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祖籍浙江紹興,1877年11月15日出生于福建幾代為官的家庭。1893年,她隨父親遷居湖南,1896年,與出生于富商家庭的王廷鈞成婚,居湘潭三都(今株洲市石峰區(qū)清水塘街道)王家大屋。株洲市秋瑾故居槐庭布展以來,我?guī)状吻巴鶇⒂^,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并隨記于心。秋瑾的人生可以有很多種選擇,可她選擇了“但愿犧牲保祖國”。
秋瑾天生詩才,如果選擇做詩人,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必將占有重要一席。秋瑾6歲上學,因過目成誦,而有才女之名,11歲即能做詩。她在十四五歲時作的《雜興》詩已才情初露:“瓶插名花架插書,數竿修竹碧窗虛。晴明天氣吟詩地,暢好峨眉做隱居。”可是,秋瑾出生及成長的時代,我國社會正加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近代中國路在何方?少年秋瑾因此十分崇拜梁紅玉、花木蘭,立志做巾幗英雄,學騎馬擊劍。其在閨閣中的詩篇,如《芝龕記·八章》組詩第三章寫有“始信英雄亦有雌”,第八章寫有“鼎足當年花木蘭”等詩句,即充滿豪情和豪氣。
秋瑾與王廷均成婚后,將居所取名“槐庭”,如果在槐庭選擇做賢妻良母,生活是富足而安逸的。因國勢所迫,她不安于無憂的個人生活。戊戌變法失敗及義和團運動被列強鎮(zhèn)壓以后,秋瑾在《寶刀歌》中感慨道:“幾番回首京華望,亡國悲歌涕淚多?!彼凇秾殑υ姟分辛⑾率难裕骸胺凵硭楣菍こJ?,但愿犧牲保祖國?!痹娧灾?,秋瑾的詩表現了近代先進中國人的憂國情懷。
1904年6月22日,秋瑾雖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1897年、1901年兒子元德、女兒燦芝先后在槐庭出生),但仍毅然東渡日本尋求救國救民之路。她在《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韻》詩中寫道:“漫云女子不英雄,萬里乘風獨向東?!?905年7月,秋瑾在東京黃興寓所加入同盟會,并被推為同盟會浙江主盟人。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一書中評價秋瑾:“同盟會成立未久,發(fā)刊《民報》鼓吹三民主義,遂使革命思潮彌漫全國,自有雜志以來可謂成功最著者。其時慕義之士,聞風興起,當仁不讓,獨樹一幟以建義者,踵相接也。其最著者,如徐錫麟、熊成基、秋瑾等是也。”秋瑾在辛亥革命準備時期的地位和影響由此可見。
1906年初,秋瑾從日本回國從事革命斗爭,如果在被捕前選擇避走,人生可能不會在30歲戛然而止,可是,她像譚嗣同一樣選擇舍命喚醒民眾,踐行了“但愿犧牲保祖國”的諾言。在萍瀏醴起義失敗后,她和徐錫麟等組建了50000余眾的光復軍,以紹興大通學堂為掩護訓練骨干隊伍,策劃光復軍起義。后來,徐錫麟赴安慶,秋瑾主持紹興大通學堂。安慶起義失敗,浙江光復軍事泄,王金發(fā)來到大通學堂,勸說秋瑾出走暫避風頭,秋瑾未依。1907年7月13日下午,清軍包圍大通學堂,有人再次勸說秋瑾從后門出走。她說:“若滿虜能將我押上斷頭臺,革命成功至少可以提前五年?!鼻镨S后在大通學堂被捕。時年14歲的范文瀾在現場目睹了這一幕,多年后他寫下《女革命家秋瑾》一文,表達了對秋瑾“決心拼一死來挽救中國”的無限崇敬之情。
被捕當晚,秋瑾堅不吐供,僅留下“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絕筆。1907年7月15日凌晨,清朝官府在既無口供也無證據的情況下,匆匆將一代女杰殺害于紹興軒亭口,因而激起社會公憤。媒體紛紛刊發(fā)秋瑾詩文,報道其革命事跡。僅僅四年后,武昌首義一呼百應,清朝被推翻。
秋瑾曾孫女王學東曾將秋瑾女兒王燦芝刻寫在大型石印上的詩發(fā)朋友圈:“自從襁褓別慈躬,昨忽英魂入夢中。為述當年殉難事,醒來血淚染衣紅。”正是因為近代中國無數英雄及英雄家庭的犧牲,我們才有了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1961年,毛澤東在《紀念魯迅八十壽辰》一詩中寫道:“鑒湖越臺名士鄉(xiāng),憂忡為國痛斷腸。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鑒湖在紹興城西南,秋瑾與魯迅是紹興同鄉(xiāng),自稱鑒湖女俠。1981年,胡耀邦在首都各界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辛亥革命時期,許多愛國志士加入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行列,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焙钤谥v話中點到“愛國志士”33人,秋瑾為其中之一。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上,秋瑾和宋慶齡、何香凝、唐群英、向警予、蔡暢、鄧穎超、帥孟奇被稱為“中華百年八大女杰”。2021年10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斗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秋瑾是為推翻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2011年,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時,株洲市委市政府及石峰區(qū)委區(qū)政府決定修復秋瑾故居并布展。秋瑾故居槐庭陳列展采用郭沫若撰寫紀念秋瑾的一段話作為結束語:“秋瑾烈士是中華民族覺醒初期的一位前驅人物,她是一位先覺者,并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反封建主義和爭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業(yè),她在生前和死后都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p>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勿忘秋瑾烈士。
編輯/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