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五維”教育理念下的學前教育改革工作,立足當前幼兒德育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依托文獻查閱、案例分析等方法獲取有關資訊,結合相關工作經驗和對有關研究成果的學習、分析,探究有效開展幼兒德育的相關策略,以資參閱。
關鍵詞:學前教育;德育;策略
作者簡介:邵秋鳳(1994—),女,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鎮(zhèn)湖幼兒園。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德育得到了教育工作者更多的關注和研究。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會對一個人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當前,部分幼兒教師對幼兒的道德培養(yǎng)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也沒有適配的策略體系,這不但不利于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還會使幼兒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出現問題。因此,幼兒教師要進一步明確德育工作的總體方向,并在這一方向的指引下探索、踐行有效的德育方法。
一、提升幼兒德育的趣味性
幼兒的身心發(fā)育剛剛起步,他們對外界信息的認知、獲取和吸收能力都非常薄弱,常常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無法實現注意力的長時間高度集中,思想活動和行為都表現出明顯的自然性。幼兒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認清這些事實,在工作過程中突出德育的趣味性,以此來更好地吸引幼兒配合自己,并借助更多有趣的形式和載體來降低幼兒的認知難度,從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成效。
(一)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
幼兒身心剛開始發(fā)育,對于語言、文字等常規(guī)信息的理解能力還較低,更無法獨立理解、消化抽象的理論知識,唯有依托感性化渠道才能實現知識學習和思維構建?;谶@一客觀認識,幼兒教師在進行德育時應避免空洞、抽象、乏味的理論輸出,而要憑借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信息呈現直觀化、形象化、立體化、動態(tài)化的優(yōu)勢,利用音頻和影像等手段將德育知識直接展現在幼兒面前,幫助幼兒構建完整的邏輯體系,讓幼兒通過更符合個人認知能力和有趣的途徑實現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吸收,并有效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激活幼兒的學習靈感和潛能,進而使幼兒德育更為有效、高質地開展。
例如,在培養(yǎng)幼兒互幫互助的意識時,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相關的動畫作品,并利用多媒體播放給幼兒看,讓幼兒在觀看有趣的故事和欣賞鮮活的角色的過程中,結合具體場景與情節(jié)認識到“團結合作力量大”以及“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真正明白互幫互助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二)借助趣味活動開展德育引導
幼兒活潑、好動、愛玩,對于他們來說,坐在教室里乖乖聽教師講話絕對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富有趣味性的游戲才符合他們的喜好,而且很多幼兒會在參加游戲活動時表現出更強的學習能力和悟性。因此,幼兒教師在開展德育時,應該體現其實踐性和活動性,根據德育內容、要求,以及幼兒的理解能力和興趣,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參與感的游戲活動,并注重對生活元素的有機融合,為幼兒創(chuàng)造具有真實感的德育情景,讓幼兒在親身參與中對德育內容形成更加深入、透徹、全面的理解。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幼兒教師在組織活動時要保證安全和秩序,設計針對各種意外情況的預案,避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出現意外事故[1]。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玩“盲人過橋”的游戲: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每組依次派出兩名代表參賽,其中一人用布蒙上眼睛,另一人要站在一定的距離之外,由教師在二人中間用粉筆畫上兩條線段,兩條線段之間的部分便是“橋”。比賽開始后,蒙眼的幼兒要在搭檔的語言提示下在規(guī)定時間內走過“橋”,中途不能踩到“橋”外,否則便算“落水”,用時最短且平安過“橋”的幼兒可為本組積1分,最后積分最多的一組即為獲勝方。這個游戲既培養(yǎng)了幼兒團結互助的意識,還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幼兒的進取心和團隊榮譽感,對幼兒正確價值觀的塑造很有幫助。
二、突出幼兒德育的生活性
幼兒沒有豐富的社會閱歷,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沒有屬于自己的生活圈子。絕大多數的幼兒對自己生活圈子中的人、事、物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接觸欲。幼兒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可以利用這一點,積極引入幼兒熟悉的生活元素作為德育的場景、載體和素材,使幼兒感受到德育無處不在和其具有的價值,從而對道德形成更為清晰、準確的理解。
(一)利用生活化場景開展德育引導
生活是各種真、善、美的合集,而真、善、美就是對良好道德的精煉概括。很多幼兒雖然對周圍的新鮮事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但只是對這些事物進行表面的觀察,并沒有真正理解其內涵,以及其所具有的德育價值,因而在接受教師的道德教育時缺乏有效的生活體驗。對于這個問題,幼兒教師要有意識地在德育工作中積極引導幼兒發(fā)現蘊含在豐富生活場景中的美好,讓幼兒在觀察和體會中進一步形成正向的情感認知,提高幼兒觀察生活、品味生活的興趣。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戶外活動的時間,帶領幼兒來到幼兒園中的花園,引導幼兒欣賞美麗的景色并領略其中所蘊含的勃勃生機,看一看色彩艷麗的花朵、青翠茂盛的小草、高大挺拔的樹木,嗅一嗅馥郁的花香、清新的草味和淡淡的泥土氣息,聽一聽悅耳的鳥叫、歡快的蟲鳴,還可以觀察整齊列隊的螞蟻、花間飛舞的蝴蝶、辛勤采蜜的蜜蜂以及在泥土中時隱時現的蚯蚓……通過這些景色和生靈讓幼兒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從而培養(yǎng)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懷。
(二)利用生活化活動開展德育引導
道德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以軟性的方式來規(guī)范人們日常生活行為的一種公共認知,從這一方面來看,道德可以說是充分融入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很多幼兒還不能很好地認識到這一點,在潛意識里還是將道德作為一種適用于特殊場合的東西來看待,既沒有體會到道德的廣泛存在,也缺少在平常生活中踐行良好道德的鮮明意識。據此,幼兒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可以積極利用幼兒在園期間的日?;顒?,引導幼兒在參與各類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和行為準則,并鼓勵幼兒在以后的活動中積極按照教師所講述的道德理念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從而將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讓幼兒不僅明白良好道德的含義,更能在行動中踐行道德[2]。
例如,教師組織幼兒參加游戲活動時,可以故意將原本充足的玩具藏一部分,然后詢問幼兒們:“玩具不夠分,大家說一說,老師該把玩具分給誰呢?”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思考,培養(yǎng)幼兒謙讓的良好品質,同時,活躍幼兒的思維,讓幼兒開動腦筋,合理分配玩具。
三、體現幼兒德育的細節(jié)性
“細節(jié)決定成敗”,因為細節(jié)能夠對人的思維認知產生潛移默化而又深遠的影響。據此,幼兒教師開展德育引導時必須從細處著眼,幫助幼兒從身邊的小事入手,不斷修正自己的道德認知,讓德育成功滲透幼兒每日活動的方方面面,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一)從環(huán)境氛圍入手體現德育功效
環(huán)境和氛圍能給人的主觀認知方面帶來不易察覺但又深刻的影響,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幼兒對周圍的環(huán)境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也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這是幼兒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視的一點。據此,幼兒教師可以從環(huán)境氛圍角度切入,將德育元素有機融入環(huán)境的改造和建設當中,如在幼兒經?;顒拥膱鏊O置一些具有一定觀賞性、趣味性和道德引導力的信息符號,以對幼兒的道德認知產生正向影響。借助這樣的手段,幼兒的道德教育將變得更加順利,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幼兒審美取向的健康發(fā)展[3]。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墻壁上懸掛一些體現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連環(huán)畫掛圖;也可以在幼兒活動或吃飯時,利用廣播設備播放一些弘揚正能量的兒歌;抑或在幼兒園圍墻上畫文天祥、岳飛、林則徐、劉胡蘭、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的畫像,并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來表現這些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跡;等等。
(二)從日常行為入手體現德育功效
一個人的日常行為能表現這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同樣地,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也會受到其日常行為的影響。由于缺乏自律意識和能力,部分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做出不符合規(guī)范的行為,對此,幼兒教師必須充分重視并加以引導。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從幼兒行為的細節(jié)處入手,結合園中的日?;顒影才艑τ變禾岢鼍唧w的行為要求,并在發(fā)現問題時予以幼兒耐心、和善的引導,使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識,受到思想道德層面的深刻影響。
比如,在幼兒吃午飯時,教師要提醒他們盡量將碗中的食物吃完,不要用筷子指其他人,吃完飯后要撿起桌子上和地上的食物殘渣扔到垃圾桶里,還要認真清洗好自己的餐具;在園中遇到教師時,要主動向教師問好,進教師辦公室時要敲門或問一句“老師,我可以進來嗎?”;得到別人幫助時要主動說謝謝,而在聽到別人對自己說“謝謝”時要回一句“不客氣”或者“這是我應該做的”;參加升國旗儀式或在教室里學唱國歌時,要起立站好并保持嚴肅,不要嬉笑玩鬧;等等。
四、完善幼兒德育的實踐性
“實踐出真知”,的確,實踐是一切知識和情懷的根本來源和最終歸宿,也是激發(fā)人們認知潛能和思維靈感的絕佳途徑。出于對這一基本道理的認識,幼兒教師在塑造、強化幼兒道德體系的過程中,要對實踐活動進行有效設計和運用,一方面讓幼兒將自己已經獲得的道德感知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另一方面幫助幼兒在實踐當中獲得更為真實而全面的道德認知[4]。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在父母的幫助下帶一些自己愛吃的蔬菜的種子到幼兒園,并將這些種子種在開辟出的菜地里,要求幼兒定期去為自己種下的種子澆水、除草、施肥。教師還要鼓勵幼兒將蔬菜種子的生長過程畫下來,并記錄相應的日期。最后,根據這些蔬菜的長勢評選出一名“育苗小行家”。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能培養(yǎng)耐心,還能感受到培育生命的喜悅,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聯想到父母照顧自己這株“小幼苗”所付出的辛勞。
五、注重教師自身的德育示范性
幼兒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這樣一個道理:無論對于哪個學段的學生來說,教師無疑會對他們的成長具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這一點對于剛剛踏上人生起點的幼兒來說最為明顯。因此,幼兒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必須從自身做起,時刻注意約束自己的日常行為,為幼兒樹立起一個鮮活的道德榜樣。同時,還要在與幼兒的日常相處中保持愛心和包容心,多幫助他們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困惑,以此為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
結語
良好的道德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指引一個人在漫漫人生路上走得更穩(wěn)、更遠、更順利的根本所在。幼兒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重視幼兒的德育工作,圍繞提升幼兒德育的趣味性、突出幼兒德育的生活性、體現幼兒德育的細節(jié)性、完善幼兒德育的實踐性以及注重教師自身的德育示范性等策略,切實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理念和行為習慣,使德育成為一項“潤物細無聲”的工作,讓幼兒能夠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為幼兒日后的學習、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張一凡.試論幼兒德育教育[J].科教文匯,2010(24):22-23.
孫小紅.幼兒德育的意義及實施策略[J].教師博覽(科研版),2022(6):82-83.
李玉蓮.淺析當代幼兒德育[J].考試周刊,2018(61):191.
孫曉英.談幼兒德育教育的特點[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