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穎(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潤豐學校)
閱讀對提高學生的思維有很大的幫助,在閱讀中能夠增長見識,拓展知識面,提升學生思想認知水平,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閱讀的培養(yǎng),通過創(chuàng)設多樣化教學手段,滿足當前學生的真實需求。群文閱讀這一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的思想認知、成長規(guī)律,采用多篇文章一起閱讀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問題,在大量的閱讀中豐富學生情感,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水平,為今后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也能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獲得一種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群文閱讀教學也就是通常理解的群文閱讀,近些年在我國教育教學中新興的一種教學方式,針對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設全新的閱讀模式。群文閱讀所指的是以一篇帶多篇、主題式閱讀,主要是在教師帶領下,由一篇文章進行議題,師生共同參與討論、分析、篩選,將知識進行整合、歸納,對文章深刻理解和掌握的一種閱讀方法,具有知識串聯(lián)、拓展延伸的特點,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更廣泛的文章,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講授教材中的內容,還要讓學生接觸的知識范圍更加廣闊,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和運用能力,了解更多的新知識,提高學生語文思維、分析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語文素養(yǎng)、綜合素質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群文閱讀活動的開展當中,學生對一些經典文章和段落進行高效的整合閱讀,不同文章的寫作方法、文字風格不盡相同,學生在群文閱讀活動當中就可以對不同文章的精髓進行整合和總結,得出自己想要獲得的內容,從而實現(xiàn)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之后,無論是在寫作還是表達當中,都可以運用一些經典的語句、詞匯和敘事方法,從而更好地將自身所要傳達的內容表達出來,這就有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在進行群文閱讀過程中,學生們能夠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文章,需要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不一定會知道這一段或者這一句是什么樣的意思,這樣他會帶著問題去找答案,會去問其他同學或者家長,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文章的記憶和理解,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思想認識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閱讀中不斷思考和分析,學會揣摩文章中的人物、事件、細節(jié)等,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體會,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對學生的口語表達會有很大的幫助。
群文閱讀教學策略下,教師需要為學生選取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既需要包含國內文學作品,又需要囊括國外文學經典,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國內文學作品在寫作手法、語言風格等多方面與國外文學作品存在不同,學生在海量閱讀當中對國內國外文學作品進行比較和分析,可以總結出自己的寫作心得,提升寫作能力。群文閱讀可以告別傳統(tǒng)閱讀的單一性促使學生去主動閱讀更多相同作者不同的作品,或者不同作者相似內容的作品,能夠讓學生通過不同方面、不同視角、不同站位來揣摩文章的內容,同時接觸到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優(yōu)秀名篇,使學生打開思想格局,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通過一條主線聯(lián)系到多篇文章,就好像一棵大樹不斷延伸出多個枝條,幫助學生構建語文體系、知識框架。
傳統(tǒng)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以教材課程內容為主,適當?shù)厝谌胍恍┛荚嚠斨刑峁┑乃夭囊约敖梯o資料當中的文章,雖然閱讀內容不算少,但是對于學生的閱讀需求來說仍然顯得不足。將群文閱讀策略運用到小學語文閱讀當中,以主題化、單元化的“文章包”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對同一類型、同一作者甚至是同一思想情感的文學作品進行拓展閱讀。想要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性、目的性地進行閱讀指導,不斷挖掘學生的興趣,觀察學生們喜歡閱讀書籍的類型,為學生進行引入相關書籍。在進行群文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簡單介紹閱讀主題,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并通過提問、制造懸疑的形式調取學生好奇心,對閱讀產生濃烈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有效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最直接、最簡單的一種形式就是依托教材文本,結合教材進行單元整合、主題劃分、知識聯(lián)系,巧妙深化主題思想,能夠引導學生獲取更多具有價值的閱讀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中,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需要全面利用教材,做好文章之間的對比以及篩選,將文章進行精細化過濾,避免學生接觸到一些低質量的文章,降低學生的閱讀效果。群文閱讀的主要特點在于多篇文章的閱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整合和銜接,從而能夠有效推進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進度,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新部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更注重單元教學,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主題,學習內容、學習方式都有所不同,包含了散文、詩歌、古詩詞、名著等形式多樣,內容非常豐富立體,注重知識間的緊密性、銜接性,讓學生通過學習多篇文章進行對比,反復閱讀、舉一反三,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開展群文閱讀時,教師依托教材,按照單元形式,一個單元一個主題,尋找相關的文章,能夠讓學生對本單元知識不斷鞏固,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有序閱讀,才能達到群文閱讀的真正效果。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涉及兩篇文章分別為:《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兩篇作品,這兩篇文章的主題非常明確。其中《七律·長征》主要表現(xiàn)的是在艱苦奮斗的年代,紅軍戰(zhàn)士爬雪山、過草地,參與長征的整個過程,表現(xiàn)紅軍大無畏精神品質;《狼牙山五壯士》則是五名壯士英勇奮斗、堅韌不屈,為祖國、為人民利益獻身的高尚情懷;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教師深入教材內容,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對比學習,使學生對文章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將一個單元中的知識點進行梳理,便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
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不要只停留于課本教材中,要適應開放性思想,知識是融會貫通的,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們的知識拓展,延伸語文教學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大語文觀。語文的知識涉及方方面面,世界萬物皆語文,通過群文閱讀可以聯(lián)系到文學、古詩詞、政治、地理、歷史等知識內容,將課內與課外的知識全面整合、優(yōu)化教學。群文閱讀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性學習為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知識性、啟發(fā)性、可讀性、趣味性,讓學生們能夠從此愛上語文課,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起來非常有趣、生動。想要學好語文,就是將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全面結合起來,真正實現(xiàn)“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的教學目標。為了能夠在語文教學中體現(xiàn)群文閱讀的效果,教師應當根據(jù)所學課文的知識結構、形式特點等,幫助學生拓展閱讀思維,接觸更多的文學作品,領略國內外優(yōu)秀作品的文筆,在閱讀中能夠獲得深刻的感知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廣闊的空間,積累豐富的文學知識,吸納更多的文學經典。
例如,在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內容中,涉及《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就像第二單元中單元導語中說的,讓學生們能夠跟隨外國文學名著的腳步,去發(fā)現(xiàn)更廣闊的世界。課文中的內容都是名著的節(jié)選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閱讀完整版的《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名著作品,與此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推薦相關的世界名著。要知道讀名著長大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會越來越好,而且隨著時間的積累今后在語文學習中也會越來越輕松;反之沒有讀過名著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非常欠缺,越到高年級學習起來會感到越吃力。就拿課文中所學的《騎鵝旅行記》來說作者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讓學生們多看這樣的文學作品,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還可以為學生推薦如:《愛麗絲漫游奇境》《列那狐的故事》《綠野仙蹤》等世界名著,有助于學生文學水平的提高,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世界里“脫胎換骨”,獲得深刻的感悟精神。
又如,在學習四年級教材中的《貓》一課時,這篇文章是來自老舍先生的作品,那么教師可以為學生講授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的背景,為什么老舍先生喜歡小動物;貓的習性特征;為什么貓有九條命;關于貓的民間故事和傳說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知識點。這樣的知識延伸,讓學生學習起來非常有樂趣,根據(jù)這篇課文引入一些相關知識,讓學生接觸的知識范圍更加多元化、綜合化,讓學生們充分體驗到語文通識教育的優(yōu)勢,真正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高效性。
教師應時刻銘記“德育先行”這一原則,因為教師開展課堂群文閱讀的最終目的就是有目的培養(yǎng)受教育者(即學生)品德的活動。很多小學階段的學生表示對于語文閱讀無感,那么教師就要究其原因,在眾多調查里,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更傾向于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那么教師就要循循善誘,從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優(yōu)秀,他的出師弟子顏回曾這樣稱贊他“夫子循循善誘,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也是當代一些優(yōu)秀教師能把一堂群文閱讀課上的豐富多彩的重要原因。萬事開頭難,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范圍在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左右,如果強制一個人閱讀只會適得其反,教師作為學生打開閱讀大門的引路人要在能夠完成學習任務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閱讀情緒,運用主人公代入法深度體驗文章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慈母情深》這篇課文時,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作者用樸實的文字,繪出了母親對作者的愛,真摯感動、深刻細膩,也彰顯了“作品源于生活,生活孕育作品”。教師在對《慈母情深》這篇文章進行講解時,那么就可以把豐子愷的《我的母親》、老舍的《我的母親》、汪曾祺的《我的母親》與北野武的《我的母親》、結合起來,并將這些文章印刷到A4紙上下發(fā)給學生,讓他們在大量的文本中體會、感知到這幾篇文章的共同點。這些文章的主題就和題目相同,可以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母愛”這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當學生閱讀完畢后,教師可以拋出相關問題:“同學們,你們從這些文章中得出了怎樣的感悟呢?這些作家都是從什么樣的角度去描寫母親的呢?他們所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又有什么異同呢?”當問題提出后,學生便會陷入思考,在這些文章中尋找到相關的答案。之后教師要舉辦相關的寫作比賽,以“母愛”為主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最后,其實在群文閱讀中,教師的德育目標不僅僅只呈現(xiàn)在單一的家庭之愛,更應該彰顯大國之愛,所謂“舍小家,為大家”,魯迅先生的《燈下漫筆》,這是魯迅先生在眾多批判文章中的其中一篇,揭示了民國時期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作為。這些文章都描述了人間大愛,通過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達到了德育的目的,使學生真切體會到了為父為母為國民的不易。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打破以往傳統(tǒng)閱讀的界限,是當前教學中的一個新的嘗試,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更多的幫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開展群文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能夠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層面,依托教材,鍛煉學生理解能力;多元化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知識延伸;滲透德育,使學生深刻體會文章內涵。教師選擇適合于學生的閱讀素材,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掌握閱讀技巧及方法,有效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