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宇
(山東省菏澤市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山東 菏澤 274000)
菏澤市地處山東省西南部,為黃河沖積平原,是集種植及加工優(yōu)質農(nóng)副產(chǎn)品為一體的理想?yún)^(qū)域,目前已成為全國著名的糧、棉、油、林、畜生產(chǎn)基地。全市農(nóng)作物秸稈資源極其豐富,每年產(chǎn)生的農(nóng)作物秸稈總量近1000萬噸。同時,菏澤也是養(yǎng)殖大市,2020年全市畜牧業(yè)產(chǎn)值181.47億元,轄區(qū)內有1660家畜禽規(guī)?;B(yǎng)殖廠,每年會產(chǎn)生大量的畜禽糞便。如果不對這些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就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給農(nóng)村的生態(tài)建設帶來極大的困難[1][2]。
原料的配制按照每667 m2來處理,分別為:玉米(或者小麥)秸稈3500 kg、牛(或者豬)糞3500 kg、過磷酸鈣75 kg、油渣280 kg、石灰140 kg、石膏粉80 kg、尿素50 kg、高錳酸鉀1袋、甲醛22瓶。
堆料場所應當選擇地勢比較高、離水源和菇棚較近、平整、能避風、遠離禽畜養(yǎng)殖場的地方。對秸稈進行堆制的方法:一邊灑水一邊踩踏,使秸稈吸足水分,之后將秸稈堆砌成寬2.3 m、高1.5 m的長方形草堆,再按照“上層多、下層少”的原則把配方中1/3~1/2的尿素撒于物料堆中間。預濕好的物料堆要有少量的水分溢出。對牛糞進行堆制的方法:將曬干的牛糞一邊噴水一邊堆砌成寬度為2 m、高度為0.5 m的長方形堆,牛糞的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即用手握能成團、松手后即散的狀態(tài)。3天后在堆料場地先鋪上一層厚度大約30 cm的草料,接著在上面鋪一層牛糞,以蓋過草料為宜,糞層上面再鋪上一層30 cm厚的草料,草料上再鋪一層牛糞,如此循環(huán)約為10~12層。按“下層不加、中層少、上層多”這一原則將輔料分層鋪于各草層,尿素盡量多加,過磷酸鈣和石膏各添加至總量的1/3,當水分缺乏時可以酌情添加,到第四層時開始澆水。雨天要注意加蓋一層薄膜防雨,雨后要及時揭掉薄膜,以利于通風。
在建堆后4~5天內,堆溫會上升到70℃~80℃。6天后,堆溫逐漸下降,這個時候開始第一次翻堆,把剩余的一部分尿素、石膏粉和過磷酸鈣分別均勻地添加到草料層中,再適當添加一些水。翻堆時要將上層和外部的草料翻到中間,中間及下層的草料翻到外部。第一次翻堆之后5~6天,當堆溫下降時需要進行第二次翻堆,堆基寬度為2 m,堆高為1.4~1.5 m,把剩余的1/3的過磷酸鈣、石膏粉和未加完的尿素分層加入,如果水分干燥,可以均勻地噴灑水分來調節(jié)濕度。
第三次翻堆4天后進行二次發(fā)酵。把堆料轉移到菇棚架上,菇房床架的最上一層和最下一層不放培養(yǎng)料,把培養(yǎng)料全部集中放到中間的床架上,這樣使鋪料比較厚,溫度差異較小,水分蒸發(fā)比較均勻,利于提高二次發(fā)酵效果。轉移堆料結束之后要立即加溫或者向菇房通入蒸汽,將料溫上升到60℃,持續(xù)6~10小時進行巴氏消毒。之后讓物料的溫度逐漸降至50℃~52℃,保持約3~7天,同時應適當通風換氣,使物料得以充分分解和轉化,使對雙孢蘑菇的生長有益的腐殖分解菌和放線菌等能夠大量繁殖。
進料前必須將菇房進行徹底的清掃并消毒,用藥時應當注意均勻地對菇棚的各部位用藥。常用的消毒藥物及用量:每立方米用80%敵敵畏3 g、硫磺粉10 g、高錳酸鉀5 g、36%甲醛10 mL。將敵敵畏和硫磺粉撒到木屑上,點燃后密閉熏蒸1天后,再將高錳酸鉀加入甲醛中產(chǎn)生蒸汽,再次密閉1天進行消毒。
播種前工作人員應先將菌種瓶外壁、盛放菌種所用的小盆、挖菌種的鉤子和鑷子及雙手,均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洗干凈,或用75%酒精擦洗消毒,播種過程中工作人員的衣物、鞋和帽也要消毒干凈,器具和雙手不能亂放、亂摸。接種可以用撒播法或穴接法。播種前先將菌種分成小塊,接著進行播種,均勻地將菌種撒播在培養(yǎng)料的面上,播種之后立即在上面蓋一層3~4 cm厚的培養(yǎng)料,最后把物料面整平拍實。
雙孢菇播種后進入了管理階段。菇棚的溫度應控制在22℃~26℃,最高不能超過28℃,相對濕度應控制在75%左右。播種后3天內應當關緊菇棚以保濕為主,視空氣的狀況稍作通風,促進菌絲萌發(fā)。遇到高溫(28℃~30℃以上)天氣,應當通風降溫,夜間要把通風口全部打開,以防菌絲不萌發(fā)。3天后隨著菌絲生長要逐步加大菇房的通風量,促進菌絲快速在物料中定植。正常情況下,菌絲會在播種后8天左右基本長滿料面,此時應當每天都揭膜通風,菇棚的通風口也應當經(jīng)常打開,降低空氣的濕度,使料面變的稍干,以促進菌絲朝向濕度比較大的物料層生長,讓菌絲先占領物料層,以此來抑制雜菌的生長。播種10~12天后,當菌絲吃料至1/2時,應當及時把物料松一次,一方面可以拉斷物料內的菌絲,促進分生出更多的菌絲,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物料通氣性,促進菌絲快速地向物料下層生長。
覆土用的土質應當具備良好的吸水性與持水性,且疏松、透氣性好、肥分少、無病蟲和無雜菌。取土時要選擇沒有施用過任何菌渣廢料的、沒有污染源的耕作土或者菜園土。去掉表層8 cm的土后,再取耕作層以內40 cm的土作覆土。取土的地點要遠離養(yǎng)菇場,一邊將土塊打碎之后過2 cm的篩,制作成粗細混合土,一邊噴灑500倍的敵敵畏與2%的甲醛消毒殺蟲,最后堆積起來,用薄膜覆蓋后備用。覆土之前禁止在物料表面噴水或者噴灑葡萄糖等營養(yǎng)液,避免覆土之后的物料面菌絲的生長受到抑制并且引發(fā)雜菌。覆土的厚度應掌握在3.5~4.0 cm,如果覆土太薄,水分容易滲到物料里,太厚則導致物料透氣性變差,菌絲上土較難,從而影響出菇。
搔菌2~3天之后,菌絲會在土層之中大量生長。在菌絲普遍開始露出覆土表面時要進行2~3天的通風,加大通風量,同時要將溫度降到20℃以下,使絨毛狀的菌絲連接成線狀的菌絲并產(chǎn)生菇蕾。此時應當及時噴灑結菇水,一般是每平方米用2500 mL,分2天噴,每天2~3次,每次大約500 mL。噴水之后進行大通風,以便于增加菇棚與土層中的氧氣,排出二氧化碳,進一步促成子實體的形成與生長。子實體大部分長到黃豆般大小時,需水量增加,需要噴灑出菇水,出菇水要按照“輕噴、勤噴”的原則,用量一般為每平方米2500 mL,分5~6次噴。小的菇蕾抵抗力較弱,噴灑時要將噴頭向上呈45°角,使霧狀的水灑落到菇蕾上,嚴禁直接噴灑到菇蕾上或噴水過多,這樣會造成菇蕾死亡。
雙孢菇的采收分為旋菇法和拔菇法。當菇的密度較大時,可以把菇輕輕旋轉后采下,以免帶動周圍的小菇;對于簇生在一起的菇,要用刀片小心地切下,采大留??;菇稀疏的地方,可以直接將菇拔起。采收后的雙孢菇要及時修整,用刀片將菇柄下面帶泥土的根部去掉,柄的長短應當符合商品的要求,不要在風口切削,防止被風吹過后菇色變紅,降低商品的價值。
雙孢菇出現(xiàn)生理性病害主要是不良的外部環(huán)境條件或者不當?shù)脑耘啻胧┮鸬?。如菌絲徒長,是因為當菇房的濕度過大或者通風不良時,菌絲在覆土的表面或者物料表面生長過于旺盛,形成了一層致密的菌被,推遲出菇或者出菇少,最終造成減產(chǎn)。栽培雙孢菇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菌絲徒長現(xiàn)象,應當立刻加大菇房通風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濃度,降低細土表面的濕度,并適當降低菇房的溫度,抑制菌絲徒長,促進出菇。
侵染性病害主要是雙孢菇在生長的過程中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所引發(fā)的病害。例如褐腐病,在發(fā)病初期,菌裙和菌柄的下部會出現(xiàn)白色的綿毛狀菌絲。之后,菌菇呈現(xiàn)水泡狀,進而變褐色腐爛死亡。幼菇受侵害后常呈現(xiàn)無蓋畸形,并且有暗黑色的液體滲出,最后腐爛死亡??梢栽诟餐燎?天,按照每立方米覆土加25 g高錳酸鉀混合50 mL甲醛的比例密閉熏蒸24小時,能預防此病。若開始發(fā)病,應當停止噴水,加大菇房的通風量,盡可能地把溫度降到15℃以下,或者在發(fā)病的區(qū)域噴灑1%~2%甲醛溶液,或者噴灑1∶500的多菌靈(或托布津滅菌)。