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述文
(瓦房店第三醫(yī)院麻醉科,遼寧 大連,116300)
近年來,隨著臨床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腹腔鏡技術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技術,因其對患者的機體損傷較小,并且患者術后的恢復較快,預后質量好的優(yōu)勢,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腹部檢查、腹部手術當中,并得到了臨床醫(yī)護人員以及患者的普遍認可[1]。對于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而言,術中需要建立人工氣腹,期間會引起患者腹內壓、氣道壓力的升高以及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因此需要配合安全、有效、快速的手術麻醉方案,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2]。七氟烷是一種臨床常用的全身麻醉的誘導和維持藥物,但是在臨床實踐中,七氟烷常引起麻醉恢復期躁動,特別對于腹腔手術患者而言,在患者麻醉恢復期間,因腹壁切口疼痛、內臟疼痛、氣腹殘留氣體對腹膜、膈肌的刺激影響下,患者的神經牽涉性疼痛也會增加患者躁動的風險[3]。右美托咪定是一種常見的麻醉藥物,具有高度選擇性,具備多種作用,比如對人體交感神經張力具有降低作用,發(fā)揮鎮(zhèn)痛、鎮(zhèn)靜的功效,同時不誘發(fā)呼吸抑制。作為麻醉輔助用藥,其在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減輕術間疼痛上也具有顯著作用[4-5]。本次研究就此展開探討,分析復合麻醉的功效和優(yōu)勢,并選取7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綜合對照分析,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瓦房店第三醫(yī)院行婦科腹腔鏡手術的7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5 例。觀察組年齡28~58 歲,平均年齡(45.37±2.68)歲;體質量45~65 kg,平均體質量(56.47±2.33)kg;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14 例,子宮次切除患者12 例,子宮全切術患者9 例;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Ⅰ級22 例,Ⅱ級13 例。對照組年齡26~59 歲,平均年齡(45.29±2.61)歲;體質量43~66 kg,平均體質量(56.33±2.40)kg;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13 例,子宮次切除患者13 例,子宮全切術患者9 例;ASA分級Ⅰ級20 例,Ⅱ級1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且本研究已被瓦房店第三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病情確診,符合手術指征,符合經臍單孔腹腔鏡手術臍部切口管理專家共識(2022年版)中相關診斷標準[6];②ASA 分級Ⅰ~Ⅱ級。
排除標準:①高血壓、糖尿病者;②嚴重心血管疾病者;③精神疾病者;④術前1 周存在發(fā)熱、咳嗽等臨床不良癥狀者。
術前處理:在手術前,需要告知患者禁食和禁飲的時間,分別為8 h 和4 h,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士需要給每位患者開放上肢靜脈通道,并進行補液操作,麻醉方式選擇局部麻醉,穿刺部位位于人體橈動脈,再與多功能監(jiān)測儀(生產企業(yè):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Benevie WT5)進行連接,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各項指標實施嚴密的監(jiān)測,包括患者的平均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心電圖情況、心率水平等。
麻醉誘導:取咪達唑侖0.03 mg/kg(生產企業(yè):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222)、舒芬太尼0.4 ug/kg(生產企業(yè):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羅庫溴銨0.6 mg/kg(生產企業(yè):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495)、依托咪酯0.4 mg/kg(生產企業(yè):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379),經氣管插管后,連接麻醉劑實施機械通氣。
麻醉誘導成功后,觀察組患者取右美托咪定0.5 ug/kg(生產企業(yè):國藥集團工業(yè)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國藥準字H20203335)靜脈泵注,10 min 內完成,后維持0.25 ug/(kg·h)速率輸注持續(xù)至手術結束前30 min;對照組患者此階段則輸注等量0.9%氯化鈉溶液。
麻醉維持:取1.5%~3.5%七氟烷(生產企業(yè):上海恒瑞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172)吸入麻醉,期間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追加舒芬太尼、維庫溴銨(生產企業(yè):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458)維持麻醉。在手術結束前30 min,需要停止向患者體內輸注維庫溴銨和舒芬太尼,在對患者皮膚組織進行縫合過程中,需要暫停吸入七氟烷。
術畢,將患者帶管送入麻醉恢復室,直至患者達到清醒標準,握拳有力,睜眼,恢復自主呼吸,血氣分析參數(shù)正常即可拔管。
以圍術期血流動力學指標,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麻醉恢復期指標,麻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指標為評價標準,對比麻醉不同方案的臨床應用效果差異。
圍術期血流動力學指標:于圍術期不同時間段[T0(術畢)、T1(主要是指轉入麻醉恢復室)、T2(主要是指氣管導管拔除前)、T3(主要是指氣管導管拔除后1 min)、T4(主要是指氣管導管拔除后5 min)]詳細記錄患者的各項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患者的平均動脈壓、患者的心率水平、血氧飽和度。
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以術后1 h 為時間節(jié)點,評估患者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鎮(zhèn)靜效果參考Ramsay 鎮(zhèn)靜標準[7],最高分為5 分、最低分為0 分,得分和患者的鎮(zhèn)靜效果呈正比,鎮(zhèn)痛效果參考VAS 視覺模擬評分標準[8],評分范圍0~10 分,評分越高,即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評分均由研究小組專業(yè)人員統(tǒng)計。
麻醉恢復期指標:以拔管后30 min 內為時間范圍,對期間患者的蘇醒時間(睜眼時間)、拔除氣管導管時間進行記錄[9]。
麻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指標:由研究小組進行隨訪跟蹤,記錄患者圍術期麻醉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嗆咳、惡心嘔吐、躁動、呼吸抑制等[10]。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嗆咳+惡心嘔吐+躁動+呼吸抑制)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統(tǒng)計學分析由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完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0(術畢)階段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平均動脈壓、心率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1(轉入麻醉恢復室)、T2(氣管導管拔除前)、T3(氣管導管拔除后1 min)、T4(氣管導管拔除后5 min)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動脈壓、心率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術間全程觀察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圍術期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
組別例數(shù)平均動脈壓(mm Hg)T0T1T2T3T4觀察組3588.02±10.2188.34±7.6191.24±8.1088.83±6.9287.91±6.21對照組3588.35±10.5294.36±9.2297.51±9.9595.64±9.5593.28±7.40 t 0.1653.15213.2153.4123.521 P 0.8980.0020.003<0.001<0.001組別例數(shù)心率(次/min)T0T1T2T3T4觀察組3579.94±8.8179.86±8.8583.96±6.9080.25±6.6178.97±4.81對照組3580.55±8.5186.14±9.2289.51±8.4186.66±9.4285.35±8.60 t 0.3103.1293.2583.5244.109 P 0.7570.002<0.001<0.001<0.001組別例數(shù)血氧飽和度(%)T0T1T2T3T4觀察組3598.2±7.9596.2±6.6398.2±6.4198.8±8.4398.5±5.91對照組3598.4±8.2596.6±6.8597.9±5.9198.6±8.6098.7±5.71 t 0.1250.2680.2250.1090.156 P 0.9150.7920.8760.8510.879
術后1 h 觀察組患者的鎮(zhèn)靜效果(Ramsay)評分高于對照組,疼痛指標(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比較 (±s,分)
表2 兩組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比較 (±s,分)
組別例數(shù)Ramsay 評分VAS 評分觀察組353.54±0.913.34±0.71對照組352.21±0.624.22±1.20 t 7.1123.833 P<0.001<0.001
麻醉恢復期內,觀察組患者的蘇醒時間、拔除氣管導管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麻醉恢復期指標比較 (±s,min)
表3 兩組麻醉恢復期指標比較 (±s,min)
組別例數(shù)蘇醒時間拔除氣管導管時間觀察組359.21±2.6214.35±5.37對照組3512.44±3.3319.63±6.81 t 4.5063.637 P<0.0010.001
觀察組患者的嗆咳、惡心嘔吐、躁動、呼吸抑制等麻醉相關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麻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指標比較 [n(%)]
腹腔鏡手術是臨床常用的一種內窺鏡技術,常用于腹腔內檢查與治療中,還在各類婦科手術中被廣泛應用,如婦科急腹癥、卵巢良性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是目前手術發(fā)展的趨勢之一[11-12]。但是,在進行婦科腹腔鏡手術過程中,因麻醉、建立氣腹等原因,會影響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并且誘發(fā)惡心嘔吐、煩躁等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手術效果[13]。
右美托咪定作為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的麻醉藥物類型,具有高度選擇性,作用于機體后,能夠直接作用于藍斑核,激活突觸前膜受體,抑制突觸膜受體,并有效地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調節(jié)機體的覺醒反應,進而起到鎮(zhèn)靜作用;此外,右美托咪定還能夠對機體脊髓亞型受體進行作用,促使阿片類藥物所產生的鎮(zhèn)痛作用得以增強;并且右美托咪定還具有抗交感作用,在作用于機體后能夠一定程度上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指標。因此,將右美托咪定作為在臨床麻醉過程中的輔助藥物,具有理論可行性。
本次研究中,將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七氟烷吸入麻醉基礎上應用右美托咪定輔助麻醉,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研究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作用機制在于,右美托咪定能夠激活外周血管受體,進而促進血管的收縮作用,而在七氟烷吸入麻醉過程中,其可能誘發(fā)機體的血管擴張效應,通過右美托咪定靜脈泵注復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能夠有效減輕機體的血管擴張作用[14]。因此在研究結果中表現(xiàn)出圍術期觀察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更加穩(wěn)定。在臨床麻醉用藥中,七氟烷單獨用藥其誘導麻醉時間較長,患者需要較高的吸入濃度,進而增加七氟烷引起的躁動等麻醉不良反應風險,而通過右美托咪定靜脈泵注復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借助右美托咪定的半衰期短、用量小的優(yōu)勢,可適用于開始插管的患者以及使用呼吸機患者的鎮(zhèn)靜優(yōu)勢。通過右美托咪定的應用,能夠結合機體外周、中樞α 受體,起到突觸前抑制效果,對于突觸前膜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能夠起到顯著的抑制作用,以減少胃腸不適。
在閆芳等[15]研究中,針對子宮肌瘤切除術,配合右美托咪定腰硬麻醉可有效提升手術麻醉的有效性與安全性。該結果與本次研究相互佐證,即圍繞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配合右美托咪定輔助麻醉方案,實現(xiàn)持續(xù)靜脈泵注右美托咪定,可在短時間內迅速達到血藥濃度,促進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恢復平穩(wěn)狀態(tài),發(fā)揮鎮(zhèn)定、鎮(zhèn)痛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在七氟烷吸入麻醉基礎上以右美托咪定輔助麻醉,可起到較好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并且麻醉不良反應較少,用藥安全性高,具有臨床應用價值。但是,本次研究在設計上仍然存在著不足之處,如納入樣本例數(shù)過少,未針對多組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應用進行差異化分析。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設計中,應圍繞上述問題進行優(yōu)化改進、深入分析,以取得更加科學、嚴謹?shù)难芯繑?shù)據(jù),為臨床腹腔鏡手術患者的麻醉方案選擇提供更加科學、嚴謹?shù)膮⒖迹员U匣颊呤中g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