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雪紅 劉 靜 龔蘭娟 李 翠 周林榮 葉春燕
(高州市人民醫(yī)院胸外科,廣東 茂名,5252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肺癌發(fā)病率與病死率逐年上升,多發(fā)于吸煙者、長期接觸致癌因子者,常見癥狀有咳嗽、呼吸不暢等,部分患者伴有視力模糊、瞳孔縮小、下肢無力等癥狀,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2]。肺癌的治療方式多樣,可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對于疾病早期患者,外科手術是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胸腔鏡肺癌手術與傳統(tǒng)手術相比,可減小手術創(chuàng)面,減少手術對患者的損傷。但手術操作及所用藥物仍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損傷,需要進行合理的護理。術后對患者進行呼吸專項訓練,可控制疾病發(fā)展,但大部分患者由于疾病、手術等原因,往往會產(chǎn)生抑郁、焦躁的心理,影響疾病的恢復速度[3-4]。序貫式心理護理按時間循序漸進對患者進行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本研究認為序貫式心理護理聯(lián)合呼吸專項訓練對胸腔鏡肺癌手術患者效果理想,為了證實這一觀點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高州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 例胸腔鏡肺癌手術患者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高州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 例胸腔鏡肺癌手術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 例。對照組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齡49~73 歲,平均年齡(61.35±1.33)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18~26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16±1.33)kg/m2;抽煙情況:抽煙36 例,不抽煙14 例。觀察組中,男30 例,女20例;年齡50~73 歲,平均年齡(61.27±1.36)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17~26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42±1.51)kg/m2;抽煙情況:抽煙35 例,不抽煙15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充分了解研究相關內(nèi)容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得高州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納入標準:①均為接受胸腔鏡手術的肺癌患者;②術前戒煙者;③符合肺癌診斷標準[5]。
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感染性疾病者;②患有精神類疾病者;③心血管功能異常者。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心理護理,以溫和的態(tài)度面對患者,當與其交流時應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當其產(chǎn)生疑問時,耐心解答,給予其安慰和支持。
對照組采用呼吸專項訓練,具體方法:①對患者的咳嗽方法進行指導,咳嗽前深呼吸,屏氣5 s,咳嗽時口型為半張口型,快速、用力咳嗽。②壓腹呼吸,彎腰蹲腿。轉(zhuǎn)體拍背,活動胸膜。放松運動,調(diào)整呼吸。③定時檢測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序貫式心理護理,具體方法:①術前。護理人員可講述治愈成功案例,向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分享經(jīng)驗,幫助其建立疾病治愈成功的自信心??蓪⒑粑鼘m椨柧毜氖痉缎詣幼鳌⒅匾灾瞥梢曨l讓患者觀看,加深其對呼吸專項訓練的了解,提高其訓練積極性。護理人員督促患者進行呼吸專項訓練,糾正其不正確的動作。②術后1~7 d。護理人員注意觀察患者心理狀態(tài),當其出現(xiàn)煩躁、抑郁等不良情緒時,及時開導,幫助其宣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保持聯(lián)系,向家屬講述家人支持對患者的重要性,讓其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讓患者明白家人永遠支持他。根據(jù)患者的個人情況,鼓勵其做喜歡的事情,轉(zhuǎn)移注意力,緩解其疼痛感。③術后8~14 d。護理人員多和患者溝通,通過語言暗示,讓其加深對呼吸專項訓練的了解。定時和患者溝通、談話,詳細、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惑?;颊叱鲈汉螅S訪1年。
①呼吸功能:于護理前、護理后1 個月,采用肺功能檢測儀(生產(chǎn)企業(yè):深圳埃頓醫(yī)療實業(yè)有限公司,型號:FGY-200)測量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最大呼氣第一秒呼出氣量容積(FEV1)。
②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記錄兩組肺不張、切口感染、切口滲血、低血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肺不張+切口感染+切口滲血+低血壓)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③心理狀態(tài):分別于護理前、護理1 個月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比較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程度。SAS:包括20 個項目,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焦慮越嚴重。SDS:包括20 個項目,總分100 分,最低分25 分,將通過20 個項目測得的分數(shù)與1.25 相乘,記錄最后得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越嚴重[6]。
④生活質(zhì)量: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1 個月,采用健康狀況調(diào)查簡表(SF-36)進行評價,總分均為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健康狀況越好[7]。
⑤疼痛程度:分別于護理前、護理1 個月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疼痛程度,分值0~10 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劇烈。
⑥健康行為: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1 周,采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 Ⅱ)進行評價,包括壓力管理、自我實現(xiàn)等6 個維度,52 條項目,每項分值1~4 分,分值越高表明健康行為效果越理想[8]。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FVC、VC、FEV1等呼吸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上述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呼吸功能比較 (±s,L)
表1 兩組呼吸功能比較 (±s,L)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P<0.05。
組別例數(shù)FVCVCFEV1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501.52±0.332.42±0.42*1.80±0.352.38±0.34*1.55±0.342.40±0.25*對照組501.61±0.402.19±0.38*1.82±0.342.24±0.29*1.47±0.362.27±0.37*t 1.2272.8710.2902.2151.1422.059 P 0.2230.0050.7730.0290.2560.042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n(%)]
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理狀態(tài)和疼痛程度比較 (±s,分)
表3 兩組心理狀態(tài)和疼痛程度比較 (±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P<0.05。
組別例數(shù)SAS 評分SDS 評分VAS 評分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5056.28±4.3347.28±3.22*60.32±5.5151.22±4.54*5.10±0.611.73±0.34*對照組5056.48±4.2748.61±3.36*60.47±5.3653.10±4.47*5.08±0.522.85±0.40*t 0.2332.0210.1382.0870.17615.086 P 0.8170.0460.8910.0400.860<0.001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例數(shù)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5040.35±4.5162.34±6.51*46.55±5.2468.54±4.22*45.36±3.3267.51±4.33*38.52±3.3650.22±4.51*對照組5040.38±4.4759.22±6.17*46.13±5.3666.47±4.22*45.21±3.4465.25±4.37*38.41±3.2248.33±4.38*t 0.0332.4600.3962.4530.2222.5980.1672.126 P 0.9730.0160.6930.0160.8250.0110.8680.036
續(xù)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s,分)
續(xù)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P<0.05。
組別例數(shù)社會功能精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5040.54±4.4658.25±4.28*21.36±3.4744.69±3.60*35.42±3.3345.22±4.55*31.42±3.4743.54±3.45*對照組5040.37±4.3555.87±4.36*21.58±3.6642.54±3.47*35.36±3.5042.69±4.47*31.53±3.4141.16±3.52*t 0.1932.7550.3083.0410.0882.8050.1603.414 P 0.8470.0070.7580.0030.9300.0060.8730.001
護理前,兩組各健康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各健康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健康行為評分比較 (±s,分)
表5 兩組患者健康行為評分比較 (±s,分)
組別例數(shù)健康責任人際關系運動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5026.54±0.6439.43±1.24*10.42±1.1422.23±1.60*16.44±0.3527.37±1.64*對照組5026.53±0.5236.13±1.31*10.44±1.2120.17±1.54*16.47±0.3724.40±1.54*t 0.08612.9360.0856.5590.4179.335 P 0.932<0.0010.932<0.0010.678<0.001
續(xù)表5 兩組患者健康行為評分比較 (±s,分)
續(xù)表5 兩組患者健康行為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P<0.05。
組別例數(shù)營養(yǎng)壓力管理自我實現(xiàn)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5010.44±0.6821.25±1.25*8.40±0.5217.17±1.23*9.66±0.6717.44±1.32*對照組5010.37±0.6219.16±1.33*8.43±0.5314.28±1.40*9.53±0.6215.27±1.30*t 0.538 8.097 0.286 10.966 1.007 8.282 P 0.592 <0.001 0.776 <0.001 0.316 <0.001
肺癌病因尚不明確,主要與環(huán)境污染、肺部慢性感染等原因有關,誘發(fā)因素有營養(yǎng)狀況、遺傳因素等。目前常用胸腔鏡肺癌手術進行治療,具有手術時間短、損傷小、預后效果理想等優(yōu)點,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但由于手術切除了肺葉組織,造成肺通氣面積減少,影響呼吸系統(tǒng),需要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呼吸專項訓練作為一種非藥物治療的肺康復方式,可減輕呼吸肌疲勞,加快術后肺部系統(tǒng)恢復正常。手術會讓患者產(chǎn)生心理應激反應,且對呼吸專項訓練呈消極、被動的狀態(tài),降低了整體效果。而本研究序貫式心理護理,對患者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心理護理,循序漸進、重點突出。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呼吸功能各項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序貫式心理護理聯(lián)合呼吸專項訓練,對于胸腔鏡肺癌手術患者效果理想。序貫式心理護理根據(jù)不同階段患者的需求,進行心理護理,幫助患者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以積極的態(tài)度應對疾病。其中術前干預中,向患者講述和手術有關的知識、呼吸專項訓練的必要性,加強呼吸功能鍛煉,提高患者積極性,可促進患者呼吸功能恢復[9-10]。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本研究所用護理方法可減少胸腔鏡肺癌手術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在序貫式心理護理中,將呼吸專項訓練的示范性動作及其重要性制作成視頻,讓患者可以隨時查看,在記不清具體動作時查看視頻,可提高呼吸訓練的規(guī)范性,發(fā)揮呼吸訓練應有的作用,加快疾病恢復速度的同時,提高安全性[11-12]。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序貫式心理護理聯(lián)合呼吸專項訓練,可改善胸腔鏡肺癌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序貫式心理護理將護理過程分為術前、術后1~7 d、術后8~14 d 三個階段,根據(jù)各個時間段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在術前幫助患者建立疾病治愈的自信心,術后1~7 d 幫助其宣泄治療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不良情緒,術后8~14 d 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詳細解答其疑惑,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13-15]。且護理人員及時和患者家屬溝通,指導其多關心、鼓勵患者,提高對家人的依賴,可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各健康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序貫式心理護理聯(lián)合呼吸專項訓練,可改善胸腔鏡肺癌手術患者的健康行為。在本研究觀察組所用治療方法中,通過視頻的方式,讓患者了解呼吸專項訓練的方法,加強患者對呼吸專項訓練的了解程度,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健康行為發(fā)生風險。另外護理人員多和患者溝通,通過語言暗示加深患者對呼吸專項訓練的了解,可進一步減少不良健康行為,改善各健康行為。癌癥患者通常會有一些消極心理,通過序貫式心理護理聯(lián)合呼吸專項訓練干預,讓患者重新建立自信心,相信疾病能夠好轉(zhuǎn),并讓患者感受到疾病正在好轉(zhuǎn),有利于其積極參與呼吸專項訓練,自覺減少不良行為,這也是提高健康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16-17]。
綜上所述,序貫式心理護理聯(lián)合呼吸專項訓練,可改善胸腔鏡肺癌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臨床效果理想,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