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宇寧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伴隨著司法制度改革和司法文明建設的縱深推進,刑事訴訟作為我國審判的重要組成部分,勢必要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的變化加以改革。刑事偵查訊問是刑事訴訟的重要流程,在固定證據(jù)鏈、復現(xiàn)案件事實、明晰權責歸屬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代表著我國司法文明的水平。所以,必須改革我國刑事偵查訊問制度,充分維護訴訟參加人的合法權益,提高我國司法文明程度。而要想充分保障司法文明、促進捕訴一體建設、維護訴訟參加人合法權益,就必須要進一步完善律師在場權。通過將訴訟參加人的合法權利以代理的形式委托給律師,形成一種專業(yè)化的訴訟參加格局,可以有效地提高對訴訟參加人利益的保護水平和力度,更好地保證案件偵查和訊問的進行,積極構(gòu)建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進一步提高我國司法文明水平。
目前無論是學界還是業(yè)界都沒有對“律師在場權”這一命題達成統(tǒng)一的認識,從廣義的規(guī)范來看,律師在場權是指律師作為訴訟參加人和訴訟主體全程參與訴訟和審判活動,而從狹義的解釋出發(fā),對于律師在場權概念的闡釋則限定于刑事偵查訊問的過程中。[1]本文認為,廣義的律師在場權賦予了律師較大的獨立性和權利性,如果真正實現(xiàn)了律師的全過程參與,那么勢必會對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的保密工作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就必須要將律師在場權的研究、解釋和應用限定在刑事偵查訊問的過程中,這主要包括偵查人員詢問犯罪嫌疑人及搜查、扣押時律師的在場權。所以,本文認為“律師在場權”的概念應為,在刑事偵查訊問的過程中,律師作為犯罪嫌疑人利益的代表參與到刑事偵查訊問的過程中,以更好地維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
律師在場權的內(nèi)容事實上就是律師在刑事偵查訊問過程中所享有的權利,這是律師在場權整體概念的核心,它既包括形式上的律師在場權,也包含實質(zhì)上的律師在場權。從二者的關系來看,本文更偏向于論述實質(zhì)意義上的律師在場權。這并不代表著形式上的權利不重要,相反,它不可或缺,但更為重要的是實質(zhì)上的權利。因為只有給形式上的律師在場權賦予實質(zhì)化的特征,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律師在刑事偵查訊問中的職能,最大程度地保護訴訟參加人及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從理論界最新的學術動向來看,狹義上的律師在場權主要包括四個層面的內(nèi)容,也就是常說的知情權、見證權、異議權和提供幫助權。知情權可以保證公安機關及其司法機關在合法的范圍內(nèi)活動;見證權可以避免侵犯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的行為發(fā)生;異議權可以排除非法證據(jù)的存在,避免非法訊問行為的發(fā)生;提供幫助權可以明晰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和義務,保障其合法權益。
律師在場權本質(zhì)上是一種私權,是犯罪嫌疑人或訴訟參加人以一種委托或代理的形式尋求律師協(xié)助,以對自己合法權益進行主動維護的方式。律師在場權本質(zhì)上是對合權利的一種,其相對權利是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所擁有的偵查權,是對偵查權這一具備強制力性質(zhì)的公權力的約束和監(jiān)督。如果以偵查權為代表的公權力不受約束,那么很容易就會模糊公權與私權的界限,導致產(chǎn)生公權力侵害私權利的現(xiàn)象發(fā)生,所以就必須通過一種私權對其進行對合,以限制以偵查權為代表的公權力的活動空間,進而更好地保證被追訴者實體與程序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從權利的位階和歸屬來看,與律師在場權相匹配的權利則是辯護權。所以,律師在場權事實上是一個“雙向—復合”的權利,它既是辯護人辯護權的一種下位衍生權,又是為限制以偵查權為代表的公權力而對合衍生的一種私權,是被追訴者天然擁有的自然權利和合法權益,具備著“一體兩面”的性質(zhì)。
訴訟主體原則作為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必然要對律師在場權這一刑事訴訟權利做出規(guī)范和影響。這主要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或被追訴人作為刑事訴訟或偵查訊問的參與主體,有權通過合法或正當?shù)姆绞轿兴司S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為了避免由于偵查權對私權的侵害和過度擴張,就必須具備相應的權利來限制公權力,維護犯罪嫌疑人和訴訟參與人的訴訟主體地位。由于以律師為代表的犯罪嫌疑人的合法代理人參與到刑事訴訟或偵查訊問全過程中,可以充分地保證犯罪嫌疑人在偵查訊問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確保其核心利益或根本利益不受損害。律師在本質(zhì)上是訴訟參加人或犯罪嫌疑人的代表,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就享有犯罪嫌疑人所享有的參與權利,也是刑事訴訟或偵查訊問過程中的第二主體。對于律師在刑事偵查訊問中的地位,應當比照犯罪嫌疑人所享有的地位或權益作為參考,以真正確立律師在場權。
建立律師在場權的根本目的是維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同樣也是限制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的職能行為,所以建立律師在場權的理論來源之一便是人權保障原則。傳統(tǒng)的法律觀念認為,無論是國家機關、普通公民還是犯罪嫌疑人,都應當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而如果不對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利益進行保護,不允許律師見證或觀看公安機關的刑事偵查訊問,那么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很容易導致刑訊逼供行為的發(fā)生。同時根據(jù)人權保障原則的一般內(nèi)涵來看,同樣也是要保證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而應當禁止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的非法拘留和非法逮捕。從人權保障原則和刑事偵查訊問的相互關系來看,這就要求律師肩負起犯罪嫌疑人代表的身份職責。律師在進行刑事偵查訊問的過程中,要充分考量犯罪嫌疑人的動作或語言所造成的影響,通過專業(yè)化的專業(yè)知識和理論知識來最大限度地維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保證現(xiàn)代訴訟程序的正當性和正義性,建立起被追訴人的人權保障制度。
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已作為我國訴訟法的兩大基本原則,在構(gòu)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律師在場權制度時,必須要充分地考慮到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原則和法律傳統(tǒng)。在我國的偵查訊問和刑事訴訟的體系流程中,犯罪嫌疑人往往處于一種被動或被追訴以及被追究的地位,這種地位就天然地帶有效力上的位階性,同偵查機關和司法機關處于一種地位上的不對等。而由于這種地位上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被追訴者維護自身利益的手段或能力不足。而如果能夠建立起律師在場權制度并引入程序正義的原則,那么則可以通過律師代理的方式來見證公安機關或偵查機關的刑事訊問活動,以修補這種地位上的不平等和差異。同時通過我國《刑事訴訟法》賦予律師的監(jiān)督權,可以有效規(guī)范我國國家暴力機關的職權活動,更好地通過正當合規(guī)的訴訟程序來進行審判活動和偵查活動,以進一步維護好我國的訴訟參加人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2]
通過建立律師在場權制度,可以將偵查機關和審判機關以及我國的檢察機關的職能活動置于律師的監(jiān)督之下。通過訴訟法乃至憲法所賦予律師的監(jiān)督權,可以有效倒逼我國的政法機關工作人員提高自己的執(zhí)法水平,規(guī)范自己的工作流程以進一步提高工作的水平和能力。通過陽光司法等活動的展開,可以充分地讓律師和犯罪嫌疑人進行溝通和討論,以更好地維護我國犯罪嫌疑人及其訴訟參加人的合法權益。并且律師作為犯罪嫌疑人利益的代表,通過律師在場權這一權利來參與到刑事偵查訊問的過程當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刑訊逼供及偽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通過規(guī)范辦案流程和提高人員水平來進一步推動我國的司法文明建設,建立起一批講忠誠和專業(yè)知識過硬的政法干警隊伍,提高我國的司法文明水平,以進一步推進我國的刑事訴訟工作實現(xiàn)新的飛躍,走好屬于我國政法干部的新的“趕考之路”。在新的歷史征程上,以更好地提高我國人民群眾對政法和司法工作的信任感及擁護感,進一步地提高我國的司法工作水平和推動司法文明建設。
律師在場權的構(gòu)建,本質(zhì)上是我國的偵查機關及檢察機關自覺接受人民監(jiān)督的表現(xiàn)和行動,通過將自己的行為暴露在陽光和公眾之下,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國的司法公開水平和司法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律師和人民群眾對我國偵查訊問及審判工作的監(jiān)督。通過律師在場權的構(gòu)建,可以讓律師全過程地參與進來,遇到刑事偵查訊問之中存在的嚴重損害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乃至侵犯人身權益的行為,以及偵查機關工作中存在的其他不合規(guī)行為提出異議或申訴。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國的司法公開水平,倒逼我國的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改善自己的工作作風,同時另一方面也可以更為真切地維護好我國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他們所享有的人權。
律師在場權建立的本質(zhì)目的就是要維護我國犯罪嫌疑人及訴訟參加人的合法權益,通過建立良好有序的律師在場權制度,可以通過規(guī)范化的行政監(jiān)督以及司法監(jiān)督來有效地維護好犯罪嫌疑人的人權和合法權益。一方面律師在場權制度的構(gòu)建,提高了司法文明建設的水平,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刑訊逼供及其偽證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而另一方面,律師通過專業(yè)化的理論知識和法學素養(yǎng),可以更有效地傳達犯罪嫌疑人的需求,進而加強對于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和溝通,提高我國司法工作的文明水平。同時建立律師在場權制度,也可以從另一方面促進羈押必要性審查專項活動的推進和展開,通過將律師引入到刑事訴訟工作當中,可以有效地加強人權保障力度,提高我國司法工作水平。
根據(jù)法治中國建設規(guī)劃的明確要求來看,目前我國正在深刻推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制度,但是從目前的刑事律師辯護和法律援助覆蓋的現(xiàn)實情況來看,這一政策并沒有很好地貫徹和執(zhí)行下去,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律師在場權并沒有一個確切的法律規(guī)定和法律范本,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律師參與到刑事偵查訊問工作的過程。所以就必須要通過立法的形式來明確好律師所享有的律師在場權,同時對律師所擔負的義務和責任明確地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建立起律師在場權制度。[3]
程序正義是法律制定和執(zhí)行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國司法工作的根本遵循。如果不能建構(gòu)起合理的程序運行機制,那么則根本無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實體正義。所以就必須要明確好律師在場權的行使機制,通過完善我國的《刑事訴訟法》來明文規(guī)定好律師在場權的行使原則和終止原則,要以明確的條文表述來規(guī)范律師在場權所具備的程序原則。建議通過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公安部和司法部等多個部門聯(lián)合發(fā)文,規(guī)定在各自的行政管轄領域?qū)τ诼蓭熢趫鰴嗟牟煌惺?,只有這樣才能夠從程序上保證律師在場權的形式正義。
同時,不僅要對律師在場權的行使作出規(guī)范,也應當對律師在場權的例外情形作出規(guī)定。只有充分地考慮好律師在場權的但書條文,那么有關于律師在場權的法律表述才是完整的表述。而且,規(guī)定了律師在場權的例外情形,可以保證這一權利不被部分律師或犯罪嫌疑人所濫用,可以更為正當?shù)乇Wo好偵查機關或檢察機關的合理司法活動的開展,確保律師在場權的行使,不能夠干擾司法機關或公安機關的正常司法活動。建議立法部門在《刑事訴訟法》中增添對律師在場權的但書條文的表述,以文字的形式將律師在場權的例外情形確定下來,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律師在場權規(guī)范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既有利于保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利于保證司法機關正常開展司法活動。
律師在場權既是我國司法機關和公安機關主動接受人民監(jiān)督的形式,也是保證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的必要權利。只有充分建構(gòu)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律師在場權制度,才能夠保證我國的犯罪嫌疑人所享有的人權和利益不受侵害,也能夠更為規(guī)范地改善我國司法機關和公安機關的工作作風,促進我國刑事訴訟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