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欣 錢瑩瑩 黃旭 姜朋麗 徐景偉
(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乳腺外科,吉林 長春 130041)
根據(jù)世界癌癥發(fā)病率統(tǒng)計,乳腺癌已超越肺癌成為女性中發(fā)病率居于首位的癌癥,盡管乳腺癌的診斷方法及綜合治療手段近幾年來不斷發(fā)展和革新,死亡率仍處于女性惡性腫瘤第二的高位〔1〕。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異常表達的患者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2〕,由于HER2具有強大的催化激酶活性進而觸發(fā)許多不同的下游途徑,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膜受體酪氨酸蛋白激酶(MAPK)途徑〔3,4〕。以曲妥珠單抗為基礎,更多藥物選擇如帕妥珠單抗、拉帕替尼等的出現(xiàn)使患者的生存顯著延長,也進一步改善了預后〔5〕,但仍有很多患者對治療不敏感及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復發(fā)和耐藥。NSABP-B47試驗結果顯示,HER2低表達乳腺癌對標準抗HER2治療不敏感〔6〕,且較HER2陰性患者在新輔助化療中取得了更低的病理完全緩解率(pCR)〔7,8〕??贵w藥物耦聯(lián)物(ADC)是一類持續(xù)發(fā)展的新型抗腫瘤藥物,3個核心要素是:靶向靶抗原的抗體、具有細胞毒性作用的有效載荷及將兩者結合的連接子。借助針對靶細胞上特異性或優(yōu)先表達抗原的選擇性單克隆抗體,將強效細胞毒性藥物靶向具有化療細胞毒性特性的腫瘤細胞,利用游離細胞毒性劑為細胞毒性藥物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療效窗口,不僅降低了外周有毒藥物的濃度,同時還提高了有效抗腫瘤物質的效率和強度〔9,10〕,并且部分ADC在HER2低表達乳腺癌中通過靶向傳遞有效載荷而表現(xiàn)出療效〔11〕。近年來,針對不同ADC的臨床試驗不斷開展,本文對寫入指南并在臨床中得以應用及仍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抗HER2乳腺癌ADC及其分子結構進行綜述。
T-DM1由曲妥珠單抗和微管蛋白抑制劑DM1通過一種穩(wěn)定的不可裂解的非還原性硫醚連接子結合,藥物抗體比(DAR)為3.5〔12〕。DM1通過與微管蛋白有效結合從而使其解聚,可防止有絲分裂功能性紡錘體的組裝,可視為長春新堿類似物,但具有較其強100倍的活性,最終誘導細胞周期停止和細胞凋亡。T-DM1還保留了包括抑制HER2外域脫落、阻斷HER2信號通路及激活先天性和適應性抗腫瘤免疫的曲妥珠單抗作用機制〔13,14〕。
T-DM1于2013年被FDA首次批準用于HER2陽性轉移或接受過曲妥珠單抗和紫杉類藥物治療的晚期乳腺癌患者,EMILIA試驗結果表明,T-DM1對比拉帕替尼聯(lián)合卡培他濱改善了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同時也得到了更好的客觀反應率(ORR)和中位緩解持續(xù)時間(DoR)〔15,16〕。Ⅲ期TH3RESA 結果顯示,對比醫(yī)生選擇的治療組(包含化療、內分泌治療及抗HER2治療),T-DM1組中在接受過紫杉醇、曲妥珠單抗和拉帕替尼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PFS和OS得到了顯著改善,這項數(shù)據(jù)證明了T-DM1在既往接受過治療的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中的作用〔17〕。針對新輔助化療及靶向治療未達到pCR早期乳腺癌人群,KATHERINE試驗結果顯示,術后給予仍有浸潤性癌殘留患者T-DM1較曲妥珠單抗顯著降低了復發(fā)和死亡風險(50%)〔18,19〕。目前,T-DM1用于新輔助治療后未達到pCR或經(jīng)曲妥珠單抗治療后發(fā)生進展的患者已通過專家共識正式寫入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乳腺癌指南。除此之外,在可評估乳腺癌腦轉移病灶的KAMILLA試驗亞組中,126例患者給予T-DM1后表現(xiàn)出了較好的活性和耐受性并取得了42.9%的臨床獲益率〔20〕。
未接受過治療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MARIANNE試驗中隨機分配進入T-DM1+帕妥珠單抗組,T-DM1組和曲妥珠單抗+紫杉醇組,結果并未顯示出預期的T-DM1強療效,中位PFS分別為15.2個月,14.1個月和13.7個月,提示T-DM1作為晚期乳腺癌的一線治療仍舊缺乏證據(jù)〔21〕。新輔助化療試驗I-SPY2 結果顯示,T-DM1+帕妥珠單抗組在與紫杉醇+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組的療效對比中得到了更高的pCR率,此試驗也旨在探索減少蒽環(huán)類藥物的治療方案〔22〕。Ⅱ期 Neo-peaks 試驗的主要研究終點為pCR,研究者納入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并將其分為3組:A組為紫杉+卡鉑+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6周期);B組為紫杉+卡鉑+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4周期)序貫T-DM1+帕妥珠單抗(4周期);C組為T-DM1+帕妥珠單抗(4周期)。B組患者取得了更高的pCR率且經(jīng)過進一步的亞組分析發(fā)現(xiàn)ER+患者較ER-患者得到了更好的療效〔23〕。KAITLIN試驗納入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術后患者在完成含蒽環(huán)+環(huán)磷酰胺方案化療(3~4周期)治療后,1∶1分配進入T-DM1+帕妥珠單抗組或紫杉+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組。截至目前,兩組都取得了較好的無浸潤性癌生存期(IDFS)但差距并不明顯〔24〕。針對在新輔助化療患者中應用T-DM1+帕妥珠單抗替代紫杉+卡鉑+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方案,KRISTINE試驗結果提示其并未顯示出預期內更高的pCR率〔25〕。除此之外,在KATE2試驗中T-DM1聯(lián)合阿替利珠單抗并沒有達到增強抗癌免疫力和HER2靶向細胞毒性活性的預期效果,PFS也沒有達到顯著改善,同時還發(fā)生了更多與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26〕。對于T-DM1能否應用甚至取代曲妥珠單抗+化療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一線應用,就目前的試驗結果沒有定論〔27〕。目前還有正在運行的與T-DM1聯(lián)合用藥的臨床試驗:CompassHER2 Rd試驗評估與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圖卡替尼聯(lián)用是否優(yōu)于T-DM1單藥;HER2CLIMB-02試驗評估在既往接受紫杉+曲妥珠單抗患者中與圖卡替尼聯(lián)用是否優(yōu)于T-DM1單藥〔28〕。
綜上,T-DM1相關不良事件是可控的,主要是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降低,周圍神經(jīng)感覺和功能障礙及胃腸道毒性。劑量限制性毒性是血小板減少癥和轉氨酶升高,甚至肝衰竭,可能是因為這些患者中的大多數(shù)以前接受過基于紫杉的化療,并且超過一半的患者發(fā)生了肝轉移〔29,30〕。然而,根據(jù)最近發(fā)表的數(shù)據(jù),沒有證據(jù)支持其在一線治療中出現(xiàn),因為曲妥珠單抗加帕妥珠單抗仍然是標準治療。
T-DXd(DS-8201a) 是借助酶可切割的四肽基連接物將抗HER2單克隆抗體曲妥珠單抗與拓撲異構酶Ⅰ抑制劑(Dxd)組合而成的ADC,DAR為8∶1,較T-DM1能遞送更高濃度的細胞毒性藥物〔31〕。T-DXd內化進入HER2陽性細胞后DXd釋放進入細胞質,DXd具有高膜通透性,且由于旁觀者效應可穿過細胞膜并對臨近腫瘤細胞發(fā)揮其強大的細胞毒性作用〔32〕。DESTINY-Breast01試驗入組既往接受T-DM1治療的不可切除或轉移乳腺癌患者,應用T-DXd的劑量為取得有效結果的推薦劑量5.4 mg/kg,ORR為60.9%,中位PFS 和中位DoR分別為16.4 個月和14.8個月。在獲得以上證實T-DXd有效性的結果后,加速了FDA對其在HER2陽性乳腺癌中應用的批準〔33,34〕。研究者們進一步對DESTINY-Breast01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了亞組分析,24例沒有臨床癥狀確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轉移的患者都曾接受過廣泛的乳腺癌綜合治療,中位PFS為18.1個月,ORR為58.3%,其中達到完全緩解占4.2%,結果與總體研究人群相似。目前沒有直接證據(jù)表明T-DXd在治療或預防腦轉移方面是否與非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一樣有效。為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多組隊列研究旨在探索3T-DXd對HER2陽性或HER2低表達乳腺癌及未經(jīng)治療或進行性腦轉移患者中的療效〔9,28,34〕。
為了對比T-DXd和T-DM1的療效差異及臨床獲益情況,DESTINY-Breast03試驗入組接受紫杉和曲妥珠單抗預處理的HER2陽性晚期或轉移乳腺癌患者,ORR分別為79.7%和34.2%,T-DXd組的PFS較T-DM1組高72%。結果表明在既往接受紫杉和曲妥珠單抗治療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中T-Dxd較T-DM1有更高的獲益〔35,36〕。在最新的ASCO指南更新中,T-DXd被推薦用于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或治療后發(fā)生進展的二線治療〔37〕。此外,針對經(jīng)過新輔助治療后未達到pCR的患者,DESTINY-Breast05試驗的主要研究終點為比較T-DXd組和T-DM1組的IDFS。正在運行的還有評估T-DXd與多種聯(lián)合用藥的獲益情況,如芳香化酶抑制劑、圖卡替尼和多種化療藥〔9〕。
T-DXd在接受T-DM1治療并發(fā)生耐藥的HER2陽性或低表達患者中也表現(xiàn)出了臨床獲益〔38〕。探討T-DXd在HER2低表達轉移性乳腺癌中應用的試驗數(shù)據(jù)顯示,中位DoR和中位PFS為10.4個月和11.1個月,ORR為37%。其中,HR+患者較HR-患者取得了更好的ORR (40.3% vs 14.4%)〔39〕。隨后,DESTINY-Breast04和DESTINY-Breast06比較HER2低表達不可切除或轉移性乳腺癌分別在T-DXd組與醫(yī)生選擇治療組療效,其中DESTINY-Breast06僅入組HR陽性患者〔40,41〕。
T-DXd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常見的治療期間3級及以上不良事件包括血細胞計數(shù)減少,低鉀血癥,轉氨酶升高,腹瀉和食欲下降〔34,39〕。值得注意的是,在DESTINY-Breast01中,研究人員報告了20例間質性肺病(ILD)病例,其中包括一例3級事件和2例由肺炎引起的治療相關死亡〔42〕。曲妥珠單抗相關ILD發(fā)生率僅為0.2%,這遠遠低于T-DXd的相關性數(shù)據(jù),提示毒性可能來自有效載荷DXd〔43〕。T-DXd相關ILD大多數(shù)情況下為低級別不良事件并可以有效治療,在T-DXd相關ILD的8項試驗匯總分析中,審判委員會回顧性評估了148例以及比研究者更早發(fā)現(xiàn)的71例ILD事件,建議優(yōu)化ILD肺炎監(jiān)測促進早期發(fā)現(xiàn),但需要進一步確定早期發(fā)現(xiàn)和管理T-DXd相關ILD是否改善患者的預后〔44〕。
T-DXd在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表現(xiàn)出了抗腫瘤活性,包括在對T-DM1發(fā)生耐藥的患者中,這可能是源于旁觀者效應及拓撲異構酶Ⅰ抑制劑和更高的DAR??傮w來說,T-DXd仍需要更大規(guī)模的研究來證實其潛能。
SYD985是由曲妥珠單抗和有效載荷Duocarmycin通過可切割連接子(vc-seco-DUBA)結合而成的ADC,平均DAR為2.8。一旦連接子被溶酶體中的酶切割,有效載荷(DUBA)烷基化導致DNA損傷并最終導致細胞死亡,膜滲透性毒素還會進一步殺傷鄰近HER2陰性腫瘤細胞(即旁觀者效應)〔45〕。盡管 SYD985 的平均DAR較T-DM1低,在患者來源的異種移植乳腺癌模型體內和體外研究中,SYD985在HER2 3+,2+和1+模型中非?;钴S,而T-DM1僅在HER2 3+模型中顯示出顯著的抗腫瘤活性〔46〕。在SYD985的Ⅰ期研究中,納入不同HER2表達狀態(tài)的局部晚期和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在HER2陽性中ORR為33%,在HR陽性 HER2低表達中為28%,在HR陰性HER2低表達中為40%〔47〕。在Ⅰ期試驗的基礎之上,Ⅲ期TULIP試驗納入T-DM1治療失敗的轉移性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SYD985組與醫(yī)生選擇的治療組PFS分別為7個月和4.9個月〔48〕。在證實SYD985的有效性后,分別開啟了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與紫杉醇、尼拉帕尼聯(lián)用(PARP抑制劑)聯(lián)合用藥的臨床試驗,目前正處于患者招募階段。SYD985的新輔助化療試驗I-SPY大型適應研究中,對與蒽環(huán)和環(huán)磷酰胺聯(lián)合用藥進行測試,評估在與不同生物制劑組合應用的pCR率〔11〕。SYD985最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是疲勞(33%)、結膜炎(31%)和干眼癥(31%),除此之外還報告了角膜炎和視力模糊,其中有4例患者(3%)患有3級結膜炎,作者提出以上最常見的副作用可歸因于眼毒性〔47〕。
RC48-ADC是由具有對HER2更強的親和力的Hertuzumab(抗HER2單克隆抗體)與MMAE通過蛋白酶可切割連接子連接而成的ADC,系國內自主研發(fā)的ADC類藥物,DAR為4。有效載荷MMAE是合成抗腫瘤劑,抑制有絲分裂并在細胞內釋放后誘導細胞凋亡。在曲妥珠單抗和拉帕替尼耐藥異種移植腫瘤模型中也顯示出優(yōu)于T-DM1的抗腫瘤活性,同時RC48-ADC還具有旁觀者效應,這表明其作為HER2陽性乳腺癌的改進療法的潛力〔49~52〕。
RC48-ADC在實體瘤中應用的I期研究中顯示出一定的抗腫瘤活性,相關的毒性反應和不良事件也可接受〔53〕。Xu等〔54〕隨后進行了推薦用藥劑量確定試驗,納入既往接受過曲妥珠單抗和/或化療的專一性乳腺癌患者,3組劑量遞增隊列ORR分別為22.2%、42.9%和36.0%,說明RC48-ADC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且安全性方面無嚴重相關不良事件,可以進入下一階段臨床試驗。在得到有效數(shù)據(jù)后國內正式開展,在伴有肝轉移的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及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中,比較RC48-ADC(2.0 mg/kg Q2W)和卡培他濱聯(lián)合拉帕替尼的療效和安全性,目前仍處于患者招募中〔54,55〕。
XMT-1522由一種新型抗HER2單克隆抗體(XMT-1519)通過可降解的半胱氨酸鍵與有效載荷AF-HPA組成的一種Dolaflexin ADC,DAR為12,克服了以往ADC藥物DAR低的技術局限性〔56〕。目前在T-DM1耐藥的異種移植模型中,XMT-1522表現(xiàn)出了有效性〔57〕。XMT-1522目前已通過第一險峰段測試,在晚期HER2表達(IHC≥1+)患者中應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一定的抗腫瘤活性〔58〕。
MM-302(HER2-tPLD)是一種抗體-脂質體藥物偶聯(lián)物,介導高劑量蒽環(huán)類藥物的 HER2 靶向釋放同時減少對心肌細胞的損傷,其表面有45個單鏈抗HER2抗體(scFv),核心有大量的阿霉素分子。由于腫瘤的高通透性和滯留效應,MM-302通過被動外滲在腫瘤部位積聚隨后被HER2過表達腫瘤細胞攝取〔59~61〕。根據(jù)Ⅰ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MM-302不僅在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耐受性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而且在既往產(chǎn)生對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T-DM1和拉帕替尼治療耐藥的患者中均表現(xiàn)出反應性。患者在應用Cu標記的MM-302后行PET/CT檢查發(fā)現(xiàn),全身范圍內的腫瘤病灶包含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在內都可探測到藥物的存在。在所有包含MM-302≥30 mg/m2組中,ORR為13%,中位PFS為7.4個月。在接受MM-302單藥治療的患者中未觀察到心臟不良事件,但仍需警惕包括血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性發(fā)熱和手足綜合征的3級不良事件,較為常見的相關不良事件是惡心和疲勞〔62〕。II期HERMIONE試驗對比曲妥珠單抗聯(lián)合MM-302與不同化療方案(吉西他濱、卡培他濱或長春瑞濱)間的療效差異,但此試驗由于缺乏顯著治療活性而終止〔9,63〕。
ARX788是抗HER2單克隆抗體與有效載荷微管抑制劑(AS269)通過不可切割連接子組合,DAR為1.9。乳腺癌患者來源異種移植研究證實,ARX788在HER2陽性和HER2低表達腫瘤以及T-DM1耐藥模型中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64〕。ACE-Breast-01研究中,29例既往接受過含有曲妥珠單抗方案的治療的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進入ARX788 1.5 mg/kg Q3w隊列,結果顯示疾病控制率達到100%,其中ORR可達到65~80%。ARX788相關不良事件是可控的,其大部分為1~2級〔65〕。目前ACE-Breast03試驗正在招募中,入組條件為接受過含有T-DM1和(或)T-DXd和(或)替卡替尼耐藥性和難治性轉移性乳腺癌的患者,即在最大抗腫瘤活性條件下評估ARX788的安全性〔66〕。
MEDI4276是一種雙特異性抗體ADC,每個抗體組中有兩個對位(39S和ScFV)靶向HER2上的兩種不同表位,通過馬來酰亞胺己?;宇^將有效載荷微管抑制劑AZ13599185與抗體位點結合,DAR為4,且在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及T-DM1難治性腫瘤模型中已顯示出抗腫瘤療效〔67,68〕。在劑量擴大和劑量遞增試驗中,MEDI427用于在晚期經(jīng)過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和T-DM1治療的患者。迄今為止獲得的結果表明,MEDI4276具有顯著的臨床活性,最常見的藥物相關不良事件是惡心(59.6%),疲勞(44.7%),轉氨酶升高(42.6%)和嘔吐(38.3%),但在劑量>0.3 mg/kg時顯示出不可耐受的毒性〔69〕。
具有可靠療效數(shù)據(jù)的新型ADC的出現(xiàn)代表了腫瘤學迎來了重要治療突破,特別是在乳腺癌治療領域。除上述抗HER2 ADC外,還有A166、BAT8001、PF-06804103、ALT-P7、DHES0815A等藥物也處于臨床前或臨床實踐中,預計這部分藥物相關數(shù)據(jù)也即將公布。為了提高ADC效率,研究者們正通過不斷改善DAR以提供更多有效載荷。此外,除了細胞毒性劑之外的有效載荷也正在探索中,新型可攜帶免疫調節(jié)化合物的ADC也值得期待。在眾多新型ADC中哪一個能通過試驗階段進入最終進入臨床應用仍不可推測,ADC的研發(fā)與應用仍舊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雖然有許多與治療相關的事件不容忽視,但ADC的治療進展仍舊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