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琴, 陳穎, 石鈺琳, 金瓊瓊, 周娟, 林麗, 宋一丹, 魏莎, 黃紅麗, 劉亞琴
腎病綜合征是兒童常見且高發(fā)的腎臟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率在兒童泌尿系統(tǒng)疾病中排名第二,該疾病主要有四類臨床表現(xiàn),即低蛋白血癥、蛋白尿、水腫和高膽固醇血癥[1-2]。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兒童原發(fā)性腎病的檢出率不斷提高。腎病綜合征作為兒童慢性病之一,具有病程特殊、病情反復發(fā)作且需要長期治療等特點,導致此類疾病患兒在忍受疾病造成的生理不適外,還會受到多方影響,進而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3-4]。沙盤游戲療法是一種專門針對青少年的心理治療方案,主要是通過沙盤場景構建展示患兒潛意識,促進其意識與潛意識進行融合,同時該操作方案還具有自由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等優(yōu)勢,使得其在臨床接受度相對較高[5-7]。近年有研究指出,沙盤游戲療法對兒童社交焦慮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另有研究也發(fā)現(xiàn),該治療方案應用沙世界幫助患兒重建混亂的內心及自我,從而對社交障礙兒童生活質量也有一定改善,這使得該治療方案已逐漸由針對特殊患兒群體治療轉向對具有心理行為問題患兒的治療[8-10]。因此,本研究對少年腎病綜合征患兒使用沙盤游戲療法,觀察該治療方案對患兒心理特征、社交焦慮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為少年腎病綜合征患兒的心理干預提供依據(jù)。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抽取武漢市某三甲醫(yī)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700例少年腎病綜合征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50例。對照組男164例,女186例;年齡7~14歲,平均(10.32±2.24)歲。觀察組男174例,女176例;年齡7~14歲,平均(10.51±2.40)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入組患兒均符合《兒童常見腎臟疾病診治循證指南(一)》[11]中兒童腎病綜合征診斷標準;②入組患兒年齡在7~14歲間,性別不限;③均為初次入院接受激素治療的患兒,此前未接受其他相關激素治療;④智力發(fā)育正常,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⑤思維語言表達能力正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腎功能不全(即血清肌酐水平升高);②合并認知障礙、精神異常等;③患兒入院后病情惡化嚴重,或存在其他系統(tǒng)疾病或嚴重并發(fā)證;④父母無法長期照顧患兒,或主監(jiān)護人拒絕參加研究;⑤因多種原因導致中斷住院治療。
對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干預,即由護理人員向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口頭宣教,介紹院內住院環(huán)境,責任醫(yī)生、護士,目前病房作息時間,注意事項等內容。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沙盤游戲療法,具體操作如下。①參與人員及干預計劃:在該醫(yī)院內兒科就職年限≥5年的兒科慢性病臨床醫(yī)生1名;工作時間≥5年的兒科慢性病??谱o士1名,且具有三級以上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工作時間≥5年的兒科心理治療師1名;其余均為醫(yī)院腎內科護士。本研究選擇個體(4次)和家庭(2次),單次治療時長約為60~90 min,總干預時常為8周。②干預前準備:在腎臟病房設置沙盤治療室,確保治療室處于通風、安靜且采光好的環(huán)境,需配備標準沙盤、沙架、沙具,適當擺放綠植形成安全放松的環(huán)境;患兒治療前需進行各種量表評估,明確其情緒問題及個性特點。③干預過程:采用“一對一”的模式進行干預,即每次進入1名患兒或者1名患兒與其主監(jiān)護人共同進入,進入沙盤室后幫助其完成手部消毒,帶其熟悉整個治療環(huán)境,并引導患兒自行觸摸沙子、體會沙子帶來的感受,幫助其緩解緊張情緒后開始隨意創(chuàng)作,記錄患兒創(chuàng)作期間各種行為表現(xiàn),通過“靜默見證者”的態(tài)度幫助患兒全身心投入沙盤作品創(chuàng)作。待其創(chuàng)作完成后根據(jù)其心理特點,邀請患兒講訴自己的作品,引導其走進自我內心世界,拍照留檔。最后根據(jù)患兒意愿問詢其是否需要拆除或協(xié)助拆除沙盤作品,離開沙盤室前再次消毒。
1.3.1 心理特征干預前后分別應用Conners父母癥狀問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12]對兩組患兒心理問題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48個條目,涉及品行問題、心身問題、學習問題、焦慮、沖動多動和多動指數(shù)六個方面,得分越高該方面問題越嚴重。該量表信度為0.150~0.630,Cronbach'sα為系數(shù)0.920。
干預前后分別應用兒少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Scale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MHS-CA)對兩組患兒心理狀況進行評估,該量表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即:認知功能(5~25分)、思維語言(5~25分)、意志行為(5~25分)、情緒體驗(3~15分)、個性特征(6~30分),得分越高代表心理狀況越健康[13]。該量表信度為0.761,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49。
1.3.2 社交焦慮干預前后分別應用兒童社交焦慮量表(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SASC)評估兩組患兒社交焦慮情況,該量表共10個條目,包括害怕否定評價(0~12分)和社交回避及苦惱(0~8分)兩個因子,涉及患兒社交焦慮所伴發(fā)的情感、認知及行為[14]。各條目采用3級評分制,總得分為0~2分,總得分范圍為0~20分,得分越高說明焦慮水平越高。該量表信度0.538~0.839、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580~0.790。
1.3.3 生活質量干預前后分別應用兒少主觀生活質量問卷(Inventory of Subjective Life Quality,ISLQ)評估兩組患兒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認知成分、總體水平、情感成分、成分水平和維度水平六個方面,共計52個條目[15]。該量表信度0.541~0.805、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540~0.835。
經分析顯示,觀察組干預后PSQ評分中各維度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Cohen'sd>0.8)。見表1。
經分析顯示,觀察組干預后,MHS-CA評分中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Cohen'sd>0.8)。見表2。
表1 兩組少年腎病綜合征患兒干預前后PSQ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少年腎病綜合征患兒干預前后MHS-CA評分比較 單位:分
觀察組干預后,SASC評分中各維度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Cohen'sd>0.8)。見表3。
表3 兩組少年腎病綜合征患兒干預前后SASC評分比較 單位:分
經分析顯示,觀察組干預后ISLQ評分中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Cohen'sd>0.8)。見表4。
表4 兩組少年腎病綜合征患兒干預前后ISLQ評分比較 單位:分
兒童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與成年人相比其認知、心理發(fā)育均有所欠缺,導致其無法正確處理因外界不良刺激源造成的傷害,且面對挫折和失敗的耐受性相對較差[16-17]。患有腎病綜合征患兒不僅要忍受疾病直接造成的生理傷害,還需要面對因疾病帶來的反復住院、長期服藥、頻繁檢查等,導致其更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18-20]。此外,少年時期的腎病綜合征患兒因疾病治療輟學率較高,從而缺乏正常的伙伴交流、學?;顒拥?,導致其社會化發(fā)展也受到較大影響。
本研究對少年腎病綜合征患兒使用沙盤游戲療法,發(fā)現(xiàn)使用該治療方案能有效降低患兒PSQ評分,提高MHS-CA評分,這與譚巨丹等[21]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相似性。沙盤游戲療法治療初期,為患兒提供了一個安全且便于共情的環(huán)境,通過醫(yī)護人員的靜默陪伴,弱化周圍環(huán)境對其的掌控,幫助患兒進行自我潛意思的表達,同時通過引導沙具的選擇、創(chuàng)造自我沙世界等,幫助患兒消解創(chuàng)傷帶來的不愉快體驗;隨著治療的深入,患兒將逐步進入自我懷疑階段,通過對場景的摧毀和重建,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世界,進而幫助其勇敢審視過去的自己,進行對錯思考判斷,降低負面情緒造成的消極影響。
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因疾病造成的活動受限,腎病綜合征患兒對正常的家庭、社交生活逐漸出現(xiàn)渴望,進而產生大量的負面情緒[22-23]。為進一步論證沙盤游戲療法對腎病綜合征患兒社交情緒的改善,本研究還對其SASC評分進行測評,發(fā)現(xiàn)實施該方案后能明顯降低患兒SASC評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ISLQ評分,說明沙盤游戲療法可減輕患兒社交焦慮,進而改善日常生活質量。沙盤游戲療法中的個體沙盤主要是通過患兒自我搭建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幫助其在枯燥的治療過程中進行自我欣賞,通過對自我作品的肯定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沙盤游戲療法中的家庭沙盤治療則能通過家屬參與為患兒創(chuàng)造一個被接納的安全環(huán)境,有利于提升患兒共情能力,并通過家庭成員的接納和認可促進患兒積極情緒,釋放消極情緒[24-26]。
綜上所述,使用沙盤游戲療法能有效改善腎病綜合征患兒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時減輕其社交焦慮感,對患兒日常生活質量的促進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