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李 靜,于 彬,李 瑾,柴 梅,李滄友
(滄州市第三醫(yī)院 1.供應室;2.肝病科,河北 滄州06100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是目前世界范圍內(nèi)的主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1]。全球約有3.5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有100多萬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嚴重危害大眾身心健康,對患者造成痛苦,也對醫(yī)療資源造成極大消耗[2-3]。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發(fā)病與細胞因子關系密切,而輔助性T細胞(Th)是分泌產(chǎn)生細胞因子的主要細胞之一,分為Th1和Th2兩個亞群[4]。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Th1/Th2平衡是維持正常免疫功能所必需的,機體對HBV的免疫應答失衡是CHB及其重癥化的重要發(fā)生機制之一,因而研究HBV感染時Th1/Th2狀態(tài)對認識乙型肝炎重癥化發(fā)病、發(fā)展、預后評估中的作用逐漸引起重視[5-6]。本研究探討Th1/Th2細胞因子在預測HBV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預后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病例納入時間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有69例HBV-ACLF患者入組本研究。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2018年《肝衰竭診治指南》[7]中ACLF診斷標準;CHB診斷參照2019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8],并通過 HBV 血清學檢查、HBV DNA 定量、實驗室指標等檢查確診;②年齡>18歲,有HBV感染史,首次發(fā)??;③意識、認識及精神正常;④自愿配合并簽定知情同意書;⑤研究方案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排除標準:①依從性差,不能配合研究者;②惡性腫瘤、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或其他嗜肝病毒感染者;③脂肪肝或藥物性肝炎;④嚴重肝、腎、心功能衰竭或其他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HBV-ACLF組男41例,女28例,年齡26-65歲,平均年齡(48.14±6.35)歲;肝衰竭分型:早期36例,中期21例,晚期12例;既往病史:高血壓53例,2型糖尿病45例,冠心病29例。CHB組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齡24-66歲,平均年齡(49.03±6.18)歲;既往病史:高血壓49例,2型糖尿病40例,冠心病24例。同期健康者70例,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49.11±6.22)歲。
早期:無頑固性的腹水,血肌酐水平正常,凝血酶原活動度(PTA)31%-40%;中期:PTA 21%-30%,無頑固性的腹水,血肌酐上升<正常范圍的10%;晚期:PTA≤20%,有頑固性腹水、消化道出血,血肌酐>1.5 mg/dL。
根據(jù)患者 3 個月后的病情轉(zhuǎn)歸情況分組,其中病情好轉(zhuǎn)出院或者病情得到穩(wěn)定控制的患者分為生存組,病情惡化死亡的患者為死亡組。
采集各組對象第2 d晨起空腹血樣本5 ml,凝聚2 h后,將血液樣本上離心機進行離心處理,轉(zhuǎn)速為 3 500 r/min,時間15 min,完成后收集上層血清儲存于-80℃ 的冷凍箱中準備檢測。應用Roche cobas8000 原裝配套試劑檢測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白蛋白(ALB)及總膽紅素(TBiL)水平。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記錄乙肝表面抗原(HBeAg)陽性情況,定量 PCR 法檢測血清 HBV DNA 定量水平;應用ELISA法檢測Th1細胞因子[血清白細胞介素-2(IL-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干擾素-γ(IFN-γ)]、Th2細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進行比較,整個操作過程應實施無菌操作,嚴重按照試劑盒(雅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說明書中方法操作,確保檢測質(zhì)量。
HBV-ACLF組患者血清IL-2、INF-γ、TNF-α、IL-6高于對照組及CHB組,IL-4、IL-10低于對照組及CHB組(P<0.05),見表1、表2。
表1 三組對象血清Th1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表2 三組對象血清Th2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隨著病情的加重,INF-γ、TNF-α、IL-6水平升高(P<0.05),IL-4、IL-10水平下降(P<0.05),IL-2水平無顯著變化,見表3、表4。
表3 不同病情程度HBV-ACLF患者血清Th1型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表4 不同病情程度HBV-ACLF患者血清Th2型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生存組INF-γ、IL-6、TNF-α水平低于死亡組(P<0.05),IL-4、IL-10水平高于死亡組(P<0.05),IL-2水平無顯著變化,見表5、表6。
表5 不同預后HBV-ACLF患者血清Th1型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表6 不同預后HBV-ACLF患者血清Th2型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將血清 INF-γ、TNF-α、IL-4、IL-6、IL-10作為自變量,將是否死亡作為因變量,經(jīng)過 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血清INF-、TNF-α、IL-4、IL-6、IL-10水平是影響HBV-ACLF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7。
表7 血清Th1/Th2型細胞因子和HBV-ACLF患者預后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據(jù)統(tǒng)計,亞洲國家中約 70%以的ACLF病人是由HBV感染所誘發(fā),尋找一種有效評估ACLF病人病情與預后的可靠指標在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預后方面發(fā)揮極重要作用[9-10]。HBV-ACLF的誘發(fā)因素較多,發(fā)病機制復雜,其中細胞因子參與ACLF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近年來,Th1/Th2細胞因子動態(tài)變化在乙肝肝衰竭病情發(fā)展中的作用逐漸引起重視[11,12]。Th1細胞主要包括IFN-γ、TNF-α和IL-2等因子,主要參與機體細胞免疫反應與遲發(fā)性超敏反應。IFN-γ是可以有效反映Th1細胞功能的因子,其不僅參與病原體的清除,還可以募集下游的免疫活性細胞參與機體的免疫反應。IFN-γ除了在CHB中可以促進下游免疫效應細胞的增殖,刺激細胞活化外,還在ACLF發(fā)病中發(fā)揮免疫擴大效應[13]。IL-2是重要的免疫增強因子,能夠激活T細胞,刺激 T細胞增殖,IL-2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細胞的免疫功能狀態(tài)[14]。TNF-α是典型的炎癥反應因子,是誘導肝細胞壞死的最直接因子[15]。Th2細胞主要分泌IL-4、IL-6、IL-10,能夠輔助B細胞分化為抗體分泌細胞,抑制Th1 型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并介導體液免疫。Th2免疫占優(yōu)勢時,可以導致病毒感染的慢性化。
本研究顯示,HBV-ACLF組患者血清IL-2、INF-γ、TNF-α高于對照組及CHB組(P<0.05),且隨著病情的加重,INF-γ、IL-6水平升高,IL-4、IL-10水平下降。同時生存組INF-γ、IL-6、TNF-α水平低于死亡組,IL-4、IL-10水平高于死亡組。且血清INF-γ、TNF-α、IL-4、IL-6、IL-10水平是影響HBV-ACLF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顯示出Th1/Th2細胞因子動態(tài)變化在HBV-ACLF患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分析是由于有以下原因:和CHB與健康對照組對比,HBV-ACLF存在著肝臟損傷現(xiàn)象,肝細胞處在嚴重的炎癥反應與應激反應的狀態(tài)下,進而細胞因子被大量釋放,肝細胞受損程度加重,阻斷肝細胞再生,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且在病情較重及死亡的患者中,肝細胞損害程度和肝臟組織會發(fā)生重構及纖維化,細胞核與線粒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嚴重傷害,這一過程也進一步刺激了細胞因子的表達[17-18]。這此本研究認為,通過了解HBV-ACLF患者基線Th1/Th2細胞因子的水平有助于判斷ACLF病人的短期預后,在今后的臨床中,也可考慮動態(tài)監(jiān)測Th1/Th2細胞因子的表達來判斷預后,尤其是監(jiān)測血清INF-γ、TNF-α、IL-4、IL-6、IL-10水平變化在指導臨床用藥上也具有積極意義。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僅觀察了基線血清INF-γ、TNF-α、IL-4、IL-6、IL-10水平的表達,未詳細探討其在對 HBV-ACLF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且樣本量偏少,未來也需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