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光,郭艷萍
(大連市甘井子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提升學生的語言學習水平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新課標指出:“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教師應利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語文學習資源與實踐機會,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等相關經驗,增強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弊魑慕虒W的真實情境是學生過去、現(xiàn)在或將來能夠面臨的真實家庭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以及與這些生活有關聯(lián)、可以創(chuàng)設或者再現(xiàn)的、能夠啟發(fā)思維并形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作文情境,具有真實性、社會性、實踐性、具體性等特征。真實情境是作文最重要的素材來源,也是學生作文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基石,以下是筆者在新課標理念下的作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的策略。
學生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為每一名學生都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作文素材。然而,這些真實、豐富和鮮活的生活情境很難被學生捕捉并應用到作文中。因此,教師需要“喚醒”學生,引導他們留心生活中的作文素材。
2021年11月,大連市全員核酸檢測在入冬后的第一場雪中進行。清晨,筆者起床望向窗外,漫天大雪,整個世界白茫茫一片,人們穿上了厚重的棉服,正在排隊做核酸檢測。當天,筆者看到了許多堅守在崗位上認真工作的人們:眉毛和胡子都染上了白霜的保安、護目鏡上滿是霧氣的“大白”、除雪的社區(qū)工作人員……筆者將自己拍攝和網上下載的照片進行整理,制作了一部課件,線上給學生上了一堂題為“風雪中的溫情”的作文課。課堂上,一張張生動、鮮活的照片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感人的作文由此便呈現(xiàn)出來。
【學生習作片段1】經過漫長的等待,我坐在檢測桌前,和那位“大白”阿姨四目相對的瞬間,我瞥見她的護目鏡布滿白霜,我知道護目鏡后一定是一雙堅毅、熱忱的眼眸,那眼眸如春的細雨,夏的微風,秋的芬芳,冬的暖陽。身上厚厚的防護服也阻擋不了他們一顆顆火熱的心,雖看不清他們的容貌,但此刻,他們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愛的人。(董雨鑫)
喚醒情境的特點是情境真實存在,但未能形成作文素材,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將學生記憶深處的感觸喚醒,通過激活與釋放,將其轉化成作文素材。語文教師應成為這樣的“喚醒者”。
教師不僅要喚醒情境,更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所謂創(chuàng)設情境,是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創(chuàng)造一個或一組外部活動,促進學生在特定語境中進行有效的表達與交流,這個活動是靠特定的任務情境和任務驅動完成的,是在寫作教學目標、內容、環(huán)境和需求等因素高度匹配的情況下實施的,這樣才能有效。
五月是大連的賞槐季。筆者頂崗實踐學校所處的金家街位于大連鋼鐵廠舊址,周圍有許多老建筑。金家街是附近百姓茶余飯后欣賞槐花、追古思今的好去處。于是筆者設置了“金家街”這一特定環(huán)境,請學生以“槐花飄香金家街”為題創(chuàng)作美文,開展誦讀比賽,通過任務驅動,引導學生課余時間赴金家街賞槐,撰寫美文并錄制誦讀視頻。此活動讓許多學生認識了槐花,有的學生是第一次認真賞槐,更多的學生是第一次仔細觀察金家街,關注這片有故事的熱土。隨后,筆者采取線上投票的方式展示學生的視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習作片段2】眸里的槐花影滲進紅磚檐角,鼻間的槐花香躲進狹長街道,與那清風撞個滿懷,一朵一朵圍成一串,一串一串匯成一簇,那一簇一簇便聚成一樹,以紅瓦墻與古老的風格為背景,比那高樓之下高雅的槐花亦要清俗得多。樹干上細嫩的新葉蜿蜒遮住走廊的人群,偷聽著人們美好的故事。他在那質樸古老的文化里,永遠樂意為新一輪花葉和新一段飄香歡呼,我想那槐花心里,定有一簇烈烈而生的希望,比一切美酒都芬芳……(沙子萱)
【學生習作片段3】近處的槐花漸漸模糊,視線聚集于遠處的古建筑。粗糙的墻壁上早已爬滿了青苔,為這古樸的顏色增添了幾分生機。周圍的時間已經靜止,我仿佛來到了三十年前的金家街:人們推著“永久”牌自行車穿行于大街上,互相談著家常;工人們穿著樸素,正在街旁建起一座座高樓;不知是誰家正生火,讓炊煙升起,混合著槐花的清香,飄向空中?;被ǎ钌畹卦谌藗兊男牡?,它見證了金家街百年的滄桑,它用沁人的芳香感染著人們,滋養(yǎng)著人們……(張婧怡)
創(chuàng)設情境的特點是情境不存在,教師在合適的條件下組織學生開展指向明確的活動,讓學生身處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生活,積累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要抓住契機,選擇學生感興趣和有體驗的生活場景,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對接,以確保情境的合理性;要指向明確,學生可以按照預設的情境開展活動;要留足空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體驗生活;要搭建平臺,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新媒介,開展線上展示、投票點贊等方式充分展示活動成果。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學生往往會有諸多一閃而過的鮮活生活場景,但這些場景大多難以留存,更不容易深度“發(fā)酵”,形成作文素材。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挖掘、發(fā)現(xiàn)、品味和提取有價值的素材,為作文教學服務。
今年五月,筆者組織了“您就是這樣的人”母親節(jié)原創(chuàng)詩歌誦讀比賽。學生開始寫作和錄制誦讀視頻。一聲聲“母親啊,您就是這樣的人”讓許多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的母親,也讓很多母親感嘆孩子的成長。活動后,許多家長反映,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寫出了好作文,還讓親子關系密切了許多。
【學生習作片段4】
母親,您就是這樣的人。
等著我,
等我摘下天邊的那朵緋云別在你的衣襟,
等我掬來一縷陽光曬黑你的白發(fā),
等我仗劍天涯后,
回來扶你細數(shù)曾經的花樣年華。(李嘉禹)
【學生習作片段5】窗外的月明,屋內的燈昏,是誰的一縷青發(fā),攜著銀絲,垂落額前?熒幕的寒光,跳出歲月的轍痕,眼角的微紋。廚房的煙火,夕陽的等候,手指的勒痕,幕幕重現(xiàn),默默含淚。您看,天藍得像一紙水洗過的情書,一只千紙鶴,拂過蒲公英的旅途。風起起伏伏,眼眸的溫度,定格在您嘴角的弧度。攜手,陪伴,鼓勵,放飛,期望,無悔……您就是這樣的人,不聲不響,活在我飛揚的青春。(方姝堯)
寒假時,筆者開展了以“春節(jié)”為主題,以實踐探究為途徑的寫作實踐活動,為此設計了四項任務:一是請你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搜集有關春節(jié)的習俗和傳說。二是與家人一起感受春聯(lián)的文化魅力:與家人貼春聯(lián),夸夸你家的春聯(lián)和你最喜歡的春聯(lián)。三是請利用網絡搜集關于春節(jié)的文章,從選材和行文思路上賞析、批注;四是請你具體生動地描寫春節(jié)里最開心、最感動的活動場景。以上任務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和創(chuàng)作欲望,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在任務驅動和教師的指導下有效完成寫作任務。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節(jié)日,教師都可以運用引導情境的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學生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是十分有限的,教師喚醒、創(chuàng)設和引導產生的真實情境也要建立在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下。這也就導致了學生作文情境的范圍會相對狹小,這也是學生寫作文時無從下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除了喚醒、創(chuàng)設和引導真實情境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虛擬情境的方式,創(chuàng)設學生過去和現(xiàn)在真實生活中不存在,但可以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的方式體悟到的虛擬情境。這種虛擬的情境不僅可以無限拓寬學生的作文情境,還可以提升學生作文的情感體驗和作文思維能力。其實,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的情境多為虛擬情境,若干虛擬情境疊加起來,就可以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提升其認知水平。
在進行《老王》一課教學時,筆者布置了一個練筆作業(yè)——“老王墳前”。這一題目很有畫面感,是一個虛擬情境。結合課文中的老王的際遇以及楊絳一家對他的態(tài)度,學生不難沿著“老王墳前”這一情境發(fā)散思維,一段段鮮活、真實可感的故事就從筆下流瀉而出。
【學生習作片段6】
在蕭瑟的秋風里,一個女人踏著干枯的樹葉。
迎著刺骨的寒意,在羊腸小道上走著。
路的兩旁是破敗的人家和許多窮苦人民歸根的地方。
聽,是子規(guī),在為窮人們唱著一遍又一遍的哀歌。
看,是果樹,樹葉落盡,是窮人們取之不盡的寶藏。
輕輕撫摸著樹樁的年輪,體味著萬物皆有的輪回。
女人立在老王墳前,臉上溢著愧疚的神情。
臉頰落下的是她未被理解的心愿,
和那幸運人對不幸者的愧怍。(董涵)
教師可通過各種媒體手段調動資源,模擬社會上存在或者學生未來會經歷的真實情境,以拓寬作文素材范圍。教師要注意情境創(chuàng)設的真實性,要讓虛擬情境如同真實情境,甚至超越真實情境,具體可感。
寫作學習根植于情境活動中,寫作知識的內化也是在情境活動中獲得的。葉圣陶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薄吧瞠q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笨梢?,生活是作文教學最重要的真實情境。無論是喚醒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還是引導情境、虛擬情境,教師都要以尊重生活為基點,以回歸生活為路徑,以回饋生活為落點,讓學生在“生活”這一真實情境的海洋中遨游,汲取生活精華,學習語言精髓,記錄點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