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香
一直以來,作文教學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比較棘手的一個問題,小學生在寫作文時,往往是“無話可說”不知道從何寫起?我覺得學生要喜歡寫作文,從三年級作文入門又很大的關系。下面我就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從玩中寫,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小學生對任何新的事物都有感興趣的一面,并且有探知的欲望。在第一次給學生上入門作文時,通過設置問題的形式,讓學生自己理解“作文”的含義。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的:也許同學們很想知道怎樣寫作文,其實作文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我們就從玩開始吧!學生一聽到有得玩,可高興了,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問他們最喜歡玩什么游戲?孩子們都很積極的說:“搶凳子、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然后讓他們自己組織小組,提出任務:你是怎樣準備的?在活動中要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在學生玩夠了后,我讓學生在小組里各抒己見,這是我告訴學生:“你如果能把你講的寫出來讓人看,就成了一篇作文”。學生們聽了,覺得更新奇,并感覺到作文原來既有趣又簡單。這時,作文的概念就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
二、從身邊事寫,作文來源于生活
名人就說過:生活即作文,作文來源于生活。因而,我很注重平時在學生面前快樂生活,全身心地同學生一起尋找生活的滋味,不論是“酸辣菜”,還是“甜美湯”,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最好的,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生活,品嘗生活,讓學生大膽寫。在寫《尊敬的一個人》時,我引導學生你最愛的人是誰,說一說他的外貌,他做了哪些事是令你感動的或敬佩的…….讓學生在小組里暢所欲言,再把說的寫下來,就成了一篇作文了,學生能大膽地寫清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把生活中的場景寫細寫活就了不起了。
三、從觀察入手,使學生言之有物
觀察是了解周圍事物的主要技能,也是積累作文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觀察生活首先要有順序、有條理。寫靜態(tài)事物時要寫出它的形狀、顏色、大小、用途等內(nèi)容。并要求學生按從遠到近或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去觀察,然后有條理地寫下來。寫動態(tài)事物應包括寫動物、活動變化的事物等。如在一次寫一動物的作文過程中,事前我講明了“游動”的觀察方法,讓學生按這方法去觀察自己家養(yǎng)的一種動物,并讓學生有條理地寫出來。這樣,有的學生寫“我家的小貓”,能把小貓寫得栩栩如生。
四、從日積月累中入手,學習好詞好句好佳作
平時,我每天都安排學生收集一些課外書里的好詞好句,在每節(jié)課的組織教學時間里,我指名一、二位學生將課外書中抄錄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給大家聽。一個學期下來,明顯收到了效果。一方面,更多的學生主動去閱讀課外書,另一方面,寫作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多讀書,用心讀,學會借鑒。好的文章、好詞、好句,學會積累。還教給學生好詞好句的用法,好詞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給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華。
五、重視作文批改,批語要有鼓勵性
作文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是個新鮮事物,維持他們的作文興趣與激發(fā)他們的作文興趣同等重要。而給學生成就感,寫些具有鼓勵作用的批語則是維持作文興趣的有效手段。在批改作文時,我通常用鼓勵性的話語,把贊美的話語留給學生,從不吝嗇把紅浪線多多地留在學生的作文本、周記本上,并讓學生朗讀老師的評語以及畫有紅浪線的好詞佳句。這樣,老師批改的作用充分顯現(xiàn),學生從中收獲甚多。
總之,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語文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采用多渠道引導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