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大營驛這個地名,我是在衡陽市人民政府1986年編印的《衡陽市地名志》一書中見到,P504祁東縣“大云市”詞條如是說:“大云市,集鎮(zhèn)名。在祁東縣城西10公里,為大云市鄉(xiāng)人民政府(今已并入雙橋鎮(zhèn))駐地。因舊時當(dāng)官道,曾設(shè)驛站。南宋名將岳飛統(tǒng)率大軍駐營于此,因名大營驛,后演變?yōu)榇笤剖?。有合(鋪)面街道,長約300米,人口約330。鎮(zhèn)中設(shè)有圩場,附近盛產(chǎn)茶油、茶葉。鎮(zhèn)側(cè)原有金沙(山)寺,寺內(nèi)原有岳飛《題大營驛壁》石碑,為明散文家唐順之之父(唐珤)官永州時所勒,順之為文以記其事?!?/p>
詞條還提到有不少舊時文人題詠石刻,均與岳飛事功及遭遇有關(guān),如祁陽縣令李樹谷有句云:“兩河戰(zhàn)勝功非我,三字獄成事在天。淚灑湖湘千里月,神馳沙漠萬重?zé)??!庇忠厝酥苊奋幱芯湓疲骸笆陦m土功無比,半壁河山憤不平。郁郁至今祠畔樹,虬枝都作向南橫?!笨上П家唁呜?,難以復(fù)尋。1992年版《祁東縣志》“大事記”亦云:“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七月,岳飛破曹成,返回中,在今祁東大云市(亦稱大營市)題壁抒懷,后人在此興修岳圣殿,以作紀(jì)念。”
“營”和“云”兩個字,在衡陽、祁東方言中都念“yún”,因而出現(xiàn)各種文本的“大營”與“大云”之說,本文從岳飛子岳霖、孫岳珂所撰《鄂國金佗稡編》之說統(tǒng)稱大營驛。2020年7月11日,2021年6月5日,我曾偕友人兩度游大營驛,皆因讀近人周策縱《大營市》一文而感興趣。周姓是當(dāng)?shù)氐木拮?,周家是民國時期的名門,周策縱本人則是蜚聲海內(nèi)外的漢學(xué)大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xué)東亞語言文學(xué)系兼歷史系終身教授。他家竹山灣離大營市很近,大概只有一公里左右,舊時鋪的是一條青石板窄路,現(xiàn)今已有寬敞暢通的馬路。
大營驛街上雖然顯得蕭條落寞,但圩場還在,人口不多,大都喬遷縣城或其他地方去了。我們從街上漫步走過的時候,隨便問一個當(dāng)?shù)匕傩?,男女老少都知道岳王爺岳飛,都知道“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都知道岳飛曩年駐兵大營驛,年高識字者甚至知曉曹成其人。而岳飛能來到當(dāng)時偏僻的南荒大營驛,的確與宋史中的一代梟雄曹成有關(guān)。
《岳飛傳》中曹成被寫成“逆賊”“流寇”,記得這個名字的可能不會太多,但知道《說岳全傳》中岳飛麾下猛將楊再興的肯定不少,他曾試圖單騎擒拿金兀術(shù),失敗后仍能單騎而還。話說這楊再興原是曹成部將,后來降于岳飛,可見曹成也非等閑之輩。曹成是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因殺人投軍,跟隨名臣宗澤參加過第二次開封保衛(wèi)戰(zhàn)。靖康之變(1127)后,曹成樹起抗金大旗收攏潰散軍兵,被推舉為“中華盟主”。紹興元年(1131),曹成接受朝廷招安,被封為榮州團練使、知郢州。他帶領(lǐng)十余萬大軍駐扎攸縣(今湖南攸縣),擁兵自重,不受節(jié)制,禍亂一方。翌年正月,朝廷任命都統(tǒng)制岳飛為權(quán)知潭州(今長沙)兼權(quán)荊湖東路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前往討伐侵?jǐn)_湖南、兩廣的曹成。岳飛先向曹成曉諭上意,勸其投降,可曹成執(zhí)意不從。經(jīng)過數(shù)月鏖戰(zhàn),岳飛大敗曹成于全、桂、賀、連諸州,曹成敗走邵州(治今湖南邵陽),最終接受韓世忠招安。
岳飛得勝班師,率所部八千余人馬,仍往江州(今江西九江)駐防,守衛(wèi)長江中游。當(dāng)年七月初,大軍經(jīng)過湖南祁陽(1952年4月25日,祁陽縣析置祁陽、祁東二縣,大營驛屬今祁東縣雙橋鎮(zhèn)),岳飛寫了一則日記,題于大營驛墻壁上,其文曰:“權(quán)湖南帥岳飛被旨討賊曹成,自桂嶺平蕩巢穴,二廣、湖湘悉皆安妥。痛念二圣遠(yuǎn)狩沙漠,天下靡寧,誓竭忠孝。賴社稷威靈,君相賢圣,他日掃清胡虜,復(fù)歸故國,迎兩宮還朝,寬天子宵旰之憂,此所志也。顧蜂蟻之群,豈足為功!過此,因留于壁。紹興二年七月初七日?!?/p>
這篇文字非常清楚地表明,背上刺記“精忠報國”四字的岳飛,念念不忘報君父之仇、雪國家之恥,忠君愛國的思想已經(jīng)深入其骨髓靈魂之中。因而后來《滿江紅·寫懷》的問世,實乃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即便平定了流竄湖廣的“曹賊”,也只是蕩平“蜂蟻之群,豈足為功”,其夙志就是“掃清胡虜,復(fù)歸故國,迎兩宮還朝”。然而,古代臣子本應(yīng)有的道義和責(zé)任,恰巧觸痛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敏感神經(jīng)。需知趙構(gòu)之所以能做皇帝,是因為金兀術(shù)擄走了“二圣”(徽宗和欽宗),倘若真的“兩宮還朝”,高宗的龍椅還能坐得穩(wěn)嗎?弄不好只有死路一條。所謂“寬天子宵旰之憂”,其實只是岳飛的一廂情愿罷了。封建社會的君王向來刻薄寡恩,與其讓自己死,不如讓別人死。既然岳飛口口聲聲要“掃清胡虜,復(fù)歸故國”,兼之手握十萬雄兵,“岳家軍”只知有岳不知有趙,為了防止其尾大不掉,對不住了,岳鵬舉大元帥,朕只能借宰相秦檜的東窗,暗中施下陰毒之計。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岳飛受“拉肋(猛擊胸肋)”之刑(一說為飲鴆服毒),在大理寺獄中遇害,享年39歲,供狀上只留下八個字的絕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民國五年(1916)出生于斯的周策縱在《大營市》中有記載:“岳飛駐扎以后,過了許多年,大營市修了一所宮殿式的房子,里面有兩個并排的殿,一個是岳飛的殿,另一個是關(guān)公的殿。關(guān)、岳殿的瓦都是金碧輝煌,殿前大紅柱子要有兩人才能合抱那么大。地上鋪著很好的燒磚,墻壁都是粉漆的。岳飛的殿里有岳飛的像,比實際的人要大好幾倍。他是白臉,好像有些胡須,端坐在帳里,一邊站著他的兒子岳云,另一邊站著他的部將張憲。岳云手里捧著一顆用布裹著的印,張憲手里拿著一把刀,他們也比實際的人高大很多。”
經(jīng)當(dāng)?shù)貛孜恢苄绽衔讨更c,我們在離古戲臺幾百米遠(yuǎn)的另一條街上,從一戶做豆腐的謝姓人家房后,親眼見到了溝渠邊一塊清代石碑,上鐫《宋武穆岳公忠義碑》,用水稍稍清洗,“權(quán)湖南帥岳飛……紹興二年七月初七日”等102字清晰可辨。碑左另有一篇82字《附題廣德軍金沙寺壁記》:“余駐大兵宜興,沿途干王事,過此陪僧僚謁金仙,徘徊暫憩,遂擁鐵騎千余長驅(qū)而往。然俟立奇功,殄丑虜,復(fù)三關(guān),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國安強。他時過此,得勒金石,不勝快哉!建炎四年四月十三日,河朔岳飛題。”建炎四年是公元1130年,時在岳飛征剿曹成之前。碑刻落款時間:“乾隆四十九(年),歲次甲辰仲冬月谷旦?!蓖扑銜r在公元1784年冬天,距今已有239年之久。結(jié)合大營驛題壁“痛念二圣遠(yuǎn)狩沙漠,天下靡寧,誓竭忠孝”,這篇文字同樣彰顯了岳飛“天日昭昭”之心。因而再去爭議《滿江紅·寫懷》是不是岳飛所撰,似乎已經(jīng)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編輯/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