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宏
黨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發(fā)展智慧城市、數字鄉(xiāng)村[1]。全面落實建設和應用大數據、“互聯網+”,深化信息化技術的實際運用,服務人居環(huán)境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助力美麗中國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2]。數字化可以實現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的歷史文化展示、文物記錄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等,運用數字化技術已經成為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方式之一[3]。根據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開展的“中國傳統村落調查”,截至2020年9月共有5批6 819個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4]。傳統村落積淀了優(yōu)秀的農耕文化,傳統村落的歷史演變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與利用方式及傳統村落文化遺產與村民的生產生活體系有機融合的過程,體現了傳統村落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5],突出了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歷史文化和藝術特色等,形成了傳統村落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價體系,對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與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6]。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相關信息進行科技性加工和處理等,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促使數字化技術成為保護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重要方式[7]。近幾年,學界對傳統村落數字化保護開展了大量的前期基礎性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在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方面的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還比較少。
因此,本文通過對前期成果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現狀和意義,并提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策略。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的數字化和智慧化成為鄉(xiāng)村文化產業(yè)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研究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問題,為中國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與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
傳統村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根基。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發(fā)展和實施,為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與傳承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機遇與挑戰(zhàn),如有很多傳統村落蛻變?yōu)槁糜蝿俚鼗蚱渌矆鏊H欢?,傳統村落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其風貌和文化特色等也日益趨同,地域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漸漸淡化,一大批傳統村落從地圖上永遠消失,也有一批極具價值且富有特色的傳統村落面臨即將消失或正被破壞的嚴重問題。鑒于此,為更好地保護好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有必要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采取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
信息化時代下數字化技術是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提升的重要條件,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將成為新時代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方式。韓國學者建立民俗村數字化保護方法理論[8],美國學者提出數字村落可持續(xù)性建模方法[9]。中國學者通過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建立世界文化遺產監(jiān)測理論體系;提出古村落傳統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模式,作為古村落保護的一種新路徑[10];基于大數據的傳統村落空間形態(tài)與活力強度評價,強調傳統村落的遺產價值與保護機制[11],提出古村落數字化保護與傳承體系。通過數字化保護的基礎理論與實際應用,建立數字化轉型的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12],促進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問題的解決,使其成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策略研究的前沿領域。
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通常是指對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性保護和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性保護[13]。新時代背景下為更科學有效地進行保護與傳承,引入新的數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豐富與完善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框架和技術體系[5]。
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最基本的問題是:針對文化遺產入選對象做“怎么樣”的選定、對被選定的對象“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來進行保護、“如何”對傳統村落進行活態(tài)化保護和價值提升[14]。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是村落經濟提升的技術保障和基礎條件,同時也是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與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要素較多,簡單的保護和修繕遠遠達不到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活態(tài)化保護利用、傳承與發(fā)展和優(yōu)秀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目的[13]。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技術體現在信息傳播、信息加工和數據存儲等方面,為實現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遺產信息展示、遺產要素記錄和遺產歸類等,利用大數據獲得文化遺產的基本信息和數據,進行數字化收集和歸類。數字化保護技術是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主要途徑[13]。傳統村落村民數字化保護認知水平、思維方式等的提升,在實現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價值資源的利用、平臺開發(fā)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15]。
因此,通過前期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實證研究,提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策略,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傳承與發(fā)展[13]。從數字化發(fā)展角度建立符合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策略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作用[16]。
運用數字化技術保護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方法上,中國目前都處于初步階段[3]。近幾年,諸多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都開始針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進行探索和研究,前期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
1.3.1 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缺乏科學性技術規(guī)范和評價標準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印發(fā)了《傳統村落評價認定指標體系(試行)》,強調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17]。關于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相關程序和標準等還未頒布,也尚未專門針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制定相應的科學技術規(guī)范和評價標準。此外,在具體的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分工與管理上缺乏協調統一性,形成了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標準的多樣性,數據完整性和質量等不盡相同,數據的有效性和正確性等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因此,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體系[5]的建構成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的突破點。日本學者利用數字化技術建立了文化遺產保護分類體系,提出傳統村落世界文化遺產數字化評價方法[18];法國學者WHITAKER A R等提出現代技術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最新保護方法與路徑[19];韓國學者KIM D等建立了文化遺產原真性與完整性的數字化保護分析平臺[20]。國內學者針對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應用,構建了民族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體系;運用數字化保護的研究方法,提出歷史文化村鎮(zhèn)保護的新途徑;建立專業(yè)化保護傳統村落的大數據庫平臺,傳承傳統村落歷史文化遺產;構建文化遺產空間數字化保護利用平臺,提出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借鑒發(fā)達國家經驗,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開發(fā)的應對策略;形成對傳統村落文化建檔式的保護模式,構建傳統村落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前期相關保護方法體系的建構成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策略實現的重要途徑。
1.3.2 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還在萌芽階段
相關統計顯示,雖然已經建立了傳統村落數字化保護平臺,但是大多只停留在對文化遺產的信息收集和歸類上,并以圖片、文字和視頻為主,較少涉及三維模擬模型、三維虛擬技術、遙感技術、數字修復、數字檢測等[13]。雖然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理論的相關研究已經具備一定的系統性,但是總體上主要是強調文化遺產保護的影響、現狀問題及其技術利用層面的對策方法等。
中國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是新時代發(fā)展的一種趨勢,前期的相關研究仍在不斷出現。研究傳統村落保護與傳承的文章逐漸增多,呈現出研究脈絡差異性較大的現象,有助于完善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的創(chuàng)新理論與方法,成為促進交叉學科發(fā)展[16]的重要研究領域,促進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規(guī)劃和生態(tài)文明、數字中國建設有機結合。
1.3.3 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方法不科學,形式單一
中國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發(fā)展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13],但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的認識還不高,僅僅將物質文化遺產轉換為數字化的表現形式。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存在重保護、輕再利用的嚴重問題,沒有很好地挖掘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
在保護與實踐中,數字化保護平臺的設立沒有依據地域文化的內涵,僅對文化遺產進行歸類與復制。在傳統村落優(yōu)秀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方面,具體的實際應用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不利于傳統村落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以及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價值的體現[21]。在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數據與方法方面[22],特別是在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動態(tài)監(jiān)測方面,還沒有獲得更豐富的數據來源與技術方法的支持,在虛擬文化、虛擬環(huán)境和虛擬遺產方面也沒有發(fā)揮出很好的效果。
1.3.4 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創(chuàng)新性不強
目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技術基本上局限在計算機技術、地理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等方面[5],缺乏新時代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技術的創(chuàng)新性和相關的創(chuàng)新人才。中國傳統村落的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具有差異性和獨特性特征,文化遺產保護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因此,如何更科學有效地進行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信息化展示傳播?如何快速全面地采集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信息數據?如何對這些信息數據進行充分的加工與處理?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體現出了技術層面的創(chuàng)新性[16]。
綜上所述,有關傳統村落數字化保護的前期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針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策略的研究,還存在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尚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文章將在以上研究問題和發(fā)展動態(tài)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和深化,以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為研究主線,突出傳統村落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探索將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作為解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傳承發(fā)展問題的重要切入點[13]。通過建構科學的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體系,構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策略實現路徑,為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決策提供實踐指導和參考。面對新時代的需求和挑戰(zhàn),傳統村落數字化保護如何保持地域適應性?傳統村落突出的普遍價值(OUV)評價標準作用機制、實現路徑如何?這些是亟待探討的關鍵問題,也是本文著重研究和回應的問題,研究成果將為全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fā)展提供示范和借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fā)展城鎮(zhèn)化建設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保護傳統村落的目的就是要保護住我們的“鄉(xiāng)愁”,讓中華文明和歷史文化永遠傳承下去,營造一方自然和諧的人居環(huán)境。
傳統村落指形成較早,擁有較為豐富的優(yōu)秀文化與自然資源,同時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社會和經濟價值等,應予以重點保護的歷史文化村落[17,23-24]。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基本原則主要體現在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歷史性、文化性、多維性、空間性和延展性等方面。歷史性、文化性、多維性、空間性和延展性的協同發(fā)展是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創(chuàng)新理念和方法[25]。傳統村落數字化保護主要依靠現代科技的力量,在數字中國的引領下,進一步挖掘傳統村落的優(yōu)秀文化與文化遺產突出的普遍價值(OUV),促使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與人居環(huán)境的治理更加科學與多元化,形成跨界融合的新時代保護理念。
此外,傳統村落數字化保護的技術升級,使傳統村落民風民俗、特色傳統手工藝等文化多維度延展,在時間鏈上構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歷史演變過程,在空間鏈上再現與時間對應的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整體布局和村落規(guī)劃,形成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多層次延展的數字化保護新格局[25]。
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是人類精神文化財富與物質文化財富的重要象征[5],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與傳承發(fā)展可實現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歷史價值與文化多樣性等的傳承與發(fā)展[26]。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遺產類別,同時也具有一般遺產的特征[27]。研究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體現其文化價值與實踐意義,同時探討其發(fā)展融合的實現路徑。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體系與方法策略是新時代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有效途徑。同時,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是新時代數字化技術與自然環(huán)境融合發(fā)展的趨勢。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fā)起了全球范圍內如何推動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建議[5]。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是運用數字化技術及其方法體系探尋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科學有效途徑(圖1),深入挖掘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與傳承發(fā)展的意義[28],突顯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遺存價值、藝術價值、經濟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等,促進傳統村落可持續(xù)發(fā)展[5,13]。
圖1 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科學路徑
新時代數字化技術發(fā)展迅速,信息化技術、“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不斷面世。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需要整合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數字博物館、物聯網與傳感器網絡等技術[5],突顯新時代下傳統村落保護的科學化思維。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方法主要包括:數字化保護原則、數字化保護技術和數字化保護目標。
首先,在數字化保護原則方面,“歷史性、文化性、多維性、空間性、延展性”的核心要義包括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資源的梳理和價值的再現。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展開以文化、習俗、禮儀、手工藝等為中心的歷史性、文化性、多維性、空間性和延展性敘事,將傳統村落的文化、村落文化的傳承與轉換等要素進行關聯,對未來傳統村落文化遺產進行全過程數字化保護和信息化記錄,與傳統村落已有的文化遺產進行整合,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虛、實”進行歷史性、文化性、多維性、空間性、延展性融合,體現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多樣性特征[21],實現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優(yōu)秀價值觀的認同,形成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凝聚力[29-30]。其次,在數字化保護技術方面,“分級保護、價值指標、GIS等技術、坐標數據、地域技術”主要是對新時代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關鍵技術的探討。最后,數字化保護的目標主要體現在遺產傳承、獨特價值、遺產資源、敘事形式和時代特征5個方面,探索新時代傳統村落數字化保護的創(chuàng)新思路。
通過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與空間數據信息進行采集、整理、分析,構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模型;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普遍價值(OUV)、歷史文脈傳承和民風民俗的文本與圖像等進行記錄、整合和歸納,形成多維度空間數據信息,建設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平臺,利用數字化技術、數據庫技術、資源管理技術、物聯網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信息模型技術、多源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等,采用交互式數字化保護的方法,建立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文化資源等信息化平臺[13],從而構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平臺。通過虛擬現實、混合技術等的應用,構建虛擬空間信息技術平臺。
通過數字化信息獲取、多媒體虛擬場景建模、虛擬場景協調展示、數字化博物館建立、網絡和人機交互等技術手段,將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移植到互聯網上,并且利用動畫模擬和音頻講述等展現形式,讓人們在互聯網上就能很直觀地觀賞到傳統村落豐富的歷史遺存[30]、“數字化+”文化系列產品[22],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和信息也會很快被呈現、獲取[13]。在新時代“數字+”文化遺產的背景下,實現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在互聯網上的同步呈現與展示,讓人們感受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價值的魅力,其關鍵技術主要體現在多元視角下的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關鍵技術上(圖2)。
圖2 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關鍵技術
在互聯網時代,設計開發(fā)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掌上APP——“口袋傳統村落文化遺產”,讓人們更好地觀賞傳統村落的數字視頻、高清圖片和數字文化遺產等,了解傳統村落及其相關的背景知識;同時還可以根據傳統村落的特色文化和民風民俗等打造互動數字遺產,讓人們體驗數據時代的高品質生活[5]。在新時代新需求的背景下,需要建立多元化協同參與的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機制。傳統村落凝聚的農耕文化、優(yōu)秀文化、多元化遺產價值、民族歷史記憶、生產生活智慧、地域文化特色等維系著中華文明的“根”和文脈,蘊含著中華民族的“鄉(xiāng)愁”[31]。優(yōu)化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的體制機制,為傳統村落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科學有效的制度性政策。設定多元化獎勵方式,重點支持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發(fā)展[5,22]。
因此,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是一項關系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再生、國際文化地位的提升與文化演進、建設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的重大工程,需要構建政府主導、村民自主、專家積極參與等多元化的社會協同參與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機制,科學有效地落實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工作[5]。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體現在傳統文化和遺產未來兩個方面的協同創(chuàng)新發(fā)展途徑上,揭示出傳統文化“變與不變”的保護形式和遺產未來如何用“未來思維”去審視保護與傳承的關系,提供保護的新時代新思路。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體系的具體建構如圖3所示。
圖3 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體系
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措施,實現對傳統村落的全面保護與科學應對[13]。通過以傳統村落的生活群體、文化遺產(民居建筑等)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構成要素為總體構架,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和主要存在的問題進行探析,總結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整體保護策略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途徑,得出解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與建設的新平衡模式的策略方法,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提供參考與方法路徑。
具體采取的應對策略是:確定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區(qū);突出重點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區(qū);完善協調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區(qū);實現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機制。采用數字利用與傳承、數字監(jiān)測與評價、數字修復與更新、數字保存與傳播、文化傳媒與推廣、文化創(chuàng)意與設計、虛擬旅游與生活、網絡產業(yè)與經濟等數字化技術。
深入挖掘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和遺產資源,利用新時代數字化技術助推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發(fā)展文創(chuàng)產業(yè),大力推動鄉(xiāng)村文旅融合發(fā)展,促使傳統村落數字經濟和數字化旅游不斷升級,提高傳統村落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實現美麗鄉(xiāng)村建設[5,31]。
傳統村落文化遺產體現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交叉融合的特征,數字化技術推進了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科學化、評價精準化和傳承內涵化。在當今發(fā)展迅速的新時代,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技術勢在必行,突顯出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方法理論和實踐建設等展開深入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本文提出的科學的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體系,可為構建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策略實現路徑提供技術保障。
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策略是新時代科技與文化融合的戰(zhàn)略舉措,同時也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奠定世界文化話語權提供了機遇與挑戰(zhàn)。因此,文章通過“數智賦能”探索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策略,并將其作為解決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傳承發(fā)展問題的重要路徑。通過建構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體系,助推生態(tài)宜居的美麗鄉(xiāng)村新思路的形成與實現,為新時代傳統村落保護決策提供理論基礎和科學實踐指導。
今后要對傳統村落保護進行分類,運用社會學和形態(tài)類型學相結合的方法提取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要素,提出傳統村落數字化保護的主要問題。建議將傳統村落數字化保護融入鄉(xiāng)村振興規(guī)劃戰(zhàn)略和數字中國建設中,做到傳統村落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協同發(fā)展,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