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璽,拜廷陽,王擁慶,馬勝輝,葛崢嶸,劉 賢
(1.周口市農業(yè)干部學校,河南 周口 466000;2.周口市畜牧總站;3.沈丘縣畜牧工作站;4.項城市畜牧工作站;5.太康縣畜禽改良站;6.河南省畜牧總站)
項城豬是河南省珍稀的地方優(yōu)良生豬品種資源,以繁殖率高、抗病力強、肉質鮮嫩而聞名,1996 年被錄入《中州名典》河南十大名畜。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當地養(yǎng)殖戶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盲目引進外來品種改良當地豬品種,致使項城豬品種數量急劇減少。由于種種原因,項城豬在第二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時未被錄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2021 年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啟動后,周口市畜牧總站在全市范圍內組織相關單位和生豬養(yǎng)殖場戶開展了普查工作,通過普查發(fā)現(xiàn),在項城市、沈丘縣、太康縣等地存在一定數量的外貌特征基本一致的黑豬群體,通過走訪、現(xiàn)場調查、資料對比等,初步認為這些種群符合地方畜禽遺傳資源項城豬的特點。
項城豬是周口項城及周邊地區(qū)群眾經多年自然選育而形成的優(yōu)良資源。該地區(qū)位于豫東平原,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地肥沃,飼草飼料資源豐富,為項城豬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環(huán)境和物質條件。自古以來,當地百姓素有養(yǎng)豬習慣,歷史上當地在祭祀時有“黑豬白羊”的習俗,當地傳說明清時期曾經為宮廷御肉貢品,當地名吃“十大碗”“小酥肉”“回鍋肉”等都是以項城豬為主要原料的名菜佳肴,為項城豬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根據調查和查閱歷史資料顯示,項城豬外貌特征大致分為兩個類型。一是齊嘴大耳型,其體型外貌特征為:嘴短、稍撅,額上皺紋明顯,多呈菱角形或核桃形,鼻端有明顯的橫行皺紋,耳朵大而下垂與嘴齊;頸部較長而扁;胸部較深而窄;背腰部較寬而長,背線平(個別背線微弓),皮膚較厚、較松、灰色;二是黃瓜巴子嘴型,其體型外貌特征為:嘴長、尖而直,耳朵大而下垂,額上皺紋較多,鼻端皺紋較少;頸部細長;胸部窄;背腰部長而窄,背線微弓,皮膚較薄。
項城豬腹部腹線較平;尻部傾斜,尾巴較長;四肢高而粗、結實,蹄部堅硬、色黑;鬃和毛密而長、黑色;乳頭數量較多,一般有16~18個,多的可達22個;性情溫順、喜好運動,會游泳;性成熟較早,3~4 月齡即可發(fā)情;生長發(fā)育較慢,耐粗飼。
項城豬仔豬增重較快,一般2~10月齡生長較快,公豬個體比母豬大,飼養(yǎng)2年體質量可達250 kg,易飼養(yǎng),耐粗飼,肉質堅實而味美。據調查,3~4月齡可以發(fā)情配種,發(fā)情期一般2~3 d,妊娠時間為110~115 d,年產2窩,每胎產仔豬15~22 頭,產仔死胎很少,仔豬存活率高。母豬利用年限可達12年。
項城豬的品種優(yōu)點包括繁殖率高、抗病力強、肉質鮮美、營養(yǎng)豐富、適應性強;體質結構堅實,骨骼粗大,發(fā)育健壯;體高身長,胸圍深,能游泳;繁殖性能良好,產仔率高,乳頭多泌乳力強,母性好,性情溫順;耐粗飼;其品種缺點包括生長成熟較慢;耳大下垂,妨礙聽覺和視覺,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易壓死仔豬,影響仔豬成活率。
查找相關文獻歷史資料,包括品種照片、文物記載、相關歷史書籍等,了解項城豬的歷史來源、體型外貌、生產性能等。
開展“拉網式”調查,摸清符合品種特征的項城豬群體數量及其分布情況。調查分布區(qū)域氣象環(huán)境、地理地貌、農業(yè)生產等情況,摸清項城豬分布區(qū)域的自然生態(tài)條件。
選擇符合項城黑豬體型外貌特征的商品豬,進行性能測定,測定指標包括繁殖性能、生長性能、屠宰性能、肉質性能等。
采集項城黑豬體組織,提取DNA,開展全基因組測序,進行遺傳多樣性、分子遺傳距離等分析,從分子遺傳方面進行新資源鑒定。
選擇基礎條件好、群體規(guī)模大的場戶,作為項城豬的保種場(戶),地方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避免優(yōu)良資源流失。另外,要多途徑大力宣傳品種保護的重要性,提升群眾保種意識和保種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