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軒,郅 錦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3210)
跨文化交際近年來引起了各界與各國的注意,這主要是因為國家因經濟的發(fā)展使得交通等基礎設施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國際之間也在大驅動下進行貿易往來的同時取得了各方面的交流進步。跨文化交際是我們這個信息洪流時代的基礎與紐帶。L.S.Harms認為,在世界范圍內的交際大體上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語言的產生、第二階段是文字的使用、第三階段是印刷技術的發(fā)明、第四和五階段是近百年交通工具的進步和通信手段的迅速發(fā)展。近二十年來的交際都是以跨文化為特征的,跨文化交際不是單純的了解兩個不同的文化差異或是語言不同的交流。根據不同國家不同群體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跨文化交際的研究基礎對象也應是包含不同國家、種族、民族、地區(qū)、階層、年齡等的差異。
漢日翻譯是將漢語轉換為日語的一種跨文化的人類交際活動。在跨文化交際中,語言行為是交際的主要構成,非語言行為則是語言行為的重要輔助手段。在研究跨文化交際過程中語言行為與非語言行為同等重要。非語言行為主要包含了由肢體動作來提供交際信息的體態(tài)語和根據目標對象與環(huán)境相結合來提供交際信息的場景。非語言行為有著出色的交際功能,非語言行為則更善于表達情感或是更真實地傳遞信息。商務函電只能表現語言行為,那么在避免出現誤解的情況下更要注意這其中的交際用語。
跨文化交際包含了使用群體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跨文化敏感度??缥幕浑H能力是指使用者在掌握了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和知識的基礎上,在進行跨國貿易時間這些內容積極主動地應用到跨文化交際中去??缥幕舾卸纫话愣x為使用者接受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時主觀情感基礎上的自身理解。無論跨文化敏感度多高最重要的是對自己國家文化的態(tài)度不應當是貶低的,其次面對陌生環(huán)境的各種文化差異,能夠冷靜應付這些挫折與壓力以及消極的影響。
跨文化交際在實際翻譯的運用中應當遵循交際原則,努力尋找符合中日兩國文化價值的交際方向。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不僅是語言行為上的差異,還包含了個體想法和思考的差異。那么在中日函電交流中如何運用跨文化交際的影響來減少摩擦。首先提高自身的商務相關的知識、禮儀等是增強中日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構成。這是為了消除在國際商務函電溝通時出現的文化壁壘。在跨文化交際的商務談判中,明確雙方目的、商談交易內容,最后簽訂合約時雙方所期待的目標。商務函電是貿易雙方溝通信息的重要手段,彼此應當尊重對方的文化、價值觀以及習俗等,明確工作時間,在交流之前掌握一般大眾忌諱用詞,這能避免彼此因文化不同所造成的損失。其次,民族優(yōu)越感是影響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因素之一。民族優(yōu)越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國家團結,保護民族傳統文化與信仰。但是極端的民族優(yōu)越者在固守自身文化,打壓抵制其他文化時是跨文化交流的最大絆腳石之一。因此,在跨文化交際時無法用客觀的角度了解、接納、吸收不同的文化語言習俗和風土人情等就會使彼此交際出現阻礙。最后,加強實現跨文化交際需要強培養(yǎng)學習其他國家文化中的文化認同以及積極引導。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反映文化的多樣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跨文化交際不只是簡單的翻譯,企業(yè)文化和組織文化等國民性質的文化交流也是其中之一。從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集團主義和個人主義以及家族觀念和關系主義三方面進行比較和分析中日雙方不同的工作價值觀能夠是跨文化交際更具內涵。
雖然很多國家之間在價值觀念上很多差異,但是中國和日本在歷史、風俗習慣、語言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在中西方之間因為處于思想的不同演化處理不同的文化特征特點。很多西方國家在文化差異上有著十分突出的獨立性特點。這在生活、工作、經濟、婚姻上都影響明顯。從古代來時中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文化內涵是以家庭、尊師重道等的日常生活為主。日本因為歷史文化影響,在這一點上與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
每個民族和國家都集體主義或是個體主義的傾向。東方國家一般突出的是集體精神。中國在文化上多倡導以大局為重的觀念,保護集體利益。在宏觀上強調個人、集體、國家利益相結合。在集體環(huán)境中,人們更加注重家庭和集體利益。日本同中國的歷史原因,日本的上下級觀念和意識很強,在重要的公開場合下級對上級使用的詞語帶有不同強度的敬意。
高低語境文化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愛德華.T.霍爾提出的,其目的是為了根據高低語境的差異說明世界文化的差異性。美國、德國、瑞士等屬于典型的低語境文化國家,中國和日本都則屬于高語境文化的國家,但是日本相對于中國更勝一籌。高語境文化的含義就是信息在傳達過程中十分依賴于當下環(huán)境,交際的信息都是雙方事先進行過預演的,這里的預演是指雙方交際的信息大部分掌握在交際雙方的手中。低語境文化中,交際的信息直接包含在交際言語中不需要或者說是極少地依靠語境。比如,日語中有很多曖昧的表達,因此需要確定交流情景再確定表達的語義,根據語境確定語義是高語境文化的體現之一。相對于中國企業(yè)雇傭制度的多樣性而言日本更多的是終身雇傭制,資歷制等,由于這些原因日本人更偏向于集團主義。除此之外,日本人的家族概念十分深厚,中國則更在意人情關系、面子等。如此,商務函電日譯的言語不能過分隨意,根據對方的身份地位和語境確定敬語等的表達。
商務函電寫作特點主要包括語言表達簡潔和專業(yè)術語的頻繁出現。商務日語作為日語專業(yè)必學課程之一,是因為商務日語作為專業(yè)用途英語是為商務活動服務的,因此必然會出現一些經濟領域的相關表達。比如一些在日文中作為日常用語并不頻繁出現的詞匯,甚至有很多縮略語如“ASAP”“FYI”“ETA”“TBA”之類詞匯。因為日語中有很多從其他國家的語言輸入的縮略外來語,所以在翻譯時要想搞清楚這些詞匯的含義?!癆SAP”代表的是“Assoon as possible”,中文的含義是“盡快”?!癋YI”代表的是“For your information”,中文的含義是“參考價,僅供參考”?!癊TA”是指“Estimatedtimeofarrival”,中文是指“到付日”?!癟BA”是“To be announced”的縮略語,指的是商務交流中關于“追加”的含義。
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如果忽視非語言交際行為很容易造成文化誤解與沖突。但是函電作為一種書面的傳遞信息方式,這喪失了跨文化交際中非言語行為這一重要的輔助手段。因此在語言行為上要多加注意,謹慎用詞。函電一般分為內部函電和外部函電。其中外部函電更能體現跨文化交際的特點。函電要求用語和內容準確、表述合理等。商務函電是指在日常的商務往來中用以傳遞信息、處理商務事宜以及聯絡和溝通關系的函電、電訊文書。貿易往來中常用的商務函電主要有商洽函、詢問函、答復函、請求函、告知函和聯系函等。商務函電要求做到準確、簡潔、具體、禮貌等。
中文傳統函電寫作的格式由稱謂、正文、敬語、落款及時間組成?,F代為了跨文化交際的流暢性,書寫的格式語風格都有很大的改變,多以簡化的形式呈現。這種改變并不能完全認為是積極的,書信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下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禮儀。過于煩冗的形式不適合了就要改進,但保留文化之間的底蘊也是十分重要。日語函電寫作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其中日語函電一個重要的語言風格就是使用敬語。日語商務函電作為聯系商務貿易的公文,有著前文、正文、結束語等的固定形式。
日語函電受到日本的歷史影響和語言體系,在書面用詞會比較曖昧。在表達拒絕的時候會比較委婉,在表達禮貌的時候敬語的使用會比較嚴格。電子商務信函在詞語的運用上也和正常的書信有很大的不同,商務信函體是隨著經濟貿易和商品生產發(fā)展而形成的語體形式。無論在用詞、句法、還是篇章結構上,都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征。從整體風格上來講,商務信函講究語言的準確性,思維邏輯的清晰和條理性及結構的嚴謹性。在詞語運用上,商務函電使用了商務函電的特殊詞匯,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出于禮貌原則,常使用敬語詞匯。在句子方面,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固定套句。句類上經常使用陳述句和祈使句,少用感嘆句和疑問句。
在跨文化交際中,函電的言語具有簡明、易懂的特點。經濟高速運轉之下,商務函電更加具有特殊性、明確性。通常情況下商務函電中主要商討的是關于貿易合作等相關內容,因此,函電的內容因緊密聯系主題,函電的內容、框架應具有一定的邏輯性。根據中國和日本商務函電在格式和內容上的差異,在寫作過程中要處理好中日之間的文化差異。
漢語的現代函電的格式一般是信頭、正文、信尾構成。與傳統信函相比,漢語現代信函更加簡約,這表現在信函的格式沒有那么煩瑣上。這里在格式上有著兩點出錯頻率較高的問題,一個是信頭是不需要空格的,需要頂頭書寫,并根據場合添加如“尊敬的”“敬愛的”“親愛的”等敬辭。落款多為此致敬禮,或是一些如祝平安順利、一切安好等的祝福。
商務函電是在貿易交往中環(huán)節(jié)形成的,函電的內容主要在體現在實現雙方表達,所以在信函傳遞時一定要注意時限性這一特點。中文商務函電除了業(yè)務性外還要求內容集中、并圍繞商務事件、突出主旨。因此,中文商務函電問候語較為簡潔。只有在個人信件中或是關系親近的情況下才會問候除了重大節(jié)日以外關于季節(jié)的寒暄語以此表達關心。關于商務類的詞匯不屬于普通高頻詞匯,但用詞比較簡單。
商務日語函電會在開頭以場合的不同來確定起首語。普通的場合用“拝啓”,鄭重的場合用“謹啓”,緊急的場合用“急啓”,前文省略的場合用“前略”,回信的場合用“拝復”。
名字的介紹這里需要注意區(qū)分郵寄的對象是個人還是集體組織,如果是個人則需要在名字的后面加“様”,集體組織的話則后面加“御中”。
商務日語函電中時節(jié)的問候可謂是多種多樣,對于四季的分類十分詳細,譯者需要在處理翻譯時多加注意。中間的部分一般只要寫清楚事件并注意敬語的使用即可。結尾部分和開頭有時會使用固定搭配,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時候開頭和結尾的寒暄語句是配套的,這些前后呼應的語句注意不要用混。商務信函因為涉及業(yè)務往來,因此務必寫明發(fā)信日期。
正文里關于貨物名稱、數量、運送公司以及費用等專有名詞,如日語中的“詢盤、報盤、訂貨、付款、報關、裝運、索賠”譯成“引合、オファー、注文、支払、通関、積載、クレーム”。這些貿易交際用語不屬于日語高頻詞匯。
跨文化交際重視具體交際領域,這一特點決定跨文化交際翻譯學是基于領域的學科(field-baseddiscipline)??缥幕浑H翻譯學是一個主題、主體(參與者)、互動活動、時代影響交互的學科。在商務交際中與傳統書信交際的模式有所不同的是電子信函缺少了真實感。作為譯者,應有相應的背景知識同時,熟悉相關文體或語體特征,這樣才能做好跨文化交際翻譯工作。跨文化交際翻譯學應注重當今翻譯研究與實踐的新趨勢。從多角度如高低語境文化方面考慮兩國之間關于民生、經濟、歷史的差異。
日語教學中除了深化商務日語課程的專業(yè)性,如用詞的專業(yè)性和準確性、術語的記憶外,還要在跨文化交際指導下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有效的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技巧等。日語教學要注重跨文化交際的原因是減少交流障礙與摩擦。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技巧的同時發(fā)展共感,消除文化中心主義;發(fā)展雙向溝通。溝通是一個循環(huán)雙向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信息發(fā)出方,接收方和信息本身??缥幕浑H中,文化觀念是影響人們交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學中學習避免受到影響,推進交際雙向發(fā)展。教學期間指導學生避免交際障礙的形成與產生。學習跨文化交際知識,認識跨文化交際的本質,克服跨文化交際的障礙,有效避免因文化差異造成的低效交流與溝通。
在跨文化交際的指導下,中日函電在用語上需要根據語境來選擇交際言語,對方特有的禮貌用語應該根據目標語讀者進行添加和刪除。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照顧目標語讀者的反應,減少對雙方的誤會和摩擦,推動貿易的成功。
通過對中日商務函電交際用語的對比,雖然在文化上有相似之處,但是中日函電在格式、內容上依舊有所區(qū)別。根據跨文化交際,中日商務交流的函電會受到高低語境的不同,交際用語的使用場合不同的影響在格式和風格上有所變化。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要根據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的不同來決定交流的方式。在學習日語時就必須同時學習跨文化交際,必須正確認識和恰當處理日語學習與跨文化交際之間的關系;跨文化交際不僅僅指不同文化之間的交際還需要不斷增強跨文化意識,學會識別和處理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培養(yǎng)真正意義上的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