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洪山中學 李 靜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的同時也提到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在此背景下,作為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師,探索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能夠更好地契合“雙減”的目的和意義,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利于維護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助推校內服務提質增效這一目標。
“雙減”《意見》出臺后,學校積極響應新政策,落實新要求,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學生在校時間增加,除常規(guī)課堂外,有更多的校內時間進行自主支配,師生、生生互動也相應增加。在此前提下,根據(j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以下簡稱《綱要》)以及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確立了“雙減”政策出臺后的第一學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具體目標。
基于隨機調查和學生訪談發(fā)現(xiàn),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是導致作業(yè)負擔過重的部分原因,因此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而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要。“雙減”后學生到校早,離校晚,在校時長甚至可能超過十二小時,除上課時間外,將課余的碎片化時間以及午休、自習等時間充分利用,合理安排,進行高效的自主學習,是解決作業(yè)負擔過重的一個積極辦法。
校外培訓過熱現(xiàn)象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對校外培訓的需求。經(jīng)了解,“雙減”后筆者所在初中學校學生暫停放學托管、周末補課等校外培訓的人數(shù)較多,究其原因大都是學生知曉政策后不愿再配合家長進行校外培訓,學生認為校外培訓是家長給予的額外學習任務,是導致學習倦怠的原因,但這恰恰也是學生缺乏內在學習動機的表現(xiàn)。因此,需要幫助學生轉變思想,增強學生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在學校學習中充分發(fā)揮主動性。
“雙減”后學生在校與老師、同學相處時間增多,在家與家長共處時間變長,此外初中學生處在青春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雙減”背景下學生在自我探索、情緒調節(jié)和人際關系等方面都面臨著更大地挑戰(zhàn)。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來自自我意識、情緒調適和生活適應等多方面的問題。
為持續(xù)跟蹤學生初中階段心理健康狀態(tài),筆者所在學校每學年初對全校學生施測《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根據(jù)量表結果解釋,篩選出因子分、總均分得分較高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回訪,再結合班主任的反饋,形成全校學生心理檔案。2021年12月,隨著《武漢市中小學心理安全防范要點》的發(fā)布,對全校學生進一步篩查,在學生心理檔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倍愛生檔案。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僅是心理健康教師的工作,就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過程來說,期間有著學生家長、學生自身、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師的共同參與。學生心理檔案的形成是一個動態(tài)收集的過程,尤其對已建立倍愛生檔案的學生進行跟蹤必不可少。上一年學年第一學期的工作探索中,采用每周跟蹤反饋的形式,由班主任、科任老師或心理健康教師對學生的情緒穩(wěn)定性、人際關系、學習進度等情況進行小結,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嘗試,倍愛生大都能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第二學期開始,嘗試將反饋的周期做出調整,對暫未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的倍愛生進行每月跟蹤反饋。
在學生心理檔案和倍愛生檔案的形成過程中,通過與以往的數(shù)據(jù)對比發(fā)現(xiàn),自2020年疫情返校復課之后,因嚴重網(wǎng)絡、手機成癮行為而影響其學習及社會功能和經(jīng)醫(yī)療診治機構診斷患有中度及以上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學生數(shù)量明顯增多。“雙減”政策后,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有所增加,對心理疾病的接納程度有所提升。因此,對于超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范圍的內容,學校建立相應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在學生經(jīng)過醫(yī)療機構的診斷和治療后,為學生創(chuàng)造返校復學的積極條件。
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心理健康課堂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毒V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與《意見》的原則與措施是高度匹配的。“雙減”背景下,筆者所在學校七年級心理健康課由原先的間周一課時調整為每周一課時,除按照參考教材湖北省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心理健康教育》(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開展教學外,依托學校心理健康備課組和區(qū)域教研活動,充實課堂內容,針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側重內容實施課堂教學。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注重學生在認知、情感和行為層面獲得積極體驗,例如:
在“學習心理”領域,面對學生普遍學習動機不強、學習方法不當?shù)默F(xiàn)狀,需要重視學生內在動機的培養(yǎng)。尤其“雙減”后不排除有學生繼續(xù)參加其他形式的校外培訓,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沒有隨著“雙減”的落地而消除,因此要發(fā)掘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要讓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積極應對學習壓力。課程《開啟學習發(fā)動機》之后,要繼續(xù)用一個課時或更長的時間與學生一起探討和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習興趣、習慣等,可以與學生一起進行21天學習打卡活動,使用有趣的方式增強學習興趣。
在“生活和社會適應”領域,側重引導學生從積極角度看待情緒、挫折、壓力等內容,強調積極主動地適應。因此,在原有的課程《情緒萬花筒》基礎上,在學生學會覺察和識別情緒后,我們嘗試增加一個課時的內容,以引導學生以積極心態(tài)接納情緒為目標,進一步澄清情緒無好壞之分的觀念,為八年級開展《恰當表達情緒》做更好地鋪墊。
“雙減”后第一學年,在心理健康教師接待主動來訪的個體心理輔導中,自我意識類別2人次,情緒調適類別3人次,人際關系類別9人次,其中親子關系4人次,學習問題類別5人次,其他類別1人次。對比“雙減”之前的主動來訪類別,并沒有明顯的差異,學生來訪問題大都集中在情緒調適、親子關系、學習等方面的困惑,一般經(jīng)過1-2次的輔導后學生反饋求助的問題可以緩解,可以結束輔導關系。對于經(jīng)醫(yī)療機構診斷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除建立倍愛生檔案跟蹤外,心理健康教師會主動關注學生,嘗試積極與學生建立輔導關系。
對于“雙減”后學生繼續(x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例如時間管理、人際交往、學習動機等方面問題,以心理健康活動月為契機,嘗試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半p減”后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愈發(fā)重視,恰逢高校心理學院與筆者所在學校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助力,在實習生的幫助下,通過問卷調查、自主報名的形式確定參與團體輔導的學生,學校進行了自我成長主動性、認知行為療法對社交焦慮的干預、問題性手機使用等內容的團體輔導活動。
在“雙減”后一整個學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嘗試中,心理健康教師如果能做到與班主任、科任老師的有效協(xié)同合作,將會使教育效果有很大的提升。例如在倍愛生的篩查和跟蹤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受到心理健康學科課時量的限制,學生與心理健康教師的熟悉程度遠不如班主任和科任老師,主動來訪進行個體心理輔導的學生與倍愛生幾乎沒有重合的現(xiàn)象。心理健康教師常常要進行主動干預,但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因此,如何更好地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并引導學生主動求助,這在未來一年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不僅僅是學生,教師群體也是重要的關注對象?!半p減”后教師工作時間延長,在以往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基礎上增加了課后延時服務,面臨更多的課時和更高質量的作業(yè)布置要求,教師需要更充分的備課時間、教學反思時間和集體教研時間,這些問題帶來的壓力不可小覷。如何幫助教師更好地協(xié)調各項工作,及時調適工作壓力引發(fā)的消極情緒,是接下來教師心理健康維護工作所要探究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