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孟華
(天津市血液中心,天津 300110)
艾滋?。ˋ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具有相當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自1981年第一例AIDS報道以來,HIV感染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全球性疾病[1]。由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UNAIDS)的數(shù)據統(tǒng)計得知,截至2022年約有7930萬人感染HIV,3630萬人死于艾滋病相關疾病,僅2021年就約有150萬例HIV新發(fā)感染者,相關疾病死亡病例約150萬。目前,我國HIV感染及流行形勢日益嚴重,流行態(tài)勢已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給輸血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2]。阻斷經血傳播HIV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中之重。本文對2012-2021年天津市無償獻血者抗-HIV篩查陽性及HIV RNA反應性標本進行人口特征分析,為招募低危獻血者提供數(shù)據支持,現(xiàn)報道如下。
1.1 標本來源 數(shù)據來源于本中心唐山啟奧現(xiàn)代血站信息管理9.0系統(tǒng),選取2012-2021年無償獻血者1230384人,獻血者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和《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 18467-2011)》的相關規(guī)定,采血時同步留取三份標本管(酶免管、核酸管、留樣管)各5mL,酶免管EDTA-K2抗凝。
1.2 試劑與儀器設備
1.2.1 試劑 ①ELISA檢測:試劑1:萬泰(北京);試劑2:伯樂(美國)或雅培(美國)。②NAT檢測:Procleidx Ultrio Assay核酸檢測試劑、Procleidx Ultrio Plus Assay核酸檢測試劑、Procleidx Ultrio Elite Assay核酸檢測試劑、浩源核酸檢測試劑、Cobos Taqscreen MPX Test-Version2核酸檢測試劑。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并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
1.2.2 儀器設備 全自動酶聯(lián)免疫分析儀(瑞士 Hamilton,Microlab F.A.M.E)、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tǒng)(西班牙蓋立復,Procleix Tigris System、Procleix PANTHER System)、熒光PCR儀(美國,ABI7500)、ChiTas匯集和核酸提取設備(浩源,ChiTas BSS1200)、Hamilton Star核酸匯集設備(瑞士羅氏,Hamilton)、COBAS AmpliPrep全自動核酸分離純化分析系統(tǒng)。
1.3 方法
1.3.1 實驗室方法 所有標本按照《血站技術操作規(guī)程(2019版)》的要求均使用雙試劑(試劑1和試劑2)進行HIV ELISA檢測,當標本S/CO≥1.0為篩查陽性,S/CO<1.0為篩查陰性。①雙試劑陽性時,不需要復試,判定為篩查陽性。②單試劑陽性時需用兩種試劑進行雙孔復試,任1孔有反應均判為篩查陽性。ELISA檢測的同時需進行HBV、HCV、HIV三項核酸聯(lián)檢,聯(lián)檢反應性標本需進行鑒別試驗,若S/CO≥1.0即為相應項目反應性,S/CO<1.0為陰性。ELISA和/或NAT實驗室檢測呈反應性的送市疾控中心進行HIV確證實驗。
1.3.2 統(tǒng)計學方法 分析2012-2021年不同性別、獻血次數(shù)、文化程度、年齡、職業(yè)、戶籍、血型HIV確證陽性獻血者分布情況,采用Excel和SPSS2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算資料的構成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012-2021年天津市獻血者抗-HIV陽性和HIV RNA反應性結果 2012-2021年天津市獻血者ELISA檢測抗-HIV陽性率2017年最高(80.20/萬),2020年最低(47.24/萬),十年平均陽性率為(65.15/萬);HIV RNA反應性2019年最高(4.09/萬),2021年最低(2.22/萬),十年平均陽性率為(3.09/萬)。見表1、圖1。
圖1 2012-2021年獻血人數(shù)、抗-HIV陽性率及HIV RNA陽性率
表1 2012-2021年天津市獻血者抗-HIV陽性和HIV RNA反應性結果
2.2 2012-2021年不同特征人群HIV RNA反應性獻血者分布 2012-2021年,本中心全血男性獻血者881294例,女性獻血者349090例,NAT檢測鑒定結果中,男性(4.26/萬)HIVRNA不合格率明顯高于女性(0.14/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6.927,P<0.05)。初次獻血者882581例,重復獻血者(≥3次)347803例,初次獻血者(3.83/萬)HIV RNA不合格率高于重復獻血者(1.21/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557,P<0.05)。文化程度方面,高中及中專學歷獻血者HIV RNA陽性率最高(3.53/萬),但不同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500,P>0.05)。年齡方面,46-60歲不合格率最高(5.14/萬),18-25歲不合格率最低(2.69/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190,P<0.05)。職業(yè)方面,服務業(yè)不合格率最高(18.40/萬),學生不合格率最低(1.59/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6.248,P<0.05)。戶籍方面,外阜獻血者不合格率最高(3.31/萬),本地獻血者不合格率最低(1.85/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756,P<0.05)。血型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569,P>0.05)。見表2。
表2 2012-2021年不同特征人群HIV RNA反應性獻血者分布
2.3 2012-2021年不同性別HIV RNA反應性獻血者分布 2012-2021年男性HIV RNA反應性連續(xù)十年明顯高于女性,男性HIV RNA不合格人數(shù)每年在28-55例不等,而女性每年不超過1例,見表3、圖2。
表3 2012-2021年不同性別獻血人數(shù)及HIV RNA反應性占比
圖2 2012-2021年不同性別HIV RNA反應性占比折線圖
2.4 2012-2021年不同年齡獻血者HIV RNA反應性占比 2012-2021年基本表現(xiàn)為46-60周歲獻血人群HIV RNA反應性占比最高,其中2013年(9.37/萬)和2015年(8.91/萬)達到高峰,18-25周歲獻血人群HIV RNA反應性占比最低,2015年僅出現(xiàn)6例(1.12/萬)。2016年以前HIV RNA反應性獻血者在年齡分布上差異較大,2016年以后基本穩(wěn)定在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2020年以后均表現(xiàn)為下降趨勢,見表4、圖3。
表4 2012-2021年不同年齡獻血者獻血人數(shù)及HIV RNA反應性占比
圖3 2012-2021年不同年齡獻血者HIV RNA反應性占比折線圖
2.5 2012-2021年首次與固定獻血者獻血人數(shù)及HIV RNA反應性占比 2012-2021年初次獻血者[(2.31/萬)-(4.57/萬)]HIV RNA反應性占比連續(xù)十年高于固定獻血者[(1.25/萬)-(3.62/萬)],見表5、圖4。
表5 2012-2021年首次與固定獻血者獻血人數(shù)及HIV RNA反應性占比
圖4 2012-2021年首次與固定獻血者HIV RNA反應性占比折線圖
HIV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tǒng)細胞的RNA病毒,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主要侵犯CD4T細胞、CD4單核細胞和B淋巴細胞。HIV的主要傳播途徑為母嬰傳播、血液傳播和性傳播。其中血液傳播和性傳播是兩大主要傳播途徑。包括不安全性行為、MSM、靜脈藥癮等,2012-2021年天津地區(qū)無償獻血者抗-HIV陽性率65.15/萬,HIV RNA陽性率3.09/萬。HIV高感染率和較低的自身疾病知曉率不僅對輸血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還為采供血機構血液檢測水平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3]。
不同性別中,男性獻血者HIV RNA陽性率(4.26/萬)明顯高于女性獻血者(0.14/萬),提示男性為HIV感染的高發(fā)人群,與南寧、邢臺、開封等地區(qū)[4-6]結果一致,這可能與男性參與社交活動的頻率高于女性,接觸性交易、吸毒、男男同性戀等高危行為的幾率也高于女性有關。男男性行為目前已成為HIV感染和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我國男男性傳播HIV所占比例呈上升趨勢,男男性行為人群感染HIV幾率約為正常人群的70倍,占新發(fā)HIV感染者的1/3[7]。不同獻血次數(shù)中,初次獻血者(3.83/萬)HIV RNA反應性占比高于重復獻血者(1.21/萬)重復獻血者中有一部分為固定獻血者,固定無償獻血者作為自愿無償獻血者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際公認為是最安全的血液來源,國內外均有研究表明固定獻血者的傳染性疾病指標流行率低于初次獻血者[8]。加強固定獻血者隊伍建設,使其維持較高的有效保留率才能保障采供血事業(yè)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
從年齡來看,46-60周歲獻血者(5.14/萬)高于26-35周歲獻血者(3.96/萬),高于36-45周歲獻血者(2.86/萬),高于18-25周歲獻血者(2.33/萬),因此應高度關注46-60周歲獻血者,加強艾滋病知識的教育和宣傳,在加大初次獻血者健康教育的同時發(fā)展壯大固定獻血隊伍,進一步做好18-25周歲獻血者的保留工作,避免HIV感染帶來的獻血者流失。
不同職業(yè)中服務業(yè)HIV RNA反應性占比最高(18.40/萬),考慮與該職業(yè)外來人口較多,人員流動性強,居住情況多為合住,文化水平較低,對HIV感染途徑認識不足,自我防范意識淡薄,自我約束能力差,容易受社會不良習氣影響有關。
從戶籍來看,HIV RNA反應性外阜獻血者(3.31/萬)高于本地獻血者(1.85/萬),外阜人員由于長期遠離家庭,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在發(fā)生高危行為后容易感染HIV。
綜上所述,采供血機構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根據人群特征調整獻血者征詢招募方式,聯(lián)合相關部門做好無償獻血宣傳工作的同時讓獻血者充分認識到高危行為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排查高危獻血者。可借助微信、自媒體、報刊、社交短視頻平臺普及宣傳HIV預防和傳播知識,不斷提高人群對HIV的認知同時借助新技術提高血站實驗室傳染病檢測能力和檢測技術,減少/避免HIV漏檢,提高采血和檢測人員的征詢能力,重點注意獻血前生活史方面的征詢。告知獻血者以檢測為目的的獻血可能會帶來的種種危害,加強保密性棄血的告知義務,最大限度地排除高危獻血者以降低輸血傳播HIV的風險,保障血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