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梓雨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福建 莆田 351100)
我國正在走向5G 時代,給社會各個行業(yè)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對教育行業(yè)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我國正在不斷強調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質。如何使新型信息技術有效融合于當前教育,如何建設信息化,通過信息化實現(xiàn)智能化和智慧化的學習環(huán)境已經成為一個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探討與研究方向。余文森教授的“讀思達”教學思想可以科學地處理教師教學中或是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余文森教授指出,教學的三個基本要素是閱讀、思考和表達,只有完全學習了這三個要素,知識才可以轉化成功,這是一種將知識轉化成實踐的教學方法?!白x思達”教學法的理論來自認知過程理論,其中包括認知輸入、認知過程和認知輸出這三個層次。其將使學生對閱讀有較高的興趣,不斷進行思考,積極表達,辯證批評,最后得出結論總結,這將變成一種新型的課堂模式。在“讀思達”理論的帶領之下,教學課堂會成為學生探究信息技術奧秘和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實驗場所。教師在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當中有效運用“讀思達”教學法,必將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能以及學習效果,為學生們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需要對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思考,讓學生可以在較好的思維狀態(tài)下學習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如果學生積累一定程度的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就可以快速把握教學所講述的知識,更快速地實現(xiàn)上機操作。這可以利用閱讀加以完成,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模式,可以完善學生的知識量,推動其踴躍參與到信息技術課程的思考活動中去?;诖?,可以看出“讀思達”的教育優(yōu)點,由于其開展本身就是基于閱讀開始的,非常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開端。
在以往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依靠教材,然后利用自身經驗加以講解,讓學生根據書本上的內容進行學習。而學生的學習行為會很被動,教師與學生無法進行有效溝通。而且,對于學生而言,信息技術并不是主要課程,其經常在課上出現(xiàn)“溜號”現(xiàn)象。教師提問而學生不能提供正確答案,教師也只能將涉及此問題的相關信息技術知識進行重復講解,這就造成交流信息不對等的情況。在開展“讀思達”的時候,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及時對信息技術進行探索,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優(yōu)化,讓其教學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讀思達”教學法的首要內容就是“閱讀”。只有當學生真正將閱讀學會,才可以把握學習的本質。閱讀通常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自主閱讀,是指學生自己進行閱讀。自主閱讀是學生與圖像、文本等材料之間的直接接觸,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不需要教師太多直接帶領,其需要學生考慮信息技術課程中編程方面的各個流程圖、各個符號、各個函數以及各個定義。課本是知識的精華所在,其要求學生放松,認真而深刻地進行閱讀。導學計劃是“讀思達”教學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學習和教師進行指導的基礎?!皩А笔菃⒚傻囊饬x,是“讀思達”教學法的精華所在。其必須既困難又深刻,更需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如此才可以帶領學生積極思考,使其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并產生興趣。例如,在“算法及其特征”一課中,教師通常會在教學之前組織學生提前預覽相關學習內容,豐富學習主題,如探尋“誤刪的ID 號”,利用有趣的主題內容,讓學生產生興趣,然后利用Learnsite 網絡教學平臺安排學習指導計劃,將這堂課的重要教學內容、課件等材料放在教學平臺上的閱讀區(qū)域,方便學生進行查閱。
第二方面,總體閱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優(yōu)先閱讀整章甚至是整本教材的內容,然后在理解了部分或總體知識范圍之后,仔細閱讀每一篇文章以及每一段的內容,以便學生可以解釋和理解已有的知識點。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簡單地介紹與解釋整個大綱和知識點。在新的章節(jié)開始時,教師將運用思維導圖模式總結本章的知識點,以便學生了解教材和當前章節(jié)的學習目標。教師只需要對整個教科書和Python 編程語言的每一章的知識內容以及學習目標進行深入了解,然后介紹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效率和應用范圍,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產生學習興趣。
基于“讀思達”教學法,思維活動是與閱讀和表達相關聯(lián)的主要教學過程,但如何帶領學生實現(xiàn)科學思維是當前的一個重要教學問題。在開展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雖然高中生可以主動地解釋重要內容,也可以從中得出某些閱讀結論,但可能無法提出相關閱讀問題,不容易分析出信息技術課程材料的重要性,也不容易真正實現(xiàn)深入學習。因此,基于“讀思達”教學法,余文森教授認為思維是進行閱讀和表達活動的主要因素,并主張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產生思考觀念,使學生能夠科學地對文本含義進行解讀?;诖?,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師應設計適當的問題鏈,促使學生實現(xiàn)對問題的獨立探索,并帶領學生參與到問題的探索與研究活動當中,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效率,便于學生更快速地學習信息技術課程。
例如,在對數據與系統(tǒng)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根據GUI 程序的相關知識整理出符合的圖像與文字資料,同時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材層層遞進,由簡單到困難進行講解。教師在上課時將程序中的數據傳輸過程進行歸納和概括,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體量,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诖?,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產生自覺思考的能力。在閱讀開始時,教師問:“系統(tǒng)包含什么?Tkinter 模塊的屬性是什么?如果我想使用Tkinter 模件將簡單的GUI 程序編寫出來,需要怎么做?”類似這種問題能夠帶領學生廣泛探索數據與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讓其能夠獨立總結科學的觀點,并有助于有效開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視野,引導學生學會有效閱讀。然后,教師還可以提出一個開放而全面的閱讀問題:“你們能用Tkinter 模塊根據旅行計劃編寫交互式的GUI 程序嗎?”這種問題具有顯著的啟發(fā)作用,可以讓學生獨立使用課本上的知識來探索全新的內容,鼓勵學生獨立進行廣泛的實踐分析活動,讓其根據自身的旅行想法編寫小程序,創(chuàng)建全新的數據系統(tǒng),并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習情況進行優(yōu)化,使學生能夠自主實踐,并獲得較好的學習成果。
使用“讀思達”教學法,通常將表達活動放在最后,并不是由于其不重視表達活動,與之相反,而是為了實現(xiàn)更加出眾的表達效果,保證學生能夠利用表達活動真正展示其認知成果以及在學習方面的收獲,鼓勵學生形成有效的思維碰撞,進一步激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讓其更快速地建立知識體系。所以,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師應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進行相互探討,讓學生們的表達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科學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模式,為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例如,在對人工智能進行探索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整理有關人工智能目前的情況以及日后的發(fā)展等有效數據,并期望學生在此基礎上完成自主化閱讀。為了鼓勵學生開展綜合思考,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四人為一組的合作交流活動。由于學生在成長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接觸到了一部分人工智能軟件,這將有助于鼓勵學生與其他人積極展開交流,勇敢說出對人工智能的研究與想法,使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更容易推出學習成果或者總結出重要數據,也能夠利用協(xié)作研究活動的模式對人工智能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歷史以及當前概況進行了解,如此一來,更容易提高學生的信息觀念。而且,在小組協(xié)作學習信息技術活動結束之后,就需要每個小組依次對所探討的內容進行交流,有利于進一步讓學生豐富閱讀,喜歡上思索的過程。基于此,能夠再次擴大學生與學生彼此之間的協(xié)作范圍,讓其逐步喜歡上信息技術課程,為學生將來的成長之路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與綜合成才。
信息技術屬于一門探索性實驗課。教師依據教學需要設計出了一個開放的思維導圖。第一步就是讓學生在課前展示其研究成果。優(yōu)秀的小組成員還可以利用課件、動畫或是視頻等方式進行展示和演講,在物聯(lián)網技術上給出自身的想法、意見以及決斷,并對將來的發(fā)展軌跡進行推測。第二步是教師指導其他小組成員進行現(xiàn)場提問,如美國對我國物聯(lián)網的影響、支付寶人臉識別安全方面的問題等,積極激發(fā)學生的思考熱情,讓學生在互助溝通的過程中相互激勵以及彼此推動,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之情。教師應針對和控制學生的自主閱讀,使自主閱讀和思考變成學生學習的正常狀態(tài)以及最重要的課堂形式。因課堂時間存在限制,教師應從專業(yè)角度及高水平的方向進行適當干預,將指導和提問利用好,有利于學生融入高質量、合理化以及多樣性的教學情境當中,使學生始終處于認真學習、深入思考和增強創(chuàng)造性的最佳狀態(tài)當中。
例如,帶領學生探討為什么我國的物聯(lián)網可以達到全球領先。這是“信息社會責任”與核心能力之間的聯(lián)系,在享受信息技術方便快捷的同一時間,也帶來一些全新的社會責任。帶領學生對黨和國家信息化結構的戰(zhàn)略布局進行了解,介紹了一部分擁有前瞻性以及戰(zhàn)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供人們學習。在組內成員演示完成之后,教師需要積極鼓勵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組,并對好的結果進行評論,以便這些學生能夠被提升到以學校為基礎的小型研究課題小組。利用公共平臺,明確本課的中心內容以及信息技術知識講解所用時間和深度。例如,物聯(lián)網受到5G 的影響或是物聯(lián)網的十大使用區(qū)域可以忽略不做講解,這給了教師足夠的時間來演示實驗,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探索。教師在物聯(lián)網教學講解的過程中,首先優(yōu)化了信息技術課程所用的硬件以及軟件環(huán)境。以下的教學活動可以在教育部的公共服務平臺下開展,并利用互動課堂將手機當中的“人人通App”進行連接。
第一,手機“PPT 模式”將上節(jié)課的廣泛活動進行回顧:建立無線局域網,然后加入現(xiàn)代化揚聲器(這里用天貓精靈舉例),作為目前智能化的代表,將周圍的網絡進行整改,使以往的家電可以與現(xiàn)代化設備進行聯(lián)結。第二,手機“直播”可以將教師的實驗設施呈現(xiàn)在學生們的面前——天貓精靈、紅外遙控設備、感應燈等。第三,向學生展示手機“屏幕同步”,教其如何下載應用程序、配置硬件等相關操作,同時生成微視頻,在教師上完信息技術課后,將其推送到平臺變成學生們的學習材料。第四,教師引導學生演示“找隊友”的過程,讓現(xiàn)代化音響有效連接感應燈。學生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同時推薦其他的現(xiàn)代化設施的鏈接。讓學生們更加方便地了解現(xiàn)代化智能設備,對物聯(lián)網的便利性與快捷性有所感悟。第五,將學生愛好游戲的特點利用好,用天貓精靈實現(xiàn)“猜動漫角色”的小游戲當作一節(jié)課的結尾部分,讓學生沉浸在人工智能時代,感受到大數據獨特的魅力,創(chuàng)造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之處,以便增強其自信心。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將“讀思達”教學法落實到位,利用閱讀帶領學生增加學習經驗,利用問題推動學生養(yǎng)成思維探索能力,優(yōu)化學生思想觀念,最后再用小組模式帶領學生進行活躍的表達,完善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正確行為,達到自主學習與思考的水平,為將來的學習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