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哲
(上海大學體育學院,上海 200444)
體育強國并不是紙上之談,因為體育承載了國家富強、中華民族復興的宏偉理想。我國歷來重視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發(fā)展,但隨著中小學生的文化課負擔不斷增加,學生學習壓力也普遍增大,由此使得中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大大減少?!蛾P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中要求:“保證體育活動時間。合理安排學生校內、校外體育活動時間,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 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全面落實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中小學校每天統(tǒng)一安排30 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
傳統(tǒng)的課間操一般來說包括廣播體操和眼睛保健操兩個項目,一開始學生對于廣播體操的學習熱情還較為高漲,但是每一天都重復相同的動作之后,學生做操的積極性大不如前,動作也變得越來越隨意,動作質量明顯下降。大部分同學只是為了做操而做,并沒有起到很好的鍛煉效果,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傳統(tǒng)課間操過于枯燥和形式化。近幾年蓬勃發(fā)展起來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便成為提高中小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學生從有趣創(chuàng)新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中不僅能夠體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同時還能培養(yǎng)自身團結協(xié)作、積極向上的精神。但目前部分學校仍然在開展傳統(tǒng)的課間操活動,沒有做到真正的與時俱進。
以合肥七中、中國科大附中高新中學、合肥高新創(chuàng)新實驗中學、夢園小學教育集團楓林路學校、夢園小學教育集團天柱路學校、桂花園學校教育集團慧園校區(qū)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書籍、互聯網等途徑查閱大量文獻,學習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相關的理論知識,理清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發(fā)展脈絡及研究現狀,獲取大課間體育活動相關研究信息。
1.2.2 問卷調查法
在遵循調查問題的設計原則和排列原則進行問卷的初步設計,通過咨詢指導教師以及合肥市高新區(qū)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體育教師,反復修改初步設計的問卷后最終定稿兩份調查問卷(學生問卷和體育教師問卷)。本研究采取簡單隨機抽樣法與分層抽樣法相結合(因合肥市高新區(qū)只有1 所高中故直接選取合肥七中),對合肥市高新區(qū)的初中和小學進行隨機抽樣,在初中隨機抽取2 所學校,在小學隨機抽取3 所學校,發(fā)放學生問卷270 份,教師問卷24 份。所有的問卷都是現場發(fā)放,填完后立即回收(見表1、表2)。
表1 學生調查問卷基本情況
表2 問卷發(fā)放、回收統(tǒng)計一覽表
1.2.3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 軟件進行數據的整理和歸納,剔除無效數據,運用SPSS 軟件對有效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最終結果。
體育教師應遵循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學會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學校開展體育工作的“主力”是體育教師,對于合肥市高新區(qū)中小學體育教師師資力量進行調查分析有利于進一步探究合肥市高新區(qū)中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現狀。
2.1.1 體育教師的性別、學歷情況
體育教師的師資力量影響著學校體育相關工作的開展。本研究在合肥市高新區(qū)中小學隨機抽取了24 名體育教師,并調查了他們的性別和教育背景,情況如下。
如表3 所示,在合肥市高新區(qū)中小學隨機抽取的24 名體育教師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男和女體育教師的比例失衡,男教師占62.5%,女教師僅占37.5%,男和女教師的人數分別是15 人和9 人。中小學男女體育教師的比例應當與中小學男女生的比例相符合,如果女體育教師太少則不能滿足體育教學的需要,比如廣播體操、舞蹈等對于女教師來說會更得心應手,更有利于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且女教師特有的細膩心理能更好地引導和幫助中小學階段的學生。
表3 體育教師性別情況調查
從表4 可以看出合肥市高新區(qū)中小學隨機抽取的體育教師大多數為本科生,24 個體育教師中只有3 個人為碩士學歷,但其中無大專和其他學歷。近年來,合肥高新區(qū)中小學招收了大量免費本科師范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體育教師隊伍的實力。
表4 教師學歷情況調查
2.1.2 體育教師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
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好習慣。表5 中顯示,合肥市高新區(qū)中小學隨機抽取的24名體育教師中主動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高達91.7%,只有8.3%的體育教師在課間休息時被動參加體育活動,且沒有人在課間休息時不參加體育活動。持被動態(tài)度的體育教師應當努力改變自身消極的態(tài)度,提高自身的積極性,帶領學生一起揮灑汗水,享受生命。
表5 體育教師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
2.2.1 學生感興趣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項目和組織形式
不管是學習還是運動都離不開興趣的指引,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愿意深入探討其中的奧秘。學校要根據學生特點設置合理有趣的活動項目,比如小學階段可以多安排游戲類型的體育活動,中學階段應考慮到學生備戰(zhàn)中高考的實際需要。
由表6 知,喜歡球類項目,例如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的學生最多,達到27.5%;喜歡游戲的學生為22.3%;喜歡跑步的學生占19.3%;還有2.8%的學生喜歡其他體育活動項目,比如:跳舞、花樣滑冰、電子競技、自由活動、游泳、散步等。
表6 學生感興趣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項目調查
但是經過走訪調查了解到本研究隨機抽樣調查的6 所學校開展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多以跑步和體操類項目為主,如表7 所示,跑步占比最高達到40%,體操項目占23.6%,自創(chuàng)內容占14.5%。事實上,大多數學生更喜歡球類項目,但各學校開展的球類運動并不多,占比為7.3%。
表7 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調查
如表8 所示,24 名體育教師所在學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組織形式為全校集體活動的占95.8%,班級集體活動占4.2%,不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和自由活動。全校集體活動內容主要有跑步、廣播體操、跳繩、武術操等,全校集體活動便于學校統(tǒng)一管理,但是活動內容過于枯燥單一,大部分學生持被動參與態(tài)度,積極性不高容易形成厭煩心理。
表8 大課間體育活動組織形式調查
2.2.2 學生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和目的
從表9 可以看出,在245 名學生中,主動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占73.9%(181 人),被動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占26.1%(64 人)。同學們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主動性較好,但也存在少部分被動參與的學生,其消極的思想很可能會影響周圍的學生,造成不良風氣的形成。對于這樣的學生,體育教師和班主任要及時與他們溝通,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運動觀念,收獲運動的果實。
表9 高新區(qū)中小學學生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調查
由表10 知,245 名學生中,有43.3%的中小學生在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后感覺到些許疲憊,感到神清氣爽的占40.8%,非常累(負荷量過大)和不累(負荷量過?。┑恼急确謩e是9.4%和6.5%,些許疲勞和神清氣爽(中度負荷量)共占84.10%,表明合肥市高新區(qū)中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負荷量得到較好控制。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負荷安排應符合青少年身體發(fā)育的規(guī)律,且在大課間體育活動最后階段應當降低負荷量以保證學生后面的課程能夠正常進行。
表10 學生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后的主管感覺調查
如表11 所示,245 名學生中,194 人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原因是為提高身體素質,占比為25.2%,學生想增強體質從而提高自身的應試能力;其次是為了緩解學習壓力,共154 人占比20%;為了學習運動技能的共147 人占比19.1%;為了服從學校安排的共141 人占比18.3%,如果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過于被動,就容易出現逆反心理,故學生應當充分認識到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對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益處。
表11 學生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原因調查
2.3.1 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長
本研究在合肥市高新區(qū)中小學隨機抽取24 名體育教師并發(fā)放調查問卷,調查其所在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長和每周開展的次數。如表12 所示,學校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總時長為30 分鐘的占45.8%,30 分鐘以上的占33.3%,30 分鐘以下的占20.8%。這些數據顯示,大多數學校每天都能保證至少30 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但仍有少數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總時間不足30 分鐘,各學校應當保證學生有充足的體育活動時間進行鍛煉,不可忽視發(fā)展和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重要性。
表12 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總時長調查
2.3.2 大課間體育活動每周開展次數
如表13 所示,24 名體育教師所在學校每周開展5 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占54.2%,5 次以下占41.7%,5 次以上占4.2%。通過調查發(fā)現,每周開展5 次或5 次以上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學校基礎設施條件較為完善,同時領導高度重視,師資力量也十分充足。
表13 大課間體育活動每周開展次數調查
本研究對合肥市高新區(qū)中小學隨機抽取的24名體育教師進行了走訪調查,了解到影響其所在學校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具體見表14。
表14 影響學校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因素調查
如表14所示,選擇器材、場地限制的高達31.3%;活動內容和組織形式過于傳統(tǒng)占17.2%;師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占15.6%;大部分學校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都受到器材、場地的限制,學校不僅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室外場地進行運動,也要保證學生在雨雪等特殊天氣有足夠的室內場地正常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
(1)合肥市高新區(qū)中小學的體育教師男女比例失衡;學歷大部分為本科學歷,碩士學歷極少。
(2)合肥市高新區(qū)中小學生感興趣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項目中主要是球類項目,但學校所開展的項目多為跑步和體操類項目;合肥市高新區(qū)中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組織形式以全校集體活動為主,而學生們最想參與的是自由活動;合肥市高新區(qū)中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負荷量控制得比較好;大多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3)合肥市高新區(qū)中小學大多數學校能夠保證學生每周參與5 次左右,時長至少30 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特殊天氣下,由于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只有部分學校有條件在室內進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器材、場地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影響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1)學校應當重視男女體育教師的比例失衡問題,擴招一定數量的女體育教師以滿足體育教學的需要;引進一批優(yōu)秀人才,全面提高體育教師水平;學校應積極開展校內教研活動并組織教師進行校外教研活動,教師要及時進行反思總結。
(2)學校要改變傳統(tǒng)單調的活動內容以及組織形式,學會因地制宜;學校要合理安排學生活動量,保證學生正常進行之后的文化課學習。
(3)合肥市高新區(qū)各學校應合理利用現有場地,并努力發(fā)掘更多體育運動場地。
(4)學校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要分工明確;設立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獎勵制度,發(fā)揮教師的引領作用。
(5)校領導和教師要轉變只注重學生文化課學習的思想觀念,努力認識到體育鍛煉與文化課學習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生甚至可以通過體育鍛煉提高文化課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