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張靜敏,師留印
(核工業(yè)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 101149)
根據(jù)GB 18598—2019《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氰渣毒性浸出液中總氰化物質量濃度低于6 mg/L、總砷質量濃度低于低于1.2 mg/L方可進入尾礦庫堆存。某黃金礦山氰化過程中產(chǎn)生氰渣,其毒性浸出液中總氰化物和總砷質量濃度均超標,不能直接進入尾礦庫堆存,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
對于氰化物的處理主要采用分解破壞法和回收法[1-2]。分解破壞法是將氰化物破壞分解為無毒物質,常用方法包括臭氧法[3]、過氧化氫法[4]、氯氧化法[5]、生物法[6]、因科法[7]等?;厥辗ㄊ菍⑶杌锘厥赵倮?,主要有固液分離洗滌法[8]、酸化法[9]、離子交換法[10]等。其中,過氧化氫氧化分解法適合于低濃度氰化物的去除,且處理后的廢水無二次污染,結合某黃金礦山實際情況,采用過氧化氫法對該氰渣進行除氰實驗研究。
砷與金相似的地球化學特性注定了它們常共存于礦石中[11],因此金礦氰渣及其溶液中往往含有砷。含砷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化學沉淀法、離子交換法、吸附法、膜分離法和生物法等[12]。其中,鐵鹽沉淀法簡單易操作,因此采用鐵鹽沉淀法對該氰渣進行固砷實驗研究。
主要設備:酸度計,pHS-3C型;機械攪拌槽,XJTⅡ型;電子天平,BSA224S型;有機玻璃攪拌槽,2 L;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WFX-210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儀,ICAP7000型。
主要試劑:98%濃硫酸、30%過氧化氫、七水硫酸亞鐵、濃硝酸,均為分析純。
取自某黃金礦山生產(chǎn)線的氰渣,含水率為22.2%,過濾后濾液pH值11.5,濾液主要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氰渣濾液主要成分分析結果/ (mg?L-1)Table 1 Analysis results of main components of cyanide residue filtration solution
由表1可知,該氰渣濾液中氰化物的賦存狀 態(tài)以易釋放氰化物為主,占98%,而金屬絡合氰化物僅占2%;主要金屬元素為Cu,其他金屬元素質量濃度均較低,但As質量濃度為2.98 mg/L,超過標準限制。
按照HJ/T 299—2007《固體廢物 浸出毒性 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對氰渣進行毒性浸出實驗,分析浸出液中主要成分,結果見表2。
表2 氰渣毒性浸出液成分分析結果/(mg?L-1)Table 2 Analysis results of toxic leaching solution of cyanide residue
由表2可知,氰渣毒性浸出液中總氰化物質量濃度為31.2 mg/L、砷質量濃度為3.28 mg/L,均超過標準限制,其他金屬元素均達到標準要求,因此,該氰渣無害化處理的對象為低濃度氰化物和低濃度砷。
過氧化氫氧化法分解氰化物的過程中,首先把氰根氧化成氰酸根,然后氰酸根水解成碳酸根,基本反應[13]如下:
反應(1)在堿性、有銅離子作催化劑條件下十分迅速,且不會產(chǎn)生任何有毒有害物質。
鐵鹽法固砷中,硫酸亞鐵是常用的固砷試劑,礦漿中加入硫酸亞鐵,F(xiàn)e2+與溶液中的AsO32-、AsO43-反應形成穩(wěn)定絡合物(其中FeAsO4在25℃、pH值3~8的條件下溶解度只有1.46×10-5mg/L,結晶性良好的臭蔥石(FeAsO4?2H2O)的穩(wěn)定性能更好),產(chǎn)生的穩(wěn)定絡合物再被鐵的氫氧化物吸附共沉淀而實現(xiàn)固砷。
氰渣的無害化處置可采用直接處理和調漿處理兩種方法。工業(yè)上常采用調漿后進行處理,一般礦漿濃度控制在40%左右。氰渣調漿后可以提升處理量,同時降低液相中大部分污染物濃度,有助于提升處理效果,降低試劑成本。本研究首先對氰渣進行調漿,然后采用過氧化氫氧化分解氰化物、硫酸亞鐵沉淀固砷的方法進行無害化處理。
3.1.1 過氧化氫用量對除氰的影響
取一定量的氰渣加清水調礦漿濃度至40%,充分攪拌后取1 L礦漿,加入不同量的過氧化氫,反應2 h后滴加濃硫酸調礦漿pH值至7.5左右,反應溫度為室溫20℃。過氧化氫用量對除氰的影響實驗結果見表3。
表3 過氧化氫用量對除氰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hydrogen peroxide dosage on cyanide removal
由表3可知,隨過氧化氫加入量的增加,氰渣毒性浸出液中總氰化物濃度逐漸降低,當過氧化氫加入量為2.0 mL/L時,氰渣毒性浸出液中總氰化物濃度為3.23 mg/L,滿足《氰渣規(guī)范》尾礦庫處置的要求,但砷質量濃度為3.88 mg/L,超過標準限值,除氰后需進行固砷處理。
3.1.2 反應pH值對除氰的影響
取一定量的氰渣加清水調礦漿濃度至40%,充分攪拌后取1 L礦漿,加入過氧化氫溶液2.0 mL,反應2 h后滴加濃硫酸調礦漿不同pH值,反應溫度為室溫20℃。反應pH值對除氰的影響實驗結果見圖1。
圖1 不同pH值對除氰的影響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pH value on cyanide removal
從圖1中可以看出,氰渣毒性浸出液中總氰化物含量隨反應pH值的降低而減少,當反應pH值小于7.5時,總氰化物濃度小于5 mg/L,滿足要求。
3.1.3 反應時間對除氰的影響
取一定量的氰渣加清水調礦漿濃度至40%,充分攪拌后取1 L礦漿,加入過氧化氫溶液2.0 mL,反應不同時間后,滴加濃硫酸調礦漿pH值小于7.5,反應溫度為室溫20℃。反應時間對除氰的影響實驗結果見圖2。
圖2 不同反應時間對除氰的影響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reaction time on cyanide removal
3.2.1 反應pH值對固砷的影響
取一定量的氰渣加清水調礦漿濃度至40%,充分攪拌后取1 L礦漿,加入過氧化氫2 mL,反應2 h后投加2.0 g硫酸亞鐵(確保足量)進行固砷,然后加入過氧化氫1 mL,滴加濃硫酸調節(jié)礦漿不同pH值,再次反應1 h,反應溫度均為室溫20℃。不同pH值對固砷的影響實驗結果見表4。
表4 反應pH值對固砷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f pH value on arsenic fixation
從圖2中可以看出,反應時間大于2 h后對總氰化物濃度影響很小,因此,除氰反應時間選擇2 h即可。
由表4可知,當硫酸亞鐵投加量為2.0 g/L,控制反應pH值在6.5時,經(jīng)處理后的氰渣毒性浸出液中總As濃度為0.55 mg/L,pH值為7.94,滿足要求。
3.2.2 硫酸亞鐵用量對固砷的影響
取一定量的氰渣加清水調礦漿濃度至40%,充分攪拌后取1 L礦漿,加入過氧化氫2 mL,反應2 h后投加不同量的硫酸亞鐵進行固砷,然后加入過氧化氫1 mL,滴加濃硫酸調節(jié)礦漿pH值至6.5,反應1 h,反應溫度均為室溫20℃,不同硫酸亞鐵對固砷的實驗結果見圖3。
圖3 硫酸亞鐵用量對固砷的影響Fig.3 Effect of ferrous sulfate dosage on arsenic fixation
從圖3中可以看出,隨著硫酸亞鐵投加量的增加,經(jīng)處理后氰渣毒性浸出液中As的濃度逐漸降低。當每升礦漿中硫酸亞鐵投加量為0.5 g時,經(jīng)處理后的氰渣毒性浸出液中As的濃度在0.8 mg/L以下,滿足要求。
3.2.3 反應時間對固砷的影響
取一定量的氰渣加清水調礦漿濃度至40%,充分攪拌后取1 L礦漿,加入過氧化氫2 mL,反應2 h后投加0.5 g硫酸亞鐵進行固砷,然后加入過氧化氫1 mL,滴加濃硫酸調節(jié)礦漿pH值至6.5,反應不同時間,反應溫度均為室溫20℃。不同反應時間對固砷的實驗結果見圖4。
圖4 不同反應時間對固砷的影響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reaction time on arsenic fixation
從圖4中可以看出,反應時間大于1 h后對As濃度影響很小,因此,固砷反應時間選擇1 h即可。
取一定量的氰渣加清水調礦漿濃度至40%,充分攪拌后取2 L礦漿于攪拌槽中充分攪拌,加過氧化氫2 mL/L,反應時間2 h。反應結束后加硫酸亞鐵0.5 g/L,過氧化氫1 mL/L,加濃硫酸調節(jié)礦漿pH值至6.5,反應1 h,對處理后的氰渣進行毒性浸出實驗,分析浸出液主要成分,結果見表5。
表5 綜合驗證實驗結果/(mg?L-1)Table 5 Comprehensive verification test results
由表5可知,采用氰渣調漿無害化處理技術,過氧化氫用量合計3 mL/L,七水硫酸亞鐵用量0.5 g/L,濃硫酸用量6.5 mL/L,固砷反應pH值為6.5,反應總時間3 h,處理后氰渣毒性浸出液中總氰化物濃度0.25 mg/L,砷濃度0.55 mg/L,pH值7.9,達到了《氰渣規(guī)范》尾礦庫處置和《危廢填埋標準》的要求。
(1)實驗確定的較佳反應條件:除氰段,過氧化氫加入量2 mL/L,反應時間2 h;固砷段,硫酸亞鐵加入量0.5 g/L,過氧化氫加入量1 mL/L,硫酸加入量6.5 mL/L,反應時間1 h。
(2)采用“原礦漿—調漿—過氧化氫氧化—硫酸亞鐵固砷—壓濾”的無害化處理工藝,處理后氰渣毒性浸出液中總氰化物質量濃度0.25 mg/L,砷質量濃度0.55 mg/L,滿足《氰渣規(guī)范》尾礦庫處置和《危廢填埋標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