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瑄
2022年的反腐風云際會之間,反腐力度未減,雷霆之勢未停,留下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把金條藏進雞鴨魚肚子里;一真一假兩張身份證開啟雙面人生;收藏700多件古董,卻多是假貨……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仡欉@些落馬的干部,多少人走著走著,因為貪戀浮世繁華,欲望滋生,讓貪婪和虛榮游走全身,繼而走丟了初心,迷失了方向,偏離了軌道。到頭來,毫無所獲甚至身敗名裂。
反腐細節(jié)一:金條藏進雞鴨魚肚
浙江省衢州市委原副書記、政法委原書記江汛波為逃避組織的查處,選擇隱匿證據(jù),他將收受的消費卡等分門別類包裝好,藏到其居住的別墅門口小竹園地下。而他收受的金條金飾等貴重物品則藏進了雞鴨魚的肚子里,再放入冰柜冷藏保存,妄圖掩人耳目。
貪腐來的錢財見不得光,總要想方設(shè)法藏起來,這是貪官們的共同想法,當然各有各的藏法。保險柜里藏贓款已是常規(guī)操作,山東省招遠市住建局村鎮(zhèn)辦原主任張平,擔心自己在銀行的存款太多不好,便分批把錢取了出來,放到自家衛(wèi)生間吊頂上面,還有一部分藏在老家的房梁上;江西贛州市公路局原局長李國蔚家里有一個定制的煤氣罐,用來窩藏數(shù)百萬贓款,另有裝280萬元的密碼箱,埋到其農(nóng)村三哥房屋旁的垃圾堆下;重慶巫山縣交通局原局長晏大彬?qū)?個裝有共939萬元的紙箱藏于尚未裝修的新居廁所中,因廁所滲水而被發(fā)現(xiàn)。
這些看似瞞天過海的招數(shù),實則自欺欺人。花式藏錢,折射出貪官們惶惶不安的緊張心態(tài)與妄圖逍遙法外的茍且心理,然而無論他給非法所得的金條披上多少層“隱身衣”,紙終究包不住火,難逃法律的制裁。
反腐細節(jié)二:“小海鮮”有大貓膩
2022年年初播出的電視專題片《零容忍》中,曝光了公安部原副部長孫力軍政治團伙案大量細節(jié),其中就有曾任遼寧省公安廳副廳長,江蘇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的王立科向其送“小海鮮”的細節(jié)。
2011年,王立科在孫力軍到遼寧出差期間,首次送上一張存有100萬元的銀行卡,孫力軍毫不推辭就收下了。此后,王立科多次專程到北京等地“看望”孫力軍。孫力軍稱,“他每年大概四五次來北京,每次都給我30萬美金,放在一個小的海鮮盒里面。他每次來就說,我給你送點‘小海鮮,我就知道怎么回事兒了。”王立科歷年送給孫力軍的“小海鮮”,到案發(fā)時累計折合人民幣9000多萬元。
孫立軍和王立科等人試圖利用“小海鮮”這樣的暗號瞞天過海,然而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十八大以來,廣大黨員干部已然意識到“伸手必被捉”,但仍有少數(shù)人自作聰明,妄圖以更加隱蔽的手段收受賄賂、逃避懲處——打“借條”、假拍賣、假“兼職”、賣字畫,有人欲蓋彌彰,用這些看似合法手段掩蓋非法事實;購買原始股、低價購入房產(chǎn),有人利用自身對行業(yè)的熟練掌控,鉆制度“空子”,以低價買入高價物品;還有人通過“提籃子”“白手套”等方式,借他人之手大發(fā)橫財。不過,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人。無論如何變換手段、無論手法多么隱蔽,只要是違紀違法,總有露餡的一天。
反腐細節(jié)三:用“魘鎮(zhèn)”等巫蠱之術(shù)詛咒辦案人員
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qū)委原書記覃生賢利用職務(wù)便利,在工程項目承攬、工作調(diào)動等方面為他人提供幫助,非法收受莫某永、覃某先等16人給予財物共計人民幣1006.43萬元,獲刑12年半。對他的通報中提到:覃生賢不信馬列信鬼神,長期熱衷封建迷信活動,試圖通過“魘鎮(zhèn)”等巫蠱之術(shù),詛咒辦案人員及相關(guān)領(lǐng)導,祈求逢兇化吉逃避懲處。未能逃脫法律制裁的覃生賢最終道:“封建迷信都是沒有用的,真正的保護符是共產(chǎn)黨?!?/p>
身為共產(chǎn)黨員,將自己的命運交給鬼神,本身已荒唐至極。因為被查,而試圖使用巫蠱之術(shù)去詛咒辦案人員,對抗組織審查更是令人咋舌。
行不正,何以立身;言不實,全盤皆輸。近年來,“對抗組織審查”逐漸成為中央紀委通報違法違紀黨員干部的關(guān)鍵詞。隨著反腐敗的常態(tài)化以及從嚴治黨的深入,個別違法違紀黨員干部開始擔心被審查,于是,采取轉(zhuǎn)移隱匿證據(jù)、他人訂立攻守同盟以及在談話中不如實向組織說明情況等方式,對抗組織審查。無數(shù)事實證明,任何抱著僥幸心理,試圖通過對抗的方式擺脫組織審查、逃避法網(wǎng)的干部,都不過是負隅頑抗,只會是枉費心機。在組織和黨紀面前,不老實就是對黨紀國法的蔑視,既是錯上錯,也無異于“搬石砸腳”。?
反腐細節(jié)四:兩張證,雙面人
甘肅省工業(yè)和信息化廳原黨組成員、原副廳長李生發(fā)為了躲避監(jiān)督,通過偽造證明材料,用小名“李居良”申辦了一張身份證,他以“李居良”的名義辦理了多張銀行卡,作為其房產(chǎn)倒賣、行賄受賄的“隱身衣”。他從不在臨夏、永靖、康樂等地辦理銀行業(yè)務(wù),大部分贓款都是親自帶到蘭州,存到不同銀行網(wǎng)點。據(jù)查,2007年9月至2014年6月,李生發(fā)先后以“李居良”名義存款810萬元。
2008年,李生發(fā)以“李居良”的名義,在蘭州市購買了第一套用于增值的房產(chǎn),之后他轉(zhuǎn)手賣出,凈賺39萬元。嘗到甜頭后又用他和兒子的兩個虛假身份證購買了多套房產(chǎn)。2019年,在聽聞自己正被組織調(diào)查的情況下,李生發(fā)仍在蘭州市購買了3套舊房等待拆遷補償。
作為“李生發(fā)”時,他表現(xiàn)得積極上進、廉潔自律,在民主生活會上的自我剖析深刻實在,還提醒其他黨員干部要?!罢甄R子”“正衣冠”。而作為“李居良”時,他毫無原則底線,無視紀法、肆無忌憚。
縱觀李生發(fā)的人生軌跡,年幼時雖然因為歷史原因經(jīng)歷了物質(zhì)貧困,但是在組織的培養(yǎng)下一步步走上領(lǐng)導崗位。被提拔重用后,他沒有嚴格要求自己,放松思想改造、背離職責使命,面對“圍獵”時,無法抵制誘惑,逐漸蛻變成權(quán)力的奴仆、欲望的囚徒,最終倒在了精神貧困的荒原上。從開始的物質(zhì)貧困到后來的精神貧困,李生發(fā)自始至終都沒有走出“貧困”。
反腐細節(jié)五:收藏700件古董多是假貨
四川宜賓金農(nóng)建設(shè)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梁曉龍的最大愛好是收集古玩,擔任金農(nóng)公司董事長以后,用梁曉龍自己的話說,“對古玩的癡迷,完全是由一個雅趣,最后變成了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絞索”。
梁曉龍有個習慣,交往應酬中總愛帶上古玩藏品,席間高談闊論、夸夸其談,吹噓藏品價值不菲。他這么做,一方面為掩飾其贓款去向,另一方面是向行賄人暗示,要對方投其所好。然而,梁曉龍冒著違法犯罪風險購買700多件的所謂“古董”,多數(shù)為造假仿古工藝品,實際價值并不高,最終只剩竹籃打水一場空。
“玩物喪志”者不止梁曉龍一人。有的貪官玩字畫,有的貪官玩古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多附庸風雅,自詡專家,其實是門外漢、冤大頭。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這些人自然少不了以“雅好”為“遮羞布”為他人謀利益,他們手中的權(quán)力也成為這些不法老板謀取非法利益的“開路斧”“搖錢樹”。物品再“高雅”、行為再“文雅”,也難掩利益輸送、受賄貪腐的本質(zhì),都只不過是貪腐者借以斂財?shù)捏a臟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