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堯 薛 斌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的嚴重精神障礙疾病,患者多表現(xiàn)為解決問題能力、分析能力和行為能力下降,嚴重者可能會影響生活自理能力[1]。精神分裂癥多起病緩慢,且并無典型精神癥狀,嚴重損害患者認知功能,臨床多表現(xiàn)為嚴重、慢性精神分裂癥,而且精神殘疾的發(fā)病率較高。研究發(fā)現(xiàn),在治療期間,因患者依從性較差,嚴重影響治療療程,極易反復發(fā)作,出現(xiàn)反復住院現(xiàn)象,影響其生命質(zhì)量[2]。所以,想要促進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就需要適合的治療藥物,從而強化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力度。舍曲林是臨床精神分裂癥的常用治療藥物,作為一種強有力的D2拮抗劑,能夠增強額葉皮質(zhì)D2受體和紋狀體活力,進而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癥狀[3]。但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應用舍曲林治療雖然患者無明顯不良反應,但會降低其機體糖脂代謝能力,進而提升血糖、血脂水平,長久以來可增加糖尿病患病風險[4]。布南色林是一種與以往精神分裂癥治療藥物作用機制具有明顯不同的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陰性、陽性癥狀,逐漸成為精神分裂癥治療的新選擇[5]。然而布南色林與舍曲林的治療效果有何差異,目前尚無明確定論。本研究就布南色林與舍曲林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對患者服藥依從性及糖脂代謝的影響進行分析?,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丹東市第三醫(yī)院2018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收治的60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shù)字分組法將其依照1∶1 的比例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符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6];住院治療;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了同意書。排除標準:入院前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不能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由藥物、乙醇等其他原因?qū)е碌木裾系K。
對照組:患者口服鹽酸舍曲林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141),初始劑量為50 mg/次,1 次/d,逐漸增加至100~200 mg/d,分次口服。
觀察組:患者口服布南色林片(住友制藥(蘇州)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0045),初始劑量為4 mg/次,2 次/d,餐后口服。根據(jù)患者的年齡及癥狀,可適當增減劑量,維持劑量為8~16 mg/d,每日劑量不應超過24 mg。兩組患者均治療3 個月。
1)陰性與陽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與住院時間:治療前與治療后應用PANSS 對患者各項癥狀嚴重程度進行評價,其中陰性7 項,陽性7 項,每項1~7 分,分數(shù)越低代表患者癥狀越輕[7];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2)糖代謝: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 血糖與空腹血糖水平。3)脂代謝:抽取兩組患者空腹肘靜脈血,抗凝處理,并采用全自動血生化分析儀檢測其血脂代謝指標水平,其中包括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4)依從性:應用本院自行改編的治療依從性行為評定量表對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進行評價,其中包括按時用藥、合理劑量、控制飲食3 項基本內(nèi)容,每項內(nèi)容最高33 分,總分為100 分,>81 分為完全依從,71~81 分為基本依從,<71 分為不依從[7]。服藥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shù)+基本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陽性癥狀與陰性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陽性癥狀與陰性癥狀評分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PANSS 評分與住院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患者PANSS 評分與住院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 血糖與空腹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 血糖與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糖代謝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糖代謝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TG、HDL、LDL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HDL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TG、LDL 水平升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脂代謝水平比較(mmol/L,)
表4 兩組患者脂代謝水平比較(mmol/L,)
觀察組服藥依從性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比較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對于精神疾病的控制方面雖然療效良好,但患者會出現(xiàn)代謝異常和體重增加現(xiàn)象,進而影響治療依從性[8]。因此,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選擇藥物時,除了需要選擇能夠有效控制患者臨床癥狀的藥物外,還要選擇對患者機體糖代謝與脂代謝影響較小的藥物,進一步提升患者服藥依從性[9]。布南色林是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2008 年在日本上市,臨床試驗表明,布南色林能夠明顯減輕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療效顯著[10]。舍曲林屬于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類抗抑郁藥物的一種,可選擇性抑制5-HT 再攝取,且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11]。因此,本研究對比了布南色林與舍曲林對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效果,希望能夠為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提供參考意見。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陽性癥狀與陰性癥狀評分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觀察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表明應用布南色林與舍曲林均能夠減輕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陽性癥狀,但布南色林效果更優(yōu),能夠進一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這是因為舍曲林屬于一種高效抗抑郁藥物,治療劑量能夠阻斷人血小板攝取5-羥色胺,而且具有高強度選擇性,對于5-HT 受體、GABA 受體、多巴胺受體以及腎上腺受體均具有一定的親和力,可減輕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陰性與陽性癥狀。而布南色林屬于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對于5-HT 受體,多巴胺D2、D3受體均具有較強親和力,能夠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與認知功能,進而減輕患者臨床癥狀。王占璋等[12]發(fā)現(xiàn),布南色林對于多巴胺受體的親和力比利培酮高94 倍,比氟哌啶醇高20 倍,對于腎上腺素受體的親和力比舍曲林高20 倍,因此布南色林對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效果更優(yōu),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符。另外,與大多數(shù)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相比,布南色林對于多巴胺受體的親和力明顯高于5-HT 受體,而阿哌利唑、氯氮平、利培酮、舍曲林等在大鼠體內(nèi)D2受體和D3受體的占有率最高,因此提示布南色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效果更優(yōu)[13]。治療后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 血糖與空腹血糖水平均升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HDL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TG、LDL 水平升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應用布南色林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糖脂代謝影響較小。以往研究針對抗精神類藥物對患者機體血清催乳素、血糖、血脂的影響研究較多,但尚無統(tǒng)一定論。但目前研究證實,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雖然是精神分裂癥的首選治療藥物,但會造成患者一定的不良反應,其中代謝異常與體重增加較常見[14]。研究發(fā)現(xiàn),舍曲林、氨磺必利治療后會導致患者體重增加,而布南色林對于患者體重糖脂代謝影響較小[15],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似。這是因為5-HT 被認為是一種飽腹感的信號物質(zhì),其中5-HT2c、和5-HT1A 受體參與5-HT 介導的食物攝取,而5-HT2c 受體對于拮抗劑有著較低親和力,這也可能是布南色林不增加患者體重與改善糖脂代謝的一項重要原因。觀察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證明應用布南色林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服藥依從性,這是因為布南色林對于患者糖代謝與脂代謝影響較小,并不會明顯增加患者體重。
綜上所述,布南色林與舍曲林能夠?qū)穹至寻Y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但布南色林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舍曲林,能進一步減輕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對糖脂代謝影響較小,能夠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