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甜甜
(大連教育學院)
對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特曼和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最開始研究的是婚姻幸福感和生活的意義。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等人開始研究人性中積極的一面。2000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在《美國心理學家》上發(fā)表“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標志著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形成。積極心理學與消極心理學是相對的,其研究目的是通過科學的方法論來研究人類的幸福。它倡導積極的心理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fā)展為主要研究目標。
積極心理學理論對課堂教學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積極的心理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夠起到推動、調節(jié)、維持和定向的作用,如興趣、情感、意志都具有發(fā)動、強化、支配的作用。學生想不想學,學到什么程度,往往不是由認知因素決定的,而是受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支配的?;诜e極心理學的理論,尋求有效的教學實踐策略,有助于提高師生的積極性,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下面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冊“生活中的透鏡”為例,嘗試探索基于積極心理學的教學實踐。
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學習目標的設定應注重學生積極品格的培養(yǎng),要培養(yǎng)學生擁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積極對待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就物理課的學習而言,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用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困難和問題,始終抱有探索欲和求知欲望,對學習化被動為主動。除了設置具體的積極學習目標外,在目標內容的選擇上也要凸顯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師在制訂學科學習目標時,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fā),既不能把學習目標定得太低,也不能定得太高,難度要適中,要能使各層次學生都能接受。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就能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到收獲的喜悅和成功,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我們以“生活中的透鏡”一課中的學習目標為例進行討論?!吧钪械耐哥R”是本冊教材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第二節(jié)內容,學生通過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透鏡如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等,對它們成像特點已經(jīng)有了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梢哉f,本節(jié)課是為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而做的一節(jié)準備課。為此,在設計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的時候,教師在完成知識目標的同時,還要特別注重學生積極探索品格的培養(yǎng),也就是要善于創(chuàng)造積極的學習目標。在教學的目標的設定中,趣味性、積極性同知識性同等重要。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可具體設計如下:
1.能說出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實例,能描述照相機、幻燈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特點。
2.經(jīng)歷觀察模型照相機成像及模擬照相的過程、經(jīng)歷觀察投影片成像及像的變化的過程、學會有目的地觀察,并能表述觀察的結果。
3.對凸透鏡成實像、虛像進行對比分析,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主要特征。
4.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透鏡成像,表述觀察的結果,分享獲得成功的愉悅;有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學規(guī)律的情感。
5.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
其中,第4條和第5條學習目標是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目標設定,更注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可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這樣的目標制訂,以學生為本,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體驗,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情緒。這樣的學習目標,更加注重學生探索、合作、交流、分享等行為的預設,這些行為的設定能夠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并在積極的情緒因素作用下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一堂課導入得成與敗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效果。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生動活潑、富有啟發(fā)性的情境引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使學生帶著積極的思維活動開展課堂學習。教師上課伊始就應當注意通過生動活潑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以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探索興趣。
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引入為例。課前,教師在黑板上布置攝像頭,對班級情況進行攝影,并把畫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學生進入教室后看到自己和同學的影像,都忍不住偷笑,興致勃勃地注視著大屏幕。
在愉快的氛圍中,上課鈴聲響起,師生互相問好,教師開始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
師:請問大家在大屏幕中都找到自己了嗎?
生:找到了。
師:哪位同學知道,大家是通過什么工具投影到大屏幕上的?
(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了黑板上方的攝像頭)
生:是攝像機的攝像頭。
師:除了攝像機還有什么?
生:投影儀。
師:攝像機收錄我們的影像,投影儀把影像投到大屏幕中。這兩個設備都有一個關鍵元件——透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生活中的透鏡。
教師在多媒體上放映多張有關露珠的圖片。(露珠中也有各種圖案,有的里面是花的倒影,有的里面是放大的葉脈)
師:請同學們觀察老師展示的幾張圖片,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內容?春天和秋天的早上,露珠隨處可見,同學們有仔細觀察過露珠嗎?屏幕上這一顆顆晶瑩的露珠,其實就是一個個透鏡,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露珠中有什么特別的圖案嗎?
生:我看到露珠里有葉子、花朵。
師:你能描述一下露珠和花朵有什么不同特點嗎?
生:花朵是倒立的,葉子是放大的。
師:透過露珠我們看到的,有的是葉脈放大的像,有的是遠處花的倒像,說明作為透鏡的露珠能成不同的像。透鏡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應用,你能想到什么?
生:眼鏡、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
師:看來大家很善于觀察生活。其實,透鏡在不同的儀器設備中,所成像的特點是不一樣的,但是都可以歸為三大類,這節(jié)課我們就選取這三類中各自的典型代表——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主要學習它們的成像特點和原理。
學生舉出了很多生活中的透鏡,教師也通過投影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透鏡,如各種攝像機的攝像頭、天文望遠鏡的鏡頭、投影儀的鏡頭、眼鏡、照相機和投影儀中的鏡頭等。其中有學生提到的,也有學生沒有提到的,他們都非常感興趣,目不轉睛地看著圖片,聽著教師的講解。在學生一雙雙富有求知欲的眼神中,教師開始了本堂課的教學。
本節(jié)課的引入時間較以往的課堂相對長一些,主要是考慮到給學生更多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將知識與生活建立聯(lián)系。本次課堂引入,主要采取情境的方式,力求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首先,教師投影學生自己的影像,使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開始本節(jié)課的學習。其次,以生活中的透鏡為線索,以自然中的實物、生活中實例等學生熟悉的情境入手,不斷擴展到學生不太熟悉的情境,一步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既有積極的情緒體驗又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這樣,在積極的思維興趣帶動下,學生開始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過多注重知識理論的輸入,卻忽視了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很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以及天賦等被忽視,使他們長期處在壓抑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增加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構建學生積極的人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多種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體驗更多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勤思考、會思考的品質及遇到困難敢于探索、努力克服的精神。教師要使學生在不斷探索中,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要培養(yǎng)學生對待問題的探索精神和抗挫折能力,要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使學生在積極快樂的情緒體驗中健康成長。
在本節(jié)課中,為了能夠增加學生積極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個性心理品質,教師特意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點蠟燭許愿望
以往的很多教學設計中,只有點蠟燭沒有許愿這個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我們希望借助這個平常的“點蠟燭吹滅”的環(huán)節(jié)能夠增加物理課堂上的趣味,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浪漫”的氛圍。教師決定讓學生閉上眼睛許個心愿再吹滅,大家在這樣“浪漫”的情緒體驗中開始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
【環(huán)節(jié)二】“偷用”學生的照片
在本節(jié)課上,教師有提到照相機,但是需要什么照片呢?教師巧妙地想到了拍班級內的學生照片,這樣更能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也能偷偷給大家制造驚喜,當然不被學生發(fā)現(xiàn)有一些難度。為此,教師提前抓拍了學生的學習瞬間,在本節(jié)課上展示。在教師播放這些照片的時候,課堂中發(fā)出陣陣笑聲,每位學生臉上都流露出驚喜和幸福的笑容。
【環(huán)節(jié)三】“急剎車”,激發(fā)探索興趣
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布置了“動手動腦學物理”的探究任務,讓學生嘗試在光屏上找到蠟燭的像。學生點燃蠟燭,通過不斷地移動,找到了蠟燭的像。很多學生都在思考:為什么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不同,光屏上所成像的特點就不同?正在大家興致勃勃地討論的時候,教師緊急叫停了此項學習任務。學生帶著這個疑問,進入到下節(jié)課“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學習。教師的巧妙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也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方式雖然簡單實用,但是過于平淡,學生的學習任務不明確,參與度不高,學習興趣不足,因此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在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支撐下,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嘗試布置多種明確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帶著任務開展學習。在參與學習任務中,學生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等形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帶著學習任務,積極參與到任務的完成中,做學習的主人,能夠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從而產(chǎn)生更多積極的心理體驗。此外,教學過程中要避免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相混淆,更要避免教師活動過多。教師應盡可能多設計學生活動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他們在探索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本節(jié)課中,我們設計了實驗觀察和小組活動兩項任務,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具體如下。
【任務一】觀察透鏡成像特點
教師手持一個凸透鏡,在教室的白墻和窗戶之間移動,停在距離墻近一些的位置。
師:同學們,你們能在墻上能看見什么現(xiàn)象?請描述你們所看到的現(xiàn)象,并針對此現(xiàn)象提出問題。(教師出示一種光屏,離墻較遠的學生可以拿光屏充當墻)
學生進行實驗,觀察到現(xiàn)象的學生發(fā)出驚奇聲,越來越多的小組看到現(xiàn)象。
師:有沒有沒看到的現(xiàn)象的同學?(教師的目標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看到現(xiàn)象,在此基礎上描述現(xiàn)象)大家都看到了,請描述一下你們看到的現(xiàn)象。
生:我看到窗戶倒過來了。
生:我看到窗戶和人縮小倒立的像。
生:我看到后面的兩個人是倒過來的。
生: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這個窗戶、窗簾、外面的樹都是倒過來的,非常清晰,而且比原來小得多。
師:大家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了看到的現(xiàn)象,可以看到倒過來而且縮小了的窗戶,由此可以看出大家的觀察能力都很強。那么,如果我們把真實的窗戶、窗外景色等統(tǒng)稱為物,光屏或者白墻上看到的統(tǒng)稱為像,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教師提出任務問題:
1.請你用物理語言描述一下看到的圖像與實物相比,有什么特點?
2.生活中哪些透鏡的成像特點與實驗中的成像特點相似?
通過教師的實驗演示和引導,學生對學習任務產(chǎn)生興趣,并帶著任務開展本節(jié)課的學習。
【任務二】小組合作
教師用光具座模擬照相機成像,引導學生有目的觀察,并將像與物體作對比。教師在演示中不斷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總結出了照相機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縮小的。下面,我們利用光具座來進一步尋找照相機的成像特點,請同學們分別測出像與照相機鏡頭的距離和物與照相機鏡頭的距離,對比兩個距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照相時,要想使照片上人物的像大一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成像的大小由什么決定?
實驗操作的最后,教師給學習小組提出任務問題:
1.像和物到凸透鏡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2.如果想改變光屏上像的大小,可以怎么做?
針對教師的任務,學生用小組匯報的形式將討論結果進行匯報,這樣就使每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任務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學生活動時,問題的設計應該具體明確。如學生討論什么?幾名學生討論?討論到什么程度?討論的最終的結果是什么?討論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匯報的時候應該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設計不細就會在課堂上出現(xiàn)學生任務不明確,學習效果自然就難以達到。
教師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從學習目標、教學導入、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習任務、師生關系等方面進行巧妙設計,能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