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葉
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也稱為體態(tài)語言、形體語言、身勢語、態(tài)勢語等,是一種無聲的特殊交流方式。肢體語言的概念源自美國心理學家伯德惠斯特爾(Birdwhistell)的專著《體語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Kinesics),書中指出人身體各個部位的動作及器官等都可以表達和交流信息、感情、態(tài)度,即“身體即信息”。肢體語言包含眼神、手勢、身體姿態(tài)、面部表情、舉止動作等方面。伯德惠斯特爾認為人的肢體動作及面部表情等在有意或無意間表達的想法及信息,往往能起到有聲語言所起不到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梅拉比安(Mehrabian)的公式:交流總效果=7%語言+38%音調(diào)+55%面部表情,充分說明了肢體語言在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心理學家布魯克斯(Brooks)認為非語言性行為在課堂交流中占很大比例。綜上可知,肢體語言不僅在人際溝通、交流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在課堂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位置。
作為課堂有聲語言的一種重要輔助方式,肢體語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這不僅體現(xiàn)在課外活動中,還體現(xiàn)在課堂上他們喜歡活潑、愉悅的學習氛圍。40 分鐘的課堂學習,如果一直是枯燥乏味的聽、說、讀、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受到影響。教師要結合教學活動適當運用肢體語言,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王秀娟2020)。教師一改傳統(tǒng)的嚴肅形象,必然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高效達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給學生帶來更好的課堂學習體驗感,使其更喜歡英語課堂。
小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少,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的機會更少。教師使用肢體語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使其英語語言知識的輸出更頻繁,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其掌握運用語言知識的技巧。例如,在教學與動物相關的詞匯時,教師可融入肢體語言,幫助學生形象、生動地理解所學詞匯。以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Unit 4 We love animals 為例,教師通過自己或者邀請學生對duck、dog、bear、pig、elephant、monkey 等動物的聲音及動作進行模仿表演,幫助其印象深刻且直觀地記憶相關單詞或句子,教學效果更好。
小學英語課時安排有限,學生平時接觸英語的機會也很少。在具體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nèi)容,適當融入肢體語言,如表情、動作等。在教師的肢體語言的帶動下,學生的學習熱情被瞬間點燃,大膽開口,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以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4 What can you do?為例,在教學Let’s talk板塊時,教師講解完對話內(nèi)容后,用夸張的肢體語言表演一個動作(如kung fu)并提問:“What can you do?”學生面對教師詼諧的一面更加放得開,大聲回答:“I can do some kung fu!”在學生的學習熱情被調(diào)動起來后,教師組織他們進行英語交流,使其調(diào)動多種感官參與趣味性的英語交流,不僅學會說英語,還學會搭配肢體語言進行交流、表達。
肢體語言使用恰當、適度,將有助于英語教學的有效開展,否則將適得其反,引起學生的反感。因此,教師在運用肢體語言時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更好地發(fā)揮肢體語言的教學輔助作用。首先,堅持自然原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肢體語言運用須是教師內(nèi)心情感的自然流露,給學生一種行云流水之感。教師切不可在英語教學中刻意使用肢體語言,否則不僅不能起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還會使其對教學方式產(chǎn)生反感。其次,堅持適度原則。雖然肢體語言對英語教學的輔助作用很大,但是并不意味著教師時時處處都要用。課堂中過多的肢體語言會導致學生因抓不住教師講解的重點而分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在適當?shù)臅r候運用肢體語言,如對于重難點知識用肢體語言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要切實做到讓無聲的肢體語言更好地輔助有聲的語言教學,謹記“凡事過猶不及”。最后,堅持協(xié)調(diào)一致原則。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有聲語言及肢體語言都是為有效表達教學內(nèi)容服務的,因此三者之間是協(xié)調(diào)一致的整體關系。另外,教師在運用肢體語言時還要保證與英語教學內(nèi)容、學生學習情緒及課堂整體氛圍協(xié)調(diào)一致(王曄2022),做到各個肢體動作的協(xié)調(diào)配合,肢體語言與有聲語言表達的內(nèi)容及語音語調(diào)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
語音是學好英語的關鍵要素。很多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新鮮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及學習難度的加大而逐漸消退,為了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nèi)容,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融入語音知識。為了使課堂趣味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音知識,教師可以在語音教學中靈活運用肢體語言。
例如,教師在教學字母Cc 的發(fā)音時,可以根據(jù)字母Cc 的發(fā)音[k],Cc Cc,[k][k],做出磕雞蛋的動作。學生通過教師的肢體語言能立刻記住字母Cc 的發(fā)音,掌握其發(fā)音技巧,提高學習效率。類似的字母語音教學還有Hh,[h],教師做出喝水的動作;字母Ii,[i],教師豎起一根手指;字母Ll,[l],教師露出快樂的笑臉;字母Mm,[m],教師做出撫摸的動作等。每個字母的發(fā)音都有一個特定的動作或者表情作為提示,能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使其發(fā)音更加標準,口語能力更強,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
肢體語言與有聲語言相比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適當?shù)剡\用肢體語言,能夠使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活潑、生動,使抽象的語言知識變得直觀、具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將英語學習視作一件愉快、輕松且充滿趣味的事情。利用將肢體語言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的方式教學,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fā)其英語學習興趣與熱情,使其更加牢固地掌握英語語言知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4 What can you do?的詞匯時,教師在教學一部分詞匯后進行整體的學習效果檢測。詞匯主要包括sing、play the piano、kung fu、dance、draw、cook、swim 等,教師隨機做出與單詞相應或相關的動作,讓學生以最快的反應速度大聲說出表演的單詞。比如,教師做出雙手并排,手心向下,手指不停跳動的動作,學生立刻明白并大聲說出“Play the piano!彈鋼琴”等。學生反應速度越快,說明其詞匯掌握效果越好。這樣,教師快速檢驗詞匯教學成效,并針對性地加強掌握情況薄弱的詞匯的訓練,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通過肢體語言將抽象的動詞表現(xiàn)得既直觀又活潑,并通過詼諧的表演拉近師生關系(顧娟2019),降低學生的畏懼感,有助于其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互動。同時,表演形式的教學強化了學生對單詞的理解與記憶。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肢體語言大都會配合游戲教學法,而游戲教學法是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利器”。學生只有在玩游戲的快樂氛圍中才能提起英語學習的興趣,尤其是詞匯的學習。純口頭的英語學習游戲不足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將肢體語言與游戲教學法進行充分結合,激發(fā)其英語學習熱情,營造有活力的趣味課堂。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4 What can you do? 中的單詞如cartoon、wonderful、problem 等時,教師采用不同的單詞游戲操練法。在教學cartoon 時,教師在帶讀后,為了使學生熟練掌握單詞的發(fā)音,采用“我是交警”的游戲法,即教師站在講臺上,做出通行的示意動作時,學生要一直讀“cartoon、cartoon...”;教師立掌且掌心向前時,學生要立刻停止,而沒有停止的學生就會收到搞笑版黃牌警告。反復幾次,學生能準確把握單詞的讀音。教師的肢體語言嚴肅中帶著一絲詼諧,能使學生感受到單詞學習的樂趣。在教學wonderful 時,教師在整體帶讀及游戲操練后,要進行個體學習成效檢驗。教師拿著單詞卡片,隨機邀請學生在大聲讀出單詞的同時拍卡片。教師可以躲閃,在鍛煉學生單詞發(fā)音的同時考驗其動作的靈敏度。對于能夠同時達成的學生,教師豎大拇指,給予表揚與鼓勵,使其他學生對有趣的游戲充滿挑戰(zhàn)的欲望,也想得到教師的肯定而躍躍欲試,競相舉手,從而營造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單詞教學效果。借助肢體語言教學詞匯,能使學生在練習單詞發(fā)音的同時鍛煉反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高度集中注意力,提高詞匯學習效率。
句型及語法一直是英語學習的重難點,也是對詞匯進行綜合運用的重要載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掌握與靈活運用句型及語法的能力,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助力其句型與語法學習。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內(nèi)容大多以對話形式呈現(xiàn),且貼近生活,在具體的句型學習中,肢體語言發(fā)揮著重要的引導、輔助作用。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中的there be 句型時,教師讓學生結合教材對話進行角色扮演,熟悉句型的用法。為了強化學生對該句型的實際應用,教師介紹教室里的物品,指著墻上的鐘表說:“There is a clock.”然后指向墻上的畫,向?qū)W生做出“請”的動作,示意其運用所學句型造句。學生說:“There is a picture.”教師隨機指向某位學生課桌上的書、筆、尺子、橡皮等文具,引導其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毛遂自薦,上講臺展示,向同學介紹自己的書包或者家。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引導學生造句,既能使其集中注意力觀察教師的動作,保證學習效率,又能提高句型練習效率和教學效率。同時,通過這樣的句型訓練,學生對there be 句型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更加熟練。
對于語法教學,教師同樣可以利用肢體語言。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4 What can you do?中can 與can’t 的表達應用時,教師可以將課程相關的單詞寫在黑板上,然后為每個單詞隨機搭配一個面部表情,讓學生對教師的能力進行猜測。對于單詞sing,當教師給出皺眉的窘迫表情時,學生就可以猜測教師不會唱歌,并說:“You can’t sing.”對于單詞cook,當教師露出得意的笑臉時,學生便能明白教師會做飯,并說:“You can cook.”教師通過簡單的表情引導學生練習重點語法知識,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果。學生看到教師的窘迫與得意的表情,會感到非常搞笑、有趣,從而放松心情,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在不斷運用can 與can’t 造句的過程中既強化語法點,又復習、鞏固所學單詞,還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小學生活潑好動,單調(diào)、無趣的課堂教學無法長時間吸引其注意力,長期機械化的跟讀練習會使其抵觸英語語言學習。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采用趣味化教學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小學教材中有很多節(jié)奏歡快、旋律動聽的英語歌曲,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與節(jié)奏感,還能陶冶其情操。英語歌曲的教學要配以歡快、有趣的肢體動作,使學生在理解歌詞含義的基礎上記住歌詞,更流利地演唱歌曲。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3 My friends Let’s sing 板塊的歌曲Friends時,教師邊唱邊搭配肢體語言。針對“If your friend is tall and quiet,clap your hands.”這句歌詞,教師在唱到單詞tall 時將手舉過頭頂,在唱到quiet 時將食指放在嘴巴前,做出“噓”的動作,在唱到clap your hands 時拍拍手。這樣,學生看一遍,就會不自覺地跟著做,并根據(jù)肢體語言更輕松地理解歌詞的大意。歡快的英語歌曲能在活潑、愉快的節(jié)奏感中很快被學生傳唱,教學成效也會非常顯著。
肢體語言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往往能夠在教學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促使教師的教學行為更加豐富、有趣?;诖?,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肢體語言的重要意義,根據(jù)實際教學需要,在適當?shù)臅r機用肢體語言輔助教學,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有聲的教學語言更能夠被理解和吸收,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使英語課堂學習變得更加活潑、有趣、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