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華
(甘肅省鎮(zhèn)原縣屯字中學,甘肅鎮(zhèn)原 744502)
在信息時代中,微課的概念應運而生,一舉成為教育領域中的熱點話題。隨著新課改進程的推進,微課的價值和作用也得到了認可,被逐漸引入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微課為技術和手段開展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率,還能夠激活學生的自主意識,讓他們養(yǎng)成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習慣,并能利用微課解決生物學科中的重點問題,使得他們能夠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得到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以此提升生物教學的整體效率。
相對來說,微課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將其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遵循趣味性的原則。由于生物學科的知識點較為抽象、晦澀,學生在分析和理解時難免會遇到難關,在微課中添加趣味性的動畫、視頻等內容有利于讓學生轉化抽象的生物概念,促進他們更為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識,這樣也能激活學生的原始學習欲望。而微課的形式短小、內容簡潔的特點,要求教師在應用微課時應遵循適切性的原則,即不僅要精選微課中的素材和內容,也要在教學中合適的時間段引入微課視頻,這樣才能保證其真正為學生所用、為教學所用[1]。此外,重點突出性原則也是微課應用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的原則,其讓學生在觀看和分析視頻中的內容時能夠準確理解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以此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明確學習方向。
1.利用微課呈現預習大綱。未雨綢繆,方能預知事件發(fā)展方向,這一理念同樣適用于學科教學。在生物教學中,若教師能夠指導學生展開有效的預習活動,那么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課程學習效率等便能得以提升。在此背景下,微課的價值和作用尤其明顯,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呈現預習大綱,將課程教學的目標、課程主要內容以及新課改背景下生物教學的主要目的等逐條融入微課視頻。在學生預習過程中,教師可將微課視頻通過微信群組等平臺傳送給學生,引導他們依據視頻中的條例,解讀教材中基本的知識和內容,從而初步了解生物學科教材中的編排結構和核心思想,進而初步建構知識體系[2]。此外,教師也應在微課大綱中引入具體的預習方法,以重點標記的方式,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后進行標記和劃分,指導學生如何才能達成目標、怎樣才能準確了解課程內容,從而消除學生在預習階段的迷茫感,這樣才能提升高中生的預習效率。同時,在發(fā)放微課視頻后,教師也可以在微信群組內,同步指導學生掌握解讀大綱的方法,針對具體的問題展開實時探討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充分利用微課視頻資源,理清教材的編排結構和各板塊的教學內容。這對于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動性思維具有重要作用。
2.利用微課發(fā)布預習作業(yè)。在學生預習階段,教師設計和發(fā)布以生物理論知識為基礎的預習作業(yè),有助于檢驗學生的預習成果,也能幫助學生確立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以說,針對具體的生物課程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提前設計預習作業(yè),并將其以圖片和文檔的形式融入到視頻內容中,以此作為考查學生理論預習效果的載體。而后,學生可結合作業(yè)中涉及的題目,針對性地回顧自身的預習成果,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將問題的答案以填空、簡答等不同的形式書寫在空白的答題紙上,教師將其作為學生課堂預習的反饋依據,以此確定正式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而在因材施教的背景下,教師在設計預習作業(yè)時,應以差異化的原則將預習作業(yè)的內容分層,利用基礎題、拔高題和拓展題三個層次的作業(yè)內容,讓學生從基礎題目開始,逐步過渡到拓展題目。當學生完成拓展作業(yè)后,他們的思維能力也上升到更高的層次。這樣的作業(yè)可以契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也有利于推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螺旋式的形式發(fā)展和提升。
在教育改革的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轉換自己的思維模式,認識到自身在教學中的觀察者、引導者的身份,以導學的方式,利用微課視頻指導學生展開自主活動和探究活動,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實驗操作等方式,精準地把握生物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進而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
1.巧借微課導入生物課堂。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中,導入環(huán)節(jié)便占據著開端的位置。如果學生能夠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那么他們自然會將這種熱情和興趣遷移到正式的課堂學習活動中;反之,學生難以在課堂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根據此論點,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微課視頻開展課堂導入,以動態(tài)化、視聽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將焦點集中于課堂上,并主動思考微課中提及的現象、引入的問題,這樣的課堂導入才能被稱為高效的導入。而如何才能使微課視頻真正發(fā)揮其導入價值?根據高中生的思維特征、認知范圍等因素,教師可以將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某種生物現象以動畫、圖片等不同的方式融入視頻中,并于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播放,學生在觀看視頻后自然能夠將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關聯起來,主動展開思考,并結合以往儲備的生物知識闡釋和說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問題意識、推理能力等顯著加強,他們也會在求知欲望的驅使下,更加積極主動地解讀生物問題。而且,為了活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氛圍,教師也要有序引導學生進行互動,讓他們針對微課視頻中引入的生活現象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如此,導入環(huán)節(jié)才能真正成為良好的開端。
2.巧借微課破解重點難點。一般情況下,如果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點過多,頻繁出現無法理解知識、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那么他們便可能產生挫折心理,進而排斥參與學習活動,久而久之便會降低學習效率、影響學習質量。而微課視頻的應用則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所以,教師可以巧借微課破解生物教學中的重難點,讓學生明確重難點知識的具象表現形式,使他們將抽象、具有嚴密邏輯性的理論知識和公式等有機轉化為動態(tài)化的知識鏈條、仿真動畫等等,這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還能幫助學生建立腦內知識圖式[3]。從真實的高中生物教學展開來說,教師應在備課階段提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按照高中生的喜好以及接受能力,制作涵蓋課程重點和難點的微課視頻,并在學生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指引他們解析重點和難點知識。經過此過程后,學生不僅能夠以立體化、圖式化的形式儲存知識,還能在日后解決生活中的生物問題或闡釋更高階層的生物現象時,從腦內自如地調取重難知識點。如此,學生的知識基礎會更扎實,生物素養(yǎng)也能有所增強。
3.巧借微課展現實驗章程。從過往的教學經歷可以看出,受到高考制度、傳統(tǒng)教育思想等多方因素的影響,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被低估,教師往往會以高考考點作為授課的主要依據,大大減少了學生參與實驗活動和動手操作的機會?;谶@一狀況,為了恢復和確立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要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重視生物實驗教學,通過微課視頻將實驗的具體章程體現出來,涵蓋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技術難點,并以動態(tài)化的方式演示實驗流程,讓學生完整地了解實驗的具體步驟和操作方法,為學生掃清實驗過程中的阻礙。而在學生展開實驗的過程中,以深化學生知識印象為目標,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視頻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便能促進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中的自由轉換,也能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巧借微課鏈接課外素材。導學重在“導”,教師要擺脫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束縛和禁錮,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掌握自主學習的技巧和方法,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讓學生有所獲益。鑒于上述論斷,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開闊視野的機會。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巧借微課視頻鏈接課外的生物教學素材,以知名生物學家的生平故事、著名的生物學事件、社會中的生物熱點話題等,作為學生開闊視野的載體,讓他們明確生物學知識在社會、國家乃至命運共同體中的重要作用。而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整個過程中也能意識到單純地依靠課內知識是不夠的,應將目光投向課外。在此基礎上,教師便可順勢布置課外學習任務,以微課視頻為載體,提出項目化探索議題,圍繞某一個生物學選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搜集課外資料、結合課內知識的方式,對議題進行全面闡釋和說明。再者,基于高中生已然具備獨立思考和認知能力的事實,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將搜集的材料制作成一個內容凝練的微課視頻,于課堂上為教師和同學展示,這一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對于生物教學的整體發(fā)展和進步也是一項利好措施。
5.巧借微課還原課程內容。在課堂總結階段,教師應做好課堂教學工作并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可利用微課視頻還原生物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將課堂內涉及的基礎知識點以及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以動態(tài)思維導圖的形式儲存起來,并在課堂復習階段通過微課視頻播放出來,讓學生在鏈條式、動態(tài)化的知識體系中,回顧本課學習的內容、查找自己的知識缺陷和認知盲點。經過此流程,學生的知識空白被補足,也能更為扎實地掌握和運用生物知識點。此外,教師也可以適當地在微課視頻中引入拓展性的生物問題,融合生物學領域內的研究熱點話題,以啟發(fā)式的形式引導學生將課內所學知識應用在解釋拓展問題的過程中,讓他們在回答和闡釋問題時強化自身的知識基礎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自此,學生既能全面理解課程教學的內容、明確各知識點間的結構關系,也能以開放性和前瞻性的眼光對相關生物拓展問題進行思考,這便符合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實際要求[4]。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長久以來復習一直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應注重引領學生展開課后復習活動,讓他們在復習中解決疑難問題、夯實知識基礎,進而提升實踐能力。
1.運用微課解答疑難問題。在復習階段釋疑解惑,有助于推動學生展開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活動,能夠增強學生的自學意識,若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復習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進行自學,那么學生的實際學習效率便會大大提高。故而,教師可以將微課視頻運用在解答疑難問題,以直觀化的形式幫助學生突破思維的局限性,讓他們結合課內教學以及課后復習階段的微課視頻解讀生物知識和相關問題。如此,學生的生物基礎會更為牢固,他們的自學熱情也會不斷提高。而且,教師也要將不同階段的微課視頻以文件夾的方式儲存在班級共享平臺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不受時空條件限制地自主下載、瀏覽和分析微課視頻,尤其是在遇到疑難問題時,學生可反復觀看視頻中的內容,從視頻中尋求問題的答案,以此突破思維瓶頸、解決生物問題。借此方式,高中生的復習效果不斷加強,他們的成長軌跡也能與新課標中的具體要求相吻合。
2.運用微課開展課后活動。由上文的分析已知,生物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科目,教師應把握好生物學科的實踐性特征,使其成為推動學生展開社會實踐和深度探索的載體。換言之,教師要把實踐活動作為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此背景下,教師可以運用簡短、凝練的微課視頻開展實踐型、探索型的課后活動,幫助學生延伸學習范圍和探索領域,讓他們可以在微課視頻的指導下明確自主探究和社會實踐的方向與途徑,這樣便能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使其更為契合新高考制度以及課改的要求。在微課視頻的指引下,學生便可依據課內所學知識點,參與到自然采樣、植物培植等多元化的社會探索活動中,精準地遷移和應用生物知識,讓他們充分利用社會中的資源展開科學實驗和深度探究,進而以專題化和項目化的形式深度挖掘生物問題背后隱含的社會問題和自然環(huán)境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學習能力、社會責任意識和環(huán)保理念等都能得以增強。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對微課的概念、作用和應用原則等進行整體分析,在明確其價值的基礎上,按照預習、導學和復習三個階段將微課融于教學活動中。在這一過程中,高中生能夠以直觀和動態(tài)的方式了解生物學科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問題,還能夠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開闊他們的知識視野和文化視野。而在日后的生物教學工作中,教師仍要探索微課的新用法,不斷提升微課的制作和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