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芳
(秦皇島市第一醫(yī)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0)
銅綠假單胞菌(PA)是醫(yī)院感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條件致病菌,屬于革蘭陰性菌。PA 對環(huán)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可存在于人體的皮膚、腸道、呼吸道等部位。當機體的免疫功能受損或下降時,易感染PA,進而誘發(fā)嚴重甚至致死性感染,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1]。近年來,隨著侵襲性診療手段的廣泛應用及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現(xiàn)象的增多,PA的耐藥情況越來越嚴重,同時也增大了臨床治療的難度[2]。相關的研究資料顯示,細菌的耐藥性可因地區(qū)、醫(yī)院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異,且與外科相比,內科細菌的整體耐藥性更高。研究發(fā)現(xiàn),細菌耐藥性的關鍵影響因素是抗菌藥物的用藥頻度(DDDs)[3]。因此,臨床通過研究抗菌藥物DDDs 與PA 耐藥之間的關系,在控制PA 所致醫(yī)院感染、改善患者預后及提高抗菌藥物臨床合理使用率等方面均可發(fā)揮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討2019 年至2021 年抗菌藥物DDDs 與PA 耐藥的關系,以期為臨床遏制PA 的耐藥性及優(yōu)化抗菌藥物的使用方案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各個臨床科室送檢的尿液、痰液、血液、腹水、分泌物等培養(yǎng)標本67 676 份,在這些標本中共分離出6382株PA,對這些PA 的相關臨床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納入標準:經藥敏試驗鑒定為PA ;同一患者的同一部位均為第一次分離到PA。排除標準:標本經檢測無PA 生長;單次、多次住院患者同一部位為第二次及以上分離到PA。本研究已通過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統(tǒng)一審定并批準。
1.2.1 PA 的培養(yǎng)分離及菌株鑒定 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 版)(精)》[4] 中的相關標準在無菌條件下進行PA 的培養(yǎng),使用全自動血培養(yǎng)儀(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型號:Bact/ALERT3D)及配套的培養(yǎng)瓶。使用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型號:VITEK-2 compac 型)對檢驗標本進行菌株分離與鑒定。
1.2.2 藥敏試驗 利用K-B 試紙擴散法及配套的革蘭陰性細菌藥敏卡(Bio-merieux 公司生產)進行藥敏試驗,質控菌株選擇標準質控菌株(ATCC27853),藥敏檢測紙片包括阿米卡星、頭孢哌酮/ 舒巴坦、慶大霉素、美羅培南、氨曲南、亞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藥敏M-H 平板、麥康凱平板、血平板均由重慶龐通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1.2.3 抗菌藥物DDDs 使用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對常用抗菌藥物在2019 年至2021 年年的消耗量進行匯總,各品種的限定日劑量依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推薦,計算抗菌藥物的DDDs。依據藥品說明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5]計算限定日劑量值。抗菌藥物DDDs 為某一時期某藥品的銷售總量(g)與該藥限定日劑量的比值,某種藥物的DDDs 越低,表明其使用頻率越低,反之則越高。
1)觀察并記錄2019 年至2021 年PA 的檢出情況。2)觀察并記錄2019 年至2021 年PA 的耐藥情況。3)觀察并記錄2019 年至2021 年常用抗菌藥物的DDDs。4)觀察并記錄抗菌藥物DDDs 與PA 耐藥之間的相關性。
應用SPSS 26.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以Pearson相關系數(shù)進行相關性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PA 的檢出率分別為9.72%、9.44%、9.16%,總檢出率為9.43%。2019 年至2021 年PA 的檢出率呈逐年降低的趨勢。詳見表1。
表1 2019 年至2021 年PA 的檢出情況
2019 年至2021 年,PA 對美羅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亞胺培南的耐藥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對慶大霉素的耐藥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對氨曲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藥率均在一定范圍內浮動,趨于平穩(wěn)。2019 年至2021 年,PA的耐藥率平均值排在第1 至第3 位的分別是氨曲南、亞胺培南、頭孢哌酮/ 舒巴坦;PA 對慶大霉素、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均低于10%,且對阿米卡星的耐藥率最低。詳見表2。
表2 2019 年至2021 年PA 的耐藥情況(%)
2019 年至2021 年,DDDs 居于前四位的抗菌藥物分別為左氧氟沙星、頭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亞胺培南,其中左氧氟沙星的DDDs 最高;左氧氟沙星、頭孢哌酮/ 舒巴坦、美羅培南的DDDs總體呈上升趨勢;氨曲南、慶大霉素的DDDs 總體呈下降趨勢;亞胺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DDDs 均在一定范圍內浮動,趨于平穩(wěn)。詳見表3。
表3 2019 年至2021 年常用抗菌藥物的DDDs
經Pearson 相關系數(shù)分析得知,PA 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與頭孢哌酮/ 舒巴坦的DDDs 呈正相關,與氨曲南的DDDs 呈負相關;PA 對慶大霉素的耐藥率與頭孢哌酮/ 舒巴坦、美羅培南的DDDs 呈負相關,與氨曲南的DDDs 呈正相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抗菌藥物DDDs 與PA 耐藥的相關性
續(xù)表4
PA 在感染宿主后可分泌外毒素A,以活化敏感細胞,發(fā)揮毒性作用,使得機體蛋白合成受阻,導致組織壞死,從而誘發(fā)局部或全身疾病[6]。同時PA 具有較強的特異性,易發(fā)生基因變異,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進而對患者的治療造成了極大的阻礙[7]。近年來,臨床上越來越重視醫(yī)院感染的管理與控制,從而使得PA 的檢出率呈逐年降低的趨勢。本研究結果顯示,2019 年至2021 年,PA 的檢出率呈逐年降低的趨勢,這與毛磊等[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PA 耐藥情況的出現(xiàn)可能與患者經常應用氟喹諾酮類、β- 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廣譜抗菌藥物有關,同時病原菌的耐藥性和敏感性不僅受一種抗菌藥物的影響,也與多種抗菌藥物的應用有關[9-10]。本研究結果顯示,2019 年至2021 年,PA 對美羅培南、頭孢哌酮/ 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亞胺培南的耐藥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對慶大霉素的耐藥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對氨曲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藥率均在一定范圍內浮動,趨于平穩(wěn)。2019 年至2021 年,PA 的耐藥率排在第1 至第3 位的分別是氨曲南、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PA 對慶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均低于10%,且對阿米卡星的耐藥率最低。2019 年至2021 年,DDDs 居于前四位的抗菌藥物分別為左氧氟沙星、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亞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頭孢哌酮/ 舒巴坦、美羅培南的DDDs 總體呈上升趨勢;氨曲南、慶大霉素的DDDs 總體呈下降趨勢;亞胺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DDDs均在一定范圍內浮動,趨于平穩(wěn)。經Pearson 相關系數(shù)分析得知,PA 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與頭孢哌酮/舒巴坦的DDDs 呈正相關,與氨曲南的DDDs 呈負相關;PA 對慶大霉素的耐藥率與頭孢哌酮/ 舒巴坦、美羅培南的DDDs 呈負相關,與氨曲南的DDDs 呈正相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2019 年至2021 年PA 對不同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不一,同時抗菌藥物的DDDs 與PA 耐藥之間存在密切關系。這與索琳等[11]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2019 年至2021 年我院PA 的檢出率呈逐年降低的趨勢,且其對不同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不一,抗菌藥物的DDDs 與PA 耐藥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故各級醫(yī)療單位應加強對院內病原菌的監(jiān)測與預防控制,注意病室及患者的衛(wèi)生,防止PA 的滋生、傳播,并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降低PA 所致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率,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