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植保植檢站
受二化螟蟲口基數大、世代重疊嚴重、抗藥性問題突出,水稻“插花”種植多,氣象條件適宜、防治難度增加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預計2022年湖南省水稻二化螟總體呈偏重發(fā)生態(tài)勢,湘中南、湘東和環(huán)洞庭湖部分糧食主產區(qū)將大發(fā)生。全年二化螟發(fā)生面積預計在366.7萬公頃次以上。
繼續(xù)采取“綜合防控、分區(qū)施治”的防治策略,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統籌運用生態(tài)調控、理化誘控、化學防控等綜合防控措施,力爭把二化螟危害損失控制在3%以內。具體的分區(qū)施治策略見《2022年湖南省“兩增兩減”蟲口奪糧促豐收工作方案》(湘農辦發(fā)〔2022〕7號)。
1.農業(yè)防治優(yōu)化種植區(qū)域布局,因地制宜推行“早稻+晚稻” “一季稻” “油菜+一季稻” “蔬菜+一季稻”等種植模式,全面落實“五統一”,即同一作業(yè)區(qū)域內統一種植模式、統一品種、統一播期、統一栽培技術(減少二化螟橋梁田)、統一深水滅蛹。要充分利用二化螟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點,搶在越冬代螟蟲化蛹期(一般3月底至4月上中旬,各地根據本地二化螟發(fā)育進度確定具體時期),及時將冬閑田、綠肥田等有效蟲源田深耕曬垡,灌10厘米以上深水,浸沒稻樁7天以上,盡量壓低二化螟蟲源基數。普及推廣在田埂上種植大豆、芝麻等顯花作物,蓄養(yǎng)害蟲天敵控制二化螟。
2.理化誘控廣泛推廣應用二化螟性引誘劑誘殺技術。每667平方米放置1個誘捕器,從始蛾期開始放置至盛末期收回,每代換1次誘芯,連片誘殺。未翻耕的板田、栽培冬季作物的油菜田與蔬菜田,是重要的有效蟲源田,需同時應用性誘殺技術。各地要有效整合現有設備資源及新采購性誘技術設備,擴大性誘技術應用面積規(guī)模,有效壓低蟲口基數,降低化學防治難度。
3.科學用藥①抓住關鍵點。重點抓好一類防控區(qū),從第1代開始即多措并舉大力壓低基數,代代嚴防重治;狠抓中晚稻秧苗防治,雙季稻以第一、三代為重點,單季稻以第二、三代為重點;大發(fā)生時分蘗期和穗期注意防治并重,盯緊看牢,決不能出現大面積暴發(fā)。②搞準防治適期。堅持按防治指標適時用藥。防治分蘗期二化螟,當枯鞘株率達3%或枯鞘叢率達5%時用藥;防治穗期二化螟,如上代每667平方米殘留蟲量500條以上,當代卵孵盛期與水稻破口期相吻合時(每667平方米卵塊數達到50塊),在卵孵始盛期至高峰期用藥防治(氯蟲苯甲酰胺、氟鈴脲兩類農藥要提前到卵孵始盛期施用)。主害代防治爭取大面積一次用藥過關,一類防控區(qū)的蛾發(fā)生高峰時期,可按“壓前峰控后峰”策略適當增加防治次數。③選好防治藥劑。各地應根據本地二化螟抗藥性監(jiān)測水平和藥劑篩選結果選用有效藥劑,開展輪換用藥與交替用藥。一類與二類防控區(qū)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高抗區(qū)域停止使用)、溴氰蟲酰胺、甲氧蟲酰肼、乙基多殺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2%以上)、阿維菌素(1.8%以上)、阿維·甲氧蟲酰肼、乙多·甲氧蟲等藥劑。世代重疊嚴重時建議增加氟鈴脲等殺卵性較強的藥劑。三類防控區(qū)可應用氯蟲苯甲酰胺,蟲口密度較低時可選用球孢白僵菌、金龜子綠僵菌(每克80億孢子以上)、蘇云金桿菌、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等獲得登記的微生物藥劑防治。重發(fā)區(qū)域要適時開展化學防治。④注意事項。穗期防治藥液量為:常規(guī)藥械防治每667平方米不少于30千克,植保無人機防治每667平方米不少于1.5千克,苗期可適當減少藥液量。防治時田間要保留淺水層,施用阿維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蘇云金芽孢桿菌時,要避免在高溫、強光照條件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