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鳳,張文文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yī)院,重慶 401331)
產褥期靜脈血栓是一類可能危及孕產婦生命安全的嚴重疾病,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其中產后卵巢靜脈血栓是一種罕見的、嚴重的妊娠期并發(fā)癥,可能與孕產婦血液高凝狀態(tài)有關[1-2],該病發(fā)生率低且缺乏特征的臨床表現,臨床醫(yī)師易漏診、誤診,如不及時診斷發(fā)現并進行血栓預防治療可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安全。本院收治2例順產及剖宮產術后卵巢靜脈血栓患者,結合相關文獻學習,以期提高臨床醫(yī)師對該疾病的認識和及時診治,降低產褥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病死率。
1.1病例1 患者,女,27歲,體重指數29.136 kg/m2。因停經39周2 d要求終止妊娠于 2021年5月17日收入院。孕42 d時外院查凝血象示D-二聚體(D-D)較高,給予低分子肝素治療至入院前1 d(劑量不詳)。入院后查凝血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24.6 s,纖維蛋白原(Fg)4.16 g/L,D-D 2.19 mg/L,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5.1 mg/L。因社會因素行經腹子宮下段剖宮產術,術后第3天出現右側腹痛,持續(xù)疼痛并呈逐漸加重趨勢。查體:Murphy征陰性,腹軟,無肌緊張,右側腹部深壓痛,麥氏點有輕度深壓痛,均無反跳痛。血常規(guī):白細胞(WBC)9.51×109L-1,血紅蛋白(Hb)155 g/L,血細胞比容(Hct)0.45 L/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74.0%,C 反應蛋白38.64 mg/L。凝血象:Fg 5.01 g/L,D-D 1.85 mg/L,FDP 5.4 mg/L。闌尾彩色多普勒超聲:右下腹闌尾區(qū)偏上方腹腔內異?;芈?,考慮包裹性炎性改變伴周邊少量積液可能。腹部CT:右腎周至右側附件區(qū)間迂曲圓條狀無強化稍高密度影,伴周圍炎癥包裹征象。見圖1??紤]剖宮產術后右側卵巢靜脈血栓性靜脈炎,予以那曲肝素鈣0.4 mL皮下注射每12小時1次抗凝、頭孢西丁抗感染等治療后患者腹痛逐漸好轉,術后第8天復查血常規(guī)正常;凝血象:Fg 4.49 g/L,D-D 1.46 mg/L。出院后患者繼續(xù)自行給予那曲肝素鈣抗凝治療,并于血管外科密切隨訪。
圖1 病例1腹部CT檢查
1.2病例2 患者,女,25歲,體重指數24.974 kg/m2。因停經40周2 d見紅伴腹痛7+h收入院。入院后查凝血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24.5 s,Fg 4.16 g/L,D-D 2.73 mg/L,FDP 6.9 mg/L;血常規(guī):Hb 100 g/L,Hct 0.34 L/L。入院后陰道順娩一活嬰,產后第2天出現右側腰痛,查體:腹軟,右側腹部壓痛,輕微反跳痛,無肌緊張,雙側腓腸肌無深壓痛。腹部超聲:右腎外上方至內下方迂曲管道樣回聲,考慮擴張的靜脈伴血栓形成可能,來源于右卵巢靜脈?腹部CT:右側附件區(qū)至右腎周間迂曲條狀稍高密度影,靜脈期中遠段明顯充盈缺損征象,考慮右側卵巢靜脈迂曲擴張伴其內血栓形成。見圖2。凝血象:Fg 4.26 g/L,D-D 10.11 mg/L,FDP 22.5 mg/L。血常規(guī):WBC 16.21×109L-1,Hb 62 g/L,Hct 0.20 L/L,NEU% 78.2%。予以依諾肝素4 000 IU皮下注射每12小時1次抗凝、頭孢西丁2 g每8小時1次抗感染、輸血等對癥治療。產后第5天復查血常規(guī):Hb 73 g/L,Hct 0.24 L/L。凝血象:Fg 3.56 g/L,D-D 3.44 mg/L,FDP 8.3 mg/L。患者出院后繼續(xù)予以依諾肝素4 000 IU皮下注射每12小時1次抗凝,并于血管外科密切隨訪。2例患者發(fā)病時、治療后癥狀、體征、檢查指標情況見表1。
圖2 病例2腹部CT檢查
表1 2例患者發(fā)病時、治療后癥狀、體征、檢查指標比較
2.1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妊娠及產褥期婦女體內凝血-纖溶系統(tǒng)、血流動力學的生理性改變導致孕產婦發(fā)生靜脈血栓的風險為非孕期正常女性的4~5倍[3]。常見獲得性危險因素包括吸煙、肥胖、高齡、妊娠、惡性腫瘤、盆腹腔手術、放化療、感染、出血、血栓病史、激素治療等,而先天性危險因素主要為易栓癥[4-7]。Virchow提出的靜脈血栓形成三要素為其主要發(fā)病機制,即血管內皮受損或血管壁受損、血液淤滯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8]:(1)外科手術、局部感染等因素可導致產后血管內皮損傷,阻止凝血抑制并激活凝血級聯(lián)反應,釋放血小板加速凝集導致靜脈血栓的形成[9];(2)妊娠期子宮體積增大對下腔靜脈和髂靜脈等造成壓迫、術后長時間的臥床、激素治療等均可導致血流速度緩慢循環(huán)淤滯易形成靜脈血栓[10];(3)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增高,導致凝血因子Ⅰ、Ⅱ、Ⅶ、Ⅷ、Ⅸ、Ⅹ水平升高,凝血抑制物(游離蛋白S和總蛋白S)下降,血小板黏附增加,纖維蛋白溶解降低,從而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增加了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6,11]。產后卵巢靜脈血栓是產后罕見且嚴重的并發(fā)癥,剖宮產者卵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高于順產者,多發(fā)生于產后第2~15天,其原因可能為妊娠期卵巢靜脈血流量增加導致卵巢靜脈曲張、部分卵巢靜脈瓣破壞及血流淤滯、產褥期血液高凝狀態(tài)、細菌感染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害等[10]。90%的產后卵巢靜脈血栓發(fā)生于右側卵巢靜脈,分析其可能原因[3,12-16]:(1)右側卵巢靜脈比左側靜脈長,產褥期的靜脈擴張易造成血流淤積;(2)孕晚期及產后子宮增大右旋,下腔靜脈及右卵巢靜脈局部受壓擴張;(3)產后增大的子宮導致左腎靜脈回流受阻向左卵巢靜脈逆流,右側卵巢靜脈順流,從而增加右側卵巢靜脈曲張、血流淤滯。剖宮產后產婦處于高凝血狀態(tài),當出現子宮內膜炎、泌尿系感染等因素侵入時可導致內皮細胞的損害,較順產更易引起血栓形成。
2.2臨床表現 產后卵巢靜脈血栓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大多數患者出現腹痛,如形成靜脈血栓炎可出現發(fā)熱,部分患者可觸及其腹部包塊等[2]。腹痛多表現為一側下腹部持續(xù)性疼痛伴腰痛,查體可表現為下腹部壓痛或伴輕微反跳痛,常無肌緊張,部分患者可觸及條索樣小包塊或增厚,由于卵巢靜脈位置較深且固定,較難發(fā)現陽性體征,臨床醫(yī)師需與急性闌尾炎、卵巢囊腫蒂扭轉、輸卵管炎等相鑒別。部分患者形成靜脈血栓炎出現發(fā)熱,同時,可能伴惡心、嘔吐、低血壓、敗血癥等,血培養(yǎng)大多數為陰性,且對抗生素不敏感[15,17]。由于產后卵巢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缺乏特異性體征,常會延誤診斷,故提高對產后靜脈血栓的認識十分重要,產后不明原因的腹痛、發(fā)熱等表現需考慮有無下肢、盆腔靜脈血栓形成等可能。
2.3診斷 由于產后卵巢靜脈血栓容易漏診、誤診,其診斷需依據實驗室聯(lián)合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結果多無特異性,部分患者炎性標志物升高,血漿D-D水平異常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加快,尿常規(guī)、血培養(yǎng)常呈陰性[18]。超聲檢查可表現為腎周圍及盆腔卵巢周圍血管增粗,見迂曲擴張的血管結構等。CT檢查能較好地診斷卵巢靜脈血栓,表現為血管壁增厚、血管擴張,以及中央降低、邊緣增強的密度影等,具有檢查范圍廣、空間分辨率高等優(yōu)點。磁共振成像檢查對卵巢靜脈血栓的診斷也具有較高靈敏度,但費用昂貴[19]。綜合來講,產后血漿 D-D水平異常升高需警惕靜脈血栓形成可能,目前,推薦CT檢查作為產后卵巢靜脈血栓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必要時選用磁共振成像檢查[20]。
2.4治療 確診靜脈血栓形成后為避免血栓脫落引起肺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患者應嚴格臥床休息,同時,積極治療,主要為手術和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包括卵巢靜脈結扎、下腔靜脈結扎、放置濾網、靜脈取栓等,藥物治療為抗凝和抗感染治療??鼓委熕幬锇ㄆ胀ǜ嗡?、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華法林等[22]。治療期間應定期超聲監(jiān)測血栓變化情況,抗凝持續(xù)時間11 d至60個月不等。有發(fā)熱感染表現者需加用抗生素,盡早聯(lián)合抗凝、抗生素、對癥支持治療,預后良好[10,15]。由于產后卵巢靜脈血栓患者表現多樣、復雜化,可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2.5并發(fā)癥及預后 由于靜脈血栓缺乏臨床特異性,一旦發(fā)生可能會給患者帶來嚴重危害,對這類疾病的早診斷、早治療可預防潛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肺栓塞及下腔靜脈血栓等風險。對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時篩查易栓癥,如糖尿病和高血壓史、血栓史、高齡、肥胖、長期臥床、吸煙等;產科因素主要包括子癇前期、HELLP綜合征、抗心磷脂綜合征、多胎妊娠、剖宮產、器械助產、大出血、產褥感染等。預防包括健康宣教、增加運動、多進食蔬菜及水果,高?;颊呖煽诜幬锓乐寡旱母吣隣顟B(tài),應用下肢彈力襪,產后鼓勵產婦適當活動、早下床等,以及局部感染病灶的早期治療、預防第三產程產后出血等[21-22]。應根據個體因素制定個性化防治方案和多學科合作,以減少靜脈血栓的發(fā)生,降低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卵巢靜脈血栓是產后罕見、可并發(fā)敗血癥、肺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疾病,常因臨床醫(yī)師認識不足,導致該疾病的延誤診治。其主要表現為腹痛、發(fā)熱、腹部包塊等,CT檢查具有較高的確診率,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提高對產后卵巢靜脈血栓形成的認識和警惕性、對高?;颊呒皶r篩查易栓癥、選擇恰當的輔助檢查是對該疾病的早診斷、早治療、降低下腔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等風險發(fā)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