狀群是病人生活質量的負性影響因素。栗曉坤等[33]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病人存在4個癥狀群與其生活質量均呈負相關。目前相關研究多為橫斷面研究,主要調查腫瘤疾病治療中某個特定階段,而對疾病治療中不同時段的縱向調查研究較少[37],整體研究結果的質量和科學性不高,未來可深入開展縱向研究,探索在疾病進展或治療過程中不同時段癥狀群的發(fā)展軌跡,探討不同時段癥狀群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得出隨著時間推移持續(xù)存在的、較穩(wěn)定的癥狀群,為醫(yī)護人員采取前瞻性的干預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3.2.4 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發(fā)生受多種因素影響 共現圖譜顯示,影響因素是腫瘤病人癥狀群研究的高頻關鍵詞之一,節(jié)點大小排列第7位,說明影響因素分析是目前腫瘤病人癥狀群的重要研究內容。影響癥狀群發(fā)生的風險因素主要歸納為3類,一是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濟水平、宗教信仰等[38];二是疾病與治療相關因素,如合并病、癌癥分期、化療次數等[39];三是與心理相關的因素,如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31]。提示醫(yī)護人員可根據影響腫瘤病人癥狀群發(fā)生的風險因素,及時評估癥狀群的發(fā)生及其嚴重程度,針對不同人口特征、不同腫瘤疾病類型及治療階段的病人實施個體化的干預措施,給予精神支持與心理引導,減少癥狀群的困擾。此外,多數研究取樣僅限于一所醫(yī)院,其代表性欠佳、樣本量較少,主要偏向于觀察性、描述性研究,未來有待擴大調查范圍,加以質性、干預等實證研究。
3.3 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發(fā)生的生物學機制需進一步探索 根據關鍵詞突現結果,腫瘤病人癥狀群研究未來將圍繞在不同類型腫瘤疾病癥狀管理及生存質量進行深入探索[33,40]。我國在腫瘤病人癥狀群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各癥狀群評估存在差異,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也不一致,以致目前癥狀群相關研究結果難以形成一致性定論[41]。此外,有學者對癌癥病人癥狀群管理效果進行系統(tǒng)評價,發(fā)現采用癥狀群管理干預,有利于減輕癥狀群的嚴重程度及對日常生活的干擾程度[19]。但目前有關腫瘤病人癥狀群的管理策略的循證證據缺乏,且對于癥狀群發(fā)生的生物學機制探索研究較少,關于炎性細胞因子在癥狀群中的病理生理機制尚不清楚,未來可通過建立癥狀群動物模型或數理模型進一步探索[42]。
本研究通過CiteSpace文獻計量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以直觀的知識圖譜客觀地呈現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的研究趨勢、熱點及前沿,以幫助相關學者全面快速地了解該領域,從而節(jié)約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國腫瘤病人癥狀群研究存在著地域發(fā)展不平衡,缺乏多中心、跨地域研究,目前腫瘤病人癥狀群研究以橫斷面研究為多見,試驗性研究不足,無法推斷不同癥狀群發(fā)生的因果關系,需要進一步開展縱向研究。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我國腫瘤癥狀群研究發(fā)文量總體偏少,借助作者、機構及關鍵詞評估該領域熱點和前沿可能導致在全面性和精確性方面存在偏差;二是沒有納入國內學者在外文期刊上發(fā)表的文章,并未完全覆蓋該領域中全部研究成果,今后應該增加納入外文文獻進行對比分析,以獲得更準確的結論,為腫瘤病人癥狀群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