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連惠寬
所謂“1+X”,是指圍繞“1”篇課文甄選一組關聯(lián)性閱讀文本,形成課內(nèi)課外閱讀對接,建立延伸性、開放性群文閱讀模式。教師在執(zhí)行“1+X”群文閱讀模式方案時,需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整合群文閱讀資源,創(chuàng)設群文閱讀情境,組織群文閱讀活動,傳授群文閱讀方法,創(chuàng)新群文讀寫聯(lián)動,為學生提供閱讀感知的機會。學生對“1+X”群文閱讀學習模式不是很熟悉,對此,教師要展開創(chuàng)新設計和組織,對學生群文閱讀積累進行客觀評估,幫助學生搜集群文資源,與學生進行多重互動,在學法上給予更多支持,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1]。
“1+X”中的“1”是基點、核心,一般是指教材中的某一篇課文,或者是某一個訓練點、話題。教師要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研究分析,以確定“X”的選文方向,科學整合群文閱讀資源,為學生順利進入群文閱讀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要結(jié)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相關內(nèi)容,研究教學設計方向,確立定點發(fā)散路線、定向整合目標、定制設計模式,引導學生自然進入“1+X”群文閱讀之中。
以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白鷺》為例,這篇課文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教師在整合群文資源時,可先將《珍珠鳥》納入群文閱讀范疇,然后借助網(wǎng)絡搜集一些描寫鳥類的經(jīng)典文章,如梁實秋的《鳥》,以及同齡孩子的作文,組建群文閱讀內(nèi)容。在閱讀模式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重點閱讀《白鷺》這篇課文,讓學生找到精彩描寫片段,展開針對性鑒賞學習,然后聯(lián)系《珍珠鳥》中敘事和描寫的片段,進行對比閱讀,從語言鑒賞角度展開閱讀和探究?!栋槨愤@篇散文語言非常精彩,教師在指導學生鑒賞閱讀時,可從鑒賞角度選擇、鑒賞程序設計、鑒賞方法運用等方面進行具體指導。以鑒賞角度選擇為例,學生一般會關注修辭方法的應用,教師則可要求學生找出一些典型詞語,體會其表達效果。在延伸閱讀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課外閱讀內(nèi)容,組織學生進行延伸學習,并設計一些群文閱讀任務:鳥類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需要善待鳥類,閱讀這些課外的材料,選擇適合的案例,進行深入思考和解讀,提出一些問題,供大家討論,還可以提出一些建議,設計一些宣傳標語,圍繞該如何保護鳥類進行思考和設計。
教師以課內(nèi)某篇課文為軸心展開內(nèi)容搜集,為學生準備更多適合的閱讀素材,這樣能夠為學生提供課內(nèi)課外對接閱讀的機會。教師對課外閱讀內(nèi)容需要有理性設計的意識,要結(jié)合學生閱讀需求,精選課外閱讀內(nèi)容,可以是名著內(nèi)容,也可以是同學作文,進而讓對比閱讀順利展開。
學生對群文閱讀情境設計最為熟悉,教師要對輔學手段進行科學篩選,推出更多新鮮的組織樣式,對準學生學習關注點,以提升教學設計適配性。媒體、問題、誦讀、游戲、謎語等早已為學生熟知,其調(diào)動作用相對有限,因此,教師要進行延伸設計,利用組合性手段,對學生多種感官形成沖擊。群體演繹、視頻制作、音頻設計、繪本展覽、信息展示等都是有效的方式,教師科學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能使學生的感知體驗更為深刻,其調(diào)動作用更為顯著。
《搭石》是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還有《將相和》比較適合組建群文閱讀。教師可以圍繞和諧主題展開信息搜集,為學生提供更多課文文本內(nèi)容,如《人與自然相處》《和諧相處》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愛的奉獻》歌曲,歌曲主題與這個單元的主題契合,教師可先讓學生聆聽歌曲,然后引導學生進入閱讀情境。由此,學生便可自然進入閱讀環(huán)節(jié),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深度思考。為激發(fā)學生閱讀主動性,教師可以現(xiàn)場誦讀一首關于和諧的詩歌,讓課堂學習進入良性互動環(huán)節(jié)。閱讀是學生個性學習行為,群文閱讀也是如此。學生進入群文閱讀核心,對課內(nèi)文本、課外內(nèi)容做對接性閱讀,很容易產(chǎn)生一些認知沖突。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主動思考、自覺討論,使學生在集體互動交流中逐漸形成共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展示“搭石”照片,設計過搭石的現(xiàn)場表演節(jié)目。學生對帶有游戲性的學習活動比較感興趣,紛紛要求參與。教師便可以利用教室過道巧妙設計,讓學生現(xiàn)場表演,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揭示“搭石”背后的內(nèi)涵,學生都能夠主動展開延伸思考。在課外延伸閱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開互動性學習,利用問題進行對話,提出閱讀問題,進而互動討論。
在“1+X”群文閱讀模式中,教師要適時進行教學調(diào)整,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延伸閱讀、對比閱讀、集體閱讀,為學生提供更多深度學習的機會。學生對這些閱讀形式比較敏感,教師對此需要有理性思考,使學生結(jié)合自身學習情況展開歸結(jié)性、探索性、交互性學習,促進其閱讀認知的順利內(nèi)化。在課內(nèi)課外對接閱讀中,教師要進行貫穿設計,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的閱讀路徑,讓學生自然對接,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其閱讀效率。
“1+X”群文閱讀活動形式眾多,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對群文資源信息進行梳理和研究,探尋群文閱讀交流活動設計取點,結(jié)合學生學習訴求,推出更多群文閱讀活動,讓學生在多重交流對話中建立學科認知。質(zhì)疑釋疑、故事講述、演繹互動、游戲競賽、延伸閱讀、讀寫改編、繪本創(chuàng)作等都屬于“1+X”群文閱讀交流活動范疇。教師結(jié)合教情和學情調(diào)研情況做出理性設計,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深度學習的機會,滿足不同群體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2]。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入群文閱讀環(huán)節(jié)后,需要推出更多靈動性、互動性學習活動任務,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如在教學《獵人海力布》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先將《牛郎織女(一)》和《牛郎織女(二)》兩篇課文納入群文閱讀范疇,然后讓學生自行搜集民間傳說故事。學生課前借助網(wǎng)絡展開搜集,能夠獲得不少信息素材。經(jīng)過多重篩選,教師決定推薦《嫦娥奔月》作為群文閱讀對接內(nèi)容,學生對課外內(nèi)容有更高認同感,自然會主動響應,展開深入閱讀學習。這幾篇文章都屬于神話傳說,情節(jié)帶有傳奇性,學生閱讀興趣很高。教師設計話題辯論、課堂演繹、故事講述等活動,便可將群文閱讀學習推向高潮。由于群文都屬于神話故事,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成員輪流講述故事。為激發(fā)學生的講述熱情,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作為講述背景,渲染課堂氣氛。講述故事需要一些技巧方法的支持,學生自身有一些學法積累,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學法交流活動,并及時進行方法傳授,給學生提供幫助。教師結(jié)合教學需要,推出故事演繹活動方案,學生積極反饋,課堂研學氣氛逐漸形成。學生對演繹故事也有更高期盼,教師可引導學生自行改編故事,設計演繹腳本,展開演繹彩排訓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課堂演繹活動順利展開,教師與學生一起觀看演繹,進行點評。學生自主操作演繹還存在困難,對此,教師要及時參與其中,與學生展開多重互動,對學生演繹設計、演繹組織、演繹展示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糾偏。
學生對故事講述、課堂演繹等學習活動都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展開設計和組織,為學生提供更多技術支持,確保學習活動順利展開。教師如果能夠鼓勵學生借助媒體網(wǎng)絡手段進行深度設計,讓學生自行制作演繹視頻,訓練價值會更高?!?+X”群文閱讀有延伸性和探索性,對此,教師可結(jié)合學生學習訴求,開闊學生學習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使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學習中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學生年齡較小,學法積累意識較弱,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傳授一些學習方法,布置一些學法積累的任務,鼓勵學生展開學法研究,形成自己的學法積累儲備,這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有重要作用。群文閱讀需要處理的信息有很多,學生往往會不知所措。對此,教師要在內(nèi)容整合、閱讀方式選擇、學習目標設計、互動交流組織等方面給予學生更多幫助,讓學生自然進入群文閱讀環(huán)節(jié),在主動探索中不斷完善自我。“1+X”群文閱讀模式有自身特點,教師要做對應解讀。
教師要做好學情調(diào)查,發(fā)揮引領作用,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如在教學《慈母情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本單元的《父愛之舟》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篇課文納入群文中。這三篇課文都屬于家庭教育范疇,表達了父母之愛這個主題,主題高度契合,教學設計更便捷。教師可以從“孝德文化”這個角度展開設計,組織學生閱讀文本內(nèi)容,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做重點閱讀,介紹愛的故事,談談閱讀體會。群文內(nèi)容高度一致,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深度閱讀時,可以提出辯論話題:有人說,可憐天下父母心,表明父母之愛是天下最無私的愛;也有人認為,雖然父母是愛孩子的,但其教育方式存在差異,這樣就會出現(xiàn)一些不科學的教育,甚至可能對孩子形成傷害。你贊同哪一種觀點?說說你的見解。課堂辯論順利展開,學生大多能夠據(jù)理力爭,辯論氣氛活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時做出干預,對學生的個性觀點進行點評,鼓勵學生深度思考。學生對辯論式學習還不是很熟悉,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對此,教師要及時跟進指導,確保辯論活動順利推進。
教師組織學生對辯論話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在集體中展示自己的觀點,對不同觀點進行適度辨析,設計意圖很清晰。學生進入辯論環(huán)節(jié)后,表現(xiàn)會更為主動?!?+X”閱讀模式有延伸性,深度思考能夠順利啟動學生學習思維,讓學生展開廣泛討論。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實際出發(fā)進行對應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幫助,提高群文閱讀教學效率。
語言應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可以利用讀寫指導機會,滲透更多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讓學生開闊閱讀視野,在讀寫聯(lián)動中鞏固語言表達基礎?!?+X”群文內(nèi)容豐富,可以滲透的語文素養(yǎng)眾多。教師要有分層設計的意識,對核心課文進行定向延伸,通過多種讀寫聯(lián)動訓練,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的學習方向,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
《四季之美》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與這個單元中《鳥的天堂》有很多契合點。教師可以將其列入群文閱讀范疇,然后借助網(wǎng)絡搜集一些相似的文本,如巴金的《海上的日出》、老舍的《五月的青島》、魯迅的《秋夜》等。這些都屬于名家名篇,鑒賞價值極高,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閱讀這些文本內(nèi)容,并給予必要的提示。對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些閱讀疑問,教師可以集中解讀,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討論活動。學生對語言鑒賞較熟悉,教師可推出這方面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自行尋找鑒賞角度,嘗試鑒賞自己喜歡的文段。在設計“1+X”群文閱讀讀寫任務時,教師可提出具體的要求:《四季之美》從季節(jié)角度展開景色描寫,抓住每一個季節(jié)的特點進行展示,學習這樣的寫法,選擇適合的景物,展開讀寫操作,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也可以借鑒其他文本的寫法,對身邊的景物展開個性描繪。學生對仿寫比較熟悉,面對讀寫任務,大多能夠選擇熟悉的景物展開仿寫操作。教師要對學生讀寫情況進行跟蹤觀察分析,及時展開學法指導,引導學生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繪,寫出個性化作品。
仿寫是最簡單的讀寫形式,教師提出具體要求,適時傳授一些學法,學生接受會更順利,讀寫操作自然進入佳境。如果教師能夠?qū)W生作品展示到家校網(wǎng)絡交互平臺,組織更多家長展開閱讀交流活動,調(diào)動作用會更突出。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自身規(guī)律和特點,教師引入“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需要對模式執(zhí)行條件、模式運行特點、模式操作效率等做重點評估,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X”群文閱讀模式具有開放性、延伸性、互動性特征,教師要重點設計,這樣對調(diào)動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其閱讀習慣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