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老年人,想活出自尊,活得體面,起碼應(yīng)該注意以下“五不宜”:
其一,不宜邋里邋遢。人老了,要打理好自己的外貌和居所。老年人的外貌,衣冠楚楚、光鮮亮麗倒不一定,但要整潔衛(wèi)生。應(yīng)勤洗澡,勤換衣,勤理發(fā),勤理胡須,勤剪鼻毛,以防油膩,防加齡臭、老人味。自己的居所,要不斷地“斷舍離”,不囤積雜物和廢品,以保持居室的清爽有序,至少不得有礙觀瞻,更不得散發(fā)異味。
其二,不宜啰里巴嗦。俗話說,“樹老根多,人老話多”“話多成仇”。在日常的社會交往中,老年人要學(xué)會傾聽,少說為佳。官話、套話自然不必再說,自己津津樂道的人和事,歲月已把它輕描淡寫了,別人也不一定有興趣,就不要夸夸其談了。即使對子女,也要保持彼此的邊界,尊重彼此的空間,不摻和子女的家事,不操控子女的事業(yè)。要收起語重心長的嘮嘮叨叨,收起諄諄教導(dǎo)的碎碎念。哪怕是掏心掏肺的體己話,如不加節(jié)制,也會成為令人嫌棄的廢話。
其三,不宜倚老賣老。老年人有經(jīng)歷閱歷的優(yōu)勢,也有傳幫帶的責(zé)任。但不必“好漢樂提當(dāng)年勇”,不可牛皮哄哄地充大、逞能?!安宦犂先搜?,吃虧在眼前”“姜還是老的辣”之類的話最好少說。人們對這類話聽膩了,何況這些話并非總是對的。試想,一個社會如果都是老姜,那將是一個何等辛辣的社會啊。還有,老年人不可以憑借自己的資格博取尊重,索取優(yōu)待。應(yīng)該既往不戀,不向別人討糖吃,不向子女要孝順,不向組織要待遇,不向受恩者要回報。
其四,不宜無病呻吟。人到了老年,衰老會如影隨形,器官會逐漸退化,功能會逐步喪失,智力、體力和精力會一天不如一天。對此,唯有不斷地適應(yīng)。千萬別把衰老當(dāng)成疾病。對于衰老帶來的種種生理上的不適,能扛的就扛扛,不必哼哼唧唧,無病呻吟;對于衰老引發(fā)的心理上的不爽,要自我化解,不必長吁短嘆,怨天尤人。
其五,不宜貪生怕死。一味地貪生怕死,會讓一顆心陷入生與死的逼仄中。因為逼仄,再小的困境,也會放大;再容易解決的問題,也會變得困難。要接受命運的安排,不要為了延緩生命,去迷信保健品、偽養(yǎng)生,去無謂地消耗社會資源和親情資源,更不能要求子女為減輕自己的痛苦而作出犧牲。
如此,就能做一個體面的老年人,活得豁達,活得通透,活出尊嚴(y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